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體腦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弓形體腦病是由剛地弓形體原蟲引起的一種腦部寄生蟲病,是弓形體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由於弓形體的感染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和後天獲得性兩種。因血腦屏障可阻止抗體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故約有 50% 的弓形體病伴有腦弓形體病[1]

  • 人群感染極為普遍,據血清學調查,全球約 20 億人感染,歐美地區人群抗體陽性率為 25%~50%,少數發達國家高達 80% 以上。中國陽性率 7.88%,孕婦陽性率 10% 以下。隨著寵物飼養增多,感染率呈上升趨勢。艾滋病合併弓形蟲感染概率為 20%~80%[2]
  • 免疫功能低下者,特別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AIDS)患者,弓形體感染常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2]
  • 主要分為後天型弓形體腦病和先天型弓形體腦病。
  • 主要症狀為發熱、肌痛、乏力、淋巴結及肝脾腫大。也可出現脈絡膜炎、虹膜炎、視網膜炎等,顱壓增高者可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眼底視乳頭水腫,腦實質損害者可出現偏癱、失語等。
  • 主要治療藥物包括磺胺嘧啶、乙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SMZ/TMP 和克林黴素。
  • 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艾滋病患者弓形體腦病預後較差,易造成全身播散。先天性弓形體腦病預後差,容易導致胎兒畸形和死亡。

如患者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血清學弓形蟲抗體陽性,並出現有腦膜炎、彌散性腦病、癲癇發作、顱內佔位病變或精神異常等表現者應就醫。

哪些情況需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艾滋病患者出現高熱、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時。
  • 接受免疫抑制劑者,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患者出現頭痛、嘔吐、嗜睡等症狀時。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出現昏迷、癲癇發作、大小便失禁等症狀時。

建議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神經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弓形體腦病?

弓形體腦病的診斷比較困難,在腦組織、腦脊液中找到遊離的或細胞內滋養體可以明確診斷。但由於蟲體很小,即使用特殊染色也難識別,敏感性較差。在組織中找到包囊或培養分離到弓形蟲,只能說明既往感染,必須輔以高滴度的抗體才能診斷為活動性感染。

常用輔助檢查包括:

  • 腦脊液檢查:弓形體腦炎患者腦脊液檢查多顯示球蛋白試驗陽性,細胞數稍增高,一般為 100~300×106/L,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含量增加,葡萄糖含量正常或下降。
  • 直接鏡檢:腦脊液、淋巴結、腦活檢中查到弓形體滋養體即確診。找到弓形體滋養體或包囊(即速殖子),即可診斷弓形體的急性感染,但陽性率不高,使用弓形體抗血清的過氧化物免疫酶標記法,可以提高陽性檢測率,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 血清和腦脊液抗弓形體抗體檢查:速殖子可溶性抗原(胞質抗原)和包膜抗原,前者抗體出現較早,而後者抗體出現較晚。檢測抗體難以區別現症感染或以往感染,可根據抗體滴度的高低及複查有無 4 倍增長加以判斷。艾滋病患者弓形體病多是潛伏性感染復發,不出現 IgM 抗體,不到 1/3 的患者 IgG 滴度增高,抗體檢測價值不大,僅用於識別弓形體病的高危患者,以進行一級預防。
  • 聚合酶鏈反應(PCR)方法:是近年來用於檢測先天性弓形體病的一種方法。具有特異、敏感和快速等優點,但易出現假陽性。腦脊液弓形體 PCR 檢測特異性高,但敏感性低,尤其在啟動抗弓形體治療者。
  • 頭顱 CT 檢查:對於弓形體腦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CT 結果常顯示見單個或多個等或低密度病灶,增強掃描呈環狀或結節樣增強。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基底核,其餘依次為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小腦、半卵圓區和丘腦。
  • 頭顱 MRI 檢查:表現為顱內多髮長 T1 和長 T2 訊號。T1 加權影象上呈現較小的橢圓形低訊號,其內可有或無小斑點狀高訊號,周圍環繞水腫所致的高訊號區。T2 加權圖象上呈現較小的橢圓形低訊號,內有點狀高訊號,周圍水腫帶呈高訊號。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既往有哪些疾病?比如是否有惡性腫瘤化放療、使用過免疫抑制劑、做過器官移植,或有沒有 HIV 感染等?
  • 是否接觸過貓、狗、豬、羊、鼠等動物?
  • 是否生食過海鮮,如牡蠣、哈喇、蚌類等?
  • 是否有頭痛、發熱、噁心、嘔吐、意識障礙、癲癇、大小便失禁、走路不穩等?
  • 是否檢測過 CD4 細胞絕對計數?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做過腫瘤化療,現在感到頭痛、噁心、嘔吐,會有弓形體感染嗎?
  • 我家裡養貓,現感覺頭痛,需要進行弓形體檢測嗎?
  • 我有 HIV 感染,CD4 計數很低,是否應該檢測弓形體抗體?
  • 我進一步該如何治療?

弓形體腦病發病往往症狀比較嚴重,應密切觀察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徵,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注意飲食管理,禁止吃生的肉類以及未消毒的奶類飲品。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食物的選擇:選擇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事物,多食瘦肉、肝、蛋、新鮮蔬菜及水果,根據患者口部功能的發展,由流食、半流食至固體事物逐漸改變質地,做到合理飲食,定時定量,防止營養不良及消化不良。
  • 飲食營養補充:飲食方面要注意,少量多餐,每天飲 1~2 次淡鹽水,以補充水和電解質,飲食要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纖維素、含多種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的平衡膳食。
  • 注意觀察意識、瞳孔的變化及生命體徵的變化,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 對患者進行安全護理,保持大便通暢,做好口腔護理及面板護理,加強肢體功能鍛鍊,進行心理及健康教育。

弓形體腦病以藥物治療為主。目前用於弓形體腦病的藥物包括:磺胺嘧啶、乙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SMZ/TMP 和克林黴素。對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若尚未開始抗艾滋病病毒藥物治療,則需儘快啟動高效聯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 HAART),俗稱雞尾酒療法。藥物對包囊無效,停藥後易復發,需要維持治療。

藥物治療

  • 磺胺嘧啶 1.0 克,4 次/日,口服或肌注。磺胺異惡唑,1~2.0 克,4 次/日與磺胺增效劑(TMP)合用可增強療效。
  • 乙胺嘧啶成人日劑量為 50 毫克(兒童 1 毫克/千克)分次服用,療程 1 月。
  • TMP5 毫克/千克+ SMZ25 毫克/千克,每日兩次。
  • 阿伐託醌 1500 毫克口服,每日兩次+磺胺嘧啶。
  • 阿伐託醌 1500 毫克,每日兩次口服。
  • 乙胺嘧啶(聯合甲醯四氫葉酸)+阿奇黴素 900~1200 毫克口服,每日一次。

維持治療

  • 乙胺嘧啶 25~50 毫克/日,聯合磺胺嘧啶 2~4 克/日,甲醯四氫葉酸 10~25 毫克/日。
  • 克林黴素 600 毫克每 8 小時一次,聯合乙胺嘧啶 25~50 毫克/日+甲醯四氫葉酸 10~25 毫克/日。
  • TMP-SMZ 1 片每日兩次。
  • 阿伐託醌 750~1500 毫克口服,每日兩次+(乙胺嘧啶 25 毫克+甲醯四氫葉酸 10 毫克)口服,每日一次。
  • 阿伐託醌 750 毫克~1500 毫克口服,每日兩次+磺胺嘧啶 2~4 克/日。
  • 阿伐託醌 750~1500 毫克口服,每日兩次。

當 CD4 計數升至 200 個/微升且超過 6 個月,可終止維持期治療,如 CD4 計數低於 200 個/微升,需重新啟動維持治療。

其他治療

  • 併發脈絡膜視神經炎者,加服強的鬆或地塞米松。
  • 免疫功能低下者,加用左旋咪唑或轉移因子。
  • 對癲癇發作、顱壓增高和癱瘓者,給予相應治療。

疾病發展與轉歸:

  • 弓形體腦病預後較差,死亡率高,尤其是成人免疫功能缺陷,全身播散者。艾滋病患者積極抗艾滋病病毒治療,達到免疫重建者預後良好,存活率高。
  • 本病治療後易復發。

弓形體腦病是由剛地弓形蟲感染所致,其嚴重程度取決於蟲體與宿主的相互作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靜止的潛伏性感染可再活動,造成弓形體腦病及嚴重的全身播散性感染。

弓形體腦病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 獲得性弓形體腦病主要經口感染;因食入未煮熟的含有弓形蟲包囊和假包囊的肉、蛋、未消毒的奶而感染。
  • 弓形體腦病可經面板、黏膜損傷處或經輸血、器官移植而感染。
  • 接觸被貓糞中感染性卵囊汙染的食物和水,土壤、水源也為重要的傳播途徑。
  • 可通過接觸節肢動物(蠅、蟑螂)攜帶卵囊而感染。
  • 貓、狗等痰和唾液中的弓形體,可通過逗玩、被舔等密切接觸傳染。
  • 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屍體解剖受傷時亦可感染。
  • 可通過輸血及器官移植而傳播。

哪些人容易患弓形體腦病?

  • 人類對弓形體普遍易感,職業、生活方式、飲食習慣與弓形體感染率有密切的關係。
  • 動物飼養員、屠宰工人、肉類加工廠工人、獵人、醫務人員、獸醫等易受感染。
  • 新感染的孕婦,其胎兒感染率較高。
  • 接受免疫抑制劑者、惡性腫瘤、器官移植和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均易感染弓形體腦病,且多呈顯性感染。
  • 生食海鮮,例如牡蠣、哈喇、蛙類等,是引起急性弓形體腦病的危險因素。

先天性弓形體腦病主要表現為小頭畸形、精神運動障礙;獲得性弓形體腦病,主要表現為瀰漫性腦炎、腦膜炎、腦膜腦炎、癲癇發作和精神異常等[1]

弓形體腦病常見症狀有哪些?

  • 先天性弓形體腦病以小頭畸形、無腦兒、腦積水、大腦鈣化灶為多見,伴精神、運動障礙。
  • 獲得性弓形體腦病主要表現為瀰漫性腦炎、腦膜炎、腦膜腦炎、癲癇和精神異常等。弓形體腦炎和腦膜腦炎可呈急性或亞急性。症狀體徵有高熱、頭痛、嗜睡、昏迷、偏癱、失語、視野缺損、癲癇發作、腦膜刺激徵、顱內高壓、精神障礙、腦神經損害等,也可表現腦幹、小腦或基底核等。
  • 急性弓形體腦病腦損害呈瀰漫性,亞急性者多為局灶性腦損害,後逐漸發展至腦部瀰漫性損害,其表現因病灶與嚴重程度各異。

弓形體腦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弓形體腦病的進展過程,可能出現的危害和結局是造成全身播散,累及多器官。常見的併發症包括:

  • 視網膜脈絡膜炎:弓形蟲感染可引起多組織、多器官損害,常常累及一些重要臟器如眼,其中以視網膜脈絡膜炎多見。
  • 全身臟器播散:若患者抵抗力下降造成弓形蟲急性播散,常可引起肝炎、肺炎、廣泛性肌炎、心包炎、腎炎、關節炎和腹膜炎等。
  • 流產、死產、早產、胎兒發育異常:孕婦被感染後常可引起流產、早產或死產。存活嬰兒可有腦積水、小頭畸形、智力缺陷等發育異常。

預防主要是控制傳染源,如控制病貓。切斷傳播途徑,加強對艾滋病患者的預防。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控制病貓,加強對家畜、家禽和可疑動物的監測和隔離。
  • 加強肉類檢疫、飲食衛生和養貓的管理,不吃生或半生的肉、未消毒的奶製品,並對孕婦定期作弓形蟲常規檢查,以防止先天性弓形體病的發生。
  • 弓形體陰性的艾滋病患者應避免弓形體感染。不吃生肉或未煮熟肉類以及生的貝類。不養寵物,不接觸貓類。接觸生肉和土壤後要洗手。
  • 血清弓形體抗體陽性的艾滋病患者,當 CD4 計數<100/微升時,應開始藥物一級預防。常選用 TMP/SMZ 每日 1 片,或每週 3 次,每次 2 片。不能耐受者可選用乙胺嘧啶 25 毫克/周,聯合氨苯碸 100 毫克,每週 2 次,或阿伐託醌[3]
  • 血清弓形蟲抗體陰性的艾滋病患者,當 CD4 計數<100/微升時,要重新測定弓形體抗體,若抗體陽性,也要開始進行一級預防。當 CD4 計數>200/微升超過 3 個月時,可停止二級預防[3]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