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痛: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與刺痛相比,鈍痛(Dull pain)是一種不太尖銳的疼痛,但比隱痛稍微強烈,疼痛程度大多可以忍受,但長時間的鈍痛會影響心情,導致焦慮、焦躁。一般多為內臟或關節炎症以及腫瘤引起。

  • 鈍痛可分為持續性鈍痛、間歇性鈍痛;根據疼痛部位可分為頭部鈍痛、肩部鈍痛、腰部鈍痛、腎區(後背下部)鈍痛、腹部鈍痛等。
  • 關節炎症,如頸椎骨關節炎可引起頸部鈍痛;內臟炎症,如胰腺炎可引起腹部鈍痛;肛門及肛周病變,如肛竇炎可引起肛門鈍痛;腫瘤,如肝癌可引起右上腹鈍痛。
  • 如果身體某部位出現持續或反覆的鈍痛,需要及時就醫。不同部位的鈍痛,所採取的檢查專案也有所不同,醫生會進行身體的全面檢查,B超、X線、CT等影像學檢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實驗室檢查,以及病理學檢查等診斷鈍痛的病因。
  • 不同病因導致的鈍痛,治療方法明顯不同。例如骨、關節引起的鈍痛多通過理療如按摩、熱敷等進行治療,內臟炎症多進行抗炎治療,癌症引起的鈍痛多通過手術以及放療、化療來治療。如果疼痛嚴重,也可服用止痛藥。
  • 鈍痛患者應注意休息。並切忌濫服止痛藥,以免掩蓋症狀,延誤診治,造成病情惡化。

何時就醫

如果身體某部位出現持續或反覆的鈍痛,需要及時就醫。

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普外科

醫前準備

就醫前,請準備好既往病史資料及用藥資訊,並認真思考和回答下列問題,這些資訊有助醫生準確、快速的判斷病情:

  • 鈍痛是如何產生的?有無明顯誘發因素?
  • 什麼時候出現的?持續多久了?
  • 鈍痛的部位以及程度如何?
  • 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經常出現這種鈍痛的情況?
  • 是否發熱?
  • 是否有藥物過敏史?

常用檢查

醫生可能會採取下列檢查以明確診斷:

  • 血常規檢查:判斷是否存在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是否有胰腺炎發生(通過檢測血澱粉酶是否升高來判斷)。
  • 尿常規檢查:判斷腎臟功能是否正常。
  • 肝功能檢查:判斷肝臟功能是否正常。
  • 影像學檢查:例如X線、CT、B超檢查等,判斷腦部、肝臟、脾臟、膽囊、胰腺等部位是否存在損傷以及腫瘤。

治療原則/方法

不同病因導致的鈍痛,治療方法明顯不同。醫生可能採取下列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不同部位的感染,治療措施有所不同。例如,腎炎的患者使用藥物控制血壓、促進排尿、緩解臨床症狀;肛竇炎以抗生素治療為主;輕度的胰腺炎,但疼痛感嚴重的時候,使用哌替啶等藥物進行止痛治療。
  • 手術治療:對於腫瘤患者應及時手術治療,必要時輔以放療、化療,防止腫瘤擴散;重度胰腺炎也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 其他治療:對於骨、關節引起的鈍痛,多通過理療如按摩等進行治療;輕度的胰腺炎進行補液治療,防止胰腺壞死。

常見原因

不同部位的鈍痛可由不同的疾病所導致,例如:

  • 頭部鈍痛:例如,腦瘤、腦炎引起的頭痛多為較強烈的鈍痛。
  • 頸部鈍痛:多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椎動脈受壓等導致頸椎病而引起頸部鈍痛。
  • 肩部鈍痛:由於肩關節周圍炎、肩胛肌勞損導致。
  • 胸骨後鈍痛:可由於食管癌引起,同時會出現吞嚥困難、有阻塞感的情況。
  • 腹部鈍痛:例如肝癌,由於包膜過度伸張,可引起腹部持續性鈍痛。
  • 腰部鈍痛:多由於內臟炎症及腫瘤引起,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腎臟腫瘤等可引起腎區(後腰部)鈍痛,胰腺炎可先引起腹部鈍痛,後放射到腰背部引起鈍痛。
  • 腰骶部鈍痛:多由於疝氣(懷孕、用力排便等引起)導致,或者女性子宮、卵巢感染或腫瘤引起。

臨床表現

與刺痛、刀割樣疼痛相比,鈍痛是一種不太尖銳的疼痛,但比隱痛稍微強烈,疼痛程度大多可以忍受。疼痛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

伴隨症狀

不同原因導致的鈍痛,可能伴隨一些其他臨床症狀,例如:

  • 胸骨後鈍痛伴吞嚥困難或吞嚥時阻塞感等症狀,提示食管癌。
  • 右上腹鈍痛伴黃疸、腹水等症狀,提示肝癌。
  • 頭部鈍痛伴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提示腦瘤。
  • 腰部鈍痛伴血尿、腹部腫塊等,提示腎癌。

日常護理

  • 積極治療原發病:患有鈍痛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並遵醫囑定期複查,監測病情變化。
  • 飲食:鈍痛的患者以清淡飲食為主,吃高蛋白食物及新鮮的蔬菜水果。並且戒菸、戒酒。
  • 休息:鈍痛患者應多注意休息,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病情。
  • 運動: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提高運動強度以及運動頻率,可進行遊泳、跑步等運動來提高肌肉強度及自身免疫力。
  • 合理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止痛藥,切忌濫服止痛藥,以免掩蓋症狀,延誤診治,造成病情惡化。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