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骨折時骨碎裂為三塊及以上的,稱為粉碎性骨折(comminuted fracture)又稱為 T 型骨折或 Y 型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型別,屬於一種完全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大多由直接暴力損傷(如撞擊、打壓、車禍傷、重物砸傷、高處墜落傷等)導致,其次還可由間接暴力導致。

表現為傷後患處疼痛、壓痛、腫脹、活動嚴重受限,有的傷處周圍有血腫、瘀斑或出血。當移動受傷部位時疼痛加劇,妥善固定或處理後,疼痛減輕。

受傷後應及時就醫。醫生通過給患者做 X 線平片、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檢查,以明確診斷。

粉碎性骨折一般需要制動、復位及固定,以促進骨折癒合。絕大多數患者需要通過手術將骨折部位復位、固定。

平時應注意安全,防止外傷及意外事故發生。另外,老年人要注意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堅持做些適當的體育活動,定期體檢,預防骨質疏鬆。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受傷後,傷處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尤其在移動受傷部位時,出現劇烈疼痛。
  • 用手稍微觸碰傷處,患者即感到疼痛。
  • 傷處周圍有瘀斑、血腫或出血。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患者受傷後出血過多,出現昏迷。

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粉碎性骨折?

  • X 線檢查:通過拍攝骨結構,可明確骨折部位、型別,有無移位、畸形等。
  • CT 和 MRI 檢查:一般骨折 X 片檢查即可明確診斷,但有些診斷困難、結構複雜的骨折,如股骨頭骨折、椎體骨折等,需要做 CT 與 MRI 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如何受傷的?
  • 哪個部位先著地的?
  • 受傷後是否有采取什麼急救措施?
  • 什麼時候出現的瘀斑、瘀血情況?
  • 是否患有其他骨骼相關疾病?
  • 是否有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情況很嚴重嗎?
  • 會不會有生命危險?
  • 傷到內臟器官了嗎?
  • 需要輸血嗎?
  • 推薦什麼治療方案?
  • 需要石膏固定嗎?
  • 治療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
  • 多久可以癒合?
  • 什麼時候可以拆石膏?
  • 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 早期一定要臥床休息;注意體位擺放,保持功能位(指能使肢體發揮最大功能的位置)。
  • 若下肢受傷,抬高患肢 20~30 釐米,促進靜脈血和淋巴液迴流[5]
  • 初期最好禁止任何活動,避免骨折進一步加重。待允許時,可在床上活動患肢的各個關節、進行指(趾)關節彎曲鍛鍊,以促進血液迴圈,有利於癒合。
  • 保持傷口區域性清潔,避免感染。
  • 疼痛劇烈時,除可遵醫囑使用止痛藥外,還可通過聽音樂、看電視等分散注意力。
  • 骨折復位固定後,癒合恢復到一定程度時,應當在醫生指導下,早期進行骨折部位的功能康復鍛鍊,避免肌肉萎縮粘連,防止關節僵硬。訓練強度要從小到大,循序漸進,逐步恢復正常生活活動。
  • 密切觀察骨折部位變化,當出現劇烈疼痛、腫脹明顯或出血等情況,及時就醫。
  • 飲食上應注意:
    • 適當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比如牛奶、蛋類、瘦肉等。
    • 不要盲目補充鈣,比如喝大量的骨頭湯等。
    • 適當吃些富含維生素 A 和維生素 C 的食物,比如胡蘿蔔、西紅柿、魚油等,可促使傷口癒合。

手術是治療該病最主要的方法,絕大多數患者需要通過手術將骨折部位復位、固定。同時使用鎮痛藥、消炎藥等藥物緩解症狀。此外,術後的康復功能訓練也很有必要,可最大限度恢復受傷部位的功能。

手術治療[2][3][4]

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 骨折沒有移位情況時,一般用石膏外固定。
  • 下肢骨骨折,可進行交鎖髓內針固定治療:具有切口小,對骨折端周圍軟組織損傷小,固定牢固,可早期進行功能鍛鍊,肢體功能恢復良好等優點。
  • 對於嚴重移位的骨折,需要手術復位固定,將發生移位的骨折斷端恢復正常的位置,並固定阻止再移位,也可減少疼痛和加速癒合。手術復位時一般用鋼絲板內固定。
  • 其他手術方法:如切開復位、外固定架固定、鋼板固定、克式針內固定等。

藥物治療

  • 止痛藥:可緩解疼痛症狀。
    • 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雙氯芬酸鈉等;
    • 阿片類藥物:如嗎啡。
  • 抗生素:如青黴素、克林黴素、頭孢菌素等,適當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或抗感染。

康復功能訓練

患者骨折型別、部位不同,需要接受的康復訓練也不盡相同,要在康復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多數患者有明確的外傷史。

粉碎性骨折是什麼原因引起的[2][3]

  • 直接暴力損傷:撞擊、打壓、車禍傷、重物砸傷、高處墜落傷、機器夾傷、石塊砸傷等各種暴力,直接作用於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該部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軟組織損傷。
  • 間接暴力損傷:如跌倒手掌撐地時,可導致橈骨遠端骨裂;從高處跌落足部著地時,軀幹因重力關係急劇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處的椎體發生壓縮性或爆裂骨折。
  • 其他誘導因素:
    • 本身患有骨骼疾病,在某種動作或輕微的外力作用下就容易發生骨折。
    • 兒童和老年人較多發,身體狀況差的人群也容易受到暴力後誘發骨折。

粉碎性骨折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暴力損傷;
  • 患有骨骼疾病的人;
  • 身體狀況差的人群。

粉碎性骨折有哪些症狀?

  • 骨折部位疼痛;
  • 骨折處腫脹;
  • 活動嚴重受限;
  • 骨折周圍有血腫、瘀斑或出血;
  • 骨折處有壓痛,稍微觸碰即感疼痛;
  • 較嚴重者可出現肢體畸形、發熱等。

粉碎性骨折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感染:患者常會伴有較嚴重的軟組織損傷,若處理不徹底,或手術不當,極易發生感染,導致骨髓炎。
  • 缺血性骨壞死:如果骨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就可能會發生骨壞死。
  • 創傷性關節炎:早期時關節疼痛、僵硬,到後期,關節會反覆腫脹,持續疼痛並逐漸加重,甚至出現活動受限。
  • 關節僵硬:若復位後固定時間過長,且沒能及時進行骨折部位的關節功能鍛鍊,則容易發生關節僵硬。關節的屈伸、旋轉等功能可發生不同程度的障礙,主要是關節活動範圍減小。
  • 缺血性肌痙攣:患處面板可出現蒼白、感覺異常、麻痺、疼痛。
  • 脂肪栓塞綜合徵:骨盆或下肢發生骨裂者,較易出現此併發症。骨裂後如治療不當,可於 24~48 小時內出現皮下出血、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經常有血性),以及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昏睡、昏迷、痙攣等。
  • 休克:患者早期可出現面色、面板蒼白,口脣、指甲輕度發青、發紫,心跳加快,呼吸頻率增加,表情淡漠,面板溼冷,煩躁不安,血壓下降等。如未盡快採取措施,可發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 肌肉萎縮:患處若發生肌肉萎縮,則會導致該部位的肌肉無力、麻痺等。
  • 骨筋膜室綜合徵[5]患處面板表面略紅、腫脹,持續性劇烈疼痛,且進行性加劇,指或趾肌力減弱,呈屈曲狀態,當牽伸指或趾時,可引起劇烈疼痛。
  • 其他組織及內臟器官損傷。
  • 注意安全,避免受傷。
  • 適當運動,強化骨骼強度,保持肌力和良好的平衡感,減少跌倒發生的機會。
  • 積極防治骨質疏鬆,可適量攝入富含鈣和維生素 D 的飲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