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又稱為反射性交感神經性營養不良,軀體神經病等,指繼發於輕微外傷後出現的肢體鬆弛性癱瘓或痙攣,伴有明顯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好發於富有交感神經的正中神經和脛神經支配的肢體,如手指、小腿等部位。
  • 各種骨折後,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發生率為 1%~2%;末梢神經損傷後,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發生率為 2%~5%;大約 5% 的心肌梗塞患者也會出現類似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的表現;而不明原因者佔 10%~26%。
  •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的主要病因是意外損傷、醫源性損傷等輕微損傷,刺激了脊髓的深部痛覺、運動、自主神經纖維而引起。年齡、運動、職業因素、醫療操作、疾病因素等是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的危險因素。
  •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的症狀表現範圍大於和(或)遠離最初損傷的部位,具體表現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肢體腫脹、皮膚髮紅變紫等)、運動障礙(肢體癱瘓或痙攣等)、感覺障礙(以疼痛為主)。
  • 治療目的是為了解除脊髓段的優勢病灶,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具體方法有神經阻滯,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如不積極有效治療,可導致肢體腫脹,甚至肢體癱瘓,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影響生活質量。
  •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尚無較好預防措施,主要是規避可能引起本病的相關風險。

當患者出現肢體腫脹,面板溼潤或乾燥、潮紅、發紫或呈“大理石紋樣”改變等症狀時,請及時就醫,當患者發生肢體疼痛、肢體癱瘓、肢體痙攣等症狀時,應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或立即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肢體腫脹
  • 面板溼潤或乾燥、潮紅、發紫或呈“大理石紋樣”改變
  • 面板溫度降低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肢體疼痛
  • 肢體癱瘓
  • 肢體痙攣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反射性軀體神經病?

臨床醫生可根據手、足的輕微外傷史,及症狀表現的範圍和程度與外傷特點不相符合等特點,常可做出初步診斷,進一步完善神經查體、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原因,即可最終確診反射性軀體神經病。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神經系統查體:可為診斷提供線索,可表現為腱反射亢進,病理徵陽性等。
  • 頭顱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等影像學檢查:無創檢查,主要用來排除症狀是否由腦部器質性損害引起,如腫瘤、梗死等。
  • 神經傳導測定和肌電圖:通常神經傳導測定和肌電圖這兩項測試會一同進行。醫生能夠通過這些測試結果排除是否是肌肉或者周圍神經出了問題。
    • 神經傳導測定通常包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兩個方面,是用於評估周圍神經功能的一項重要診斷技術。具體方法為:臨床醫生會將電極片貼在患者被檢查神經上方的面板上,電擊通電後,刺激電極會向神經發出輕微的電脈衝刺激,其他的電極會記錄神經的反應。如果檢測到的訊號傳播速度比健康神經的正常傳播速度慢,這意味著該神經可能收到了損傷。
    • 肌電圖:進行肌電圖檢測時,醫生也會在患者面板上貼電極,但這項測試會使用一根非常細的針穿過面板進入肌肉,臨床醫生會告知患者何時放鬆或收縮肌肉,以配合完成測試。如果該肌肉對神經訊號反應良好,則排除本身肌肉方面的原因。
  • 血、尿、便常規及電解質檢查:幫助鑑別診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了?從事什麼職業?最近有受過外傷嗎?如果有,傷勢嚴重嗎?
  • 症狀什麼時候開始的?有感覺加重麼?受傷後就出現這些症狀嗎?
  • 之前有去過其他醫院就診過嗎?做過什麼檢查?檢查報告單有一起帶過來嗎?有接受過什麼治療嗎?或者自己吃過什麼藥?
  • 有對什麼食物和藥物過敏嗎?
  • 近期大小便怎麼樣?體重有減輕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產生這些症狀的原因是什麼?跟我之前受傷有關嗎?
  • 之前做過的檢查,還要再做一遍嗎?或者還需要做哪些檢查來確診?
  • 我要怎麼控制這些症狀?具體治療方法是什麼?哪些藥物醫保可以報銷?
  • 能否自愈?容易復發嗎?會不會有後遺症或併發症?
  • 會不會遺傳?
  • 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有什麼需要忌口的?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患者有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因此,日常生活的管理顯得格外重要。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面板護理:根據天氣變化做好保暖工作,面板乾燥的患者,平時應養成多飲水的習慣。保持室溫在 20 攝氏度左右,溼度大於 70%。最好在室內放置溫度計和空氣加溼器。沐浴時水溫不宜過熱,防止血管擴張。應使用油性香皂及較溫和保溼的沐浴露,沐浴後同時塗擦潤膚乳,並勤換內衣,防止面板脫屑引起瘙癢。
  • 患者常有運動障礙,容易摔倒,需要看護人嚴加看護,做好防禦措施,如佩戴護膝;長期臥床患者,應勤翻身,多做主動或被動康復訓練,防止壓瘡形成。
  • 關注患者心理問題,家屬應多與其談心,鼓勵患者產生對抗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激動和緊張,以免誘發症狀復發。
  • 戒菸、戒酒,可進行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以增加營養。避免刺激性食物,飲食中增加水果、蔬菜比例,以防便祕。
  • 治療後,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難以忍受的不適感,應及時就醫複查。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的治療目的是為了解除脊髓段的優勢病灶,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具體方法有神經阻滯,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藥物治療:主要用於對症處理。

  • β 受體阻滯劑:主要作用是抗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可用藥物有:美託洛爾、普萘洛爾等。
  • 安眠藥:主要用於改善睡眠和緩解情緒。可用藥物有:甲丙氨酯、三唑侖等。

手術治療

交感神經切斷術:對長期不愈的患者,必要時可交感神經切斷術,以阻滯其神經衝動傳導。

其他治療方法

  • 神經阻滯:指在神經組織內或附近注入藥物或給予物理性刺激而阻斷神經傳導功能。上肢病變可阻滯頸交感神經節和臂叢神經等,下肢病變可阻滯腰交感神經節。
  • 物理治療:作用是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如理療、電興奮、共鳴火花、鍼灸等。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如不積極有效治療,可導致肢體腫脹,甚至肢體癱瘓,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影響生活質量。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預後良好,少部分病程較長的患者可留有運動障礙、骨質疏鬆等後遺症。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的主要病因是意外損傷、醫源性損傷等輕微損傷,刺激了脊髓深部痛覺和運動神經纖維而引起。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肢體損傷處部位可產生病理性的衝動刺激,通過神經不斷地傳至脊髓,脊髓處理這些神經訊號,逐漸在肢體損傷部位對應的或者相鄰的脊髓節段內,形成病理性改變(即優勢病灶),不斷髮出錯誤的神經命令,刺激了脊髓中樞深部痛覺、運動和自主神經纖維。當這種神經命令以抑制過程為主時,即表現為肢體癱瘓等症狀;而當這種神經命令以興奮過程為主時,即可表現為肢體攣縮等症狀;由於異常的脊髓節段內包含了自主神經中樞,故引起相應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哪些人容易患反射性軀體神經病?

有如下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年齡大於 60 歲。
  • 運動:經常運動的人群,遭受外傷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故發生反射性軀體神經病風險也相應升高。
  • 職業因素:如從事手工類崗位的從業人員易出現反射性軀體神經病風險。
  • 醫療操作:如藥物注射,穿刺等。
  • 疾病因素:如大約 5% 的心肌梗塞患者也會出現類似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的表現。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好發於富有交感神經的正中神經和脛神經支配的肢體(如手指、小腿等);一般神經損傷輕微,但產生的症狀嚴重而廣泛,如手指(腳趾)的輕微外傷,可導致同側手掌和前臂(足部和小腿),甚至對側或整個肢體的癱瘓和肌肉萎縮等,即症狀表現範圍大於和(或)遠離最初損傷的部位;具體表現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肢體腫脹、皮膚髮紅變紫等)、運動障礙(肢體癱瘓或痙攣等)、感覺障礙(以疼痛為主)。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在輕微外傷後半小時至數小時內即可出現;常表現為肢體腫脹,面板改變(溼潤或乾燥、潮紅、發紫或呈“大理石紋樣”改變),伴面板溫度降低;隨著病情進展,後期可有損傷部位的面板色素沉著,毛髮和指甲的生長速度減慢,並逐漸出現面板菲薄,指甲捲曲失去光澤;嚴重者可出現面板冒水泡,及骨折等骨質脫鈣表現。
  • 運動障礙:在傷後早期可出現肢體癱瘓,多為不完全性癱瘓(即肢體感覺或運動功能不完全喪失,有部分保留)。後期可出現肢體痙攣,可由癱瘓轉變而來。
  • 感覺障礙:一般在傷後肢體即可出現以疼痛或難以形容的不適感為主的感覺障礙;以損傷部位或周圍部位顯著,也可擴及其遠處的關節,甚至到靠近肢體近端的軀幹部分;當活動時疼痛明顯加重,安靜狀態下疼痛可有明顯減輕。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面板色素沉著
  • 骨質疏鬆
  • 焦慮抑鬱

反射性軀體神經病尚無較好預防措施,主要是規避可能引起本病的相關風險。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科學運動管理:如規律作息,安排好運動時間,運動前充分活動身體,穿戴好運動護具,不長時間或頻繁進行劇烈運動等,儘可能減少運動外傷。
  • 職業防護:對於從事手工類崗位的從業人員應加強職業防護,如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規範操作,佩戴好操作護具等等。
  • 規範醫療操作:如嚴格遵照標準流程進行醫療操作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