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失調: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訊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這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從而推遲人的社會化程序。
檢查
1.感覺統合評定量表:採用感覺統合檢核表。標準分數低於40分被評為有此項的輕度失調,低於30分為嚴重失調。
2.Rutter行為評定量表:本研究選用家長問卷。
3.生長髮育調查表:參考臺灣徐澄清制定的定式病史表而設計,涉及一般人口學資料、母孕期、圍產期及生長髮育情況等。
診斷
對感覺統合失調兒童的診斷可以採用父母報告,日常行為觀察和臨床工作者對兒童的各種生活、心理的測量和評定等形式綜合考查。
感覺統合訓練
兒童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前,首先由專家測查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和智力發展水平,然後制訂一對一的訓練方案,通過一些特殊研製的教具,以遊戲的形式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行為和腦力強化訓練。使兒童能充分感知各種刺激,在大腦中進行感覺的統合,促進全方面的發展,提高注意力、記憶力、自我控制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等。6歲以前是最佳預防期,6~12歲為治療年齡, 7~10歲為最佳治療年齡。
1.孕期因素
(1)先兆流產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不健全,造成孩子發育遲緩。
(2)懷孕期間妊娠反應嚴重,造成孕婦營養吸收能力差,進而造成胎兒營養不良或早產。
(3)懷孕期間孕婦吸菸,被動吸菸,大量飲酒,飲濃茶、咖啡,會造成臍帶的毛細血管萎縮,使孩子出生後在不同階段出現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
(4)胎位不正所產生固有平衡失常。
2.哺育不當
(1)母親看護不當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及活動不足;
(2)孩子出生後家長搖抱少,孩子靜坐比較多,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範圍;
(3)過分溺愛孩子,過度保護,不讓孩子哭,造成孩子心肺功能減弱,口腔肌肉缺乏鍛鍊
(4)不注重孩子適齡基本能力的訓練,缺乏運動、缺乏遊戲
(5)缺少夥伴,群體生活不足,造成語言發育遲緩
3.教育方法有誤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劇烈競爭的教育方式造成兒童心裡緊張而引起的感覺統合不足。
(2)過早的進行認知教育,對孩子要求過高、限制過多。
(3)不尊重幼兒的基本權利,不注重個性培養,素質教育。
(4)電視、遊戲機成為孩子的主要玩具,孩子交流、活動過少。
(5)生活環境過於封閉,孩子聽的少、說的少,孩子的堅持性和等待性差,遇到事情的變通能力差。
(6)物質上過於寬鬆,精神上有些苛刻,對孩子的情感愛撫不夠。
臨床表現
感覺統合失調的臨床表現可分為:本體感覺失調、前庭感覺失調、視覺系統失調、聽覺系統失調,以及觸覺系統失調。本體感覺失調又分為左右腦平衡失調和動作協調不良,前庭感覺失調又分為前庭平衡失調和前庭網膜失調,觸覺系統失調又分為觸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
1.本體感覺失調
表現多為喜歡他人用力推、擠、壓。手腳喜歡用力揮動或用力做某些動作。動作模仿不到位,常望著手腳不知所措。俯臥地板時全身較軟,把頭、頸、腦提起特別困難。坐姿不夠穩定,坐時會東倒西歪。力度控制較差,常會因太用力而損壞玩具或因力度太小抓不住東西。速度控制較差,跑起來難以按指示停止。對蹦跳的要求高,喜歡摔跌自己的身體,喜踮腳走。
2.前庭感覺失調
表現多為喜歡自轉,而且轉很久不覺頭暈。喜歡看、玩轉動的東西。經常喜歡爬高,邊走邊跳。平衡差,走路東倒西歪,經常碰撞東西。頸部挺直時間較同齡兒童短,常垂頭。
3.視覺系統失調
即使常看到的東西都會讓他害怕;喜歡看手發呆;對特定的顏色、形狀、文字特別感興趣甚至固執;喜歡將物品排隊;喜歡斜眼看東西;喜歡躲在較陰暗的角落;喜歡看色彩鮮豔、畫面變換較快的廣告;喜歡看風扇或轉動的東西;喜歡坐車,對窗外景色變化非常著迷。
4.聽覺系統失調
常會掩耳朵或按壓耳朵;對尖銳或拉高的聲音一點也不討厭,甚至喜歡;
有時對很小的聲音感興趣;喜歡無端尖叫或自言自語。
5.觸覺系統失調
表現為害怕陌生的環境,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過分緊張。偏食,暴飲暴食,逃避咀嚼。喜歡吮吸手指,咬指甲,觸控生殖器。對某種感覺特喜歡,如:玩沙,刮東西。甚至顯得固執而又會拒絕。拒絕使用某質地的物品,如:膠泥、漿糊等。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