低氯血癥: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氯離子(Cl)是人體內百分比含量最高的負離子。它們主要通過食鹽(氯化鈉,NaCl)的形式攝入,正常生活中氯元素缺乏的情形極為罕見。氯和鈉廣泛分佈於全身各處,對於維持體液滲透壓、酸鹼平衡、電解質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調控鈉離子(Na)濃度和分佈的各種生理機制往往也會相應的對氯離子產生影響。

低氯血癥(Hypochloremia)是指患者血液中的氯離子濃度顯著低於正常水平。這可能由多種因素造成,例如疾病進展導致氯離子大量流失,也可能繼發於藥物作用。低氯血癥患者需要及時控制病情,否則臨床結局較差,死亡率較高。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臨床醫生對氯離子濃度紊亂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 患者通常無法察覺自己發生了低氯血癥,因為它是伴隨其他疾病的進展過程,或是繼發於藥物作用。臨床最常見的情形是體液流失、乏力、氣短、精神不振。
  • 低氯血癥會引發急性腎功能損傷、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精神狀態異常,甚至昏迷、死亡。相關患者的住院時間可能有所延長,死亡風險也有顯著上升。
  • 低氯血癥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慢阻肺患者、慢性腎病患者,顱腦損傷患者、腫瘤患者,以及胃腸道疾病重症患者。
  • 通過血樣、尿樣的電解質測定就能基本明確病情,低氯血癥關鍵在於早期處置,避免對其他器官和組織造成損傷。
  • 通過輸注或口服鹽水就能快速糾正低氯血癥,而更重要的是去除病因,例如停用致病藥物或及時治療原發病,避免低氯血癥反覆發作。
  • 患者需要根據醫生的指導,在治療期間每天補充足夠的鹽分,同時避免攝入具有利尿作用的物質,例如咖啡因。
  • 慢性病患者預防低氯血癥的重點在於做好自身的疾病管理,維持病情長期穩定。

假如患者是在住院期間發生低氯血癥,醫生會根據病因及時處置。對於伴有高危因素者,如果出現低氯血癥的相關情形和症狀,則應該及時就醫。醫生會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並根據生化指標檢測值來評估低氯血癥的嚴重程度。

哪些情況下應及時就醫?

  • 假如患者是在住院期間發生低氯血癥,醫生會根據病因及時處置。
  • 如果患者伴有低氯血癥的高危因素,且出現相關情形或症狀,例如頻繁嘔吐和腹瀉、大量排尿、氣短、乏力、精神狀態異常(詳見“症狀”),應儘快前往醫院就診。

低氯血癥是體內氯離子水平嚴重失衡的表現,不是通過自我診斷或簡單治療就能解決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開展系統性的治療。

注意:低氯血癥如果未經及時干預,可能損傷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重者將危及生命。

就診科室

  • 內科
  • 神經外科
  • 精神科
  • 腫瘤科

醫生如何診斷低氯血癥?

醫生會首先進行體格檢查和詢問病史來初步判斷病情。可能詢問的內容包括:

  • 正在服用的任何藥物;
  • 飲食和生活習慣;
  • 患者的病史。

醫生還會建議做一些輔助檢查來評估低氯血癥病情,主要的檢查專案包括:

  • 血常規檢查:檢查血紅蛋白濃度、血細胞的大小、形狀和數量。
  • 血生化檢測:根據各項電解質的檢測值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同時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感染或肝、腎功能異常。
  • 尿常規和尿電解質檢測:測定尿液中的各種成分,評估腎臟功能是否異常。

部分患者可能還需要進行一些其他的檢查專案,瞭解原發病的進展情況,例如:

  • 心電圖;
  • 超聲心動圖;
  • 顱腦 CT。

醫生可能會問哪些問題?

  • 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症狀的?
  • 症狀有多嚴重?
  • 症狀的發作頻率是怎樣的?
  • 在什麼情況下症狀會減輕或加重?
  • 是否還有其他疾病?是否接受治療?治療情況如何?
  • 日常生活和飲食習慣是怎樣的?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症狀可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我的情況是暫時性的還是永久性的?
  • 您推薦採用什麼治療方案?還有其他替代方案嗎?
  • 我還存在其他疾病,是否會影響治療?
  • 今後在日常生活和飲食方面應注意什麼?

患者需要根據醫生的指導,每天補充足夠的鹽分,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

發生低氯血癥患者日常生活和飲食應注意哪些問題?

  • 積極治療原發病,做好疾病管理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 同時需每天注意補充足夠的鹽分。
  • 日常飲食中避免攝入有利尿作用的物質,例如咖啡因。

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病因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例如停用致病藥物或儘快治療原發病,同時輸注或口服鹽水,從而提高體內氯離子的濃度。

如何治療低氯血癥?

低氯血癥的治療重點在於恢復體內電解質的平衡,使氯離子濃度回升至人體的正常水平,並長期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範圍內,避免低氯血癥反覆發作。通常低氯血癥患者的干預措施包括兩個方面:補充氯離子和去除病因。

補充氯離子

  • 輸注或口服生理鹽水(0.9%)或更高濃度(2%~3%)的氯化鈉溶液,可快速提高體內的氯離子濃度。
  • 醫生會在治療期間監測氯離子水平,評估干預措施是否有效。

去除病因

  • 停用致病藥物,與相關科室醫生溝通改變用藥方案;
  • 治療誘發低氯血癥的原發病,根據具體病情,轉至相應科室,接受門診或住院治療。

低氯血癥就是體內氯離子水平顯著降低,導致電解質失衡。這種情形可能存在多種誘因,例如氯離子隨尿液或嘔吐大量流失,或水分、鈉離子濃度增加,造成氯離子濃度相對降低。

低氯血癥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低氯血癥就是體內氯離子水平發生顯著降低,這裡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因素:

氯離子流失

  • 胃腸道途徑:長期、頻繁的噁心、嘔吐或腹瀉;胃腸道引流。
  • 腎臟途徑:由於病理狀態或藥物作用而大量排尿;遺傳疾病導致先天性腎功能異常,例如吉特曼氏綜合症、巴特綜合症。
  • 體表途徑:例如持續、大量出汗。

氯離子濃度相對降低

  • 體內水分增加:常見於慢性心衰患者對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氯離子濃度相對降低。
  • 鈉離子增加:例如輸注碳酸氫鈉。

臨床可能引發低氯血癥的常見用藥方案包括:

  • 瀉藥;
  • 利尿劑;
  • 糖皮質激素;
  • 碳酸氫鈉;
  • 腫瘤放、化療:常引起嘔吐、發燒、盜汗,可能導致包括氯離子在內的電解質大量流失。

哪些人容易出現低氯血癥?

  • 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
  • 胃腸道疾病重症患者;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 顱腦損傷患者;
  • 腫瘤患者或接受放、化療方案治療者。

低氯血癥通常由其他疾病進展或藥物作用所致,沒有自身典型的特徵性症狀。患者的臨床表現一般是相關疾病或體內電解質失衡的症狀,例如體液流失、乏力、精神不振。

低氯血癥患者會出現哪些症狀?

低氯血癥沒有典型的臨床特徵,患者呈現的一般是相關疾病或體內電解質失衡的情形:

  • 頻繁噁心、嘔吐,造成體液大量流失;
  • 大量排尿;
  • 大量出汗;
  • 虛弱、乏力;
  • 氣急;
  • 精神不振、嗜睡;
  • 重者可發生神志模糊、昏迷。

低氯血癥有哪些危害?

低氯血癥患者如果不及時控制病情,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導致臨床結局較差:

  • 影響中樞神經的正常功能,例如全身麻木或抽搐;
  • 精神狀態異常,例如神志不清,精神恍惚,胡言亂語;
  • 急性腎功能受損;
  • 住院時間延長;
  • 死亡風險上升。

慢性病患者預防低氯血癥的重點在於做好自身的疾病管理。

如何預防低氯血癥?

慢性病患者務必做好自身的疾病管理:

  • 遵醫囑用藥,維持病情長期穩定。
  • 切勿擅自更改用藥劑量和用藥方案。
  • 服用任何藥物、補品之前都要明確其中的成分和功效,若有疑問可諮詢醫生。
  • 患者在前往其他科室或醫院就診時,應該事先告知相關醫生自己曾經有過低氯血癥病史,更有利後續治療過程中安全用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