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跟腱炎,是發生於足部跟腱的炎症,該病根據發病緩急、病程長短等,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類。急性是指症狀持續時間少於 2 周;亞急性是指症狀持續時間在 3~6 周;若症狀持續時間多於 6 周的,則稱為慢性跟腱炎。

  • 跟腱炎的病因可能與過度訓練、足部功能性過度旋前、小腿三頭肌肌力減弱有關。
  • 跟腱炎的主要症狀有跟腱處疼痛、僵硬,跟部腫脹、增粗(肌腱增厚)等。
  • 醫生通過症狀、病史、體格檢查,結合跟腱部位的 X 射線檢查、MRI 等影像學檢查即可作出診斷。
  • 大部分患者一般採用保守治療,若保守治療半年或半年以上,病情仍無改善,或跟腱持續腫脹以及影響運動的, 可進行手術治療。
  • 患者日常需要積極配合治療,在病情緩解,允許運動時,注意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適當做一些牽拉、加強小腿肌肉力量和柔韌性的訓練。

運動時先熱身,並注意防護,可降低跟腱炎的發生概率。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活動肢體時,足部跟腱僵硬、疼痛,同時還有壓痛、輕度腫脹、增粗等表現。
  • 在休息時,足部跟腱也會疼痛,感覺小腿肌肉明顯僵硬。

就診科室

  • 骨科
  • 康復醫學科

醫生如何診斷跟腱炎[1][2]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病史、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結果等,最終作出診斷。

  • 體格檢查:主要是檢查足部跟腱處,判斷跟腱有無明確的壓痛點、腫脹、增厚、小結節;醫生還可能會檢查踝關節的活動範圍等。
  • 影像學檢查:包括 X 射線檢查、MRI 檢查、B 超等。
    • X 射線檢查:能幫助醫生判斷有無軟組織腫脹,跟腱組織有無鈣化,以及有無踝關節骨折脫位等。
    • MRI 檢查:讓醫生能夠看出骨髓內、足底筋膜周圍軟組織有無水腫。
    • B 超:可看到跟腱有無斷裂,跟腱組織有無腫脹、增粗,跟腱滑囊有無積液,跟腱周圍軟組織是否發生腫脹等。另外,此檢查還能夠診斷跟腱早期的退行性變。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您是運動員嗎?
  • 平時有鍛鍊的習慣嗎,都選擇哪些專案進行鍛鍊呢?
  • 每天跑步多長時間,距離是多少?
  • 通常選擇哪些場所進行鍛鍊?
  • 您能描述一下具體的痛感是什麼樣的嗎?
  • 什麼情況下疼痛會緩解,或者加重?
  • 症狀出現後是否進行過治療?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病情嚴重嗎?
  • 以後還能繼續運動或訓練嗎?
  • 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嗎?
  • 多注意休息是否能夠較快痊癒?
  • 疼痛劇烈時,是否可以服用止痛藥?
  • 治療期間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 扁平足問題需要處理嗎?如何進行處理呢?
  • 過於肥胖對跟腱恢復有影響嗎?

患者除了積極進行治療外,還應注意下列幾點。

  • 運動時,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如果鞋不合腳,易對足部造成壓力。
  • 康復期間,可做些牽拉、加強小腿肌肉力量和柔韌性的訓練。
  • 病情緩解,允許運動時,注意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
  • 運動時不宜選擇過硬的地面。
  • 如果症狀嚴重,影響到行走,可嘗試拄柺杖,或者穿步行靴,有利於跟腱的修復。

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大部分患者一般採用保守治療,若保守治療半年或半年以上,病情仍無改善,可進行手術治療;此外,若跟腱持續腫脹,或者跟腱雖無疼痛但無法繼續進行運動,也可採用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1][2][3]

  • 合理休息:運動可能誘發肌肉損傷,合理休息可能改善症狀並加速痊癒;
  • 按摩:可改善區域性血供,起到鎮痛作用。還可以鬆解粘連的組織。
  • 使用藥物緩解症狀——
    •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可能對治療跟腱炎有一定效果。
    • 糖皮質激素:合理應用,可能緩解疼痛、腫脹情況,加速癒合過程。但要注意,出現肌腱退變和部分撕裂的患者,不宜使用此藥。
    • 布洛芬:可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緩解疼痛。
    • 外敷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藥物。
  • 冷療:冷療可收縮血管,特別適用於急性期患者。可每天冷療 3~4 次,每次冷療 20 分鐘左右。
  • 理療:比如電刺激療法、超聲療法等,一般每天 1 次。
  • 其他方法:如熱療、磁場、鐳射、衝擊波療法等。

手術治療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採用合適的手術方法,切除跟腱周圍、肉眼可見的病變組織,並進行缺損修補和跟腱減壓。

跟腱炎的病因現階段並不明確,可能與過度訓練等病因學因素有關,另外,可能導致跟腱炎出現的危險因素有很多。

跟腱炎的發生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1][2][3]

  • 過度訓練
  • 足部功能性過度旋前:過度外翻、外展和背屈
  • 小腿三頭肌肌力減弱

跟腱炎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身體結構上有缺陷:比如扁平足、先天跟腱短、足外翻或過度肥胖;
  • 運動或訓練過度;
  • 運動或鍛鍊前未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
  • 跟骨、跟腱上有慢性炎症或外傷;
  • 在過硬的路面上運動或鍛鍊;
  • 運動時穿不合腳的鞋子;
  • 進行特殊技術動作者:比如雜技演員、體操運動員等;
  • 其他原因——
    • 自身免疫影響;
    • 長期使用喹諾酮類藥物(如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 神經功能不全;
    • 遺傳性膠原異常。

跟腱處疼痛、僵硬是跟腱炎患者最主要的症狀。多數患者在跟腱受力、足部活動等情況下,疼痛會加重,可出現跟部腫脹、增粗(肌腱增厚)等,隨著活動程度、強度的增加,疼痛會進一步加劇。

跟腱炎有哪些症狀?

跟腱炎的常見症狀包括[1][2]

  • 跟腱處(足跟上方)疼痛,其特點是——
    • 踮腳、行走時,可能感到鈍痛、痠痛、僵硬;
    • 出現腫脹(程度較輕)、壓痛、增粗、增厚、結節等;
    • 當休息一會兒,或者每天早上起床後,疼痛加劇,而當開始活動時,疼痛會稍有緩解,但隨著活動程度、強度的增加,疼痛又會進一步加重;
    • 在活動肢體後,感到跟腱疼痛,休息後會輕微緩解;
    • 休息時,也會出現跟腱疼痛,並且會感覺小腿肌肉明顯僵硬。
  • 影響行走。
  • 肌腱退化,彈力下降,甚至造成跟腱撕裂(部分或完全斷裂)。

跟腱炎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跟腱鈣化;
  • 骨質增生;
  • 滑囊鈣化。

跟腱炎是一種病程長、難治癒的疾病,一旦患此病,常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所以平時必須樹立預防意識,採取一定的措施,降低該病的發生概率。

  • 在進行運動之前,一定要先熱身,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此外,還要針對小腿、足部跟腱做一些伸展練習,尤其是小腿後部肌群。
  • 運動時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量、運動強度。
  • 運動或訓練過程中,若出現跟腱疼痛,要及時做調整,比如更換練習內容。
  • 運動時,要穿合腳的運動鞋(大小、軟硬均合適);倘若自己是扁平足,最好穿足弓處有支撐的鞋子,以防止跟腱負擔過重。
  • 儘量不要長時間地在過硬的地面上進行鍛鍊。
  • 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應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運動要領、運動技巧,及時矯正錯誤的動作習慣,防止因動作不當導致跟腱受傷。
  • 運動結束後,要牽拉或按揉一下小腿後部肌群和跟腱。
  • 每次運動過後,可用熱水泡腳 20 分鐘左右,然後按摩一下跟腱、足底,這樣可促進下肢關節、肌肉、韌帶的血液迴圈。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