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肌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心肌炎是心肌炎症導致的疾病。心肌細胞的損傷導致心肌功能受損,進而引起心力衰竭。大部分兒童心肌炎表現為急性或暴發性起病。
- 1997 至 2002 年及 2006 至 2011 年,日本的 2 次全國臨床調查資料顯示,兒童心肌炎年發病率分別為 0.26/100000 及 0.3/100000。1993 年我國九省市心肌炎協作組 104 家醫院兒科資料顯示,心肌炎患病率為 18.98/100000。
- 心肌炎的病因多種多樣,包括感染性、中毒性和自身免疫性病因。感染性病因,尤其是病毒感染,在兒童中最為常見。
- 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見的病因是腸道病毒(柯薩奇 B 組病毒)、腺病毒、細小病毒 B19、EB 病毒、鉅細胞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 6 型(HHV-6)。
- 心肌炎病例可以散發或呈流行性,並且有季節和地域差異。少數情況下,兒童心肌炎可能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藥物過敏有關。
- 一般而言,由於兒科心肌炎最常見的病因是病毒感染,患者常有近期(發病前 2 周內)呼吸道疾病史,少數情況下為消化道疾病史。患者往往在心臟功能不全的症狀發作之前幾日,有發熱、肌痛和不適等前驅症狀。
- 急性心肌炎的炎症期發生心律失常和血流動力學(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液粘稠度等)紊亂的風險很高,所以心肌炎患兒如果表現出嚴重心室功能不全或心律異常,醫生會盡量將其收入兒科重症監護病房進行治療。
- 心肌炎兒童的總生存率比成人高,據報道可高達 90%;然而,大多數存活者接受了重症治療和抗心力衰竭治療。
- 鑑於心肌炎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從無明顯症狀或有輕微臨床症狀,到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而其病理診斷(心內膜心肌活檢)在臨床中應用並不廣泛,心肌炎的診斷始終為臨床難題。
嬰兒和兒童如果出現有心力衰竭的症狀和體徵,包括靜息時呼吸困難、運動不耐受、暈厥、呼吸過速、心動過速和肝腫大等表現,應該及時就醫或者轉診到有條件的兒科專科醫院。
然而,非特異性體徵和症狀,如呼吸窘迫或消化道症狀(厭食、腹痛和嘔吐),可能是就診時最突出的起病特徵,以致於很多兒童最初被誤診。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胸悶、胸痛、心悸、乏力、頭暈、面色蒼白、面色發灰、腹痛等症狀。
- 嬰兒出現拒乳、面色或者口周發紺、四肢涼等。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暈厥。
- 呼吸困難。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急診。
- 兒童心內科。
- 兒童重症醫學科。
醫生如何診斷兒童心肌病?
心肌炎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所以要保持高度警惕。有以下新發臨床表現時,應疑診心肌炎:
- 心功能不全的體徵和症狀。
- 心臟生物標記物(如肌鈣蛋白等)升高。
- 心電圖改變提示急性心肌損傷或心律失常。
- 超聲心動圖示心功能不全,而無基礎的結構性心臟缺損。
具體相關檢查如下:
- 血清心肌肌鈣蛋白 T 或 I(cTnI 或 cTnT)或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伴動態變化。
- 顯著心電圖改變(心電圖或 24 小時動態心電圖)。
- 心臟磁共振成像(CMR)呈現典型心肌炎症表現。
- 血清乳酸脫氫酶(LDH)、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或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升高。
- 抗心肌抗體陽性。
醫生可能詢問患兒父母哪些問題?
- 發病前 1~3 周內是否有上呼吸道或胃腸道病毒感染史?
- 是否有胸悶、胸痛、心悸、乏力、頭暈、面色蒼白、面色發灰、腹痛等症狀?
- 嬰兒有無出現拒乳、面色或者口周發紺、四肢涼等?
患兒父母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病情的嚴重程度評估?
- 治療期間需要家長做什麼配合工作?
- 治療期間如何安排患兒飲食?
- 是否需要更進一步檢查?
- 是否需要留院觀察?
心肌炎治療恢復期,後續的治療和康復的關鍵點是“ 遵醫囑”。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在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藥物:即使孩子無不適症狀,醫生給孩子所開具的藥物能緩解孩子的症狀,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用藥。
- 觀察症狀是否有改變:家長必須密切觀察症狀,如果孩子出現突然的症狀惡化,應及時就診。
- 減少鹽分攝入:可詢問醫生孩子應攝入多少量的鹽。有的時候醫生還可能會讓家長給孩子限制液體攝入量。
- 積極活動:可詢問醫生哪些活動對孩子恢復期間是安全的,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恢復活動。
- 使用新藥前先諮詢醫生:一些非處方和處方藥可能加重心力負擔,因此,使用任何新藥前先諮詢醫生。
急性炎症期發生心律失常和血流動力學紊亂的風險很高,所以心肌炎患兒如果表現出嚴重心室功能不全或心律異常,有條件的話,醫生會收入兒科重症監護病房進行治療。所有患者均需連續監測心肺功能,因為即使患者的心功能最初正常,其血流動力學狀態也可能迅速惡化。
兒童心肌炎急性期的治療包括:
- 支援治療,以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和充足的全身灌注。對於暴發性心肌炎,可能需要採用體外膜肺氧合(ECMO)或心室輔助裝置( VAD)進行機械迴圈支援。
- 如有心律失常,醫生會及時予以治療。
- 使用利尿劑。
- 減輕心臟後負荷的藥物,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 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性:患心肌炎的嬰兒和兒童在就診時通常有心力衰竭的症狀和體徵,包括靜息時呼吸困難、運動耐量下降、暈厥、呼吸過速、心動過速和肝腫大。支援性治療干預取決於心力衰竭的程度。初始支援治療包括:外源性給氧、仔細進行液體復甦、營養支援,還可能需要輸血來改善攜氧能力。對於某些患者,在急性期心肌恢復之前,可能需要進行更高程度的支援治療,如:靜脈應用正性肌力藥、機械通氣和機械迴圈支援。
- 針對性治療:抗病毒治療或免疫調節治療,如使用人免疫球蛋白。
疾病發展和轉歸
心肌炎兒童的總生存率比成人高,據報道可高達 90%;然而,大多數存活者接受了重症治療和抗心力衰竭治療。
心肌炎的病因多種多樣,包括感染性、中毒性和自身免疫性病因。感染性病因,尤其是病毒感染,在兒童中最為常見。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見的病因是腸道病毒(柯薩奇 B 組病毒)、腺病毒、細小病毒 B19、EB 病毒、鉅細胞病毒和人類皰疹病毒 6 型(HHV-6)。
兒童心肌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感染性病因,尤其是病毒感染。
- 中毒性因素。
- 自身免疫性病因。
哪些人容易患兒童心肌炎?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的患兒,或者有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的患兒,如果某次上呼吸道感染時表現為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等,應該要注意考慮到心肌炎可能。
一般而言,由於兒科心肌炎最常見的病因是病毒感染,患者常有近期(發病前 2 周內)呼吸道疾病史,少數情況下為消化道疾病史。患者往往在心臟功能不全的症狀發作之前幾日,有發熱、肌痛和不適等前驅症狀。
兒童心肌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心肌炎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患兒可以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徵,有的為亞臨床疾病,有的為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猝死。
- 胸痛(45%);
- 呼吸窘迫(28%);
- 消化道症狀(27%);
- 肝腫大(27%);
- 奔馬律(20%);
- 灌注不良/肢端脈搏減弱(16%);
- 病毒感染的前驅症狀(41%);
- 暴發性心肌炎:一部分患者會有暴發性心肌炎,表現為急性發作的嚴重血流動力學紊亂。這些危重患兒會表現出心輸出量下降的體徵,包括低血壓、脈弱減弱和灌注下降、酸中毒以及肝腫大,可進展為心血管衰竭。但是,部分患者可能最初表現為非特異性症狀,因而很難趕在心源性休克和死亡前確定診斷並及時開始支援治療。惡性心律失常在這些兒童中也很常見。
兒童心肌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患者可能併發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完全性心臟傳導阻滯等嚴重心律失常。
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減少和避免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高發的季節,到人員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場所,應該戴口罩。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