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器質性遺尿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非器質性遺尿症,俗稱“尿床”,多見於兒童,表現為與年齡或發育不相稱的不自主排尿行為。排除神經系統障礙、癲癇發作、尿路疾病等軀體疾病所引起。可表現單一的尿床症狀,也可伴有廣泛的情緒和行為問題[1]。
- 年齡 5 歲或智齡 4 歲以上的兒童反覆夜間尿床或日間遺尿,多見於男孩。
- 遺尿及伴隨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常常給家庭和兒童帶來心理壓力。
- 必須排除軀體疾病引起的遺尿症狀,包括癲癇、脊柱裂、尿路感染及糖尿病等。
- 可使用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
- 總體預後良好,多數自愈。
在排除癲癇、脊柱裂、尿道感染及糖尿病的軀體疾病以後,按患兒當前的年齡和發育水平,以及遺尿行為的頻率和持續時間,做出非器質性遺尿症診斷不難。醫生問診時需要重視遺尿症兒童其他的情緒和行為問題。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明顯超出發育水平的遺尿,或可能因心理因素導致的繼發性遺尿,給家庭和兒童帶來苦惱,影響生活、學習等社會功能,應及時就診。
就診科室
- 精神科
醫生如何診斷非器質性遺尿症?
- 輔助檢查:腦電圖、腰椎 X 線檢查及尿液檢查,排除癲癇、脊柱裂、尿道感染及糖尿病。
- 家長及兒童評定的發育及心理測驗: 如氣質量表、兒童 conners 行為問卷、兒童智力測驗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母親孕期及生產時是否有特殊的問題?
- 該兒童的發育是否正常,例如語言、運動等?
- 該兒童是否好養?
- 是否曾經學會小便的控制?
- 是否曾經訓練排便?訓練的規則是否過於嚴厲或寬鬆?
- 持續遺尿有多長時間?
- 每週出現幾次?
- 對該兒童來說,遺尿前是否曾經有心理的應激事件?
- 是否在外院進行過檢查?
患兒家長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孩子這麼大還遺尿是身體的問題還是心理的問題?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有什麼方法訓練孩子的小便控制?
- 有什麼藥物可以治療遺尿症?
- 對孩子的遺尿,家長應該用怎樣的態度?
- 孩子的情緒不好是否與遺尿有關?
- 要不要告訴老師,讓孩子在學校裡不受到歧視?
對遺尿症有正確的認識,保持對遺尿症患兒良好的教育態度,改變患兒的不良生活方式。關注遺尿症兒童的心理狀態,減輕其羞恥感,避免伴隨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出現。
非器質性遺尿症的治療,需要結合患兒的症狀嚴重程度,發病的因素、家長和患兒的求治要求綜合考慮,主要包括行為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方式。
教育及積極生活方式指導
- 對低年齡患兒,遺尿對生活影響小,應首先加強家長教育,讓家長了解遺尿症相關資訊,切忌打罵、羞辱孩子,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教育患兒。
- 調整睡前飲水等生活方式,消除患兒的緊張感,部分遺尿症就可消失。
行為及心理治療
- 遺尿報警器是利用行為治療的方法,當患兒尿床時,警鈴報警喚醒患兒排尿,運用條件反射的原理,幫助患兒控制小便,減少遺尿行為。
- 生物反饋訓練,通過放鬆技術,減少患兒的日間焦慮、緊張情緒。
- 對存在心理應激及創傷的兒童,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可使用家庭治療,沙盤遊戲治療等方式。
藥物治療
- 最近有研究證明,去氨基精加壓素是治療該病的有效藥物為,此藥為外源性抗利尿激素,可減少夜尿量,減少遺尿症狀。
- 其他:抗膽鹼藥,如奧昔布布寧;三環類抗抑鬱,如丙咪嗪等報道有效,但有便祕、口感等不良作用。
疾病發展和轉歸
非器質性遺尿症總體預後良好,多數患兒症狀可自發緩解,5~7 歲及 12 歲以後是兩個自發緩解高峰,約 0.5%~2% 的遺尿症患兒症狀可持續至成年期。
目前認為主要與患兒的中樞睡眠覺醒功能成熟度、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及心理因素有關。
中樞睡眠覺醒功能成熟延遲
- 中樞睡眠覺醒功能成熟與發育有關,一般兒童在 5 歲之前逐漸發育成熟,完成與膀胱反射性衝動的聯絡。目前認為該功能的成熟延遲是單症狀性夜間遺尿的基礎病因。
- 在一些神經發育性障礙患者中有較高比例的遺尿症,包括精神發育遲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等疾病。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夜間尿量過多及膀胱功能性容量減小,是導致夜間遺尿的促發因素。
心理因素
- 氣質型別:一些研究發現部分遺尿症自嬰兒期屬於氣質難養型,這類兒童容易在陌生環境裡適應慢,容易出現行為抑制,過度控制排尿,導致遺尿症狀。
- 心理應激:兒童在面對各種心理應激時,尚缺乏成熟的應對機制,往往採用退行的防禦方式緩解焦慮,例如家裡有二胎出生,原來已經學會控制小便的兒童又出現遺尿症狀。是多數繼發性遺尿的發病因素。
該病主要表現為 5 歲以上兒童不自主排尿,至少連續 3 個月有每週超過 2 次以上的遺尿,或者遺尿症狀造成了嚴重的痛苦,及學習、社會功能的損害可診斷。
- 按是否伴有日間症狀,可分為單症狀夜遺尿和非單症狀夜遺尿,前者稱夜間型,患兒僅表現夜間遺尿;後者不僅有夜間遺尿,同時伴有日間的尿急及排尿延遲等症狀。
- 按遺尿症狀出現的時間,可分為原發性遺尿和繼發性遺尿,前者表現為正常嬰兒尿失禁的延伸,即自出生一直有遺尿;後者指已經學會控制小便後又發生遺尿症狀。
- 可伴有情緒及行為問題。
- 遺尿症兒童多伴有內向、憂慮、抑鬱及自卑感。常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及選擇性緘默症等情緒和行為問題。
目前尚無明確的預防方法。儘量避免兒童受生活事件的影響。積極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及選擇性緘默症等相關疾病。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