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上皮瘤樣病變: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是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一組子宮頸病變,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之一,過去也稱為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是導致宮頸上皮內病變的原因[1]
  • HPV 的感染途徑主要是性傳播和直接面板接觸[2]
  • 宮頸上皮內變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偶有陰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發生“接觸性出血”[3]
  • 定期進行 HPV 病毒及宮頸細胞學篩查可以及時發現宮頸病變[4]
  • 根據宮頸上皮內病變的檢出方式及分類不同,處理方法及之後的複查方式也有所不同[5],主要包括定期隨訪和手術切除。
  • 平時應定時進行宮頸病變篩查;行宮頸相關檢查或手術後,應適當減少活動量。
  • 接種 HPV 疫苗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一級預防措施[6]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若出現陰道排液增多、陰道出血、性生活後陰道出血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但宮頸上皮內病變通常並不表現出任何症狀,臨床上常規的婦科檢查也難以發現病變,故對於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進行宮頸病變篩查就變得尤為重要。篩查的主要目的是預防宮頸癌的發生,通過篩查而發現的宮頸癌大多處於早期,治療後生存率極高。

篩查年齡[4]

建議從 21 歲開始篩查。無論初次性生活的年齡為何,或有無其他行為相關的危險因素,除非感染 HIV 或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小於 21 歲的女性不應做篩查。

篩查方法

宮頸病變的“三階梯”篩查方法為:HPV 病毒檢查、宮頸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宮頸組織病理活檢。

  • HPV 病毒檢查:從宮頸的脫落細胞中檢測是否有潛在致癌風險的 HPV 病毒亞型。
  • 宮頸細胞學篩查[4]從宮頸的移行帶收集脫落細胞至儲存瓶中,在實驗室進行處理(液基細胞技術),或直接轉移至載玻片進行處理(傳統技術),然後尋找其中有無病變細胞。
  • 陰道鏡檢查:可儘快確診有無宮頸病變。
  • 宮頸組織病理活檢:即在陰道鏡下或診斷性宮頸錐切中取宮頸組織進行活檢。

篩查方法的選擇和篩查頻率

  • 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建議 21~29 歲的女性單獨行宮頸細胞學檢查,每三年一次;30~65 歲女性推薦 HPV 病毒學及宮頸細胞學聯合篩查,每五年一次[4]
  • 國內部分專家在臨床工作中也推薦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增加篩查頻率,如每 1~2 年進行一次篩查。
  • 各項指南中均不推薦小於 30 歲的女性進行 HPV 病毒學及宮頸細胞學聯合篩查[4]
  • 應根據當地醫療水平、自身個體情況及隨訪條件選擇合適的宮頸癌篩查方式及頻率。

停止篩查時間[4]

  • 對於既往篩查結果充分陰性、且沒有過宮頸高級別及以上病變的女性,65 歲以後可停止篩查。
  • 既往篩查結果充分陰性的定義為:過去 10 年裡,連續 3 次細胞學檢查陰性,或 2 次 HPV 病毒學及宮頸細胞學聯合篩查陰性,且最近一次檢查在 5 年內。
  • 有宮頸高級別病變和原位腺癌病史的女性,應當在自然轉歸或治療後再繼續篩查 20 年,即使超過 65 歲。
  • 已行全子宮切除,且既往無宮頸高級別及以上病變的女性,應停止篩查。
  • 已行全子宮切除,但既往 20 年內有宮頸高級別及以上病變的女性,應繼續篩查;對保留宮頸的患者,建議繼續篩查 20 年,每 3 年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篩查。

就診科室

  • 婦科

醫生如何診斷宮頸上皮內病變?

  • 醫生將詳細詢問病史,並進行全身體格檢查,重點為婦科檢查。
  • 輔助檢查:
    • 宮頸細胞學檢查:主要根據該檢查結果進行診斷。
    • 必要時行陰道鏡檢查,根據陰道鏡檢情況酌情取宮頸組織做病理活檢。
    • HPV 病毒檢查。
    • 婦科彩超。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有異常陰道出血或陰道流液症狀?
  • 是否有性生活後陰道出血?
  • 是否生育過?生育方式是什麼?
  • 是否有過流產史?
  • 什麼年齡開始的性生活?
  • 是否有多個性伴侶?
  • 既往是否進行過宮頸病變的篩查?結果是什麼?
  • 是否做過宮頸治療?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宮頸癌前病變?
  • 我的宮頸病變屬於哪一個階段?
  • 我需要做宮頸手術治療嗎?
  • 我需要切除子宮嗎?宮頸手術會對我生育有影響嗎?
  • 以後我需要多久複診一次?
  • 有什麼預防的方法嗎?
  • 我該什麼時候接種 HPV 疫苗?
  • 接種前需要進行 HPV 病毒學及宮頸細胞學篩查嗎?
  • 健康生活,增強體質,避免高危性行為。
  • 定期進行宮頸病變篩查。
  • 行宮頸相關檢查或手術後,應適當減少活動量,進行輕體力活動;並注意觀察陰道出血情況,若陰道出血增多,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根據宮頸上皮內病變的檢出方式及分類不同,處理方法及之後的複查方式也有所不同。

根據患者第一階梯篩查(即 HPV 病毒檢查及宮頸細胞學檢查)的結果,可診斷宮頸上皮內病變的不同階段,並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分流治療。

宮頸上皮內病變的分類有:

  • 無明確診斷意義的非典型鱗狀上皮(ASC-US);
  • 不能排除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SC-H);
  • 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等同於宮頸上皮內瘤變 Ⅰ 級(CIN1);
  • 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等同於宮頸上皮內瘤變 Ⅱ 級(CIN2)、宮頸上皮內瘤變 Ⅲ 級(CIN3)、原位癌;
  • 鱗狀細胞癌。

ASC-US 患者的處理流程

  • 若無 HPV 檢測結果,首選 HPV 檢測。HPV 檢測陰性,則每 6~12 個月複查宮頸細胞學或每 3 年重複 HPV 聯合宮頸細胞篩查;若 HPV 檢測陽性,尤其是高危型 HPV 陽性者,建議直接行陰道鏡檢查及可疑病灶活檢。
  • 若無 HPV 檢測結果,次選 1 年後複查宮頸細胞學。若為陰性,則定時複查;若仍為陽性,建議行陰道鏡檢查及可疑病灶活檢。
  • 因某些原因無法按時複查或經濟能力欠佳者,可直接進行陰道鏡檢查,避免遺漏癌前病變或浸潤癌。

ASC-H 患者的處理流程

推薦行陰道鏡檢查及可疑病灶活檢。

LSIL 患者的處理流程

  • 若 HPV 未檢測或 HPV 陽性者,細胞學提示 LSIL,建議進行陰道鏡檢查及可疑病灶活檢。
  • 若 HPV 陰性,最好 1 年後複查,也可採用陰道鏡檢查。
  • 若首先採用陰道鏡篩查活檢提示 LSIL,而細胞學檢查提示 ASC-US 或 LSIL、或 HPV16、18 型陽性,可僅隨訪觀察,12 個月後進行細胞學和 HPV 聯合篩查。
  • 若首先採用陰道鏡篩查活檢提示 LSIL,而細胞學檢查提示 ASC-H 或 HSIL,推薦診斷性宮頸錐切術。

HSIL 患者的處理流程

  • 30 歲以上患者可立即採用宮頸環形電切或陰道鏡檢查。
  • 21~24 歲患者推薦採用陰道鏡檢查。
  • 根據陰道鏡檢查或環形電切病理結果做下一步處理。

若被分流至陰道鏡檢查,並根據陰道鏡檢查下指徵取病理活檢者,根據病理活檢結果按以下情況分流。

CIN1

  • 細胞學檢查結果為 ASC-US、LSIL,可隨訪觀察(第 12 個月時進行聯合篩查);
  • 細胞學檢查結果為 ASC-H、HSIL,若陰道鏡檢查充分,推薦診斷性錐切,或在第 12 個月和第 24 個月時聯合篩查(尤其是 21~24 歲女性)。
  • 陰道鏡檢查充分時,行宮頸切除術或消融術。

CIN2/3

  • 細胞學檢查結果為 ASC-US、LSIL,可隨訪觀察(第 12 個月時進行聯合篩查);
  • 陰道鏡檢查不充分,或為複發性 CIN2/3,推薦行診斷性切除術。

若行宮頸錐形切除術,根據切除病理結果按以下情況處理。

  • 切除宮頸組織切緣陰性,無浸潤癌,6~12 個月後複查細胞學,1 年後行細胞學聯合 HPV 篩查。
  • 若切除宮頸組織切緣陽性,且為 CIN1,可採用細胞學和陰道鏡檢查方式進行隨訪複查。
  • 若切除宮頸組織切緣陽性,且為 CIN2/3,首選 4~6 個月後採用陰道鏡檢查及宮頸管活檢再次進行評估,也可進行再次診斷性切除。

若過程中檢測出宮頸浸潤癌,按宮頸癌具體分期進行處理。

宮頸上皮內病變是由什麼引起的?

目前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學資料及實驗室證據證實,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持續感染是發生宮頸上皮內病變,並發展至宮頸癌的明確病因——可以認為,沒有 HPV 持續感染的女性幾乎沒有患宮頸癌的危險[1]。所有宮頸病變中,HPV 16 型仍然是最常見的 HPV 型別[1]

但並非感染了 HPV 病毒就一定會導致宮頸上皮內病變或宮頸癌。大多數年輕女性,尤其是小於 21 歲的女性,能夠在平均 8 個月內清除 HPV 感染,或 8~24 個月內將病毒載量降低至陰性水平,而在這些人群中大多數宮頸病變也會隨著感染的清除而自然消退[4]。只有持續感染 HPV,才容易發展成宮頸上皮內病變或宮頸癌。

發生 HPV 感染並致宮頸病變的危險因素有哪些[2]

HPV 的感染途徑主要是性傳播和直接面板接觸。

  • 年齡:性活躍的年輕婦女 HPV 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齡在 18~28 歲;30 歲以後 HPV 感染率下降,但宮頸病變的危險性增高。
  • 性行為:初次性行為的年齡越小、性伴侶數量越多,HPV 感染率越高。
  • 免疫狀態:機體的免疫抑制可使感染 HPV 的危險性增加,如免疫系統缺陷病、艾滋病等。
  • 吸菸:是 HPV 感染的協同因素。
  • 大多數宮頸上皮內病變的患者並不會表現出任何症狀;
  • 可能偶有陰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
  • 也可在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後發生“接觸性出血”。

HPV 疫苗可靶向免疫最常見的致癌 HPV 亞型,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一級預防措施。

二價 HPV 疫苗

  • 覆蓋 HPV 16、18 型。
  • 對 HPV 16、18 型導致的宮頸、陰道、外陰高級別病變及癌症的保護率達 98%~100%。

四價疫苗

  • 覆蓋 HPV 6、11、16、18 型。
  • 對 HPV 16、18 型所致病變的保護作用同二價疫苗。
  • 還可預防 90%~100% 的由 HPV 6、11 型引起的肛周及外陰尖銳溼疣。

九價疫苗

  • 覆蓋 HPV 6、11、16、18、31、33、45、52、58 型。
  • 具有不劣於四價疫苗對 HPV 6、11、16、18 型感染的預防效果。
  • 還能預防約 97% 的由 HPV 31、33、45、52、58 引起的宮頸、外陰及陰道的高度癌前病變和癌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