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面部放線菌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頜面部放線菌病是一種慢性特異性炎症,面頸部是放線菌病的好發部位之一。
  • 疾病多發於年齡在 20~50 歲的人群,男性明顯多於女性。
  • 病因一般是由於口腔潰瘍、拔牙後感染或者免疫力下降造成的打破口腔免疫平衡,放線菌(厭氧、非抗酸性一類細菌)向腮腺咬肌擴散,造成面板紅腫、灼燒疼痛、膿腫等症狀。
  • 根據患者發病部位,將頜面部放線菌分為 3 型。第一型是面頸部型,患病比例最高;第二型是胸部型,比例較低,主要通過吞嚥唾沫進入支氣管;第三型是腹部型,比例極低,也是通過唾液進入腸道,破壞腸道黏膜。
  • 臉頰、下頜、頸部等出現暗紅或者紫紅、面板比較硬、灼燒疼痛都是該病前期主要典型症狀,中後期會出現膿腫、結節、肉芽等嚴重症狀。
  • 治療方法主要為分為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高壓氧療以及放射性療法(病程中後期)。
  • 病程前期比較容易治療,但如果不及時治療,發生化膿性感染,可能對面板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留疤,同時也會引起骨質感染的併發症且形成病程長、治癒慢、易復發的慢性病。
  • 頜面部放線菌重在預防,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勤洗手,不讓放線菌可乘之機,經常鍛鍊身體,增加免疫力,基本就不會有問題。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臉頰、下頜微疼;
  • 面部紅腫;
  • 開口困難;
  • 膿腫流液;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面部膿腫處劇烈疼痛
  • 全身發熱

建議就診科室

  • 口腔頜面外科
  • 內科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頜面部放線菌病?

當醫生懷疑是頜面部放線菌病時,將通常會為患者進行問診、視診、觸診,血常規,菌培養,X 線片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問診、視診、觸診:醫生可通過該檢查確認患者病灶處疼痛的劇烈程度、病情嚴重程度。首先詢問患者開始出現早期症狀的時間,觀察患者的神色、表情,然後通過觸控患者面部紅腫處硬度以及頸部淋巴結結核情況來確診。
  • 血常規:確認細菌的感染程度。通常來檢視紅細胞、白細胞數量可知。
  • 菌培養:確認感染細菌的種類。通過區域性塗片和細菌培養來確診(一般需要第二天才會有化驗結果)。
  • X 光:通過 X 線片只是確認骨骼骨髓是否有問題,一般比較嚴重的情況才會使用。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開口難症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近期是否拔過牙?
  • 疼痛能夠忍受嗎,有過劇烈疼痛嗎?
  • 發現疼痛、紅腫的情況時候你是怎麼處理的?
  • 有沒有服用抗生素類藥物?
  • 有沒有過牙周炎疾病史?
  • 有沒有過特別嚴重的口腔潰瘍?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 這些症狀是怎麼造成的,這種慢性病能根除嗎?
  • 對於我的嚴重程度,需要多長治療時間呢?
  • 需要住院嗎?
  • 需要手術嗎?
  • 我已經出現膿腫破皮的情況,癒合後臉上會留疤嗎?
  • 平時我保養應該注意些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患者在手術之後,一定注意換藥,讓傷口結痂自然脫落,能減少留疤。
  • 用藥注意事項:手術在家休養肯定會配合廣譜抗生素類藥物服用,可能出現過敏、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注意及時就醫。
  • 定期複查:手術治療能大幅緩解該病症狀,病程後期已經是慢性病,很容易復發,所以要注意前期症狀,注意按時複查。
  • 飲食:在服藥期間儘量吃一些流食,防止下頜運動幅度過大撕裂傷口。
  • 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勤洗手;儘量不食用生的蔬菜和食物,一定要食用請注意清洗乾淨;飲水應當煮沸。
  • 休息:虛弱患者要注意臥床休息,增強營養,儘快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頜面部放線菌患者,主治醫師會根據其嚴重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於輕微患者,基本使用藥物治療,抗生素類藥物緩解症狀或者高壓氧療法;對於嚴重患者,可以選擇手術方式或者放射治療。

藥物治療

  • 抗生素:最常用的是青黴素、頭孢菌素林,作用是抑制放線菌的繁殖。如果患者是過敏體質,其他廣譜類抗生素(如氯黴素、金黴素、土黴素等)也是可以替代的,需要做皮試。
  • 碘製劑:若該患者患慢性頜面部放線菌病,病程比較長,那碘製劑有很好的效果。
  • 免疫療法:注射放線菌溶素,起到增強人體免疫力,消滅細菌的方法(但目前還沒有廣泛應用)。

手術治療

膿腫切除術:目的是通過手術切除壞死的肉芽組織。因為當該病相對嚴重之後會出現結節、膿腫連通和壞死肉芽組織增生的現象,所以藥物治療只能作為輔助治療方法,需要手術切除這些多餘的組織,防止病情反覆。同時當病程後期出現頜骨已經被放線菌侵蝕,形成死骨的時候,也需要採用死骨刮除的方法進行比較徹底的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 高壓氧療法:原理是將病人放在高壓氧艙,讓病人吸入 80%~90% 的純氧(空氣含氧量 21%)來抑制厭氧菌放線菌的生長,這種療法是最近幾年新興的治療方法。
  • 放射性治療:通過放射線來殺死厭氧菌組織,是病情較嚴重的時候使用的治療方法。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能發展為比較嚴重的膿腫,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才能緩解,藥物只能起輔助作用,且容易留疤,因此患者需早點治療。
  • 經過正規治療後,早期患者大部分能根除,但是嚴重的患者(膿腫、結節、肉芽組織增生)將會出現慢性病症狀,病程長、治癒慢、易復發。

頜面部放線菌病最主要的病因包括:口腔潰瘍、拔牙後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其次外源性病因包括:被咬傷發生感染(少數)。

頜面部放線菌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口腔潰瘍:放線菌本來就是寄生在人類口腔的主要菌群,和免疫系統相互制衡,一般口腔潰瘍的時候都是人們免疫力下降或者缺乏維生素的時候,打破了兩者的平衡所以給了放線菌可乘之機,開始向腮腺咬肌處擴散,所以造成了張不開嘴,面部紅腫等症狀,及時醫治並無大礙。
  • 拔牙、牙周炎:在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拔牙或者牙齒炎症出現,造成的放線菌感染症狀,所以拔牙之後的抗生素類藥物一定按時吃。
  • 咬傷:咬傷屬於外源性的病因,少數情況下會出現放線菌的感染,但是也不是沒有可能,當被動物或者人咬傷的時候,留心下就可以了,實在不放心就去檢查下。

哪些人容易患頜面部放線菌病?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頜面部放線菌病:

  • 20~50 歲的男性人群易發,男性比女性多見。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頜面部放線菌病:

  • 免疫抑制劑:如免疫抑制劑大量使用,極易誘發該病。
  • 拔牙、牙周炎:拔牙後注意不要感染,平時注意口腔衛生。
  • 化膿性細菌感染:病從口入,大部分都是從口腔開始的感染。
  • 免疫力下降:缺乏良好衛生習慣,衛生條件不能達到正常水平,喝水不燒開,經常吃剩飯剩菜等。

臉頰、下頜(耳根腮幫子處)、頸部等區域有灼燒的痛感,同時面板顏色發暗紅或者紫色且有板硬觸感,一張嘴就疼是最主要、最早的症狀。如果沒有經過治療處理,有可能出現膿腫嚴重、膿腫破皮流出膿液(淡黃色)、皮膚髮軟,以及膿腫和膿腫連成一片、肉芽組織等病情嚴重的後期典型症狀。

頜面部放線菌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頜面部放線菌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面板變色:最典型表現是起初為害羞狀的微紅,進而變為暗紅,再嚴重一點會呈現紫紅,常出現的部位是臉頰後部,耳根下方等部位,病程前期皮膚髮硬,病程後期皮膚髮軟。
  • 灼燒的痛感:這也取決於發病原因,如果是口腔感染灼傷的疼痛會在臉頰後部,如果是扁桃體附近那更靠裡一些,但是共同的特點就是張嘴就疼,嚴重時進食會成問題。
  • 膿腫:起初腫塊不像蚊子咬包一樣,和周圍面板界限分明,剛開始只是腫,嚴重的時候才會在面部破皮流液,膿液可見黃色小顆粒。
  • 結節:在出現很多膿腫之後,就會出現結節(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斑塊,但都是對面板的實質性損害)和膿腫連通的現象。
  • 急性蜂窩織炎:當膿腫形成化膿性感染的時候,會出現面板劇痛,全身發熱等症狀。

頜面部放線菌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腮腺瘻管。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20~50 歲的男性,要格外注意典型症狀,早發現早就醫。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減少免疫抑制劑類藥品的大量攝入。
  • 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 不要熬夜,注意休息,口腔潰瘍發生及時治療。
  • 多鍛鍊,參加體育活動,增加免疫細菌的能力,如參加一些運動,跑步、游泳之類的有氧運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