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惡性腫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耳部惡性腫瘤也稱耳癌,包括耳廓癌、外耳道癌和中耳癌,是指原發或繼發於外耳和中耳的惡性腫瘤。

  • 耳部惡性腫瘤發病率較低,發病率在 1~5/100 萬。耳廓癌多發於老年男性;外耳道癌發病率小於 6/100 萬;中耳癌罕見,約佔耳部惡性腫瘤的 1.5%,中耳癌好發年齡為 40~60 歲。
  • 耳廓癌可能與過度日晒有關;外耳道癌病因不明,可能與外耳道損傷、慢性炎症、放射線、紫外線及真菌感染等誘發因素有關;中耳癌病因也不明,多認為其發生與炎症有關。耳廓癌最常見的是鱗狀細胞癌,其次是基底細胞癌。
  • 外耳道癌以鱗狀細胞癌和腺樣囊性癌多見,腺癌、耵聹腺癌和惡性黑色素瘤少見;中耳癌以鱗狀細胞癌多見,腺癌少見。
  • 耳廓癌主要表現為耳廓腫物伴有疼痛、表面有破潰、基底寬、增長迅速等特點。外耳道癌主要表現為耳痛和聽力下降,晚期侵犯面神經可出現面癱。中耳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耳流膿,聽力下降,其次為耳痛、出血和麵癱。
  • 耳部惡性腫瘤均以手術切除為主。耳廓癌建議早期採用耳廓楔形切除或耳廓切除等擴大切除的手術方式。外耳道癌預後與腫瘤的分期密切相關,應該儘早整塊的較大範圍的切除,可以輔以放療等綜合治療。中耳癌早期患者多采用先手術後放療,對晚期患者則採用先放療縮小病灶,再進行手術切除等綜合治療。
  • 早期耳部惡性腫瘤手術切除後生存率高,中晚期以及復發的患者生存率低。
  • 臨床分期較早的患者生存率較高,早期行根治性手術,可提高生存率,降低複發率。長期隨訪便於儘早發現復發的患者,改善患者的預後。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老年男性患者,耳廓腫物伴有疼痛、表面有破潰、基底寬、增長迅速時;
  • 外耳道腫物生長迅速且伴有疼痛、易出血時;
  • 中耳炎患者伴有耳痛、分泌物帶血、面癱時;

應高度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及時就醫,早期手術治療,提高生存率。

建議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耳部惡性腫瘤?

老年男性患者,耳廓腫物伴有疼痛、表面有破潰、基底寬、增長迅速時,要高度警惕腫物為惡性可能。

外耳道腫物生長迅速且伴有疼痛或表現為易出血的肉芽時應高度考慮惡性腫瘤可能。

中耳炎患者伴有耳痛、面癱,中耳肉芽生長迅速且觸之易出血,顳骨 CT 提示乳突骨質蟲蝕狀破壞或侵及顳骨外時考慮惡性腫瘤的可能;

取材並送病理學檢查可確診。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影像學檢查

  • 顳骨 CT 檢查:外耳癌可表現為外耳道壁破壞徵象,中耳癌表現為中耳腔或者乳突有不規則的軟組織病灶,中耳乳突有不規則的大面積的骨質壞死,邊緣不整,無良性病變常見的“多灶性”表現,尤其當中耳炎伴外耳道骨壁的破壞,骨質破壞區邊緣模糊、不規則,無邊緣“骨質硬化帶”表現,形成外耳道軟組織腫塊,要高度懷疑中耳癌。腫瘤可累及顱中窩,顱後窩、乙狀竇、頸靜脈球窩,頸動脈管,內耳迷路及顳頜關節。
  • 磁共振成像(MRI):中耳癌的組織含水量與腦組織相仿,其訊號與腦組織近似。增強後病灶有強化表現。MRI 可顯示腫瘤向顱內或者腮腺侵犯。
  • 病理檢查:耳廓腫物、外耳道肉芽、中耳腔肉芽摘除後做病理檢査可以明確診斷。
  • 其他耳科常規檢查:純音聽閾、聲導抗、耳纖維內鏡檢查,瞭解患者聽力情況,腫瘤的大小、外觀以及位置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耳朵有哪些不舒服的症狀?持續多久了?
  • 什麼時候發現耳廓或外耳道腫物?生長速度如何?
  • 有無頑固性劇烈耳痛、耳溢液以及耳出血等症狀?
  • 聽力有無受到影響?
  • 以前是否有經常挖耳的嗜好?
  • 是否在日光直射或者有害光線的地方工作?是否接觸放射線和有害物質?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耳部惡性腫瘤如何治療?是不是需要手術?手術方式有哪些?
  • 手術前還需要完善哪些檢查?
  • 手術切除的範圍大小?對外觀的影響?
  • 手術後的預後如何?
  • 手術後是否需要其他治療?
  • 手術後的恢復期大概需要多久?
  • 手術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若發現耳廓、外耳道腫物以及耳痛、間斷溢液或流血性分泌物時,應及時就醫,行相關檢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若為惡性腫瘤,應早期手術完整切除,按時複診,降低複發率,提高生存率,改善預後。

耳部惡性腫瘤均以手術切除為主。治療目的是儘可能完全徹底切除惡性腫瘤。

  • 耳廓癌建議早期採用耳廓楔形切除或耳廓切除等擴大切除的手術方式。
  • 外耳道癌預後與腫瘤的分期密切相關,應該儘早整塊的較大範圍的切除,可以輔以放療等綜合治療。
  • 中耳癌早期患者多采用先手術後放療,對晚期患者則採用先放療縮小病灶,再進行手術切除等綜合治療。

耳廓腫瘤臨床分期(國際抗癌協會 1987 年修訂)

  • Tis:原位癌;
  • T1:腫瘤最大長徑≤2 cm;
  • T2:2 cm<腫瘤最大長徑≤5 cm;
  • T3:腫瘤最大長徑>5 cm;
  • T4:腫瘤侵及軟骨、肌肉或骨;
  • Tx:原發癌灶完全無法分級。

外耳道癌和中耳癌臨床分期(Stell 分期)

  • T1:腫瘤侷限在原發部位,無面癱,影像學檢查中未發現骨質破壞;
  • T2:腫瘤侵犯到原發部位以外的區域,導致面癱和或影像學可見的骨質破壞,但沒有累及到顳骨以外的部位;
  • T3:臨床症狀或影像學上發現累及到以下區域:顳下頜關節、硬腦膜、腮腺、顱底;
  • Tx:不確定的臨床分期(沒有足夠的證據進行分期,包括患者已在他處就診並接受過治療)。

手術治療

  • 耳廓癌根據腫瘤大小可行區域性擴大切除術、耳廓楔形切除術和耳廓切除術。
  • 外耳道腫物根據分期可行外耳道腫物切除術,耳道袖狀切除術,乳突根治術,顳骨外側切除術(視情況選擇是否切除同側腮腺淺葉),若有頸部淋巴結轉移,需行頸淋巴結清掃術,並採用術後放療。
  • 乳突切除術:適用於病灶侷限在中耳腔,或者乳突腔,無面神經管、內耳、顆骨外侵犯。
  • 顳骨次全切除術:切除範圍包括外耳道、乳突、部分顳頜關節、顳骨鱗部及巖骨外 1/2~1/3,僅保留部分內耳道、部分頸內動脈管和頸內動脈管之內的巖尖部分。
  • 顳骨全切除術:切除範圍包括顳骨鱗部,乳突及全部巖骨。

其他治療方法

放射治療:由於中耳腫瘤被顳骨包裡,放療難以徹底根治,因此手術加放療可以明顯提高療效。對腫瘤侵犯到頸動脈管,無法清除時,可考慮先行放療,縮小腫瘤範圍,再行手術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耳部惡性腫瘤發病率低,尤其中耳癌更少見。

  • 耳廓解剖位置突出,患者多能在腫瘤早期就診,預後較好。
  • 外耳道癌初期症狀不典型,多數患者都是在腫物堵塞耳道,出現聽力下降或溢液後方來就診,外耳道癌預後與腫瘤分期密切相關,T1 期生存率高,T2、T3 期患者生存率較差。
  • 中耳癌症狀較隱匿,症狀明顯後,已經侵犯周圍毗鄰組織,治療及預後較差,預後與腫瘤的分期和分化程度密切相關。擴大根治性手術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後,但是擴大根治手術對外耳的外形和功能造成的影響也較大,如何把握切除的範圍仍是一個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耳部惡性腫瘤病因不明。耳廓癌可能與過度日晒以及反覆摩擦有關;外耳道癌可能與外耳道損傷、慢性炎症、放射線、紫外線及真菌感染等誘發因素有關;中耳癌可能與中耳炎症有關。

哪些人容易患耳部惡性腫瘤?

  • 老年男性:老年男性患者耳廓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
  •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患者:長期間斷流膿,反覆刺激中耳黏膜以及外耳道面板,使發生外耳道癌和中耳癌的可能性增加。

耳廓癌常表現為耳廓腫物;外耳道癌以耳溢液、耳痛、分泌物帶血為主要症狀;中耳癌最常見的症狀為耳流膿,早期無明顯耳痛,中晚期可出現頑固性耳痛、出血、聽力下降和麵癱等症狀。

耳部惡性腫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耳廓癌常見症狀包括
    • 耳廓腫物:耳廓腫物增長迅速、伴有疼痛、表面破潰等情況應考慮外耳癌的可能性。
  • 外耳道癌常見症狀包括
    • 耳痛:腺樣囊性癌以耳痛為主。
    • 耳溢液、耳流血:鱗狀細胞癌以耳溢液、分泌物帶血為主。
    • 聽力下降:外耳道腫物較大時堵塞外耳道或累及中耳時,表現為傳導性聽力下降。
    • 面癱:外耳道腫物破壞外耳道壁累及面神經時,可表現為同側周圍性面癱。
  • 中耳癌常見症狀包括
    • 耳道無痛性出血:外耳道自發性出血或挖耳後耳道出血;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有血性分泌物時,應考慮中耳癌的可能性。
    • 耳部疼痛:早期無明顯疼痛。病情重者可出現明顯耳痛,以夜間疼痛為主,表現為耳部的刺痛或者跳痛,可向耳後及咽部放射。
    • 外耳道或者中耳腔新生物:多數患者有鼓膜穿孔,通過穿孔可見中耳腔紅色肉芽,觸之易出血。當腫瘤破壞骨性外耳道時,在耳道內也可以看到肉芽組織,紅色質軟脆,易出血。
    • 聽力障礙:多數患者表現為傳導性耳聾。
    • 同側周圍性面癱:腫瘤侵犯面神經可出現周圍性面癱。
    • 張口困難:晚期中耳癌侵犯到顳頜關節或翼肌,造成張口困難。
    • 眩暈:內耳受到侵犯時可出現眩暈。

避免直接暴露於有害光線和輻射的環境;儘早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以及真菌性外耳道炎等疾病;勿亂用不明名稱的滴耳液;若有耳部不適症狀,及時就醫。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注意防晒。
  • 改正反覆挖耳等不良習慣。
  • 外耳炎和中耳炎應及時診治。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