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黑色素瘤(melonoma)是起源於黑素起病的腫瘤,可發生於面板、眼睛等部位,疾病進展迅速,惡性程度高。根據發生的部位,黑色素瘤主要分為面板黑色素瘤和眼黑色素瘤兩大類。
黑色素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絕大多數面板黑色素瘤的發生與紫外線暴露相關,而眼黑色素瘤的風險因素也尚未明確。
當面板黑色素瘤發生時出現的異常,通常具有以下“ABCDE”五個特徵:
- 不對稱(A,Asymmetry):痣的兩邊是否對稱。
- 邊界(B,Border):邊緣是糜爛的、光滑的還是模糊的。
- 顏色(C,Color):是否存在色素沉著不均勻,是否有棕色、褐色和黑色的陰影,是否有紅色、白色、藍色混合的不均勻外觀,當然顏色也可以從一顆痣的邊緣擴散到周圍的面板。
- 直徑(D,Diameter):痣可以大於 6 毫米,也可以類似於橡皮擦的大小。
- 進展(E,Evolution): 痣是否有大小、形狀、症狀(如瘙癢或者無症狀)、外觀(特別是出血)以及顏色的變化。
眼黑色素瘤通常發生於在葡萄膜中,可能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視物變形、眼球突出等症狀。
醫生主要依靠活檢病理診斷黑色素瘤,為了明確癌細胞是否轉移,醫生還需要進行胸片、超聲、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此外,基因檢測能指導醫生更好的用藥。
黑色素瘤的治療選擇取決於癌症的分期和黑色素瘤發生的部位。面板黑色素瘤主要靠手術治療,無法完全切除的黑色素瘤,可在術後加用其他療法(免疫、靶向、放療等)。有突變的晚期黑色素瘤首選靶向藥治療,無突變的晚期患者首選免疫治療。眼黑色素瘤的治療包括放療、手術和鐳射治療。對於轉移患者,醫生也嘗試探索新型免疫或靶向治療的療效。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出現症狀版塊所描述的情況,懷疑為黑色素瘤,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建議就診科室
- 面板科
- 眼科
- 腫瘤科
- 黑色素瘤科
醫生如何診斷?
醫生會詢問病史,併為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檢查:
- 面板鏡檢查:這是一種特殊的放大鏡,有助於醫生觀察面板異常。
- 眼部檢查:懷疑眼黑色素瘤,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由眼科醫生進行眼科檢查。在進行眼部檢查時,醫生通常會給患者應用擴瞳眼藥水,並應用眼底鏡、裂隙燈等專業檢測工具進行眼底檢查。
- 面板活檢:醫生依靠面板活檢病理,確診黑色素瘤。活檢方式包括切開活檢、鑽取活檢、刮取活檢、“光學”活檢等。
- 轉移灶活檢:當懷疑面板黑色素瘤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時,醫生可能會對轉移灶進行活檢,進一步明確診斷,指導用藥。活檢方法包括細針穿刺活檢、切除活檢和前哨淋巴結活檢。
- 基因檢測:活檢組織除了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診斷,可能還需要檢測是否存在BRAF、C-KIT等突變,以指導醫生更好地用藥。
- 影像學檢查:這類檢查主要用於確定黑色素瘤是否發生了轉移。常用的檢查包括X線、超聲、CT、磁共振(MRI)、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等。
- 抽血檢查:黑色素瘤患者可能會出現血中乳酸脫氫酶(LDH)的水平升高,這類患者通常更加難治。此外,醫生還會進行肝腎功能和血常規的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哪些問題?
- 有哪些表現,出現多久了,會不會自行緩解?
- 是否治療過,效果如何?
- 從事什麼職業?
- 平時注意防晒嗎?
- 是否有美黑的習慣?
- 家人中有沒有得過面板癌的?
- 是否進行過器官移植?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腫瘤嗎?良性還是惡性?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 能活多久?
- 會不會遺傳?
- 有什麼治療方法嗎?該選哪種?
- 是否需要手術,是否需要化療?
- 是否需要放療?
- 能用免疫或靶向藥嗎?
- 能治癒嗎?
- 會不會復發?
- 有療效更好的新藥可用嗎?
- 有臨床試驗嗎?如何參加?
- 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黑色素瘤死亡率較高,對於患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
規律隨訪
治療後的隨訪非常重要。隨訪不僅能幫助醫生了解療效,還能及時發現復發。因此,患者一定要根據醫生的建議,規律進行隨訪複查。隨訪的檢查主要為面板和淋巴結的檢查,某些患者還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
注意防晒
絕大多數面板黑色素瘤的發生與過多的紫外線暴露相關,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晒。
戒菸、健康飲食、規律運動
戒菸、健康飲食、適量運動這些行為能夠降低多類癌症的發生風險,儘管沒有明確證據證明這些行為能降低面板黑色素瘤復發風險,但的確能為患者帶來健康獲益。
獲得情感支援
發生癌症,會對患者的情感產生巨大沖擊,患者如果因此產了負面情緒,可以多與家人溝通或是諮詢相關領域的醫生。
愛護眼睛
- 多休息,不要過度用眼,切忌“目不轉睛”,注意適當眨眼,以減少眼球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
- 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
- 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勢,雙眼平視或略微向下注視熒光屏。
- 若眼睛容易乾澀,就不要戴隱形眼鏡了。
黑色素瘤如何治療?
面板黑色素瘤
面板黑色素瘤的治療選擇取決於癌症的分期和型別。
手術:手術切除是大多數面板黑色素瘤的首選治療。早期的面板黑色素瘤切除後,可以實現治癒。常用的手術方法包括以下幾類。
- 莫氏(Mohs)手術: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切除病灶後,對於病灶周圍的面板,每切下一層,就在顯微鏡下觀察,直到顯微鏡下看不到癌細胞。
- 擴大切除:在手術中,醫生除了切除黑色素瘤病灶,還會切除部分周圍的正常組織。
- 截肢:如果黑色素瘤發生於腳趾且侵犯很深,醫生可能會手術切除整個腳趾。如果發生於四肢,侵犯極深,也可能進行截肢,但臨床上很少進行。
- 淋巴結清掃:如果懷疑有黑色素瘤侵犯淋巴結,醫生通常會先進行淋巴結活檢,如果明確有轉移,則會進行淋巴結清掃。
- 姑息性切除:對於已經發生轉移的黑色素瘤,有時也可以通過手術切除面板原發灶及身體內的轉移灶。對於部分轉移性黑色素瘤,也可以通過手術切除部分病灶緩解症狀。
免疫治療:免疫療法能夠影響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從而更有效地識別和殺死癌細胞。在面板黑色素瘤治療中,可用的免疫治療包括: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免疫系統不攻擊人體自身是因為有一類“開關”存在,它們被稱作免疫檢查點。癌細胞“聰明”地利用這類開關,逃脫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攻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能針對這類“開關”起作用,主要用於化療失敗後的患者。目前面板黑色素治療中,可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PD-1單抗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特瑞普利單抗和CTLA-4單抗Ipilimumab。
- 白介素-2(IL-2):白介素是人體內的一種蛋白質,通常可以增強免疫系統。IL-2能縮小晚期黑色素瘤,在過去應用較多。
- 溶瘤病毒:在實驗室進行編輯的病毒被證實能夠殺死癌細胞,這類病毒稱為溶瘤病毒。Talimogene laherparepvec(Imlygic),也稱為T-VEC,是一種溶瘤病毒,可用於治療面板黑色素瘤。
- 卡介苗(BCG):直接注射卡介苗進黑色素瘤中,能起到治療作用,主要用於治療III期黑色素瘤。
- 咪喹莫特乳膏:該藥可直接塗抹在黑色素瘤表面,適用於極早期的黑色素瘤。
- 腫瘤疫苗:有試驗證實,腫瘤疫苗(治療性疫苗)能使黑色素瘤病灶消失,實現治癒。
靶向治療:靶向藥物能夠針對致癌突變進行治療。對於有特定突變的黑色素瘤患者,靶向藥療效優於其他治療,常用的靶向藥有:
- 對於有BRAF突變的患者可採用靶向BRAF蛋白的藥物(BRAF抑制劑)或靶向MEK蛋白的藥物(MEK抑制劑),這兩類藥物通常聯合使用。
- BRAF抑制劑包括:達拉非尼、binimetinib、encorafenib、vemurafenib。
- MEK抑制劑包括:曲美替尼、cobimetinib、binimetinib。
- 對於有C-KIT突變的患者,可採用靶向藥伊馬替尼或尼羅替尼治療。
化療:化療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可以口服或者通過靜脈使用。在面板黑色素瘤治療中,化療不如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有效,不常用。可用的化療藥物包括:達卡巴嗪、替莫唑胺、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順鉑、卡鉑等。這些藥可以單用,也可以聯合使用。
在面板黑色素瘤治療中,有種比較特殊的化療方式——“隔離肢體熱輸注化療(ILI)”和“隔離肢體熱灌注化療(ILP)”。這兩種方法實際就是把患肢的血液迴圈和身體分開,讓高濃度藥物封閉在患肢內反覆迴圈,充分發揮療效後,再將化療藥物清除。有效治療的同時,避免了全身用藥帶來的毒副反應。
放療:放療通過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在面板黑色素瘤的治療中,大多數黑色素瘤無需放療,放療主要用於以下情況:
- 無法手術的早期面板黑色素瘤。
- 對於某些少見型別的面板黑色素瘤,可在術後進行放療降低復發風險。
- 術後復發的面板黑色素瘤,也可用放療。
- 黑色素瘤骨轉移時可用放療緩解疼痛。
治療面板黑色素瘤,主要用外照射,常用的放療方法為立體定向放療。
眼黑色素瘤
眼黑色素瘤的治療選擇取決於癌症的分期和黑色素瘤發生的部位。
手術:手術可切除眼黑色素瘤,但臨床應用不如放療普遍。用於治療眼黑色素瘤的手術包括虹膜切除術、虹膜小樑切除術、虹膜睫狀體切除術、鞏膜切除術、眼球摘除術和眶內容摘除術(剜除術)。
放療:放療通過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是眼黑色素瘤的常用治療方法,可以的放療方法包括:
- 近距離放療:醫生將放射性物質直接放入腫瘤中或是靠近腫瘤,以起到治療效果。對於位置不靠近視神經的黑色素瘤,該療法有助於儲存視力。
- 外照射:使用外照射治療眼黑色素瘤時,醫生會採取射線能夠精準聚焦於腫瘤病灶的放療方式,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包括立體定向放療、質子放療和伽馬刀。
鐳射治療:鐳射可用來治療無法手術和放療的眼黑色素瘤。常用的鐳射治療方法包括:
- 經瞳孔溫熱療法(TTT):這是治療眼黑色素瘤最常用的鐳射療法,適用於體積小的黑色素瘤。但該治療復發風險較高,醫生可能將TTT與近距離放療聯合。
- 鐳射光凝:該治療使用高能鐳射束來殺死癌細胞,目前已很少用。
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靶向藥物能夠針對致癌突變進行治療。免疫療法能夠影響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從而更有效地識別和殺死癌細胞。
當眼黑色素瘤轉移到眼外時,醫生可能會採用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
目前可用於治療面板黑色素瘤的免疫類藥物,也被嘗試用於治療眼黑色素瘤,較常用的為帕博利珠單抗和ipilimumab。但療效尚在研究探索。
目前可用於治療面板黑色素瘤的靶向藥,也被嘗試用於治療眼黑色素瘤,目前在探索的主要是針對BRAF突變的BRAF抑制劑。
化療 :化療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可口服或靜脈注射。化療治療黑色素瘤療效不佳,臨床應用較少。
黑色素瘤的病因是什麼?
目前尚未完全清楚黑色素瘤的病因。
不過癌症的發生與基因突變相關,這類基因被叫做致癌基因。部分致癌基因發生在生殖細胞上,會遺傳給下一代。大部分致癌基因是由於後天環境導致的突變,這類突變不會遺傳,被稱為獲得性突變。
會遺傳的基因突變
極少數黑色素瘤是可遺傳的,這類黑色素瘤的發生與CDKN2A(也稱為p16)、XP(ERCC)基因等相關。
不會遺傳的基因突變(獲得性突變)
絕大多數與黑色素瘤發病相關的基因突變,都是後天獲得的,不會遺傳。這些基因包括BRAF、NRAS、CDKN2A和NF1、GNA11或GNAQ等。
哪些人容易得黑色素瘤?
生活中的一些因素會顯著增加面板黑色素瘤的發生風險,這些因素被稱為風險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具有一個或多個風險因素,並不意味著個體一定會得癌症。面板黑色素瘤的已知風險因素包括:
- 紫外線:絕大多數的面板黑色素瘤發病均與紫外線暴露相關。紫外線會破壞面板細胞內的DNA,當損害影響控制面板細胞生長的DNA時,就會引發癌症的發生。
- 痣:身上痣的數量很多(超過50個),發生面板黑色素瘤和眼黑色素瘤的風險均更高。此外,先天性巨痣(體積很大很深的痣)、發育異常的痣(又稱為不典型增生痣,是一些“外形怪異”的痣),變成黑色素瘤的風險也更高。
- 面板白皙、有雀斑、頭髮顏色淺:這類人群發生黑色素瘤的風險較其他人群更高。
- 家族史: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黑色素瘤,個體發生的風險也會增加。
- 個人有黑色素瘤或其他面板癌病史:曾患黑色素瘤或其他面板癌的人群,再發生的風險會更高。
- 免疫力低下:器官移植後服用免疫抑制藥或艾滋病患者這類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發生黑色素瘤風險也更高。
- 年齡:老年人黑色素瘤發生風險更高,但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也可能發生黑色素瘤。
- 性別:男性發生黑色素瘤的風險高於女性。
- 著色性幹皮病: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患者發生面板黑色素瘤的風險高。
黑色素瘤有哪些症狀?
面板黑色素瘤
面板上異常的痣、腫塊和外觀異常,都可能是面板黑色素瘤的徵象。
正常的痣是面板上的小凸起,直徑大多小於6毫米,通常為棕色、棕褐色或黑色,顏色均勻。當面板黑色素瘤發生時出現的異常,可總結為以下“ABCDE”五個特徵:
- 不對稱(A,Asymmetry):痣的兩邊是否對稱。
- 邊界(B,Border):邊緣是糜爛的、光滑的還是模糊的。
- 顏色(C,Color):是否存在色素沉著不均勻,是否有棕色、褐色和黑色的陰影,是否有紅色、白色、藍色混合的不均勻外觀,當然顏色也可以從一顆痣的邊緣擴散到周圍的面板。
- 直徑(D,Diameter):痣可以大於6毫米,也可以類似於橡皮擦的大小。
- 進展(E,Evolution): 痣是否有大小、形狀、症狀(如瘙癢或者無症狀)、外觀(特別是出血)以及顏色的變化。
某些黑色素瘤可能不具備上述特徵,如果面板出現下述情況,也需要警惕:
- 面板上的傷口長時間不癒合。
- 痣的感覺改變,例如出現發癢,壓痛或疼痛。
- 痣的凸起程度變大,如先前扁平痣增厚或升高。
- 痣的表面出現剝落、糜爛、滲出、出血或結痂。
- 痣周圍的面板出現變化,如發紅、腫脹或較大皮損病變周圍新增有色小斑塊(衛星樣色素沉著)。
眼黑色素瘤
不少眼黑色素瘤患者均無症狀,隨著疾病進展,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視力下降:單眼多見,遠近都看不清。
- 視野缺損: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瘤體本身可遮擋視野,腫瘤導致視網膜脫離也會造成眼前有固定黑影。
- 視物變形:但腫瘤影響到黃斑區,或造成黃斑區結構改變時,可出現視物變形、扭曲。
- 眼痛:部分眼黑色素瘤患者可併發眼壓升高、眼紅、眼痛等青光眼的表現。眼痛不常見,除非黑色素瘤細胞在眼內廣泛侵犯,才會出現疼痛。
- 眼球突出:腫瘤沿視神經兩側的鞏膜導管延伸至眼球后,進入眼眶導致眼球逐步突出。
- 飛蚊症:眼前出現漂浮的點狀、條狀、雲霧狀、蛛網狀的陰影,且陰影隨眼球運動而運動。在看向明亮的背景(例如:白色的牆面或天空)時,陰影更為明顯。
黑色素瘤能預防嗎?
目前尚無確定能預防面板黑色素瘤的方法,但針對明確的風險因素進行干預,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絕大多數面板黑色素瘤的發生與過多的紫外線暴露相關,注意防晒能有效起到預防作用。防晒時需注意:
- 出門前20分鐘,需要提前塗抹防晒指數(SPF)超過30級的防晒霜,並每隔2小時塗抹一次,如果易出汗或游泳,則需要塗抹更多防晒霜。
- 選擇具有紫外線防護功能的化妝品和隱形眼鏡。
- 戴上防紫外線的太陽鏡和寬簷帽,遮住臉部和頸部。
- 在紫外線輻射高峰時段(上午10:00至下午2:00)儘可能避免陽光直射。
- 不要美黑。
- 作為父母,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培養孩子養成預防面板癌的習慣。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