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指在高級別上皮內病變(子宮頸上皮內瘤變3級)基礎上鏡檢發現小滴狀、鋸齒狀癌細胞團突破基底膜,浸潤間質。
  • 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的定義:鱗狀上皮腫瘤浸潤間質深度小於 5 毫米,並進一步分為 IA1(間質浸潤深度< 3 毫米)和 IA2(間質浸潤深度 ≥3 毫米,<5 毫米)。
  • 其發生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多個性伴侶、吸菸、性生活過早(<16 歲),性傳播疾病,經濟狀況低下、口服避孕藥和免疫抑制等因素有關。
  • 無特殊症狀,偶有陰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後發生接觸性出血。
  • 婦科檢查宮頸可光滑,或僅見區域性紅斑、白色上皮,或子宮頸糜爛樣表現,未見明顯病灶。
  • 宮頸細胞學檢查、HPV 檢測、陰道鏡檢查及宮頸活組織檢查,是診斷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的主要檢查方法,其中宮頸活組織檢查是確診疾病的可靠方法。
  • 直接蔓延、淋巴轉移是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轉移的主要方式,其中直接蔓延最常見,癌症向鄰近器官及組織擴散。
  • 需與宮頸良性病變(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子宮頸息肉、宮頸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宮頸結核性潰瘍)、宮頸良性腫瘤(宮頸肌瘤、宮頸乳頭瘤等)和子宮頸轉移性癌相鑑別。
  • 手術治療是首選治療方案。

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排液或接觸性出血時,需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明確宮頸是否發生病變。若體檢發現宮頸細胞學檢查異常或 HPV 高危型感染,需進一步行陰道鏡檢查,並行宮頸活組織檢查,明確診斷。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排液或接觸性出血時,需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明確宮頸是否發生病變。
  • 體檢發現宮頸細胞學檢查異常或 HPV 高危型感染,需進一步行陰道鏡檢查,並行宮頸活組織檢查,明確診斷。

建議就診科室

  • 婦科

醫生如何診斷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

  • 症狀: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排液或接觸性出血。
  • 婦科檢查:宮頸外觀可正常或僅糜爛性改變,主要是鑑別診斷排除宮頸良性病變或良性腫瘤可能。
  • 宮頸細胞學檢查:是宮頸癌篩查的基本方法,應在性生活開始 3 年後或 21 歲後開始,並定期複查。
  • HPV 檢測:可與細胞學檢查聯合應用於 25 歲以上女性的宮頸癌篩查。
  • 陰道鏡檢查:細胞學檢查異常伴 HPV 檢測陽性,或細胞學宮頸上皮內低度病變及以上、或 HPV16/18 型陽性者,建議行陰道鏡檢查。
  • 宮頸活組織檢查:任何肉眼可疑病灶,或陰道鏡診斷為高級別病變者均應行單點或多點活檢。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
  • 月經、生育史。
  • 有無症狀。
  • 若有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排液症狀,進一步詢問分泌物或排液的量、顏色,有無合併陰道出血或腹痛,有無發熱,有無瘙癢等。
  • 若有接觸性出血,進一步詢問症狀持續的時間,出血的量及有無伴隨症狀等。
  • 有無診治經歷,做過哪些檢查?

患者可能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怎麼得的這種疾病?
  • 跟生活習慣、個人衛生有沒有關係?
  • 還需做哪些檢查?
  • 嚴重嗎?能治療嗎?
  • 需要怎樣治療?
  • 影響結婚、生育嗎?
  • 會不會復發、轉移?

宮頸癌的預後與臨床期別、病理型別等密切相關,有淋巴結轉移者預後差。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的預後好,複發率低。

  • 治療後 2 年內應每 3~6 個月複查1次;
  • 3~5 年內每 6 個月複查 1 次;
  • 第 6 年開始每年複查 1 次;
  • 隨訪內容包括婦科檢查、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胸部 X 線攝片、血常規及宮頸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超聲、CT 或核磁等。

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要求、全身情況、醫療技術水平及裝置條件等,綜合考慮制定適當的個體化方案。

  • 手術治療:手術的優點是年輕患者可保留卵巢及陰道功能。
    • 無生育要求者,IA1 期無淋巴脈管間隙浸潤者,行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有淋巴脈管間隙浸潤者按 IA2 處理。IA2 行改良廣泛子宮切除術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或行前哨淋巴結活檢。
    • 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輕患者,IA1 期無淋巴脈管間隙浸潤者可行宮頸錐切術(至少 3 毫米陰性切緣),IA1 期有淋巴脈管間隙浸潤和 IA2 期可行宮頸錐形切除術,加盆腔淋巴結切除術或考慮前哨淋巴結活檢。腫瘤直徑<2 釐米的 IB1 期可行廣泛宮頸切除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或考慮前哨淋巴結活檢術。
  • 放射治療:適用於全身情況不適宜手術者。
  • 全身治療:包括全身化療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主要用於復發、轉移的患者。

疾病發展或轉歸

  • 早診早治,可治癒。
  • 若診治不及時,疾病將繼續進展為更高期別的宮頸癌。
  • 若妊娠期間發現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對於不要求維持妊娠者,其治療原則和非妊娠期的早期宮頸癌基本相同。對於要求維持妊娠者,妊娠 20 周前經錐切確診的 IA1 期可以延遲治療,一般不影響孕婦的預後,其中錐切切緣陰性者可延遲到產後治療;妊娠 20 周之前確診的 IA2 應終止妊娠並立即治療。妊娠 28 周後診斷的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可以延遲至胎兒成熟再行治療。

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的發生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多個性伴侶、吸菸、性生活過早(<16 歲),性傳播疾病,經濟狀況低下、口服避孕藥和免疫抑制等因素有關。

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常見的病因有哪些?

  • HPV 感染:目前已知 HPV 共有 160 多個型別,40 餘種與生殖道感染有關,其中 13~15 種與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高危型 HPV 產生病毒癌蛋白,其中 E6 和 E7 分別作用於宿主細胞的抑癌基因 p53 和 Rb 使之失活或降解,繼而通過一系列分子事件導致癌變。
  • 性行為和分娩次數: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16 歲、早年分娩、多產與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的發生有關。
  • 吸菸:可增加感染 HPV 效應,屏障避孕法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哪些人容易患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

  • 高危型 HPV 感染者;
  • 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16 歲、早年分娩、多產者;
  • 與有陰莖癌、前列腺癌或其性伴侶曾患宮頸癌的高危男子接觸的婦女。

絕大多數患者無特殊症狀,偶有陰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後發生接觸性出血。

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常見症狀有哪些?

  • 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僅表現為白帶增多。
  • 陰道排液:偶有陰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
  • 接觸性出血:在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後發生接觸性出血。

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外陰、陰道炎:若患者表現為白帶增多或陰道排液,由於長期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陰、陰道的炎症,表現為外陰及陰道潮紅和瘙癢。
  • 泌尿系感染:部分患者由於長期分泌物刺激或接觸性出血,可出現尿急、尿頻、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症狀。

宮頸微小浸潤性鱗狀細胞癌是可以預防的腫瘤。

  • 推薦 HPV 預防性疫苗的接種(一級預防),通過阻斷 HPV 感染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生。
  • 普及、規範子宮頸癌的篩查,早期發現宮頸上皮內病變(二級預防);及時治療高級別病變,阻斷子宮頸管浸潤癌的發生(三級預防)。
  • 開展預防子宮頸癌知識宣教,提高預防性疫苗注射率和篩查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