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性心動過緩: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正常心臟跳動的節律來自心臟竇房結自律細胞的規律性放電。成年人安靜休息時竇性心率為 60~100 次/分鐘。竇性心律慢於60 次/分鐘,則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在有些健康的成年人和運動員,心率在 60/分鐘以下是正常現象,並不是疾病,也沒有症狀。只有當心跳過慢,導致心臟向全身供血不足,才會引起嚴重後果。

  • 竇房結病變、心臟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以及藥物毒性等因素,可能引起竇性心動過緩。吸菸、酗酒等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也會增加竇性心動過緩的風險。
  • 一些健康成年人,特別是老人、運動員,竇性心動過緩是正常現象,一般無症狀。病情嚴重者,可導致身體重要臟器缺血,誘發心絞痛、心力衰竭等,甚至猝死。
  • 無症狀者,無需治療,定期複查心電圖即可。
  • 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和麻黃鹼等藥物可暫時緩解急性發作,提高心率,但長期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植入起搏器是有效治療方法。
  • 佩戴起搏器,要注意不要靠近強磁場,以免干擾起搏器工作。

醫生會詢問病史和症狀,併為患者查體,包括量脈搏、聽診心肺等。醫生還可通過心電圖、運動試驗等檢查方法幫助診斷。

何時應就醫?

許多疾病可引起心動過緩的症狀和體徵。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一旦出現明顯心動過緩,應及時前往醫院心內科就診。

發生以下情況,應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

  • 昏厥。
  • 呼吸困難。
  • 持續胸痛超過幾分鐘。

醫生如何診斷竇性心動過緩?

醫生在為患者查體時,會測量脈搏、血壓、聽診心肺、確定心臟大小、有否肝腫大/下肢浮腫等,來初步診斷。醫生還可進行以下輔助檢查,幫助確診心動過緩;

  • 心電圖檢查。可以檢查控制心臟節律的電脈衝訊號。心動過緩往往是陣發性的、做一次心電圖不一定能“捕捉”到。醫生可能會讓患者佩戴一種記錄心律的儀器,通常連續佩戴 24 小時,這叫做動態心電圖,或 Holter 心臟監測儀、24 小時心電圖或心血管事件監測儀等,記錄日常活動時的心律狀況。
  • 運動試驗。醫生可以檢視患者在運動時心率的變化情況。
  • 傾斜試驗。醫生可以瞭解體位的變化是否會引起明顯心動過緩而導致暈厥。
  • 血液指標檢查。醫生可以檢查是否存在感染、甲狀腺功能減退或電解質紊亂,因為這些因素也可能導致心跳過慢。
  • 睡眠監測。醫生可以檢查患者是否因為睡眠呼吸暫停引起缺氧而導致心動過慢。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感到頭暈眼花、胸痛乏力嗎?嚴重嗎?出現多久了?
  • 偶然發作還是反覆發作?是否合併黑朦(眼前發黑、看不清東西)、昏厥?
  • 哪些情況會加重或緩解症狀?
  • 發生症狀時有沒有自己測過脈搏?
  • 體育鍛煉會誘發症狀嗎?
  • 有沒有其他心臟病?治療情況如何?
  • 目前正在服用什麼藥物?
  • 做過心臟手術嗎?
  • 有沒有喝酒或抽菸的嗜好?
  • 有心臟病家族史嗎?

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出現心跳過慢?
  • 我沒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我是運動員,心跳慢是正常現象嗎?
  • 心跳過慢一定要治療嗎?
  • 要做哪些檢查?吃哪些藥?醫保報銷嗎?
  • 心跳過慢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 會引起心跳驟停嗎?
  • 我應該/適合植入起搏器治療嗎?
  • 我可以參加體力活動嗎?需要注意什麼?
  • 我能開車嗎?
  • 飲食需要調整嗎?
  • 植入起搏器後,我要注意什麼?
  • 植入起搏器後,還能過夫妻生活嗎?
  • 我應該多久去醫院複查一次?

明顯的竇性心動過緩通常是心臟疾病導致的,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心臟健康,改善整體健康情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要注意遠離磁場和電場。

竇性心動過緩,生活中應注意什麼?

  • 健康飲食,包含水果、蔬菜、穀物、魚和低脂或脫脂奶製品。
  • 規律運動。什麼樣的運動型別和運動量適合自己,可諮詢醫生。
  • 如果超重,適當減肥。
  • 不要吸菸,遠離二手菸。
  • 少喝酒。
  • 如果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要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 遵醫囑服藥,不要擅自停藥、換藥或改變用藥量。
  • 如果服用抗凝藥,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受傷跌倒,防止出血。
  • 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定期複查。
  • 佩戴起搏器,可以享受正常性生活。
  • 平時不要靠近強電磁場,避免起搏器失靈不工作。具體可諮詢醫生。

如果沒有明顯症狀,無需治療,定期隨訪即可。有症狀的患者,應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原發病,去除病因。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選擇藥物提高心率。藥物無效時,醫生一般會建議植入起搏器。

如何治療竇性心動過緩?

治療取決於病因和症狀。如果沒有引起任何症狀,一般無需治療,需定期複查心電圖。

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 急症處理。急性發作時,醫生會使用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和麻黃鹼等藥物提高心率。
  • 解除病因。解除病因的治療,包括停用或換用引起心動過緩的藥物、或調整劑量。如果診斷髮現患者甲狀腺功能減退或血鉀水平高,醫生會治療此類原發病。
  • 起搏治療。如果因為心臟的傳導系統受損導致心動過緩,醫生一般會建議植入起搏器。起搏器是一個放置在鎖骨處皮下的小裝置。醫生通過患者手臂或鎖骨下方的靜脈,將電極導線插入心腔,然後埋入起搏器,起到刺激心臟激動和收縮的作用。起搏器監測患者的心率,並在預先設定的心率以下時產生電脈衝以維持恰當的心率,能幫助糾正心率緩慢。65 歲以上心動過緩患者更有可能需要安裝起搏器。
  • 導管射頻消融。慢快綜合徵患者,在起搏治療後,還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藥或接受射頻消融來治療心動過快。如果合併房顫,還需要抗凝治療,預防卒中。

竇性心動過緩的病因有哪些?

  • 先天性心臟病。
  • 年齡增長。可引起心臟傳導功能及結構發生變化。
  •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可損害心電傳導系統。
  • 竇房結或周圍組織病變、心臟手術損害竇房結。竇房結是心臟傳導的一部分,並控制心臟跳動的頻率。
  • 甲狀腺功能減退、電解質紊亂(如高血鉀)等,可減慢或影響心電訊號傳導。
  • 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如迷走神經功能亢進,會導致心跳緩慢。
  • 某些藥物。如治療心血管疾病的 β 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地高辛、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藥物以及鎮靜藥物等。
  • 嚴重缺氧、低溫等環境因素。
  • 睡眠呼吸中斷(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哪些因素會增加竇性心動過緩的風險?

竇性心動過緩往往是由於心臟疾病導致心臟組織損傷所致。因此,可影響心臟病風險的因素,也會增加竇性心動過緩的風險:

  • 高血壓。
  • 各種器質性心臟病。
  • 免疫性/代謝性疾病。
  • 吸菸。
  • 酗酒。
  • 精神壓力、焦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心率不低於50 次/分鐘時,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心率過低(40 次/分鐘以下),會引起血壓降低,表現為頭暈眼花、疲乏甚至暈厥;嚴重者還可能誘發心絞痛或心力衰竭,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意識模糊乃至猝死。

竇性心動過緩有哪些症狀?

有些人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症狀。明顯的心動過緩可能表現為以下症狀:

  • 頭暈目眩、頭昏腦脹。
  • 呼吸和行動困難。
  • 疲乏。
  • 胸痛或心臟錘擊感或心跳加快(心悸)。
  • 意識模糊或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
  • 血壓下降,可出現昏厥。

竇性心動過緩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如果病情嚴重,或久不治療,可能引起以下併發症:

  • 加重原有心臟病,誘發心力衰竭。
  • 冠脈缺血加重,引起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 慢快綜合徵(心跳時快時慢)併發房顫,可引起卒中。
  • 暈厥,可能頻繁發作。
  • 低血壓。
  • 心臟驟停或猝死。

防止心動過緩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心臟病風險,積極治療可能引起心動過緩的原發病。如果已經確診患有心臟病,應定期複查,並遵循醫生處方的治療方案用藥。

如何預防竇性心動過緩?

  • 不要抽菸,避免吸入二手菸。
  • 健康飲食。水果、蔬菜、魚、瘦肉和全穀物有益於心臟健康。儘量少吃含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油炸食品、西式甜點等。
  • 規律運動。嘗試提高心率的運動。目標是每週輕、中強度運動至少 2.5 小時。
  • 保持健康體重。必要時減肥。
  • 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和糖尿病等。
  • 保持好心情。可以嘗試一些放鬆和減壓的方法,如冥想、瑜伽、呼吸放鬆訓練等。如果感覺抑鬱和焦慮,應及時就醫。此外,可主動向親友尋求精神支援,獲得必要的幫助。
  • 定期複診。如果出現黑朦、昏厥立即就診。
  • 永久起搏治療(植入起搏器),可以治療心動過緩,預防危及生命的明顯心動過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