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葉梗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頂葉梗死是由頂葉發生缺血缺氧,引起的區域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
- 主要由於為腦供血的前迴圈由於動脈粥樣硬化而形成血栓或栓塞引起。
- 高危因素主要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吸菸、缺乏運動、腹部肥胖、心臟疾病、飲食、酒精、糖尿病等。
- 頂葉病變主要產生感覺障礙、失用和失認症等,可能表現為肢體麻木或感覺減退,有時可表現為失去計算能力、不會書寫、不能理解文字等。
- 治療時間窗內,可考慮靜脈溶栓治療或動脈取栓等治療。一般治療原則是改善迴圈,營養神經,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及他汀預防復發,治療併發症。病情平穩後,建議早期康復治療。
- 頂葉梗死者首先應改善生活方式,嚴格管理腦梗死高危因素,並進行規範的藥物治療,不應盲目停藥。
- 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1 年內卒中複發率、致殘率及全因死亡率高,恢復較差。
本病常急性起病,主要表現為肢體麻木或感覺減退,可出現失去計算能力、不會書寫、不能理解文字等症狀,可能合併眩暈,走路不穩、肢體無力癱瘓、吞嚥困難等其他症狀,建議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化驗,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若出現面部及肢體的感覺異常、突然失去計算能力、閱讀能力等,有時合併眩暈、走路不穩、肢體無力癱瘓、吞嚥困難等其他症狀,應記錄首次出現症狀的時間(若於睡眠中起病,應以最後表現正常時間作為起病時間),並儘快前往附近醫院就醫。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頂葉梗死?
- 顱腦 CT:可準確識別絕大多數顱內出血,並幫助鑑別非血管性病變(如腦腫瘤),是疑似卒中患者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 顱腦磁共振成像(MRI):評估顱內結構,對檢測急性腦梗死敏感。
- 顱腦血管檢查:可依據情況選擇顱腦 CT 血管造影(CTA)、顱腦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腦部彩超(TCD),評估顱內血管情況。頸動脈超聲對發現顱外頸部血管病變,特別是狹窄和斑塊,很有幫助。
- 心電圖檢查及心彩超:用於評估心血管系統受累情況,有助於發現導致卒中的疾病。
- 血、尿化驗檢查:有助於發現導致卒中的危險因素或疾病,具體檢查指標可能包括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凝血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風溼相關指標,腫瘤標誌物,甲狀腺功能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既往有無類似發作史?嚴重程度?持續時間?是否緩解?
- 有無其他症狀,如飲水嗆咳、肢體無力、急性記憶下降等?
- 既往有無腦梗死、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及冠心病等病史?是否用藥?
- 有無其他上述未提及的病史?
- 是否抽菸?有無酗酒習慣?
- 平素生活作息是否規律?是否規律行體育運動?飲食偏好?
- 是否有卒中、高血壓、糖尿病及血脂異常等家族史?
- 近期服用的藥物?
- 有無過敏史?碘過敏史?體內是否存在金屬、起搏器等,是否可行磁共振檢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如何患上腦梗死的?存在何種危險因素?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是否可行溶栓或取栓治療?
- 需要長期服用什麼藥物?藥物可能存在什麼副反應?什麼時候需要停藥複查?
- 是否需要調整某些生活習慣?
- 目前症狀是否會留有後遺症?應該如何進行康復鍛鍊?
改善生活方式,管理腦梗死危險因素及規範進行藥物治療,是腦梗死患者的日常自我管理的要點。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戒菸限酒。
- 均衡飲食。飲食應該限制鈉鹽的攝入,同時增加鉀的攝入;推薦增加水果、蔬菜和低脂乳製品,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
- 控制體重,適度鍛鍊。
- 監測血壓、血糖及血脂。
- 管理好危險因素。
- 若無禁忌,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及他汀類藥物穩定斑塊,不應隨意停藥。
腦梗死治療時間窗內可考慮靜脈溶栓治療或動脈取栓等治療,一般治療原則是改善迴圈、營養神經、抗血小板及他汀等藥物治療。病情平穩後,建議早期康復治療。
急性期治療
靜脈溶栓
靜脈溶栓治療是實現血管再通的首選方法。主要溶栓藥物有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用劑(rt-PA)、尿激酶(UK)等。通常,在超早期內(發病 4.5 小時以內),醫生可能會使用 rt-PA 靜脈溶栓,可明顯改善急性腦梗死的恢復情況。
動脈取栓治療
一般來說,對於發病 6 小時內的患者,醫生也可能會考慮通過介入手術移除堵塞血管的栓子。
改善迴圈
對於低血壓或腦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腦梗死,可以考慮擴容治療,但應注意可能加重腦水腫、心功能衰竭等併發症,需密切關注。目前國內指南上提到的改善腦部血液迴圈的藥物主要有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
營養神經及神經保護
目前較為常用的藥物有依達拉奉、胞二磷膽鹼,神經保護劑的療效與安全性尚需開展更多高質量臨床試驗進一步驗證。
預防復發
- 抗血小板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阿司匹林可明顯降低病死率,減少卒中復發,僅輕度增加顱內出血的風險。一般採用一種藥物進行抗血小板治療。
- 他汀。他汀類藥物可以降血脂,穩定斑塊。選擇的藥物種類及治療強度一般由醫生根據患者情況決定。目前較常用的包括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 抗凝治療。急性期抗凝治療存在爭議,目前我國指南對大多數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推薦無選擇地早期進行抗凝治療,除了少數特殊患者(例如放置心臟機械瓣膜、房顫等),醫生將綜合評估、權衡利弊後進行抗凝治療。
- 降壓治療。在腦梗死急性期,血壓適度升高可以保證顱腦灌注,盲目降血壓可能會加重缺血。患者血壓高於 200/100 mmHg時,醫生一般才會考慮予藥物降壓治療。
併發症處理
對於顱壓升高及腦水腫患者,醫生可能根據腦水腫的情況適當給予甘露醇、甘油果糖脫水劑對症處理,對於嚴重顱內高壓或出現腦疝的患者,可能需要行去骨瓣手術減壓。
對於肺炎、泌尿系感染,醫生將根據病情決定抗感染治療,目前指南不推薦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康復治療
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對肢體癱瘓及吞嚥困難等患者,應儘早開始康復治療。
手術治療
針對腦梗死的病變血管,病情平穩後醫生可能會考慮行血管成形術治療頸動脈狹窄,改善腦血流灌注。針對不同的病因,可選擇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或頸動脈支架置入術(CAS)。
疾病發展和轉歸
研究表明,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1 年內卒中複發率、致殘率及全因死亡率高,恢復情況差,持續服用藥物對降低死亡風險、改善結局十分重要。因此,卒中後應儘早開始、並持續服用藥物,且不應盲目停藥。若出現不良反應,建議門診就診調整治療方案。
主要由為腦部供血的前迴圈的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性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卒中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吸菸、缺乏運動、腹部肥胖、心臟疾病、飲食、酒精、糖尿病等,上述危險因素可解釋大約 90% 的卒中風險。
頂葉梗死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頂葉主要由前迴圈中的大腦前動脈和大腦中動脈供血支配。
- 前迴圈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形成。
- 栓子脫落堵塞供應頂葉的血管引起腦栓塞。
- 其他原因,如血管炎等,引起血管狹窄。
哪些人容易患頂葉梗死?
- 血脂異常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
- 吸菸及被動吸菸者。
- 糖尿病患者。
- 心臟病患者。心房顫動(房顫)是導致腦栓塞的主要原因,房顫患者發生缺血性卒中的風險較一般人群增加 4~5 倍。其他還包括卵圓孔未閉等。
- 高血壓患者。我國指南規定,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 3 次測量血壓,收縮壓 ≥140mmHg 和(或)舒張壓 ≥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病。
- 缺乏運動者。現有研究已證實,適量增加身體活動者發生卒中的風險比缺乏身體活動者低 25%~30%,身體活動的保護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降低血壓、減少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等產生。
- 腹部肥胖者。定義標準為男性腰圍 ≥102 釐米,女性腰圍 ≥88 釐米。
- 飲食不合理者。
- 酗酒者。每日酒精攝入量不宜超過 14 毫升。
- 其他。尚未被充分證實或有可能控制的卒中危險因素包括偏頭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無症狀性頸動脈粥樣硬化、代謝綜合徵、口服避孕藥、絕經後激素治療、惡性腫瘤等高凝狀態、睡眠呼吸暫停、藥物濫用、炎症和感染等。
頂葉主要負責肢體的深淺感覺(即對關節、肌肉位置和運動等的感知,痛、溫覺等)、觸覺、實體覺(對實物大小、形狀、性質等識別)、運用複雜動作和勞動技巧,以及理解文字和符號。頂葉病變主要產生感覺障礙、失用和失認症等,可能表現為肢體麻木或感覺減退,有時可表現為失去計算能力、不會書寫、不能理解文字等症狀。
頂葉梗死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肢體感覺麻木,感覺減退。主要表現為肢體感覺異常,最常見的表現是感覺肢體麻木,針刺時發現痛覺減退。
- 古茨曼綜合徵(Gerstmann syndrome)。表現為不會計算(失算症)、不能對應說出手指的名稱(手指失認症)、不會書寫(失寫症),有時可能出現看到文字但不能理解其意思(失讀症)。
- 自體感知不能。表現為不能感知一側肢體,多見於右利手患者。
- 幻肢。左側偏癱患者可出現幻覺,自覺出現手足以外的第三幻肢。
- 病覺缺失。右頂葉緣上回腦梗死患者出現左側肢體癱瘓,但患者自己不承認患肢癱瘓。
- 痛覺失認。較為少見,表現為患者不能識別疼痛刺激,如香菸燒灼手指無疼痛反應,也無丟棄菸頭的保護性反射。
- 面部失認。較為少見,表現為不認識熟人和鏡中自己的臉,常常伴隨伴顏色、物體和方位失認。
除了年齡、性別、家族史等因素無法改變,其他腦梗死危險因素是可以預防及控制的。所以,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體檢,可以預防或延緩卒中事件的發生。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戒菸限酒。
- 均衡飲食。
- 控制體重。
- 適度鍛鍊。
- 定期體檢。一些危險因素如心臟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及無症狀的頸動脈狹窄,可以通過定期體檢來發現,通過正確的藥物治療及早干預,預防或延緩腦梗死的發生。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