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營養不良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惡性營養不良病,是指因食物中蛋白質嚴重缺乏引起的綜合徵。
  • 本病少兒常見,多見於非洲地區和亞洲地區,暫無準確的流行病學資料。
  • 惡性營養不良病的主要病因為蛋白質攝入不足引起蛋白營養不良。本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兒童挑食、黑種人、倉促斷乳的幼兒等。
  • 本病無分型分期。
  • 惡性營養不良病主要症狀表現為面板變色,口周、小腿色素減退或呈現水腫性腫脹,炎症後色素沉著。
  • 惡性營養不良病主要治療方法為調整飲食,補充優質蛋白質、電解質和維生素。治療關鍵點為積極去除病因,防治併發症。治療難點為部分功能損傷難以恢復。
  • 惡性營養不良病可引起脂肪肝和水腫,嚴重或復發病例死亡率較高。
  • 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兒童惡性營養不良病的發病率持續降低。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面板變色。
  • 口角、小腿色素減退。
  • 口角、小腿出現水腫。
  • 尿布皮區、髖部、膝蓋、肘部、軀幹受壓部位出現紅斑。
  • 毛髮淺且乾燥、無光澤、稀少、易斷裂。
  • 口脣乾燥。
  • 口腔潰瘍。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尿布皮區、髖部、膝蓋、肘部、軀幹受壓部位出現結痂,面板損傷。
  • 全身高度水腫。
  • 呼吸困難:鼻黏膜腫脹引起。

建議就診科室

  • 營養科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惡性營養不良病?

當醫生懷疑是惡性營養不良病時,將通常進行血液生化檢查,在視黃醇結合蛋白、前白蛋白等代謝週期較短的血漿蛋白質出現降低的結果後,可能進一步檢查血清白蛋白濃度變化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血液生化檢查:採集患者靜脈血進行檢測。早期患者視黃醇結合蛋白、前白蛋白、甲狀腺結合前白蛋白、轉鐵蛋白等代謝週期較短的血漿蛋白質出現降低,有早期診斷價值
  • 血清白蛋白濃度出現降低是惡性營養不良病最重要的改變,但出現較晚。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1 升高可幫助醫生輔助診斷惡性營養不良病。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平時一般主食吃什麼?
  • 是否會挑食?
  • 胃口怎麼樣?
  • 還在吃母乳嗎?
  • 什麼時候斷乳的?斷乳後主要吃什麼?
  • 平時經常感冒嗎?
  • 紅斑出現多久了?
  • 什麼時候開始的結痂?
  • 排尿是否正常?
  • 毛髮淺是天生的還是後天慢慢變淺的?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面板上的紅斑、損傷能消退嗎?會留疤嗎?
  • 會影響以後生活嗎?
  • 會遺傳嗎?
  • 會引起發育緩慢嗎?
  • 會影響小孩的智力嗎?

惡性營養不良病的患者日常應精心護理,調整飲食。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或病情加重的情況,若出現全身水腫,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用藥複查:遵醫囑定期到醫院複查,主要複查血液生化檢查、尿液檢查等專案。
  • 飲食:
    • 嬰兒應繼續母乳餵養,如患兒已斷乳,可給予擠出的人乳、牛乳或其他乳製品,如奶粉等,用量視患兒食慾好壞,病情輕重及消化代謝功能強弱而定。
    • 2 歲以上兒童應除了米、面等主食意外,給予大量易消化的有大量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類、蛋類、乳類、肉類等。從少量逐漸加量,從半流質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患兒食慾差時不可強迫進食。
  • 運動:患兒應臥床休息,遵醫囑耐心休養,減少運動。
  • 其他:患兒居室應陽光充足,空氣新鮮,乾淨衛生。長期臥床的患兒應定期翻身,防止發生褥瘡。治療期間,每週進行體重測量,每月進行身高、頭圍測量,檢測患兒整體恢復情況。

惡性營養不良病主要治療方式以調整飲食、補充優質蛋白質為主,同時積極防治併發症。

藥物治療

  • 葡萄糖酸鋅顆粒或口服液:幼兒出現面板紅斑、結痂等症狀時使用,目的是補充患者礦物質。
  • 賴氨葡鋅顆粒或口服液:用於防治小兒缺乏賴氨酸和鋅,目的是補充礦物質。
  • 抗生素:患兒出現嬰幼兒陰道炎或感染時使用,常用抗生素如青黴素等。目的是抗感染,防止患兒出現敗血症。
  • 胃蛋白酶、胰酶等:患兒出現食慾減退,腹瀉嘔吐等症狀時使用,目的是促進患兒消化代謝功能。

其他治療方法

高錳酸鉀坐浴:患兒出現嬰幼兒陰道炎時使用,目的是消毒外陰,控制感染。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兒營養不良將越來越嚴重,患兒可出現心力衰竭,智力發育遲緩,消瘦,休克等情況,嚴重影響患兒生長髮育及生活質量,嚴重者將危及生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在補充蛋白質營養後可痊癒,複發率不高,對患兒生活質量和壽命基本沒有影響。

惡性營養不良病主要病因為患者蛋白質攝入不足引起蛋白營養不良。

惡性營養不良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兒童挑食:導致攝入蛋白不足。
  • 發展中國家主食多為玉米、稻米、豆類,蛋白營養不良。
  • 寄生蟲病引起營養吸收困難。

哪些人容易患惡性營養不良病?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惡性營養不良病:

  • 兒童挑食;
  • 黑種人;
  • 倉促斷乳的幼兒;
  • 生長期嬰幼兒蛋白攝入不足;
  • 主食以玉米、稻米、豆類為主,缺少肉類蛋白質。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惡性營養不良病:

  • 發展中國家兒童缺乏蛋白質營養。

面板變色,口周、小腿色素減退或呈現水腫性腫脹,炎症後色素沉著等症狀是惡性營養不良病最典型的症狀。

惡性營養不良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惡性營養不良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面板紅斑:逐漸轉變為紅色或棕紅色斑塊,出現結痂,邊緣清除,瀰漫性分佈。多見於小兒尿布皮區,及髖部,膝蓋,肘部和軀幹受壓部位。
  • 毛髮乾燥,稀少,易斷裂:毛髮無光澤,顏色呈現淺棕色。
  • 口脣乾燥。
  • 口腔潰瘍。
  • 食慾減退。
  • 腹瀉嘔吐。
  • 女童可能出現嬰幼兒陰道炎:外陰疼痛、癢感、分泌物增多,影響排尿。
  • 鼻子通氣不暢:鼻黏膜腫脹引起,嚴重者甚至不通氣,可能引起呼吸困難。

惡性營養不良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脂肪肝;
  • 水腫;
  • 水和電解質紊亂;
  • 感染;
  • 其他營養素缺乏症:如維生素 A 缺乏症。

惡性營養不良病的主要預防方式為提倡母乳餵養,提供足夠優質蛋白質,並定期進行系統生長髮育監測。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的因素:

  • 提倡母乳餵養。
  • 提供足夠熱量和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 斷乳前做好銜接準備。
  • 防止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

  • 宣傳營養與健康之間的相關性,普及合理餵養的知識。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