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燒傷: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熱力引起的骨與關節損傷。骨燒傷常見於皮下組織較少的淺表骨骼損傷,也見於接觸熱源時間較長所致的深部骨骼損傷;關節燒傷可由熱力直接作用引起,也可繼發於關節周圍組織熱力損傷後繼發關節結構損害。
  • 常見於電能、火焰、熱液、熱蒸氣及熱金屬等引發的損傷。
  • 根據燒傷的病理生理特點,病程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各期之間往往相互疊加:急性體液滲出期:組織損傷後即刻開始,一般持續 36~48 小時;感染期:燒傷水腫開始回收,感染上升為主要矛盾;修復期:炎症反應的同時伴隨組織修復。
  • 主要症狀是疼痛、腫脹、骨與關節外露,肢體功能障礙,感染者可有發熱及流膿。
  • 全身情況平穩後,儘早行燒傷創面清創及修復手術閉合創面。
  • 如不能及時清創閉合創面,往往引起骨關節感染和關節強直,部分患者最終不得不截肢。

當患者出現疼痛、燒傷部位外表紅腫或呈蠟白色、骨關節外露甚至骨關節感染等症狀時,請及時就醫,當患者發生肢體遠端冰涼、動脈搏動不能捫及等情況時,應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或立即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腫痛;
  • 燒傷部位外表呈蠟白或焦黃色甚至炭化;
  • 骨關節外露;
  • 骨關節感染:發熱,傷口流膿。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肢體遠端缺血壞死:肢體冰涼,肢體遠端主要動脈搏動不能捫及(即不能摸到);
  • 嚴重感染:寒戰高熱,呼吸急促,血壓低,尿量少,茶油色尿,肢體末端冰涼,意識障礙。

建議就診科室

  • 燒傷整形科
  • 骨科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骨關節燒傷?

當醫生懷疑是骨關節燒傷時,可以通過視診、觸診、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即可診斷,患者常需要進行以下檢查。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及觸診:最重要,視診可觀察燒傷部位色澤變化、有無骨關節外露及流膿;觸診可瞭解燒傷部位皮溫、有無波動感及肢體遠端動脈搏動。
  • 實驗室檢查
    • 肝腎功能及血常規:這些檢查的目的是判斷患者肝腎功能和感染情況。因為當大面積壞死發生時,壞死物質入血會損傷肝腎功能;白細胞升高反映存在感染。
    • 紅細胞沉降率(又稱“血沉”,ESR):目的是反映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當紅細胞沉降速度加快時,反映出患者存在感染。
    • C 反應蛋白升高(CRP):目的是輔助判斷患者是否感染,但不具備特異性。
    • 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懷疑感染者,取分泌物進行細菌學檢查,能查詢病原菌,並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
  • 影像學檢查
    • X 線:初步瞭解骨骼損傷情況;
    • CT 血管造影:確認是否存在血管損傷,急診進行此檢查;
    • 磁共振(MRI):觀察骨骼、肌肉及韌帶等軟組織損傷程度及範圍。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何時受傷?被什麼燒傷?接觸熱源時間多久?
  • 是否存在反覆發熱、關節腫痛及流膿?
  • 是否到外院就診過?是否治療過?怎麼治療的?效果如何?
  • 是否存在其他部位的損傷?
  • 做過哪些檢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會不會殘疾?能否治癒?哪種治療方法最好?費用高嗎?
  • 會不會復發?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
  • 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 我需要注意什麼?有什麼不能做的?

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服用藥物及功能鍛鍊,並定期門診隨訪複查,以便指導下一步治療。出現各種不適時,需及時就診。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術後應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擠壓或打折彎曲,記錄引流液的性狀及量,若引流量過多或引流出膿液,應及時告知醫生。
  • 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期間可出現噁心、嘔吐、過敏等不良反應,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狀嚴重應及時告知醫生。如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出現胃部不適,可飯後服用,加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也可換用其他止痛藥;藥物過敏可予以抗過敏藥物治療。
  • 定期複查:術後前 3 個月內每個月需要到醫院複查 1 次,主要複查血常規、血沉、C 反應蛋白、X 線等專案。
  • 飲食:術後 6 小時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若患者無不適,可正常飲食。
  • 運動:術後臥床休息,關節制動約 2 周。
  • 其他:吸菸會誘發血管收縮,影響組織瓣的存活,應避免室內患者及他人吸菸。

骨關節燒傷的嚴重程度決定了治療方案的選擇,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 非甾體類抗炎藥:消炎止痛作用,常用藥物有芬必得、塞來昔布及雙氯芬酸鈉等,但此類藥物長期服用有胃腸道反應;
  • 抗生素:合併感染者可考慮使用。首先經驗性使用抗生素,後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
  • 破傷風抗毒素:抗破傷風梭菌感染。適合於創面汙染重或深度燒傷者。

手術治療

  • 早期清創及組織瓣移植:早期徹底清創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有效手段;骨關節燒傷深度清創後常造成較大組織缺損,如不及時用血運豐富的組織瓣覆蓋,易造成繼發性組織缺血壞死和嚴重感染。因此選擇恰當的組織瓣移植修復骨關節燒傷創面,能較好地防止深部組織感染和漸進性壞死。
  • 截肢術:關節燒傷較嚴重,伴肌腱、骨質及血管嚴重損害,甚至肢體遠端炭化,治療效果多不佳,有時需採用截肢術。

疾病發展和轉歸

  • 骨關節燒傷的患者如果不及時清創閉合創面,容易引起骨關節感染、關節強直,甚至不得不截肢。
  • 骨關節燒傷很少危及生命,若能早期積極手術干預,部分患者能恢復和儲存其肢體功能,因此本病需要早期發現、密切監測和儘早手術治療,從而可以控制病情進展,提高治療效果。

骨關節燒傷主要是高能量熱力損傷所致,常見病因包括電能損傷、長時間接觸熱源、燒傷後繼發感染等。

骨關節燒傷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電能損傷:多引起深部骨骼燒傷,體表燒傷面積一般不大,深部壞死組織常數倍於體表,呈現“外小內大”特點。
  • 長時間接觸熱源:由於意識障礙、煤氣中毒等原因致使機體長時間暴露於熱源中。
  • 燒傷後感染:燒傷後淺部組織壞死,繼而感染導致骨與關節外露。

哪些人容易患骨關節燒傷?

  • 長時間接觸熱源、電能施工。
  • 淺表組織燒傷後繼發感染。

患者早期表現為疼痛、紅腫;之後面板、皮下組織及肌肉壞死;病程末期出現骨及關節外露,最後可能因為骨關節外露繼發感染而反覆發熱及流膿。

骨關節燒傷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疼痛:傷及神經者痛覺可不明顯;
  • 紅腫:急性期可表現紅腫,嚴重燒傷者外表乾枯,呈蠟白或焦黃色甚至炭化;
  • 骨與關節外露;

骨關節燒傷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骨關節燒傷的進展過程,可能出現骨關節感染、關節攣縮畸形及關節活動障礙。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骨關節感染: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反覆發熱及流膿;
  • 關節畸形;
  • 肢體功能障礙:病理性骨折、關節活動受限;
  • 其他:燒傷傷及大動脈,導致肢體遠端缺血壞死。

救治病人時採取規範正確的方式,避免加重損傷或使病情複雜化;同時減少接觸熱源的機會和暴露時間,最大程度減小損傷。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電能損傷:規範操作,做好防護工作,若非必須,遠離超高壓電環境。
  • 長時間接觸熱源:減少高熱環境中的暴露時間。
  • 燒傷後感染:搶救及轉運時避免人為汙染,應因地制宜選擇乾淨的紗布包紮創面,同時儘早清創手術。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