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性心律失常: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心臟的竇房結自動地、有節律地放電,引起心肌細胞的收縮和舒張,從而產生心跳。竇房結每發生一次衝動,心臟就跳動一次,這也就是所謂的“竇性心律”。正常情況下,竇性心律非常整齊,在60-100次/分。

心臟的竇房結放電不規律,或竇性衝動向心房傳導受阻,就產生竇性心律失常(sinus arrhythmia),表現出心跳的間隔不一樣。

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停搏及病態竇房結綜合徵均屬竇性心律失常。正常成人竇性心律的頻率>100次/分,稱為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律的頻率<60次/分,稱為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的起源未變,但節律不整,在心電圖同一導聯上P-P間期(代表一次心跳的時間)差異>0.12s,稱為竇性心律不齊,常與竇性心動過緩同時存在。在規律的竇性心律中,有時因迷走神經緊張或竇房結障礙,在一段時間內竇房結停止發放激動稱竇性停搏。起搏傳導系統退行性病變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損傷竇房結及其周圍組織而產生一系列緩慢竇性心律失常,並引起頭昏、黑矇、暈厥等臨床表現,稱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徵

  • 竇性心律失常在各個年齡段均可出現,但最多見於兒童及年輕人,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現。而當心率增快、運動、清醒時,心律可變整齊。目前尚無相關流行病學資料。
  • 病因:包括各種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如精神因素、運動、各種基礎疾病,以及一些藥物都可引起竇性心律失常。
  • 症狀:一般無特殊症狀,只有在心率過低或過速時引起心悸、眩暈,甚至昏厥。
  • 治療:無明顯症狀一般不需要治療。特殊情況下需要用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氨茶鹼等增加心率的藥物治療。
  • 危害:患者竇性心動過緩時會出現心腦等器官組織供血不足症狀,甚至黑曚、暈厥。

當患者出現胸悶、頭暈時需要及時就醫,如症狀較重且持續不緩解,應當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胸悶、胸痛。
  • 頭暈。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急促。
  • 心悸。
  • 昏厥。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心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竇性心律失常?

醫生主要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結果確診。

主要需要進行下述檢查:

  • 心電圖(ECG):可記錄心跳中每個電活動的時間和持續時間。
  • 動態心電監護儀:行動式監護儀可以佩戴一天或更長時間,以記錄患者日常活動下的心臟活動。
  • 事件監測器:對於偶發性竇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佩戴行動式心電圖裝置,在出現症狀時按下按鈕,記錄下當時的心電圖。
  • 實驗室檢查:若醫生考慮是某些原發病引起的竇性心律失常,還會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查,比如血常規、肝腎功、電解質等。
  • 其他檢查:對於病情複雜,或者是某些特殊的心律失常患者,必要時可做超聲心動圖、心電圖頻譜分析、心臟 X 線、心率變異分析、計算機斷層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發射型計算機斷層成像、運動心電圖等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既往有哪些基礎疾病?
  • 既往有無心臟病史?
  • 症狀什麼時候開始的?
  • 發病多長時間?
  • 最近有無用過什麼藥物?
  • 有無藥物過敏史?
  • 是否有竇性心律失常的家族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發病原因?
  • 能夠自愈嗎?
  • 會不會有什麼併發症?
  • 這個病嚴重嗎?
  • 我該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 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

患者日常要注意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謹遵醫囑用藥,定期複查。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起搏器術後注意事項:術後切口可能出現疼痛,是正常現象,但需要注意切口有無分泌物、紅腫等。除此之外,還應該密切監測心率及血壓。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按規定服用藥物,並定期複診。如果症狀惡化,如反覆胸悶、心慌、甚至暈厥,應該立即就醫。
  • 起搏器術後、用藥複查:術後一個月到醫院複查,主要複查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如有心慌、胸悶等不適,應該及時就診。
  • 飲食:低鹽、低脂、低糖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物。
  • 戒菸戒酒:注意戒菸,不喝濃茶、咖啡、烈酒。
  • 運動休息:治療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可以選擇散步、太極拳等強度低的運動。注意保證充分的休息。
  • 儘量保持標準體重:以防發胖後加重心臟負荷,誘發心律不齊。
  • 關注天氣變化:寒冷、悶熱的天氣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所以應時刻關注天氣變化,提前做好防護,適當採取保暖、降溫、通風等措施。

  • 其他:保持樂觀情緒,正確面對生活壓力,必要時積極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如醫生告知繼續觀察,無需特殊處理,至少每年應該複查 1~2 次,關注自身病情發展。

一般竇性心律失常不出現症狀,不需治療。只有明顯竇性心動過緩,需要藥物治療。對由原發病引起的竇性心律失常,應針對病因進行處理。

消除原發病

對於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冠心病、顱內壓增高、腦血管意外、腦功能不全等引起的心律失常,都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藥物治療

  • 阿托品:抑制腺體分泌,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可用於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
  • 異丙腎上腺素:為一種 β 受體激動劑,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加快,傳導加速。對正位起搏點的作用比對異位起搏點的作用強,與腎上腺素相比,不易引起心律失常,常用於支氣管哮喘及心臟房室傳導阻滯。
  • 氨茶鹼:對支氣管平滑肌的鬆弛作用是最強的,可使支氣管擴張;另外,氨茶鹼還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加強心臟收縮力的作用。

手術治療

  • 心臟臨時起搏術:病態竇房結綜合徵出現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時,可發生心臟停搏或猝死,應及時安裝人工起搏器。
  •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積極藥物治療後,還存在低血壓、暈厥、休克時,需要植入臨時性心臟起搏器;在症狀平穩後,心率還表現緩慢,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

疾病發展和轉歸

大部分患者無需特殊處理,對於症狀較重的患者可通過藥物和手術治療,經過正規治療後,預後較好。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會危及患者健康,嚴重者可導致患者猝死,比如嚴重的病態竇房節綜合徵患者。

導致竇性心律失常的最常見原因是精神緊張、運動等生理因素;少數繼發於其他疾病;某些藥物也可致竇性心律失常。

竇性心律失常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生理因素:精神緊張、運動等常可引起竇性心動過速。
  • 藥物因素:使用倍他樂克、洋地黃、嗎啡、阿托品等藥物時可引起竇性心律失常。
  • 原發病所致: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和顱內壓增高、腦血管意外、腦功能不全者易發生。
  • 室相性竇性心律失常:多為竇性心律合併二度和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 病態竇房結綜合症:竇房結及其鄰近組織病變引起竇房結起搏功能和(或)竇房傳導功能障礙,從而產生多種心律失常和臨床症狀,可合併心房、房室交界處及心臟傳導系統的病理改變。

哪些人容易患竇性心律失常?

有如下相關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服用藥物和補品:某些止咳平喘藥、抗生素、止痛藥,如麻黃鹼、氨茶鹼、黃連素、左旋多巴、杜冷丁等,可能會導致心律失常。有些補品可能含有興奮神經、收縮血管的成分,可能引起竇性心動過速。
  • 兒童:兒童和成年人都容易發生,但更常見於兒童。
  • 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冠心病和顱內壓增高、腦血管意外、腦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易發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這種在睡眠期間呼吸中斷的疾病會增加心動過緩的風險。

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少數患者可出現心慌、胸悶、呼吸急促等。

竇性心律失常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胸悶:竇性心律失常一般不出現,但嚴重的心動過緩或過速時可出現。
  • 呼吸急促:一般在心動過速時出現。
  • 頭暈、黑曚、暈厥:嚴重的心動過速或過緩(心率低於 50 次/分或大於 180 次/分),會導致心臟輸出量急劇下降,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出現頭暈、黑曚等不適症狀,嚴重時可表現為暈厥。
  • 心悸:即心臟跳動節律異常,感覺心臟在“亂跳”。 竇性心動過速時(心率大於 100 次/分),會感覺到“心臟跳得厲害”,“要跳出來了”。劇烈運動後的心動過速為一種生理性的心動過速。

竇性心律失常可能有哪些危害?

除引起上述不適感,患者竇性心動過緩時會出現心、腦等器官組織供血不足症狀,眩暈,甚至黑曚、暈厥。

積極防治原發病,及時消除原發病因和誘因是預防竇性心律失常的關鍵。

  • 關注藥物反應:某些藥物,如倍他樂克,可能引起竇性心動過緩,治療期間需要監測心率。
  • 關注心理衛生:保持樂觀,避免情緒激動。
  • 改善飲食生活習慣:低鹽低脂飲食,戒菸戒酒及濃茶、咖啡,多吃水果、蔬菜。
  • 鍛鍊身體,適當運動:多鍛鍊身體,增強體魄,避免久坐和長期臥床,避免劇烈運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