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劣心境: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惡劣心境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為特徵的一類心境障礙。既往稱為抑鬱性神經症、神經症性抑鬱,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患者有治療要求,生活能力不受嚴重影響。患者常感到心情壓抑、鬱悶或沮喪,十分難受,而又無法排遣;對生活失去信心,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猶豫不決;失眠、食慾下降和性慾下降。

檢查

1.體格檢查,精神科常規檢查;

2.血、尿,血糖、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血電解質(鉀、鈉、氯)、胰酶(對於吵鬧、有暴食的患者)、心電圖是否正常。首次發病者需檢查腦電圖(EEG)、頭顱CT是否正常,以排除腦部的器質性病變。

3.量表測評,抑鬱自評量表(SDS)、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人格測試如明尼蘇達多相人格量表、艾森克人格問卷和汪衛東教授研發的憶溯性人格量表等。

診斷

依據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診斷標準:

【症狀標準】持續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鬱的症狀標準,同時無躁狂症狀。

【嚴重標準】社會功能受損較輕,自知力完整或較完整。

【病程標準】符合症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2年,在這2年中,很少有持續2個月的心境正常間歇期。

【排除標準】(1)心境變化並非軀體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或精神活性物質導致的直接後果,也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的附加症狀;(2)排除各型抑鬱(包括慢性抑鬱或環性情感障礙),一旦符合相應的其他型別情感障礙標準,則應作出相應的其他型別診斷;(3)排除抑鬱性人格障礙。

鑑別診斷

1.重性抑鬱發作

重性抑鬱發作又稱內源性抑鬱症,抑鬱情緒嚴重,自罪、自責達到妄想程度;或有強烈的自殺企圖,抑鬱症有明顯的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常有明顯的精神運動性抑鬱,甚至出現幻覺或妄想;自我認識能力缺損嚴重;持續的食慾減退和明顯的體重減輕;家族中陽性精神病史,少數病例有躁狂病史,均提示內源性抑鬱症診斷。

2.反應性抑鬱症

反應性抑鬱症又稱心因性抑鬱症,由明顯的精神應激因素引起,抑鬱情緒的起源有較具體確切的物件、事件,心因體驗強烈,常含淚向別人訴說自己的痛苦;病程較短,一般不復發;惡劣心境雖由精神因素誘發,但其抑鬱心境與精神因素聯絡不密切,病程常遷延。

3.神經衰弱

部分神經衰弱患者可伴有抑鬱情緒,但程度較輕,並不持續出現在整個病程;以繁多的軀體不適主訴及易興奮、有較明確的病程;而抑鬱性人格多起病於幼年時期,他們並不是呈現持久的抑鬱情緒,正常時同樣有歡樂和興奮高漲的時刻,但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遇“風吹浪打”容易陷入憂傷低沉的心境。

1.抗抑鬱藥

抗抑鬱藥的使用應遵循足量、足療程、個體化、堅持服藥、單一用藥為主,必要時聯合用藥原則。目前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鬱藥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代表藥物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代表藥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藥(NaSSA,代表藥物米氮平)等。傳統的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鬱藥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由於不良反應較大,應用明顯減少。

2.苯二氮卓類抗焦慮藥

在服用抗抑鬱藥的早期易誘發藥源性焦慮,可給予小劑量苯二氮卓類抗焦慮藥,如奧沙西泮、勞拉西泮等。

3.抗精神病藥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如奧氮平、喹硫平等,同時也是情感穩定劑,可以起到增加抗抑鬱療效的作用,會對病情恢復有很大的幫助。

4.中醫藥治療

惡劣心境屬於中醫“鬱證”範疇,中醫多認為主要病因病機是肝氣鬱結,治療以疏肝解鬱為主,臨床常用方劑逍遙散、柴胡舒肝散等均有不錯療效。此外,中醫鍼灸、推拿、耳穴貼壓等也有一定療效。

5.心理治療

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需合併心理治療。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支援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中醫心理治療(TIP技術)等。

6.物理治療

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改良型電抽搐治療等。雖然惡劣心境無嚴重的自殺危險,但也不可輕視,故對少數有明顯消極症狀者應將改良性電抽搐治療作為首選治療方法,在症狀消除後,可口服藥物以維持療效等。

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神經生化因素、神經內分泌功能異常、腦電生理變化、神經影像改變、心理社會因素有關。

臨床表現

1.情緒改變

患者最突出的症狀是持久的情緒低落,表現為表情陰鬱,無精打采、睏倦、易流淚和哭泣。患者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鬱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對日常活動(工作、學習、生活、家務、 業餘愛好和娛樂活動等)缺乏興趣和活力。對周圍環境冷淡,缺乏積極社交活動的情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多數時間情緒是低落的,即使其間有過幾天或1~2周的情緒好轉,但很快又陷入抑鬱。

2.認知改變

表現為對自身、對現 在和對未來曲解等認識障礙。其特點是自我評價過低,常常自卑、自責、內疚,消沉悲觀,優柔寡斷;常自覺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自慚形穢,言行消極,對人生和前途充滿消極情緒;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自認為前途暗淡,毫無希望,感到生活沒有意義,甚至企圖自殺。

3.意志與行為改變

自覺懶散無力,精神不振,反應緩慢,對學習、工作缺乏信心,效率低下。意志行為退縮,缺乏動力和活力。 對日常事務感到厭倦和無意義,儘量迴避社交應酬和擔負責任,甚至日常家務、吃飯、吃藥等最簡單的任務都難以完成。不願主動與他人交往,但是被動接觸良好。一般說,抑鬱性神經症很少自殺,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覺活著空虛,人生乏味,聲稱想死。

4.軀體症狀

可表現為全身疲乏,缺乏體力和精力,常有胸悶、心悸、腹部不適、食慾不振、便祕、月經不調、陽痿、性慾減退等。睡眠障礙較為突出,失眠、難以入睡、早醒、多夢等是常見症狀。不少人伴有疑病觀念和軀體不適症狀。這些症狀往往給人訴多而易變的感覺,有些症狀可以長期存在,但無明顯加重或緩解。這些症狀多隨著抑鬱情緒的解除而消失。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