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sensational ataxic gait)為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症狀,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其主要特點為行走緩慢、搖晃、易摔倒,在黑暗環境下加重,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 該症狀較為少見,但在步態失調中屬於常見型別。
  • 導致該症狀的原因可能為遺傳性疾病,梅毒或維生素B12缺乏症等。
  • 症狀的主要表現為走路不穩,出現“踩棉花感”,易摔倒,在黑暗環境下尤為嚴重。可能會導致患者在行走時摔倒,造成骨折或腦震盪等嚴重後果。
  • 當症狀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時,需及時就醫。常用物理治療及輔助治療手段,以改善症狀。
  • 在日常生活中,家屬需注意防止患者在走路時摔倒,應小心看護。
  • 該症狀目前無有效預防手段。心理疏導及陪護十分重要。

何時就醫?

出現下列情況應引起警惕,建議及時就醫查明原因:

  • 走路時搖晃不穩,感覺輕飄飄的,像踩棉花一樣。
  • 夜晚走路不穩情況加劇,甚至經常摔倒。

如患者出現以下情況,家屬或監護人應立即送往就醫或撥打120:

  • 走路摔倒後可能引起骨折時。
  • 走路摔倒後神志不清,昏迷時。
  • 伴有發熱,肢體癱瘓,大小便障礙等嚴重症狀時。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如摔倒後懷疑骨折,或伴有結核性脊髓炎症狀,可至骨科就診
  • 如伴有梅毒症狀,可至面板性病科就診
  • 如伴有糖尿病症狀,可至內分泌科就診

就醫前準備

就醫前,請準備好既往病史資料及用藥資訊,並認真思考和回答下列問題,這些資訊有助醫生準確、快速的判斷病情:

  • 是否有過神經系統疾病家族史?
  • 是否曾確診為梅毒或結核?
  • 是否有過不安全性接觸史或輸血史?
  • 是否確診為糖尿病,或有糖尿病家族史?
  • 在走路時的具體感受是?這些症狀是何時出現的?
  • 近期有無視力下降?
  • 這些症狀有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

常用檢查

醫生可能會採取下列檢查以明確診斷:

  • 病史: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症狀以及使用的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等資訊。
  • Romberg徵檢查:患者雙足併攏站立,雙手向前平伸,閉目,由醫生觀察其姿勢。本檢查用於一些疾病的鑑別診斷:小腦性共濟失調在睜眼、閉眼時都無法站穩,小腦蚓部病變則患者易後倒,一些小腦或前庭病變則會使患者向病灶方向傾倒,感覺性共濟失調患者只在閉眼時站立不穩。

醫生還可能進行下列檢查以判斷導致該症狀/疾病的原因:

  • Babinski徵檢查:患者仰臥、雙腿伸直,醫生用棉籤杆部由後向前劃足底外側,觀察患者腳趾的動作。本檢查用於檢查大腦對低階神經中樞的控制。
  • 梅毒血清學試驗:可診斷是否為梅毒所引起。
  • 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MRI(磁共振成像)檢查:有助於判斷腦部的器質性異常,並助於診斷結核性脊髓炎等。
  • 腦脊液檢查:可診斷是否為多發性硬化病引起。
  • 血糖檢查:可診斷是否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系統併發症引起。

治療原則/方法

對於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醫生可能採取物理療法,包括神經電刺激、顱磁刺激等,通過刺激神經系統重建功能,恢復感覺並改善症狀。多數患者可通過物理療法改善症狀。

感覺性共濟失調目前尚無特效療法,一般利用以下方法緩解症狀:

  • 支援療法:主要通過學習疾病知識,正確認識並對待疾病,從而消除心理上的自卑感或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樂觀信念,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進行康復訓練。親屬需耐心傾聽、同情、關心、安慰患者,調整患者對此症狀或疾病的看法,並對他們進行鼓勵與指導。有條件時,可將患有感覺性共濟失調的患者們組織在一起,進行集體心理治療。
  • 康復治療:可進行運動療法、平衡功能訓練等。
  • 運動療法:利用器械、徒手或者自身力量,通過適當的運動方式(主動或被動),使患者獲得全身或者區域性運動功能、感覺功能、平衡功能等恢復的方法。
  • 平衡功能訓練:靜態、動態的坐位平衡練習;靜態、動態的立位平衡練習,四肢和軀幹的協調能力練習。
  • 藥物治療:
    • 口服卵磷脂:提高腦內乙醯膽鹼的生成,興奮膽鹼能神經元,對腦細胞功能恢復產生作用。
    • 胞二磷膽鹼肌注:促進恢復運動功能,促進大腦功能恢復。

此外,針對一些原發病,可採用相應的治療,比如:

  • 梅毒:青黴素類為首選藥物。
  • 維生素B12缺乏症:補充維生素B12,日常多吃肝臟、魚肉、牛奶等食物,注意補鉀。
  • 結核性脊髓炎:確診後立刻積極進行正規抗結核治療,如異煙肼、鏈黴素等藥物。
  • 多發性硬化病:糖皮質激素、β-干擾素等藥物治療。
  • 糖尿病:日常飲食控糖,二甲雙胍、胰島素等藥物治療,運動治療,血糖監測等。

常見原因

引起該症狀的常見原因包括:

  • 遺傳
  • 結核性脊髓炎
  • 多發性硬化病
  • 糖尿病
  • 梅毒
  • 維生素B12缺乏症

發生機制

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的發生機制主要為:

  • 由於遺傳病、梅毒、糖尿病等原因引起的周圍神經系統損傷,患者無法正常感知腳相對於地面的位置。
  • 由於結核性脊髓炎、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多發性硬化等疾病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引起患者的感覺障礙。

臨床表現

該症狀的具體臨床表現:

  • 行走緩慢,搖晃不穩。走路搖搖晃晃的,尤其在快步走時身體容易失去平衡。
  • 行走時兩腿岔開,像鴨子步一樣,為了防止身體傾倒。
  • 每一步的長度縮短,患者常用小碎步行走。
  • 在行走時有踩棉花軟綿綿的感覺。
  • 走路時常低頭看腳,在閉著眼睛或黑暗環境下走路尤為不穩。
  • 起步時經常一腳高抬起,驟然重重踩在地上。
  • 立正、兩足併攏、兩臂前伸時,睜眼時可以保持穩定站立姿勢;但在閉上眼睛的時候,則會身體搖擺不穩或摔倒。

伴隨症狀

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通常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狀,不同的伴隨症狀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

  • 伴下肢關節位置和振動感減弱、反射喪失:常見於周圍神經系統疾病。
  • 伴淋巴結腫大、皮疹、膿皰:多見於梅毒。
  • 伴貧血、面板廣泛對稱性色素沉著:多見於維生素B12缺乏症。
  • 伴低燒,盜汗,消瘦,發熱:常見於結核性脊髓炎。
  • 伴視力下降、肢體無力:常見於多發性硬化病。
  • 伴血糖升高,手足麻木、刺痛:多見於糖尿病。
  • 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在無人監護下劇烈活動。
  • 在他人監護下,患者可進行適當鍛鍊,以維持並恢復只提供能。
  • 患者需注意預防各種感染。
  • 患者在行走或進行其他活動時,可由他人攙扶或利用輔助設施,如柺杖等,防止摔倒。
  • 該症狀可能使患者感到緊張、焦慮、情緒低落,家屬的關懷與心理疏導十分重要。
  • 由於該症狀可能與遺傳因素或性傳播、母嬰傳播疾病相關,患者婚前應進行婚檢,於生育前應進行產前諮詢、產檢等準備工作。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