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概念:肝性腦病是急、慢性重症肝病較為常見的併發症。當肝臟的正常結構或功能發生嚴重損害,無法清除體內毒素,並在腦部逐漸積聚,就會形成肝性腦病,引起患者的行為、情緒、言語、睡眠或行動方式發生異常變化。

發病率和生存率:我國肝硬化患者伴發肝性腦病的比例從 10%~50% 不等。接受過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 (TIPS) 治療的患者,術後肝性腦病的總體發生率為 25%~45%。肝性腦病是重症慢性肝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1 年生存率低於 50%,3 年生存率低於 25%。

危險因素:消化道出血、感染、代謝紊亂、服用鎮靜類藥物等是誘發肝性腦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症狀和表現:不同患者的症狀表現差異極大。輕微型肝性腦病一般沒有明顯症狀;肝硬化相關肝性腦病的症狀呈現連續進展的趨勢,患者的語言、行為、精神狀態不斷惡化;急性肝功能衰竭相關肝性腦病可迅速發病並陷入昏迷,甚至死亡;門靜脈-體迴圈分流相關肝性腦病的肝組織結構正常,以神經、精神異常為主要特徵。

就診建議:如果慢性肝病患者發生精神、性格、行為異常,必須在複診時及早告知醫生或儘快去醫院就診。早期識別、及時治療非常關鍵,可以降低死亡風險。

治療措施:臨床醫生多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包括去除病因、減少毒素的產生和吸收、合理的營養支援,並根據患者具體病情施行相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加強疾病管理,改善飲食習慣。

預防方法:慢性肝病患者必須定期複診。尤其是家屬,留意關注患者精神狀態和行為方式的變化。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如果慢性肝病患者發生肝性腦病跡象,必須在複診時及早告知醫生,或儘快去醫院就診。
    • 家人、朋友或患者自己感到精神、性格、行為有異常;
    • 同時可伴有慢性肝病的病情繼續惡化,肝功能障礙更為嚴重。
  • 如果肝性腦病急性發作,需立即送醫急救。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肝病科
  • 消化科

醫生如何診斷肝性腦病?

首先,醫生會詳細觀察患者的症狀和體徵,結合以下檢查指標,綜合分析後確診。

  • 實驗室驗檢
    • 血氨水平:初步判定肝性腦病的指標。
    • 評估感染和炎症程度:白細胞計數、血沉和 C 反應蛋白。
    • 檢查肝腎功能。
  • 神經心理學測試
    • 傳統紙、筆測試:按照順序連線隨機排列的數字;在表格中填寫數字相對應的符號。
    • 可重複性成套神經心理狀態測驗:檢查內容包括即時記憶、延遲記憶、注意力、視覺空間能力和語言能力。
  • 影像學檢查
    • 頭顱 CT 和磁共振成像(MRI),評估是否發生腦部病變。
    • 腹部 CT 或 MRI,有助於診斷肝硬化及門靜脈-體迴圈分流情況。
  • 腦電圖
    • 不推薦用於診斷早期肝性腦病。
    • 只有在嚴重肝性腦病中才能檢出異常。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症狀是持續存在還是不定時發作?
  • 各項症狀的嚴重程度如何?能否具體描述?
  • 慢性肝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 是否按照醫生的處方定時用藥?
  • 除了慢性肝病,還伴有哪些疾病?
  • 是否抽菸、喝酒?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造成的肝性腦病?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目前肝性腦病進展到什麼程度?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針對目前的病情,可以達到怎樣的治療效果?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 治療後是否可以正常生活?能否正常說話或行動?

肝性腦病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加強疾病管理,改善飲食習慣。

  • 遵醫囑用藥,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儘可能控制各項指標恢復至正常範圍。
  • 改善飲食習慣:減少肉類食物,增加乳製品和水果、蔬菜,少食多餐。

早期識別、及時治療是關鍵,可以降低患者死亡風險。醫生往往會採取綜合性的治療措施,包括去除病因、減少毒素的產生和吸收、合理的營養支援,並根據患者具體病情施行相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如何治療肝性腦病?

  • 去除病因
    • 其他部位的感染:醫生會盡早開始經驗性抗生素治療。
    • 消化道出血:醫生一般會選擇藥物、內鏡或血管介入等方法儘快止血。
    • 電解質紊亂:醫生會要求患者暫停服用利尿劑,並適當補充液體及白蛋白。
    • 便祕: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通便藥物。
    • 服用鎮靜劑: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考慮暫停或減少藥物劑量。若必須服用此類藥物,控制病情,醫生會與患者家屬進行充分溝通,告知相關利弊。
  • 肝性腦病常用的治療藥物
    • 乳果糖:醫生一般會優先選擇的治療肝性腦病的藥物,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可長期用於治療肝性腦病。它不會被腸道吸收,能酸化腸道,促進排便,減少氨的吸收。
    • 拉克替醇:療效與乳果糖相當。
    • 腸道非吸收型抗生素:利福昔明-α晶型,腸道幾乎不吸收,可廣譜、強效地抑制腸道內細菌生長。
    • 門冬氨酸-鳥氨酸、益生菌可有助於降低肝性腦病患者的血氨水平。
  • 營養支援
    • 肝性腦病患者首選腸內營養。
    • 合理補充營養和熱量,有助於改善症狀。

肝性腦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肝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血液中的各種有害化學物質。對於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患者而言,意味著肝臟的正常結構、功能發生了嚴重損害,無法有效清除血液內的毒素。隨著時間的推移,血液中的毒素可能會進入大腦,並逐漸積聚,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態,導致行為異常。

肝性腦病的主要病因包括:

  • 造成嚴重肝功能障礙的肝臟疾病:
    • 慢性乙肝;
    • 攝入具有肝毒性的物質:如酗酒、服用某些化學藥物;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門靜脈-體迴圈分流異常,造成代謝紊亂。
  • 尿素迴圈障礙:血氨升高,肝組織正常。

肝性腦病的病理機制非常複雜,迄今還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氨中毒可能是最重要的作用途徑,其他多種感染和炎症因素相互作用,促使肝性腦病症狀的不斷進展。

誘發肝性腦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 消化道出血;
  • 感染:尤其是自發性腹膜炎、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
  • 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例如脫水、低鉀血癥、低鈉血癥;
  • 腎功能衰竭;
  • 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過高;
  • 便祕;
  • 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
  • 使用安眠藥等鎮靜類藥物。

肝性腦病有哪些症狀?

不同肝性腦病患者的症狀差異較大。輕微型肝性腦病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只有通過神經心理測試才能發現異常。

  • 肝硬化相關肝性腦病:
    • 慢性、反覆發作的性格與行為的改變;
    • 言語不清,動作緩慢甚至木僵(經常保持一種固定的姿勢)、昏迷;
    • 常伴有撲翼樣震顫:手臂不由自主地搖晃。
  • 急性肝功能衰竭相關肝性腦病:
    • 多無明顯誘因,常在起病數日內由輕度的意識錯亂迅速陷入深度昏迷,甚至死亡;
    • 並伴有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表現,如黃疸(面板黃染、眼白髮黃)、出血等,以及腦水腫和顱內高壓。
  • 門靜脈-體迴圈分流相關肝性腦病:
    • 無明顯肝功能障礙,肝組織結構正常;
    • 以神經、精神異常為主要特徵。

慢性肝病患者應定期複診,並關注精神狀態和行為模式的變化。

  • 定期複診:及早發現肝功能、血氨水平的變化情況。
  • 調整生活習慣:戒酒戒菸,避免高蛋白飲食,增加水果和蔬菜。
  • 日常應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態和行為模式的變化,早發現,早診治。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