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挫傷: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腹壁挫傷,是指外力作用於腹部表面時,面板未發生破裂,但皮下組織、肌肉、小血管、淋巴管等軟組織發生的損傷。
  • 本病目前沒有明確的流行病學資料。
  • 病因多為外界鈍性暴力,如打架鬥毆、硬物砸傷、車禍撞擊、重物擠壓、高處跌落等損傷腹部;從事公安、軍事、消防、建築等易發生外傷的職業是發病的危險因素。
  • 根據是否合併有腹部內臟器官損傷,腹壁挫傷可分為單純性腹壁挫傷和非單純性腹壁挫傷。
  • 傷處疼痛、腫脹、青紫、淤血和壓痛等症狀是腹壁挫傷的主要症狀,當腹壁血管、肌肉、神經受損嚴重時可出現腹部血腫、活動障礙、面板感覺麻木等症狀。
  • 輕微的單純性腹壁挫傷以對症支援治療為主,疑有活動性出血及其他嚴重併發症時應及早手術;治療的關鍵點是及時發現與治療合併的腹腔內臟器損傷;治療的難點在於多種併發症的處理。
  • 嚴重的腹壁挫傷可能發生高鉀血癥、心律失常、失血性貧血、外傷性腹壁疝、腹股溝疝、創傷後軟組織囊腫及腹腔筋膜室綜合徵等併發症,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 腹壁挫傷主要通過做好安全措施、預防腹部受傷來預防。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受傷處區域性疼痛、腫脹、青紫、淤血。
  • 受傷後發熱。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腹部持續疼痛,程度嚴重,遍佈整個腹部。
  • 腹部腫塊、區域性面板麻木、行動困難。
  • 四肢麻木、刺痛、輕微震顫。
  • 全身無力、心慌。
  • 呼吸困難。
  • 噁心嘔吐、腹脹。
  • 血尿、排尿困難。
  • 昏厥。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普通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腹壁挫傷?

當醫生懷疑是腹壁挫傷時,將通常先進行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在排除腹部內臟器官損傷後,方能診斷單純性腹壁挫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由醫生對患者進行體檢,目的是初步判斷是否存在合併內臟器官損傷;當醫生髮現患者腹肌緊張、全腹部壓痛明顯、腹腔內氣體或液體增多時,很有可能合併了內臟器官損傷。
  • 影像學檢查:包括 B 超、X 線檢查或 CT 掃描和 MRI(核磁共振)等,目的是判斷有無血腫、內臟器官損傷及其嚴重程度以及排查是否有身體其他部位的外傷。
  • 血常規、血生化:抽血檢查,目的是協助判斷是否存在失血性貧血、高鉀血癥等併發症。
  • 心電圖:目的是協助排查心律失常。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什麼不適症狀?持續多久了?
  • 受傷的過程是怎樣的?有無目擊者?
  • 從事什麼工作?
  • 有沒使用華法林、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達比加群等抗凝藥物?
  • 有沒有患慢性肝病、血友病及其他凝血功能異常的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傷勢嚴重嗎?
  • 我該哪些檢查?
  • 我該接受什麼治療?需要開刀嗎?
  • 需要多久才能康復?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平時生活中有什麼注意事項?

休息、避免再次損傷是腹壁挫傷的日常護理的中心,若行手術治療,還需注意術後護理。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休息制動:初期應臥床休息,腹部疼痛減輕後可嘗試坐起、在床邊活動,避免伸懶腰、搬、提、扛等負重活動。
  • 腹部保護:咳嗽時應雙手扶住腹部保護,減少腹部震動。
  • 觀察病情變化:如果出現腹痛加重、噁心、嘔吐、腹脹等不適,及時報告醫生。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應注意引流管的通暢,避免擠壓,若引流液體呈血色、量過多,應及時告知醫生。
  • 用藥注意事項:外用藥物時若出現區域性面板瘙癢、皮疹等,應立即停用、報告醫生,給予抗過敏處理;使用止痛藥期間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噁心、嘔吐、嘔血、排黑便等不適,若有不適,及時告知醫生。
  • 飲食注意事項:若進行了腹腔手術,術後應禁食,至腹腔內器官損傷恢復後,逐漸過渡到流質、半流質飲食及正常飲食;若未進行手術治療,應注意均衡飲食,進食優質蛋白食物,如雞蛋、豆類、瘦肉等,促進傷處恢復,進食蔬菜、水果,提供豐富纖維素。
  • 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乾燥或排便困難,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軟化大便藥物。

單純性腹壁挫傷的治療主要採取對症支援治療,當出現血腫及其他併發症時,根據病情必要時選擇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止痛:區域性止痛可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雙氯芬酸鈉乳膏塗抹或氟比洛芬凝膠貼膏敷貼,若效果欠佳,在排除其他內臟損傷引起腹痛後,方可使用作用於全身的止痛藥物。
  • 預防性抗感染:挫傷較重者,尤其是糖尿病、白血病、艾滋病等易感染或免疫低下人群適當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 防治心律失常:可通過血液透析糾正高鉀血癥,預防心律失常;當出現心律失常時應抗心律失常治療。
  • 糾正失血、休克:以挽救生命為目的,積極輸液、輸血、抗休克治療。

手術治療

  • 血腫穿刺:血腫較大時,可穿刺抽出積血並加壓包紮,目的解除血腫對周圍組織的壓迫、止血。
  • 手術清除血腫:若穿刺抽出積血後血腫繼續增大,說明仍在繼續出血,應儘早手術,清除血腫,結紮出血點。
  • 手術治療腹壁疝、腹股溝疝:目的是解除腸道嵌頓,治療腸缺血、腸壞死及修補腹壁薄弱部位。
  • 手術減壓:適用於腹腔筋膜室綜合徵,目的是降低腹腔內壓力。
  • 創傷後軟組織囊腫的治療:可通過抽吸、外科清創治療,目的是解除壓迫、預防囊腔內感染。

其他治療方法

  • 臥床休息、避免二次受傷。
  • 輕度單純性腹壁挫傷先期可區域性冷敷,收縮血管,減少血液及組織液滲出,防止血腫繼續增大。
  • 48 小時後改為熱敷,促進淤血和血腫的吸收。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輕度單純性腹壁挫傷常可自愈;創傷面積大、合併有較大血腫、腹腔內臟器損傷及其他嚴重併發症者,可能發生暈厥、休克、多臟器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可好轉、治癒;本身有糖尿病、白血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恢復較緩慢,可能繼發感染,病情遷延。

腹壁挫傷主要病因是外界鈍性暴力作用於腹部表層,造成腹部面板、皮下甚至深層組織內的血管、淋巴管、神經損傷。

腹壁挫傷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打架鬥毆;
  • 石頭、磚塊等硬物擊打;
  • 車禍撞擊;
  • 重物擠壓;
  • 高處墜落;
  • 摔跤、拳擊、跆拳道等對抗性運動;
  • 部分凝血功能異常或接受抗凝治療者咳嗽、做廣播體操等輕微活動時也可能發生腹壁挫傷。

哪些人容易患腹壁挫傷?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警察、軍人;
  • 建築工人、高樓外牆清潔工;
  • 摔跤、拳擊、跆拳道運動員。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
  • 因其他疾病使用華法林、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達比加群等抗凝藥物治療的患者;
  • 嬉戲打鬧的兒童。

傷處疼痛、腫脹、青紫、淤血和壓痛等症狀是腹壁挫傷最常見的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腹部血腫、活動障礙、面板感覺麻木等症狀。

腹壁挫傷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腹壁挫傷的常見症狀包括:

  • 受傷處區域性疼痛,用力或受壓時加重,彎腰時減輕。
  • 受傷處腫脹、青紫、淤血,而面板無破裂。
  • 腹壁挫傷廣泛時可有發熱。
  • 發生血管、肌肉、神經損傷時,可出現腹部血腫、活動障礙、面板感覺麻木等症狀。
  • 伴有腹腔內臟器損傷時,可出現全腹部持續性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脹、血尿、排尿困難甚至昏厥。

腹壁挫傷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高鉀血癥與心律失常:挫傷面積大、大量細胞破壞時,細胞內的鉀進入血液,患者常感到四肢麻木、刺痛、輕微震顫,全身無力,嚴重時可出現各類心律失常。
  • 失血性貧血:當發生較大血管損傷時發生失血性貧血,甚至休克。
  • 外傷性腹壁疝、腹股溝疝:腹壁肌肉組織挫傷後,在腹部受外力擠壓或用力排便時,腹部內的脂肪、大腸等內容物從挫傷部位薄弱的組織處膨出,重者可繼發腸缺血、腸壞死。
  • 創傷後軟組織囊腫:腹壁挫傷時,錯位的組織之間形成空隙,血液、淋巴液、脂肪等進入空隙後在空隙內積聚,形成囊腫。
  • 腹腔筋膜室綜合徵:腹壁嚴重挫傷伴有腹腔內大出血、胃腸脹氣等情況時,腹內壓力急劇升高,壓迫腹腔內臟器,可造成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不良後果。

腹壁挫傷主要通過做好安全措施、預防腹部受傷來預防。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的因素:

  • 行人與駕駛員均要遵守交通法規,減少交通事故發生。
  • 高空作業工種需做好安全防護措施。
  • 進行摔跤、拳擊、跆拳道等運動前應充分熱身,戴好護具後上場。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

  • 凝血功能異常及使用抗凝藥物的患者如出現面板青紫、瘀斑,應及時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 家長、老師應教育、看護兒童,避免嬉戲打鬧過程中的危險行為。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