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睪丸是男性的一對性器官,它們位於陰囊中,可以生成和貯存精子,也可以生成睪酮(性激素)。
睪丸由許多不同型別的細胞組成,每種細胞,一旦出現生長不受控制,都可能發展成癌症,包括生殖細胞癌(90%的睪丸癌屬於這種型別)、精原細胞瘤、非精原細胞瘤(胚胎癌、卵黃囊癌、絨毛膜癌和畸胎瘤)、間質瘤等。
這些發生在睪丸的癌症,被統稱為睪丸癌。
目前尚未弄清睪丸癌的病因,但癌症的發生與基因突變有關,這類基因被叫做致癌基因。絕大多數的睪丸癌都被發現存在12號染色體的異常。
目前已知一些因素能夠增加睪丸癌的發生風險,包括:隱睪症(一側睪丸未下降)、有睪丸癌家族史、HIV感染等。
任何年齡的男性都可能發生睪丸癌,但20~34歲的男性中較常見。白人男性比其他人種男性更常見,高個子男性發生睪丸癌的風險也更高。
睪丸癌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有症狀的患者,大多症狀也是由睪丸癌以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睪丸炎或附睪炎,而非睪丸癌本身的症狀。睪丸腫塊和脹痛是睪丸癌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其他症狀包括乳房發育、青春期提前等。
懷疑睪丸癌時,醫生會對患者的雙側睪丸進行檢查,確診依靠活檢病理。睪丸B超和影像學檢查,都能協助醫生更準確地診斷睪丸癌。
睪丸癌的治療主要取決於癌症的型別和分期。早期睪丸癌可通過手術根除,不能手術的患者,可以採用放療、化療,以及高劑量化療聯合幹細胞移植。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發現睪丸部位出現腫塊,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由於睪丸癌的診斷、手術和放化療都需要很高的專業技能,普通泌尿科醫生和腫瘤醫生在對睪丸癌的認識方面,以及治療方式的規範化、技能熟練度方面,有一定區別。
所以,推薦睪丸癌患者在選擇就診醫院及科室方面,優先選擇腫瘤專科醫院的泌尿腫瘤科室,或者綜合性醫院的泌尿腫瘤科室。
就診科室
- 泌尿外科
- 腫瘤科
醫生如何診斷睪丸癌?
如果懷疑睪丸癌,醫生可能會進行以下檢查:
- 體格檢查:醫生會對兩側睪丸進行檢查,看是否單側睪丸明顯腫大,是否有壓痛。同時,醫生會檢查淋巴結和身體其他部位,瞭解癌症是否發生了轉移。
- 睪丸超聲:這一檢查能夠幫助醫生初步判斷睪丸腫塊是否是癌。
- 腫瘤標誌物:發生癌症時,抽血檢查能夠發現一些蛋白質異常升高,這些蛋白質也被稱作腫瘤標誌物。睪丸癌時會增高的腫瘤標誌物包括甲胎蛋白(AFP)、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乳酸脫氫酶(LDH)等。
- 活檢病理:醫生要真正確診睪丸癌,還是得依靠病理檢查。醫生hi提取一小塊腫塊組織,送到病理實驗室,在顯微鏡下尋找癌細胞。
- 影像學檢查:這類檢查能夠幫助醫生了解癌細胞是否發生了轉移。
- X線:醫生如果懷疑有肺轉移時,可能會讓患者進行該檢查。
- CT:該檢查能幫助醫生了解癌細胞是否轉移到淋巴結、肺、肝或其他器官。
- 磁共振(MRI):醫生懷疑腦轉移時,通常會進行該檢查。
- 骨ECT:這類檢查能夠幫助醫生髮現骨轉移。
- PET-CT:該檢查能敏感的發現癌細胞,但價格較高。
醫生可能會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些什麼症狀?
- 症狀出現多久了?是否越來越嚴重?
- 兩側都有睪丸嗎?
- 兩側睪丸一樣大嗎?
- 青春期是什麼時候?
- 乳房有異常嗎?
- 是否感染了HIV?
- 家裡有親人得過睪丸癌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診斷是癌嗎?
- 癌細胞是否已經擴散?擴散到何處?有何影響?
- 還能活多久?
- 有什麼治療方式?副作用怎麼樣?
- 有什麼新藥嗎?
- 治療期間,我是否可繼續工作?
- 會對將來生育有影響嗎?
- 是否能參加臨床試驗?
睪丸癌患者的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
規律隨訪
治療後的隨訪非常重要。隨訪不僅能幫助醫生了解療效,還能及時發現復發。
即便是已經治癒的患者,癌症也有可能復發,少數患者還可能發生第二種腫瘤。因此,患者一定要根據醫生的建議,規律進行隨訪複查。
睪丸癌患者的複查包括抽血檢查甲胎蛋白(AFP)、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乳酸脫氫酶(LDH)等指標,以及CT等影像學檢查。
健康飲食、適量運動
多吃蔬菜、水果,適量運動,能幫助患者降低癌症的復發。
儲存生育能力
睪丸癌以及相關治療,都會導致不育。因此對於罹患睪丸癌的男孩而言,能否保留生育能力可能是個關鍵問題。對於這類患者,可以採取冷凍精子。
對於部分患者,醫生也可能建議保留單側睪丸,在睪丸癌治癒後,經過幾年的恢復期,患者的生育能力也有可能恢復。
睪丸癌的治療主要取決於癌症的型別和分期。早期睪丸癌可通過手術根除,不能手術的患者,可以採用放療、化療,以及高劑量化療聯合幹細胞移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型別的睪丸癌適合的化療方案是不同的。
手術
睪丸癌的治療,首選手術切除。切除方式包括以下幾類:
- 根治性腹股溝睪丸切除術:這類切除可將整個腫瘤連同睪丸和精索一起切除。
- 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RPLND):根據睪丸癌的具體分期和分型,醫生可能在睪丸切除同時或第二次手術中,切除腹部背面大血管(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周圍的淋巴結。
- 腹腔鏡手術:醫生也可能採用腹腔鏡來切除睪丸癌,但腹腔鏡切除在清掃淋巴結方面,效果不如開放式手術。
放療
放療是用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放療在睪丸癌中的主要應用於以下情況:
- 精原細胞瘤對放療很敏感,因此常用放療治療。
- 對於睪丸癌已轉移到淋巴結,手術切除睪丸腫瘤後,可以採用放療治療轉移的淋巴結。
- 睪丸癌如果轉移到大腦,也可使用放療治療。
化療
化療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化療藥物可以口服或者通過靜脈使用。化療可以在術後作為輔助治療,防止睪丸癌復發,也可用於轉移性睪丸癌的治療。
睪丸癌治療中常用的化療藥物包括:順鉑、依託泊苷(VP-16)、博來黴素、異環磷醯胺、紫杉醇、長春新鹼等。
醫生還可能將化療藥物組合使用,增強療效,常用的化療方案包括:
- BEP(或PEB):博來黴素+依託泊苷+順鉑
- VIP:VP-16(依託泊苷)或長春新鹼+異環磷醯胺+順鉑
高劑量化療+幹細胞移植
通常情況下,睪丸癌化療後都能取得不錯的療效。但並非所有的睪丸癌都能治癒。這種情況下,醫生可能會考慮加大化療劑量以獲取更好的療效,但高劑量化療可能會嚴重損傷患者骨髓,因此,臨床上,醫生可能採取高劑量化療+幹細胞移植這一方法來進行治療。這樣既能保證療效,又能避免過重的副作用。
睪丸癌的病因是什麼?
目前尚未弄清睪丸癌的病因,但癌症的發生與基因突變有關,這類基因被叫做致癌基因。絕大多數的睪丸癌都被發現存在12號染色體的異常。
哪些容易得睪丸癌?
目前已知一些因素能夠增加睪丸癌的發生風險,有以下情況的人群更易發生睪丸癌:
- 隱睪症:指的是一側睪丸未下降,約3%的男孩會出現這種情況。這類男性發生睪丸癌的風險比正常男性高出很多倍。
- 有睪丸癌家族史:如果父親或兄弟有睪丸癌,個人發生睪丸癌的風險也會更高。
- 患有睪丸原位癌:睪丸原位癌是一種良性病變,但有可能會逐漸發展成癌。
- HIV感染等:HIV感染者發生睪丸癌的風險也較高。
- 20~34歲的男性:任何年齡的男性都可能發生睪丸癌,但超過一半的睪丸癌患者為20~34歲的男性。
- 人種:白人男性比其他人種男性中,睪丸癌更常見。
- 身高:高個子男性發生睪丸癌的風險更高。
睪丸癌有哪些症狀?
睪丸癌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有症狀的患者,大多症狀也是由睪丸癌以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睪丸炎或附睪炎,而非睪丸癌本身的症狀。
睪丸癌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
- 睪丸腫塊,可伴隨腫脹感:睪丸腫塊是睪丸癌最常見的首發症狀,表現為一側睪丸比另一側明顯更大。部分患者由於睪丸腫塊的出現,會出現睪丸脹痛,或下腹部下沉疼痛。
- 乳房發育,伴隨乳房的痠痛感:睪丸癌中的生殖細胞癌可能導致乳房發育。
- 男孩青春期提前:某些型別的睪丸癌會產生雄激素,導致男孩提前出現青春期的表現,例如變聲、身體毛髮變得濃密。
- 轉移症狀:當睪丸癌轉移到其他部位時,可能在轉移部位出現相關症狀,包括背痛、腹痛、頭暈頭痛、咳嗽等症狀。
許多患有睪丸癌的男性並沒有已知的風險因素,而且,目前已瞭解的睪丸癌風險因素也大多難以改變。因此,睪丸癌很難預防。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