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風溼病(Rheumatic Diseases)通常是指關節部位的相關病變,除了對骨和軟骨造成破壞,還可能累及關節周邊的肌腱、韌帶、肌肉和神經。此類疾病的病因複雜多樣,目前臨床已知存在數百種不同型別的風溼病。風溼病主要通過引發病變部位的炎症反應,造成組織細胞損傷和結構退變。部分患者的疾病損害僅限於關節周邊,而某些重症患者可伴有瀰漫全身各處的炎症損傷。

常見的風溼病主要包括:

自身免疫病

  • 系統性紅斑狼瘡:這是一種慢性、反覆遷延的自身免疫病,即患者的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攻擊自身的組織器官。患者多在中青年時期發病,女性佔絕大部分。隨著病情進展,該病可波及除關節之外的全身各處臟器,例如面板、腎臟、血管、神經。
  • 類風溼關節炎:這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它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以 30~50 歲為發病高峰,女性患者較為多見。臨床特徵以雙手和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為主,呈對稱性、持續性、多發性關節炎。
  • 脊椎關節病:這是一組損害脊柱正常結構和功能的慢性炎症性風溼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主要臨床型別包括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炎性腸病關節炎等。它們往往還可能會引起下肢關節部位的炎症和損傷。

關節退行性病變

  • 骨關節炎: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群。以關節部位軟骨發生退變和損害為主要特徵,逐漸波及整個關節組織,最終可發生軟骨破碎,嚴重損害整體的關節結構,令患者活動受限,甚至導致肢體殘疾。
  • 椎間盤病變:這是一組由脊柱軟骨退變而引發的疾病,可以發生於頸椎、胸椎和腰椎的各個脊柱節段。隨著病情進展,脊髓或周邊神經受到壓迫,導致患者的部分肢體出現感覺和運動障礙,或發生不明原因的疼痛。

代謝性疾病

  • 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的病因主要是嘌呤代謝酶先天性缺陷導致患者體內尿酸過多,或腎臟發生尿酸排洩障礙。部分患者可進展為痛風性關節炎或痛風性腎病。

感染性疾病

  • 風溼性關節炎:這是一種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引發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症。該病急性發作時通常表現為明顯的關節炎症,還可能損害心臟,形成風溼性心臟病。

就診科室

  • 風溼免疫科
  • 骨科

常見檢查專案

  • 病史採集:
    • 基本情況:患者病史、治療史、日常飲食情況,以及家庭成員的患病情況。
    • 臨床症狀的特徵:例如起病時間、進展趨勢、症狀發作頻率、每次發作的誘因等。
  • 體格檢查:
    • 醫生會檢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徵是否平穩。
    • 同時檢查全身各處肢體、面板,評估是否存在皮疹、潰瘍或腫塊。
    • 觀察病變部位的關節和肌肉是否存在疼痛、壓痛,肌肉是否發生一定程度的萎縮。
  • 抽血檢查:
    • 檢查血紅蛋白濃度、各種型別血細胞的大小、形狀和數量。
    • 測定血液中的各種生化成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感染和炎症,並評估肝、腎功能。
    • 測定各類生物學標誌物的水平,例如細胞因子、功能蛋白、病原體相應的抗原/抗體,以及自身免疫性抗體等。
  • 尿樣檢測:
    • 檢測尿液中的電解質水平、酸鹼度變化。
    • 鑑別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細胞、蛋白質或病原體感染。
  • 關節穿刺活檢:醫生會用一根細針刺入關節腔中,抽取少量關節液,評估其成分和性質,判斷是否存在病原體感染。
  • 組織活檢:醫生還可能會通過極小的手術採集患者少量病變組織,交給病理科進行顯微鏡觀察和病理分析,判定其來源、性質,以及是否發生癌變。
  • 影像學檢查:超聲、CT、MRI(磁共振成像)等,可以觀察體內各處關節、骨骼和臟器的病變情況,評估病變波及的範圍和嚴重程度。
  • 基因檢測:
    • 熒光原位雜交:判斷細胞的染色體上是否存在已知的基因突變型別。
    • 基因測序:篩查是否有存在疾病相關的基因突變。

風溼病患者務必遵醫囑用藥,定期複查;同時應立刻戒菸戒酒,並注意防止病原體感染。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 勤洗手,推薦使用含有殺菌劑成分的洗手液。
    • 不要與他人共用餐具、洗漱用品、浴巾等。
    • 日用品和餐具應每天清洗,並進行高溫或微波消毒。
  • 戒菸戒酒:
    • 立刻戒菸,遠離二手菸。香菸的煙霧中存在大量有害成分,會造成全身性的嚴重危害,刺激病情加速惡化。
    • 戒酒是因為酒精也可能對細胞造成損傷,還可能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影響療效,甚至發生毒副作用。
  • 居家治療注意事項:
    • 患者一定要遵醫囑,足量足療程用藥,以確保實現病情長期穩定。
    • 若出現無法耐受的嚴重不良反應需及時複診,以便於醫生調整劑量或改變用藥方案。
    • 不要隨意加用其他藥物、保健品,以免引發不良反應。
  • 複查:
    • 患者應根據醫生的治療計劃定期複查,評估治療效果和進展情況。
    • 去醫院複診時最好戴口罩,不要接觸其他傳染病患者。

醫生會根據風溼病患者的型別及其具體病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力爭實現長期維持病情穩定,儘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藥物治療

自身免疫性風溼病

關鍵在於抑制體內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和細胞的攻擊,同時緩解炎症反應。

藥物治療是控制自身免疫性風溼病的首選方案。常用藥物包括:

  • 非甾體類抗炎藥: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等。
  • 糖皮質激素:可的鬆、潑尼鬆、地塞米松等。
  • 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物:甲氨蝶呤、羥氯喹、來氟米特等。
  • 生物製劑: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等。

上述藥物需根據醫生指導使用。在病情得到控制後,應逐漸減低劑量。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感染和惡性腫瘤的風險。

關節退行性病變

  • 非甾體類抗炎藥:口服或區域性外用藥膏、貼劑。
  • 糖皮質激素:區域性外用藥膏或直接注入關節腔內。
  • 軟骨保護劑:硫痠軟骨素、透明質酸鈉等直接注入關節腔內。

痛風性關節炎

高尿酸血癥可服用促進尿酸排出的藥物,例如碳酸氫鈉、苯溴馬隆、丙磺酸;或抑制尿酸形成的藥物,例如別嘌醇。

手術治療

  • 滑膜切除手術: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可通過此項手術保護關節軟骨和骨骼組織,改善關節功能。
  • 關節矯形手術:去除破碎的軟骨或壞死組織,修補關節缺損,在一定程度恢復關節結構。
  • 關節置換手術:關節受損嚴重者,可實行關節置換術。

先天性病因是風溼病發病的基礎,主要包括家族遺傳或自身基因突變。環境因素則是風溼病的發作誘因,例如感染、藥物、理化刺激、不良生活方式等。

風溼病的先天性病因

  • 家族遺傳:家庭成員中有確診患者,發病風險將顯著上升,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等。
  • 先天性缺陷:
    • 胚胎髮育過程中,由於基因突變,代謝或免疫功能的相關調控體系發生功能異常。
    • 基因突變令患者形成發病風險上升的易感基因。
    • 參與尿酸代謝的蛋白酶由於基因突變發生功能異常,無法正常工作。

風溼病的環境誘發因素

  • 病原體感染:各類細菌、真菌、寄生蟲、病毒的感染。
  • 藥物因素:服用抗生素。
  • 理化刺激:
    • 空氣嚴重汙染;
    • 長期受到日光、紫外線或輻射的照射;
    • 暴露於化工原料或其他有毒物質;
    • 骨骼、關節長期勞損。
  • 不良生活方式:
    • 長期吸菸酗酒。
    • 高脂高糖飲食導致肥胖和內分泌紊亂。
    • 經常食用高嘌呤類食物,例如動物的內臟。

雖然各種型別風溼病的致病因素、發病過程有所差異,但最終都表現為各處關節部位遭到不同程度破壞,並引發相應的症狀。

風溼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

  • 各處關節部位紅腫、疼痛、活動受限。
  • 隨病情進展,關節的軟骨和骨骼可遭到嚴重破壞,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 部分患者將形成肢體殘疾。

各類風溼病患者還可能因伴有免疫或代謝功能異常,而出現其他相關症狀。

  • 病情較為嚴重的自身免疫病可造成全身性多器官結構和功能損傷:
    • 面板、黏膜、皮下組織發生病變和損傷。
    • 肌肉疼痛、疲乏無力。
    • 口、眼乾澀。
    •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胸部疼痛。
    • 胃腸道不適、食慾不振,嚴重者可伴有嘔吐、腹瀉。
    • 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
    • 腎臟損傷引發蛋白尿。
    • 累及腦部可造成認知缺陷、癲癇發作或行為舉止異常。
  • 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伴有高尿酸血癥:
    • 在耳廓、關節等處形成痛風石。
    • 引發痛風性腎病或尿酸性腎結石,導致腎絞痛、排尿困難、血尿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急性腎衰竭。

風溼病主要由先天性病因所致,難以有效預防。通過控制環境誘發因素,增強自身體質,或許有助於降低發病風險。

  • 控制環境誘發因素:
    • 在傳染性疾病或空氣汙染的高發季節,外出時應帶好口罩,做好必要的防護。
    • 如果工作中接觸到輻射或有毒化學物質,應做好規範的防護措施。
    • 假如長期居住於空氣嚴重汙染的地區,應添置必要的室內空氣淨化器。
  • 增強自身體質:
    • 杜絕不良嗜好,戒菸、限酒。
    • 每天確保有新鮮的水果、蔬菜、堅果,以及優質蛋白質,例如蛋類、魚類、瘦肉等。
    • 每天堅持鍛鍊,促進血流迴圈,有助於身心健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