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相關性風溼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感染相關性風溼病(infection associated rheumatism)是感染因素直接或通過免疫介導間接引起的一類關節肌肉組織病變的風溼病,包括反應性關節炎、風溼熱、微病毒B19感染性風溼病、肝炎病毒相關風溼病等,是風溼病的一種。

分類

風溼病分為十餘種類型,百餘種病,主要包括: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原發性乾燥綜合徵、多肌炎/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病、系統性血管炎等;脊柱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炎性腸病關節炎、未分化脊柱關節病等;退行性變,如骨關節炎;晶體相關性關節炎,如痛風、假性痛風。感染相關性風溼病,如反應性關節炎、風溼熱等;腫瘤相關性風溼病,又分為原發性,如滑膜瘤、滑膜肉瘤等。繼發性,如多發性骨髓瘤、轉移瘤等。還有其他類,如回紋性風溼症、骨質疏鬆、纖維肌痛綜合徵等。

檢查

1. 全面檢查

(1)常規檢查:血、尿、便;血沉;C-反應蛋白(CRP),全面生化檢查(肝功能,腎功能,肌酶譜等)。

(2)血清學檢查

1)一般檢查:類風溼因子(RF),C3,C4,CH50,CIC,IgG,IgA,IgM,IgE。

2)特殊檢查:①抗核抗體譜對風溼性疾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一般先做抗核抗體(ANA),如效價>1:40,進一步檢查其他專案;②其他:如抗角蛋白抗體(AKA),抗組蛋白抗體(Anti-histoneantibody),抗磷脂抗體,抗核周因子(ANCA)等。

(3)關節液檢查:新鮮的關節液作常規培養,血清學及免疫學檢查。

2. 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一般常用正、側位,大小關節皆可,四肢,肩,脊柱,骶髂各關節;根據不同疾病及部位,對骨骼受損或增生病變一般顯示清楚,但由於影像重疊,早期細小病變不易看清;對滑膜,關節囊,軟骨,半月板,韌帶則不顯示。

(2)計算機體層顯像(CT):可以在一個橫斷面上準確的顯示不同組織密度的微小差異,是觀察骨關節及軟組織細小病變的較理想的檢查方法。

(3)磁共振成像(MRI):對骨關節及軟組織病變,具有比X線,CT更高的解析度,對軟組織顯像優於CT。多用於觀察骨、軟骨、半月板、筋膜。

(4)造影:①關節造影:一般用過濾空氣或有機碘溶液,也可同時使用兩種。可顯示關節軟骨,半月板,滑膜和韌帶等結構。對關節內病變的診斷有幫助,多用於四肢大關節,現已少用;②血管造影:分為動脈造影和靜脈造影,必要時使用。

(5)關節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關節內各種組織的病變,特別對滑膜炎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有意義。必要時可取滑膜活檢和手術治療。

(6)活體組織檢查:診斷困難的病例,可以協助確診。有時還要作免疫組化染色。

(7)放射性核素骨掃描:對鑑別骨瘤(原發或繼發性),骨髓瘤有助。

(8)超聲波檢查:可以判斷關節囊,軟骨,滑膜厚度,積液情況。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特異性血清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進行診斷。

1. 藥物治療

選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美洛昔康、洛索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

2. 病因治療

免疫球蛋白治療微病毒B19感染性風溼病有一定療效。干擾素α2b對部分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冷球蛋白血癥有效,治療失敗的冷球蛋白血癥可用免疫抑制劑治療。

風溼病由感染性、免疫性、代謝性、內分泌性、遺傳性、退行性、腫瘤性、地方性、中毒性等多種原因引起。感染相關性風溼病可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多種感染因子、微生物產生的抗原或超抗原等直接或間接激發或啟動免疫反應。

臨床表現

患者大多有關節病變和症狀,可高達70%~80%,約50%僅有疼痛,嚴重者有紅、腫、熱、痛及功能受損等全面炎症表現;常多關節受累。侵及關節大小視病種而有不同。

感染相關性風溼病可侵犯多系統,許多疾病的病理多有重疊,症狀相似,如MCTD(混合型結締組織病)為這種表現的典型。

血清內出現多種抗體及免疫複合物(CIC),並可沉積於組織(面板、滑膜)或器官(腎、肝),導致不同表現,常出現雷諾現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