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昏迷: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肝昏迷也稱肝性腦病,是由於急性或慢性嚴重肝功能障礙,或門-體靜脈異常分流,所引起的可逆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綜合徵。主要表現主要為神經和精神系統異常的症狀和體徵,如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等。是嚴重肝病常見的併發症及死亡原因之一。

  • 國外報道,其 3 年生存率僅約 20%,我國還沒有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資料報道。
  • 引起肝昏迷的病因主要有:導致嚴重肝功能障礙的肝臟疾病,如我國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常見,其次為藥物或導致肝中毒的物質;門—體靜脈分流異常;代謝異常,如腎功能異常。
  • 表現為高階神經中樞的功能紊亂,以及運動和反射異常,臨床可分為 5 期:0 期(潛伏期)、1 期(前驅期)、2 期(昏迷前期)、3 期(昏睡期)、4 期(昏迷期)。
  • 症狀主要為意識模糊、行為失常和昏迷等。
  • 發病機制 較複雜,目前仍未完全闡明。

  • 積極治療原發肝病,去除引發肝性腦病的誘因,維護肝臟功能,促進氨代謝清除,調節神經傳導物質。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