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耳部由外耳、中耳、內耳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是人體接收外界聲音和維持身體平衡的關鍵器官。耳部分佈著大量的神經、血管,並由細小的骨骼和結締組織構成精密的聲音傳輸通道。因此,它很容易發生感染或由於各種原因受到創傷。一旦耳部出現病變,就很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腦部對聲音的正確感知或造成人體喪失平衡感。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可引起耳聾或持續性的頭暈目眩,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常見的耳病(Ear Diseases)主要包括:

  • 耳部外傷:耳朵位於臉部的兩側,向外突出,內部結構精細而脆弱,創傷後可影響正常聽力和平衡感。此類患者往往還伴有面部或全身性創傷,甚至顱腦損傷等嚴重病情。
  • 鼓膜創傷:耳道深處的鼓膜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外力作用而發生破損、穿孔,導致聽力減退。患者必須及早就醫處置,大部分通過保守治療可在數週內自行癒合,僅有部分患者需要通過手術進行修復。
  • 外耳道感染:外耳道面板含有毛囊、皮脂腺和耵聹腺,分泌旺盛,容易因堵塞而引發感染,甚至形成膿腫。
  • 耳道異物:兒童常見將各種小玩具和植物種子塞入外耳道。成人則是在挖耳時,將紙條、棉籤等不慎脫落在耳道內。此外,飛蟲、砂石等也可能偶然進入耳道,成為耳道異物。
  • 耵聹栓塞:耵聹(俗稱耳屎)是耳道面板的分泌物,一般會隨著運動而自行脫落至體外。如果耵聹積聚成團塊,形成栓塞,就會影響聽力。該病可見於任何年齡段的人群。
  • 中耳炎:這是一種常見的中耳部位的炎症性疾病。急性發病時表現為疼痛、聽力下降、耳鳴、耳朵有悶脹閉塞感。假如患者在急性期及時接受藥物和手術治療,通常預期效果良好。若急性期未獲治癒,炎症長期存在或反覆發作,可形成慢性中耳炎。病情不斷加重,例如耳道長期流膿、鼓膜穿孔,並逐漸損害周邊的器官組織,甚至可引起顱腦感染。
  • 梅尼埃病:這是一種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分佈的內耳常見疾病,多見於中年人群,致病因不明。患者表現為旋轉型眩暈、聽力下降、耳鳴和耳部或頭部的悶脹感。該病尚無法完全治癒,但通過藥物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耳聾:我國的聾啞人約有 200 萬,並以每年 3 萬的速度增長。其中先天性耳聾的發生率為千分之一,此類患者耳部的聲音傳輸系統往往存在先天性缺陷。老年人的聽覺系統退化、各種病原體感染、藥物毒性和自身免疫病的損傷也都可能造成耳聾。
  • 耳鳴:這是常見的難治性耳病之一,患者可以聽到並不存在的聲音。一般人群中有 15%~20% 存在不同程度的耳鳴症狀,老年人的耳鳴發生率可達 33%。

就診科室

  • 五官科

常見檢查專案

  • 病史採集:
    • 基本情況:患者病史、治療史、日常聽力受損情況,以及對生活的具體影響。
    • 臨床症狀的特徵:例如起病時間、進展趨勢、症狀發作頻率、每次發作的誘因等。
  • 體格檢查:
    • 醫生會觀察耳部的顏色、質地,是否存在畸形、缺損、腫脹、腫塊或潰瘍。
    • 同時還需要檢查患者的耳廓和耳部周邊是否存在疼痛、壓痛或淋巴結腫脹。
    • 醫生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也會留意其說話聲音和精神狀態,作為評估病情的依據。
    • 藉助各種醫療器械,醫生將對耳朵深部各處組織的結構和功能進行詳細的檢查,在此過程中需要患者給予配合,否則無法得出準確的結論。
  • 聽力檢查:
    • 採用醫療器械或電子裝置,評估患者聽力和聽神經的受損程度。
    • 通過觀察患者對具體語言的反應和理解,判斷其是否能將聲音轉化為準確的中樞神經訊號。
  • 平衡性和協調性評估:
    • 評估患者採取一定姿勢直立和行走過程中是否會出現傾倒或動作異常。
    • 醫生還會觀察患者是否能完成一些較為精細的動作或是閉眼寫字是否會嚴重偏斜。
    • 通過電子裝置檢查和記錄患者的眼球運動,評估在試驗過程中患者的眼球運動是否異常,是否出現頭暈目眩的情況。
  • 抽血檢查:測定血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以及血液中的各種生化成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感染和炎症,並評估肝、腎功能,瞭解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
  • 分泌物檢測和培養:檢查患者耳道分泌物的性狀、氣味,並通過顯微鏡觀察是否存在病原菌、血細胞或癌細胞。
  • 內鏡檢查:醫生會用一根纖細的導管探入耳部深處,通過末端的光源和鏡頭直接觀察病變部位的具體情況,初步評估疾病性質。
  • 影像學檢查:超聲、CT、MRI(磁共振成像)等,可以觀察耳部及周邊深部組織的病變情況,評估波及範圍和嚴重程度。

耳病患者務必遵醫囑用藥,定期複查;同時應立刻戒菸戒酒,並注意防止繼發性感染。

  • 戒菸戒酒:
    • 立刻戒菸,遠離二手菸。香菸的煙霧中存在大量有害成分,刺激和損害全身各處器官組織,導致病情更加惡化。
    • 酒精可能與某些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影響療效,甚至發生毒副作用。
  • 居家治療注意事項:
    • 儘量保持耳朵病變部位的清潔,以免出現繼發性感染。
    • 患者一定要遵醫囑,按時按劑量用藥,以確保實現早期治癒或維持病情穩定。
    • 若出現無法耐受的嚴重不良反應需及時複診,以便於醫生調整劑量或改變用藥方案。
    • 不要隨意服用其他藥物、保健品,也不要擅自塗搽非處方藥膏,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 複查:患者應根據醫生的治療計劃定期複查,評估治療效果和進展情況。

耳病治療主要以區域性用藥或外科處置為主。醫生會根據耳病患者的病因及其具體病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力爭實現儘快緩解症狀,並維護整體的正常結構和功能,以利於患者獲得良好的生活質量。

積極去除病因

  • 醫生可能會要求患者停用相關致病藥物或與相關科室醫生溝通改變用藥方案。
  • 如果患者伴有全身性的慢性疾病或慢性感染,而既往未經規範治療,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五官科醫生會在耳病症狀緩解後,將其轉至相應的科室,接受門診或住院治療,從而有利於降低病情復發或進展的風險。

藥物治療

  • 抗生素治療:
    • 抗生素滴耳液區域性用藥;
    • 感染嚴重者需口服抗生素治療;常用大環內酯類和頭孢類抗生素。
    • 醫生起始會以廣譜抗生素治療,隨後根據藥敏試驗和治療效果調整抗生素方案。
    • 外耳形成膿腫者,醫生會將其切開一個小口,隨後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並放置引流條。
  • 耳鳴治療:
    • 血管擴張劑和鈣離子拮抗劑:例如氟桂利嗪、倍他司汀、尼莫地平等。
    • 抗驚厥藥:普魯卡因、利多卡因、卡馬西平、氯硝西泮。
    • 肌肉鬆弛劑:鹽酸乙哌立鬆。
    • 抗焦慮、抗抑鬱藥:多慮平、艾司唑侖。
  • 梅尼埃病的治療:
    • 在治療耳鳴的基礎上,限制食鹽攝入量,並服用利尿劑。
    • 常規治療效果欠佳,可採取中耳給藥的方式,目前常用的是慶大黴素和地塞米松。
    • 如果長期藥物治療無效,且患者眩暈頻繁發作,醫生會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方案
  • 鎮痛治療:
    • 區域性塗搽糖皮質激素藥膏或含有麻醉劑成分的凝膠。
    • 口服非甾體類抗炎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 自身免疫病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環磷醯胺、硫唑嘌呤、糖皮質激素等。

外科治療

  • 耳外傷手術:
    • 區域性撕裂者應及時就醫縫合。
    • 血腫清除手術:適用於傷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可以減少組織壞死和繼發性感染風險。
  • 取出耳道異物或耵聹栓塞:
    • 此類物體不可能憑空消失,必須就醫治療。
    • 醫生會根據異物或耵聹栓塞的性狀特徵,利用合適的醫療器械將其取出。
    • 假如是飛蟲入耳,在就醫之前可先行滴入油滴,使其黏附不動,再去就醫。
    • 由於家中無醫用器械,患者切勿嘗試自行取出耳道異物或耵聹栓塞團塊,假如反覆刺激周邊組織,可造成耳道腫脹,會給醫生的診治帶來障礙。
  • 中耳炎的治療:
    • 鼓膜穿刺術:抽出中耳部位的積液,並注入藥物。
    • 鼓膜切開術:如果積液過於粘稠或反覆生成,醫生會將鼓膜切開,並放置通氣管,有助於中耳的通氣,引流其中的液體。
    • 中耳炎治癒後,若留有鼓膜穿孔,醫生會施行手術將其修復。
  • 鼓膜創傷修補:
    • 通常情況下,較小的鼓膜穿孔無需手術治療。只要每天用酒精清潔外耳道,並用塗有凡士林的棉球堵住耳道開口,保持清潔、乾燥,防止感染即可。通常鼓膜穿孔會在數週後自行癒合。
    • 創傷較嚴重或癒合緩慢的患者,醫生可能會採取外科干預措施來修復鼓膜損傷。鼓膜貼片可以起到支架作用,幫助創傷組織加速癒合。若創傷較大或存在感染,難以自行癒合,醫生會通過手術方式進行清創、修補,恢復組織結構。

佩戴助聽裝置

適用於藥物或手術治療無效,最終喪失聽力的耳病患者。

常用的裝置包括:

  • 助聽器:一種幫助耳聾患者聽取聲音的擴音裝置。
  • 耳蝸植入器:又稱為電子耳蝸,有可能幫助極重度耳聾患者重新獲得聽力。它是模擬人體耳蝸的作用,直接刺激聽神經,將聲音訊號傳輸向大腦。

耳病的成因複雜多樣,主要的發病因素大致分為 2 類:先天性和獲得性。獲得性因素中包括感染、疾病、外界因素刺激、不良生活方式、免疫功能異常等;先天性因素則是家族遺傳或自身基因突變。患者最終發病可能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

耳病的獲得性因素

  • 感染和創傷:
    • 各類細菌和病毒感染,常見型別包括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等。
    • 事故、毆鬥、運動的過程中傷及外耳或鼓膜。
    • 耳病未經及時治療,可造成病情進展,損害周邊的耳部組織。
  • 免疫功能低下或身體機能退化:
    • 嬰幼兒和高齡老人;
    • 艾滋病患者;
    • 自身免疫病患者;
    • 未得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或慢性心血管疾病;
    • 慢性肝病或慢性腎病。
  • 生活方式:
    • 經常去河裡游泳、洗澡。
    • 喜歡用各種堅硬的物體掏挖耳道。
    • 由於各種因素引發精神、心理狀態劇烈變化。
  • 外界刺激因素:
    • 長期處於高溫、潮溼的環境。
    • 從事採礦、冶金、建築等噪音非常大或塵土飛揚的一線工作。
    • 各種異物進入耳道。
    • 服用各種耳毒性藥物,例如抗生素、化療藥物、抗瘧藥物。
    • 接觸重金屬、有毒化學物質。

耳病的先天性病因

  • 家族遺傳:家庭成員中有確診患者,發病風險將顯著上升,例如先天性耳聾或聽力受損等。
  • 先天性缺陷:
    • 胚胎髮育過程中,耳廓或耳道、聽神經等組織出現缺失或畸形。
    • 基因突變導致內分泌或免疫功能的調控體系發生異常,耳病發生風險將顯著上升。

各種型別耳病的致病因素、形成過程和病變位置有所差異,最主要的是損害耳部結構和功能,並由此引發患者的各種相應症狀。

耳病的常見症狀

  • 疼痛:耳內或耳廓由於感染或創傷,形成炎症、紅腫和疼痛。
  • 耳道分泌物:以感染部位的炎性分泌物較為多見;也可能出現水性或血性分必物。
  • 耳道出血:多由鼓膜創傷所致。
  • 耳鳴:在沒有外界聲源的條件下,可以感到雜亂無章、無具體內容的聲音。
  • 頭暈目眩,身體的平衡感出現一定程度的障礙。
  • 耳聾:必須靠近才能聽清聲音;隨病情進展可能最終完全喪失聽力。

預防耳病的關鍵是防止感染和創傷,積極治療耳道感染或其他慢性疾病。

  • 不要隨意用異物掏耳朵,如果耳朵感覺不適最好去專科門診治療。
  • 不要在不潔的河水中洗澡或游泳。
  • 洗澡、游泳過程中,如果耳朵進水,應該及時用棉籤將水吸出。
  • 避免噪音損傷鼓膜,如果在工作場所有很強烈的噪音,應佩戴保護耳塞或耳罩。
  • 參加激烈的對抗性運動時,應做好整個面部的防護措施。
  • 積極治療耳道感染或其他耳病,有效控制病情,避免病情進展危害聽覺和平衡功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