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轉子下骨折: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股骨轉子下骨折?股骨轉子下骨折,是指自股骨小轉子至股骨幹中段與近端交界處,即骨髓腔最狹窄處之間的骨折。
  • 得這個病的人多嗎?股骨轉子下骨折的發生率佔髖部骨折的 10%~34%。其年齡分佈有 2 組,20~40 歲及 60 歲以上。老年組骨折多由低能量損傷(遭受較弱的暴力)所致。年輕組骨折多由高能量損傷(遭受強烈的暴力)造成,常合併其他骨折和損傷。股骨轉子下骨折的死亡率約從 8.3%~20.9% 不等。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股骨轉子下骨折由車禍等直接暴力導致。轉子下骨折後,骨折上下兩端受肌肉牽拉而移位。本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增加、骨質疏鬆、運動不帶護具等。
  • 股骨轉子下骨折有什麼型別呢?根據骨折塊的數量、位置及骨折線的形狀分為 5 型:
    • Ⅰ 型,骨折無移位或移位小於 2 毫米。
    • Ⅱ 型,骨折移位為兩個骨折塊,又分為 3 個亞型,ⅡA 為小粗隆下橫行骨折;ⅡB 型為螺旋骨折,小粗隆在近側骨折塊;ⅡC 型為螺旋骨折,小粗隆在遠側骨折塊。
    • Ⅲ 型,有 3 個骨折塊,即除粗隆下骨折外尚有小粗隆骨折,或在粗隆下骨折中間有一蝶形骨折塊。
    • Ⅳ 型,粉碎性骨折,有 4 個骨折塊或更多。
    • Ⅴ 型,粗隆下骨折伴有粗隆間骨折。
  • 股骨轉子下骨折有什麼症狀?本病主要症狀為髖部明顯腫脹、壓痛、畸形,並有明顯的活動障礙。
  • 股骨轉子下骨折如何治療?本病首選手術治療,以恢復正常的解剖位置,進行牢固的內固定。當患者全身情況較差或者存在嚴重骨質疏鬆時,考慮保守牽引治療。
  • 股骨轉子下骨折有什麼危害?本病往往出血量較大,常常併發失血性休克。若不及時治療,患者會有生命危險。
  • 其他要注意的是什麼?選擇安全的活動場所和活動方式,避免受傷。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骨折後 6~9 個月持續存在畸形、疼痛或異常活動,提示有畸形癒合或骨不連。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髖關節受傷後疼痛難忍,或疼痛持續存在甚至加重。
  • 患者受傷部位迅速腫脹、肢體區域性壓痛、畸形、關節活動障礙。

建議就診科室

  • 骨科
  • 關節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股骨轉子下骨折?

當醫生懷疑是股骨轉子下骨折時,會結合外傷病史,通過視診、觸診及拍攝 X 線等措施進行檢查,進而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觸診:根據受傷部位外觀和活動情況,初步判斷骨折基本型別和嚴重程度。
  • X 線:拍攝髖關節正位及側位 X 線,直接觀察骨折情況,必要時拍攝健側關節的 X 線進行對比,在明確外傷史和足夠清晰的 X 線下,即可明確診斷。
  • CT:懷疑有粉碎性骨折時,可能會加做 CT,觀察骨骼碎裂情況。
  • MRI:對於 X 線顯示不明顯,需要排除細微骨裂者,可能需要做 MRI 檢查。
  • 神經電生理檢查:用於檢查有無神經損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受傷原因是什麼?受傷時遭受了怎樣的暴力?
  • 受傷的具體位置是什麼?
  • 受傷後有沒有自行處理?如自行牽拉或冷、熱敷等?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受傷後不能活動?
  • 為什麼需要/不需要手術?
  • 怎樣配合治療才能恢復到比較理想的功能狀態?
  • 如何預防此類骨折的發生?
  • 能否完全恢復關節功能?

非手術患者可服用止痛藥,配合醫生進行康復訓練、定期複查。手術患者除上述事項外還需注意術後的敷料、引流管情況。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非手術患者注意事項:牽引治療時應注意及時複查骨折移位情況,如有移位則及時調整牽引方向。
  • 手術患者注意事項:
    • 手術患者應注意術後敷料的整潔情況,敷料部位避免汙損、濺水、隨意碰觸。
    • 同時注意引流管的固定情況,若有鬆動應及時告知醫生處理。
    • 術後 3 天內病人應儘量不採取坐位,因此時髖部及腹股溝部分軟組織腫脹,坐位影響靜脈迴流,有可能造成靜脈血栓。
  • 用藥注意事項:服用止痛藥期間可能出現胃灼熱、噁心、胃痛等輕微不良反應,若無法忍受及時告知醫生。
  • 定期複查:遵醫囑定時複查,拍攝 X 線,觀察骨折癒合情況。
  • 飲食:戒菸戒酒,注意蛋白質和鈣的補充,如豬瘦肉、牛肉、雞肉、魚肉、雞蛋、牛奶、豆類、芝麻、新鮮蔬菜。
  • 運動:每位患者受傷的情況千差萬別,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康復計劃,謹記遵從醫囑。病人離床後患肢可否部分負重,要根據骨折型別及內固定情況而定。穩定型骨折並有牢固固定者,可准許部分負重 10~15 千克。術後前幾天可進行關節活動和直腿抬高,4~8 周時,應在 X 線顯示骨折端有骨痂連線後,開始部分負重。在患者能完全負重 60 秒後再棄拐行走。建議進行對抗性訓練,如游泳和騎靜止自行車活動。一般傷後 3~5 個月可以完全負重。
  • 其他:石膏外固定的患者切記保持區域性乾燥,如不慎打溼可能導致固定鬆動。如有疼痛不緩解或加劇、發熱、外固定鬆動、移位、卡壓過緊、手指難伸等情況應儘快複診。

由於牽引治療無法有效維持,常常留有一定畸形,患者骨折癒合後存在疼痛和步態異常等症狀,因此手術治療成為首選。

藥物治療

常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尼美舒利、酮洛芬、雙氯芬酸等,主要用於緩解骨折疼痛。

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髓內針、鋼板螺釘、帶鎖髓內針等,手術治療的目的是解剖復位,或矯正所有畸形及牢固內固定。

其他治療方法

常用的保守治療方法是患肢股骨髁上牽引,僅適用於患者全身情況差或者存在骨質疏鬆,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治療目的是為了糾正肢體短縮畸形。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能發展為畸形癒合或不癒合,需要再次手術,增加痛苦。如伴有嚴重的開放性損傷或感染,預後可能較差。
  • 經過及時就診、良好的固定、正規的康復治療後,股骨轉子下骨折的恢復較好。但由於股骨轉子下生理應力分佈特點,手術治療後可能出現骨折不癒合及內固定物鬆動。

股骨轉子下骨折的常見病因為直接的暴力打擊。

股骨轉子下骨折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單純轉子下骨折:多見於年輕人,多由車禍等直接暴力引起,不少病例骨折為粉碎性。
  • 轉子間骨折伴發的轉子下骨折:可發生在骨質疏鬆的老年人,可因平地摔跌等較輕外傷引起。

哪些人容易患股骨轉子下骨折?

  • 喜愛運動,如球類、田徑等運動者。
  • 運動員。
  • 體力勞動者。
  • 老人和年輕人。

股骨轉子下骨折的典型表現是患者區域性疼痛、腫脹、壓痛和活動受限,有明顯的畸形,有時伴有失血性休克症狀。

股骨轉子下骨折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股骨轉子下骨折的常見症狀包括:

  • 骨折區域性症狀:明顯疼痛,腫脹、下肢內收、活動受限,且肢體明顯縮短,有時伴有骨摩擦發出的聲音。
  • 失血性休克症狀:表現為面板蒼白、冰涼、溼冷(常常有花斑),心動過速(或嚴重心動過緩),呼吸急促,尿量減少,神志改變,血壓下降等。
  • 多發傷及複合傷症狀:根據損傷部位有所不同。

股骨轉子下骨折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髖內翻:髖內翻是粗隆下骨折最常見併發症。根本原因是外展肌對股骨遠端牽拉,或者插入髓針的進針點不正確。
  • 骨折不癒合:原因是內固定失效及斷裂。
  • 畸形癒合或不癒合。
  • 傷口感染。
  • 韌帶、血管、神經損傷。

在安全的環境進行各種活動,避免受傷。老人防跌倒、墜床。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可能導致外傷的危險因素,在安全的場所進行活動,戴好防護用具。
  • 遵守交規,安全駕駛,避免高能量車禍。
  • 保證老年人居住場所安全,消除地面不平整、地面過滑等隱患,必要時拄柺杖。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