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恐懼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廣場恐懼症 (agoraphobia) 是指,當人離開家、處於人群中或在不易離開的環境中時,就會感到焦慮,而且通常會產生強烈的生理反應,以及立即採取措施迴避當下場景。廣場恐懼症患者多數在 25~35 歲時起病,女性多於男性。

  • 廣場恐懼症原意是指,患者害怕到人多擁擠的廣場等公共場所,後來逐漸拓展到不敢使用交通工具、不敢進入密閉的空間、不敢單獨外出等。
  • 恐懼的物件主要是某些特定的環境,如人多擁擠的場所、封閉的屋子、黑暗場所、電梯、公共交通工具等。需要注意的是,廣場恐懼症不是恐懼一些公開的地方或場所,而是恐懼人多的場合或處境。
  • 患者常表現為害怕離家外出,害怕人群、街道、商店、劇院、餐館等公共場所,害怕空曠的廣場、田野、大海,害怕封閉的空間如電梯、電影院、教堂、教室、地鐵、隧道等。患者因為擔心忍受不了這些場合下將要產生的極度焦慮,因此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乘坐火車、汽車、地鐵、飛機等,甚至不敢出門,整天待著家裡。
  • 初期只對 1~2 種環境產生恐懼和迴避,比如,乘坐汽車恐懼時,改乘火車旅行還能適應;只要有人陪伴,甚至與寵物同行,都是可以出門辦事的。但如不及時治療,隨著時間推移,病情會逐漸加重。大多數廣場恐懼症患者在驚恐發作後,病情往往變得更嚴重,他們變得更加擔心或焦慮,會極力迴避人多的場所。
  • 廣場恐懼症是可以治療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能夠改善病情。另外,改變生活方式如定期鍛鍊、健康飲食、深呼吸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恐懼、焦慮情緒。
  • 廣場恐懼症還不能有效預防,平時需要多鍛鍊自己的應對能力和保持良好的心身健康狀態。

廣場恐懼症的診斷主要基於症狀表現。完整而全面的告知醫生自己的症狀、不適或想法對疾病確診、病情判斷十分重要。

何時應就診?

廣場恐懼症會嚴重限制社交、工作以及重要活動。

如果認為自己有廣場恐懼症的症狀,應及時就診,不要讓廣場恐懼症把你的世界變得日趨狹小。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診

  • 胸痛
  • 喘氣
  • 頭痛
  • 頭暈
  • 眩暈
  • 虛弱無力
  • 心悸
  • 抑鬱
  • 自殺或自殘想法

就診科室

  • 精神科
  • 臨床心理科

醫生是如何診斷廣場恐懼症的?

廣場恐懼症的診斷主要基於症狀,根據《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ICD-10)關於精神與行為障礙的診斷標準,進而做出廣場恐懼症的診斷。

醫生會詳細詢問患者的症狀,包括什麼時候開始的、多久會發生等等。醫生還會詢問既往病史、家族史。必要時,醫生還會要求做血液檢查,以排除某些疾病。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

  • 都有什麼症狀或不適讓你感到擔心?
  • 首次有這些症狀是什麼時候?
  • 這些症狀一般發生在什麼時候?
  • 什麼情況下這些症狀會好轉?
  • 什麼情況下這些症狀會加重?
  • 會不會刻意迴避一些處境或場所?
  • 這些症狀是否影響到生活、工作?
  • 是否還患有其他疾病?是怎麼治療的?
  • 是否想過傷害自己?
  • 是否喝酒或使用過違禁藥品?

需要諮詢醫生的問題?

  • 您覺得我的這些症狀是什麼引起的?
  • 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 您是怎麼確診的?
  • 我的病情嚴重嗎?
  • 我應該怎麼治療?
  • 服藥會有哪些副作用?
  • 如果不服藥,還能怎麼治療?
  • 治療後,多久能有效?
  • 我需要掛專家號看嗎?

生活方式的改變不一定能直接治療廣場恐懼症,但可能有助於減輕日常焦慮。

可以嘗試:

  • 定期鍛鍊。有規律的鍛鍊能夠增加腦內興奮物質的產生,讓人感覺更快樂、更輕鬆。
  • 健康飲食。多吃全穀物、蔬菜和瘦肉,會讓人感覺更好。
  • 練習冥想或深呼吸,以減少焦慮和恐懼的發生。
  • 在治療期間,最好不要服用膳食補充劑和中草藥(尚未被證實對廣場恐懼症有效),以免干擾處方藥的有效性。

廣場恐懼症有很多不同型別的治療方法,比如心理治療、暴露治療、藥物治療等。不同型別的治療通常會聯合使用,以獲得更好的療效。

如何治療廣場恐懼症?

廣場恐懼症有很多治療方法,比如心理治療、暴露治療、藥物治療等。

支援性心理治療

醫生主要通過心理教育等方式,向患者說明疾病的性質,減輕預期焦慮、減少迴避行為等。支援性心理治療通常與藥物治療聯合使用,以獲得更好的療效。這是一種短期療法,一旦恐懼和焦慮症狀得到控制,就可以停止了。

認知行為治療 (CBT)

認知行為治療是最常見的廣場恐懼症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通過改變患者對於恐懼場景的錯誤認識,降低焦慮反應,減少對場景的恐懼情緒等,以減輕廣場恐懼症狀。

認知行為治療包括:

  • 培訓有關驚恐的知識,這樣,你就會不再害怕它;
  • 反覆進行呼吸訓練;
  • 放鬆訓練;
  • 引發驚恐,以此向大腦顯示:驚恐發作是非傷害性的,你沒有危險;
  • 漸進性暴露於引起驚恐的情境中;
  • 識別和矯正你對驚恐和相應軀體症狀的錯誤解讀,例如:“我的心臟怦怦直跳,我一定會心臟病發作”;
  • 識別和矯正假設,例如,“軀體感受是危險的”;
  • 識別和修正信念,例如,“我很容易受傷、很虛弱”,而這些都是基於患者的錯誤解釋;
  • 應對生活應激;
  • 自信訓練(需要時);
  • 訓練驚恐發作時的認知能力,減少驚恐症狀。

另外,治療中也需要重視其他問題(如抑鬱症)。

暴露治療

進入恐懼的場所進行暴露治療,有助於患者克服恐懼。在這種治療方式中,患者可以採用緩慢的方式進入恐懼的場所或處境中,這可能會讓恐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消失。

藥物治療

有些藥物能夠緩解廣場恐懼症或驚恐發作的症狀,這些藥物有:

  • 選擇性 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SSRIs),如帕羅西汀 (paroxetine) 或氟西汀 (fluoxetine)。
  • 選擇性 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 (SNRIs),如文拉法辛 (venlafaxine) 或度洛西汀 (duloxetine)。
  • 三環類抗抑鬱藥物,如阿米替林 (amitriptyline) 或去甲替林 (nortriptyline)。
  • 抗焦慮藥物,如阿普唑侖 (alprazolam) 或氯硝西泮 (clonazepam)。

廣場恐懼症的病因目前還不清楚,個性、健康狀況、環境壓力、學習經歷以及遺傳因素等,都可能在廣場恐懼症的發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廣場恐懼症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廣場恐懼症的確切病因還不清楚。但是,有一些疾病會增加廣場恐懼症發生的風險,如抑鬱症、幽閉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廣泛性焦慮障礙、強迫症等。

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廣場恐懼症,但一般年輕人比較多見;女性比男性更易罹患廣場恐懼症。

在普通人群中,30%~40%的人會有一次驚恐發作,但大多數人不會對這一事件賦予災難化的解釋,也不會發展成病態的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和廣場恐懼症的患者存在一定的易感性。研究表明,他們具有家族聚集性,可能是由於遺傳因素、性格因素、生物學因素和心理易感性因素的共同作用。

焦慮的人可能更易於發展為驚恐障礙的性格。研究也顯示,焦慮可以遺傳,這可能是生物學因素和/或早年經歷帶來的結果。早年經歷與驚恐障礙之間的聯絡是:早年經歷使得患者認為,世界是危險的地方,尤其認為身體內部感受是有害的。而驚恐障礙患者傾向於將注意力過多聚焦在軀體感受上,並對它們賦予災難化的解釋。例如,他們偶然間發覺自己的心率加快,就會急著下結論——就要心臟病發作了。

很多引發驚恐發作和廣場恐懼症的情境,也是我們的祖先在早期進化過程中,真實存在的危險情境。例如,被困於隧道中,可能會引起窒息或昏倒;高處是危險的;在開闊的田野裡,更易於遇到肉食動物(獅子或狼)的攻擊而無法逃脫;在公眾場合,我們的祖先更可能遇到有敵意的陌生人。因此,我們現在認為,很多對廣場的恐懼是對早年直覺和適應性恐懼的回憶。不過,這些情境在現實當下是沒有危險的。

在易感人群中,最初的驚恐發作也可以在應激性情境中被首次啟用,例如,離開家庭、發生人際衝突、經歷外科手術、接新的任務,或者患有軀體疾病等。

很多驚恐障礙和廣場恐懼症患者也會出現抑鬱症狀,部分原因是,他們感到失控,並對如何處理自己的問題感到無所適從。

廣場恐懼症有哪些危險因素?

廣場恐懼症的危險因素包括:

  • 患有驚恐障礙或其他恐懼症;
  • 驚恐發作後過度恐懼和迴避;
  • 遇到壓力較大的生活事件,如虐待、被傷害或父母去世;
  • 個性易焦慮或緊張;
  • 有廣場恐懼症家族史。

廣場恐懼症患者常有害怕人多的場合或處境、不能長時間離家、害怕難以逃生的地方等表現,甚至會出現驚恐發作。

廣場恐懼症有哪些症狀?

廣場恐懼症通常會出現這些症狀:

1. 精神焦慮

精神上過度擔心,表現為對某些特定的場所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感到擔心恐懼和焦慮,也有些表現為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難以預料的某種危險或不幸事件的經常擔心。

明確的恐懼心理,如害怕長時間離開家,害怕在人多的場合獨處,害怕在公共場所失控,害怕去難以逃生的地方,密閉的空間等。

有的患者不能明確意識到自己擔心的物件或內容,而只是一種提心吊膽、惶恐不安的內心體驗,稱為自由浮動性焦慮(free-floating anxiety)。

有的患者擔心的也許是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擔心、焦慮和煩惱的程度與現實很不相稱,稱為預期焦慮(apprehensive expectation)。他們經常有恐慌的預感,終日心煩意亂、憂心忡忡、坐臥不寧,似有大禍臨頭之感。

2. 軀體焦慮

  • 運動不安:坐臥不寧,煩躁不安,表現為搓手頓足,不能靜坐,不停來回走動,無目的的小動作增多。有的人還出現舌、脣、四肢末端的震顫或肢體發抖震顫。
  • 軀體症狀:胸骨後的壓縮感,常伴有氣短。
  • 肌肉緊張:主觀上一組或多組肌肉不舒服的緊張感,嚴重時有肌肉痠痛,多見於胸部、頸部及肩背部,緊張性頭痛也很常見。
  •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動過速、面板潮紅或蒼白、口乾、便祕或腹瀉、出汗、尿意頻繁、早洩、陽痿、月經紊亂等。

3. 覺醒度提高

  • 過分警覺,對外界刺激敏感,易於出現驚跳反應;
  • 注意力難於集中,易受干擾;
  • 入睡困難、睡中易驚醒、早醒,或者表現為睡眠中突然覺醒,並伴有心慌緊張,噁心、大汗等表現。
  • 情緒易激惹:表現為情緒波動性大,為一點小事容易大發雷霆,經常處於緊張不安的狀態,容易與他人發生爭執和矛盾。
  • 感覺過敏:有的病人能體會到自身肌肉的跳動、血管的搏動、胃腸道的蠕動等。

4. 其他症狀

常合併抑鬱、強迫、恐懼、驚恐發作及人格解體等症狀,但這些症狀常不是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

其中,驚恐發作指的是突然的強烈恐懼或不適洶湧而來,但具體症狀因人而異。發作期間,常常突然出現心跳加速、出汗、顫抖或搖晃、呼吸急促、窒息感、胸痛、噁心或腹痛、發熱或發冷、麻木、感覺不真實或與外界無關聯、害怕失控或“發瘋”、害怕死去的瀕死體驗等。一次發作一般僅持續數分鐘,但有時會長一些,發作頻率和病程都有相當大的變異性。

處於驚恐發作中的患者常常體驗到,害怕和植物神經症狀不斷加重,這使得他們十分急切地離開自己所在的場所。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特定的情境,如在公共汽車上或置身人群中,患者以後可能會迴避這些情境。同樣,頻繁的、不可預測的驚恐發作,可導致害怕獨處或害怕進入公共場所。一次驚恐發作常繼之以持續性的害怕再次發作。

驚恐發作包括很多嚴重的身體症狀,比如:

  • 胸痛
  • 心跳加快
  • 喘氣
  • 頭暈
  • 顫抖(發抖)
  • 窒息
  • 出汗
  • 潮熱
  • 寒顫
  • 噁心
  • 腹瀉
  • 麻木
  • 激動

廣場恐懼症患者在進入緊張或不舒服的場所或處境時,可能會發生驚恐發作,這會進一步增加患者對這些場合或處境的恐懼和迴避。

廣場恐懼症有哪些危害?

廣場恐懼症會嚴重限制患者的日常生活。

他們害怕一些特定的地方或情境,擔心一旦有驚恐發作,自己會難以從這些地方或情境中逃脫。例如:“我可能會在地鐵裡焦慮發作,在眾人面前失去知覺”。他們避免獨自外出、獨自在家,避免去超市、火車、飛機、大橋、高處、隧道、開闊的廣場、駕車、電梯,諸如此類。他們害怕在這些情境中會驚恐發作,於是盡力迴避或者逃離這些情境。他們會想方設法讓自己感到“安全”,比如隨身攜帶一瓶水。

很多驚恐障礙和廣場恐懼症的患者可以從“安全人物”那裡獲得幫助。所謂的“安全人物”,就是陪伴他們、防止他們變得焦慮、幫助他們逃跑的人。

就算迴避/逃跑可能在幾個月內只引起極少的焦慮發作,或者根本沒有焦慮發作,驚恐障礙和廣場恐懼症患者仍然會擔心下一次驚恐發作。由於他們的迴避行為,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因為生活中諸多的限制,使得他們出現慢性焦慮和抑鬱,開始用酒精、安定、阿普唑侖來為自己治療。

如果廣場恐懼症已經很嚴重,患者甚至只能待在家裡,哪兒也去不了。如果不經治療,任由發展,廣場恐懼症患者可能會不敢走親訪友、不敢上學、不敢工作、也不敢外出做其他事情,日益依賴他人。

廣場恐懼症還可能會導致或與以下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 抑鬱症;
  • 酒精或物質濫用;
  • 其他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或人格障礙。

現在,還沒有十分有效的方法來預防廣場恐懼症。預防的關鍵在於多鍛鍊自己的應對能力和身心健康素質。

如果你對某個安全的地方產生了輕微的恐懼,在這個地方變得讓你異常驚恐之前,應試著多去幾次,直到你覺得這個地方似乎並沒有那麼危險。如果自己一個人很難做到,可以請家人或朋友陪同。

如果焦慮或恐慌變得很嚴重,應儘快治療。儘早治療,能避免症狀惡化。一味等待,很可能造成最後療效不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