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位難產: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橫位難產為胎位不正的一種,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交叉成直角或垂直,胎體橫臥於骨盆入口的上面,先露部為肩。
  • 隨著產前檢查開展的普及和完善,橫位難產目前國內外報道已經很少。
  • 橫位難產的主要原因是胎兒未足月、母體腹壁鬆弛、胎頭銜接受阻等影響胎兒的活動空間造成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胎兒和母體兩方面的因素,胎兒方面如未足月、畸形;母體方面如多胎妊娠、骨盆狹小、前置胎盤、內科合併症、雙胎妊娠等。
  • 根據胎肩胛位居母體的前、後位和胎頭居於母體左、右側,稱為左肩前、左肩後或右肩前、右肩後 4 種。
  • 橫位難產的主要表現是產程進展停滯,先露下降緩慢,宮口擴張停滯。查體可於腹壁一側觸及胎頭,另一側觸及胎臀。
  • 橫位難產的主要治療方法為妊娠期時發現可於 32~34 周後行外轉胎位術,糾正胎位;分娩期仍為肩先露,應根據產婦年齡、胎產次、胎兒大小、骨盆大小情況、宮口擴張程度、併發症等情況,綜合判斷選擇分娩方式。
  • 疾病的主要危害:
    • 產婦方面:因胎兒容易嵌頓於產道甚至嵌頓性肩先露,胎兒無法經陰道自然娩出,若此時宮縮過強,有子宮破裂的風險,並可能危及母兒生命。
    • 胎兒方面:是對於胎兒最不利的胎位,分娩過程可導致胎兒窘迫甚至胎死宮內可能。若行手術助產,極易損傷胎兒。
  • 橫位難產,若沒有行正規定期產檢,未能及時診斷或選擇正常分娩方式,可能延誤治療時機,對母兒影響較大,增加手術產以及母兒相關併發症。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見紅
  • 下腹部墜痛
  • 開始宮縮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破水;
  • 規律宮縮;
  • 劇烈腹痛、腹痛難忍、拒按;
  • 出現血尿;
  • 陰道流血,呈鮮紅色。

建議就診科室

  • 婦產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橫位難產?

當醫生懷疑橫位難產時,主要通過腹部觸診,同時結合既往疾病史、產檢資料、超聲檢查等綜合判斷分析,明確診斷及病因。

具體相關檢查:

  • 骨盆測量:通過骨盆徑線,尤其是三個平面的關鍵徑線的測量,可以根據長度判斷是否存在骨盆異常。
  • 四步觸診法:有經驗的產科醫師,通過四步觸診法可以識別大部分胎兒的體位。
  • 超聲檢查:通過超聲檢查可判斷胎位、胎兒大小、羊水量及形狀、胎兒是否存活、子宮肌瘤、胎盤位置(是否為前置胎盤)等情況。
  • 胎心監測:持續的胎心監測可評估胎兒情況、狀態。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了?身高多少?
  • 目前是第幾胎?
  • 既往是如何分娩的?
  • 既往是否有難產史?
  • 孕晚期是否有陰道流血?
  • 孕前及孕期檢查是否發現有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畸形子宮等?
  • 腹痛的位置在哪裡?一直痛還是一陣陣的痛?間隔多長時間痛一次?痛的時候持續時間是多長?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目前可以順產嗎?
  • 目前宮口多大了?
  • 要剖宮產嗎?
  • 寶寶目前狀態怎樣了?
  • 為什麼會難產?
  • 以後如果生二胎的話還會這樣嗎?
  • 怎麼樣才能保證以後不會再得這個病呢?

產後婦女在產褥期內身體的各個系統較孕期改變很大,因此產後的護理十分關鍵,否則容易引起產後出血、感染及其他情況。

  • 產後 2 小時內:這個期間的產婦最容易發生嚴重的併發症,如產後出血、心衰、子癇等。因此,產婦會在產房嚴密觀察生命徵、陰道流血以及宮縮等情況,若一切都正常,則會回到病房的。
  • 飲食管理:陰道順娩的產婦一般產後 1 小時就可以進食流食(米湯、肉湯)或半流食(粥、細麵條)。剖宮產的產婦在麻醉藥效消退後可進食一些流食,待排氣後慢慢過渡到半流食,提倡新鮮、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避免刺激、辛辣、活血的食物(姜、參、酒等)。
  • 排便與排尿管理:產婦分娩後的 5 日內尿量明顯增多,產後 4 小時內應排尿。產婦易便祕,鼓勵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動。
  • 運動管理:產後早日下床活動,可以幫助傷口癒合、腸道蠕動、惡露排出。
  • 會陰管理:每日用溫清水清洗外陰,保持乾淨,忌盆浴及清洗陰道。
  • 哺乳管理:推薦母乳餵養,產後 1 小時內開始哺乳,按需哺乳,哺乳期應堅持純母乳餵養 6 個月,提倡母乳餵養 2 年以上。

橫位難產的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判斷。妊娠期發現肩先露可通過外轉胎位術糾正胎位。分娩期需要綜合胎兒大小、宮口大小、胎次、母兒併發症等情況來選擇分娩方式。

藥物治療

抑制宮縮的藥物:當肩先露發展為坎頓性肩先露時,伴有宮縮過強,可引起病理性縮復環,這是先兆子宮破裂的徵象,需立即使用抑制宮縮的藥物抑制宮縮,如硫酸鎂等,同時馬上選擇剖宮產。

手術治療

  • 外轉胎位術:胎位異常的孕婦,最好選擇在妊娠 32~34 周後進行糾正胎位。外轉成功後,可繼續妊娠。但是存在誘發胎膜早破、胎盤早剝及早產等風險。
  • 內轉胎位術:足月經產婦胎膜已破、羊水未流盡、宮口開大 5 釐米以上,同時估計胎兒體重不大時,可行內轉胎位術,後以臀位方式經陰道分娩。
  • 剖宮產手術:肩先露首選剖宮產終止妊娠。尤其是當可疑子宮破裂或先兆子宮破裂,可同時行剖宮產和修補子宮。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橫位難產若不接受正規產檢,未及時發現和治療,常延誤治療時機,對母兒影響較大,可能因繼發性宮縮乏力使產程進展緩慢或停滯,可導致產婦精神疲憊、乏力,嚴重者引起脫水、酸中毒、手術產、尿瀦留、產後出血;伴宮縮過強時,可導致子宮破裂,危及母兒生命;亦可引起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骨折、神經損傷、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上升,甚至胎死宮內。
  • 橫位難產若接受定期產前規範產檢,早期診斷和明確病因,及時糾正胎位或者選擇剖宮產,母兒可以有好的結局。

橫位難產主要原因包括胎兒發育情況以及母體因素兩方面。

橫位難產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胎兒因素:胎兒未足月,胎位尚未轉至頭先露。
  • 母體因素:
    • 腹壁鬆弛:部分產婦腹壁鬆弛,如懸垂腹時,胎體可斜向一側或肩先露。
    • 胎頭銜接受阻:前置胎盤、子宮肌瘤(尤其是下段大的肌瘤)、骨盆狹窄阻礙產道,影響胎頭銜接導致肩先露。
    • 羊水過多:羊水過多可以使胎兒活動空間較大而發生肩先露。

哪些人容易患橫位難產?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橫位難產:

  • 多胎妊娠:既往多次妊娠的產婦往往腹壁肌肉鬆弛,容易發生肩先露。
  • 骨盆狹小、母體子宮下段子宮肌瘤、前置胎盤均可影響胎兒先露銜接,導致胎兒肩先露的可能。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橫位難產:

  • 未足月:胎兒胎齡小時,胎體相對較小,活動空間大。
  • 內科合併症: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合併症可引起孕婦羊水過多或者過少,而導致肩先露的發生。
  • 雙胎妊娠:雙胎妊娠第一胎娩出後,若未立即固定第二胎兒胎位,可轉為肩先露。

橫位難產主要表現是產程進展停滯,先露下降緩慢,宮口擴張停滯。查體可於腹壁一側觸及胎頭,另一側觸及胎臀。

橫位難產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橫位難產的常見症狀:

  • 孕期,尤其是妊娠後期,子宮成橢圓形,宮底觸不到胎頭或胎臀。宮體橫徑增寬,一側觸及胎頭,另一側觸及胎臀。
  • 分娩時主要表現是產程進展停滯,先露下降緩慢,宮口擴張停滯。若宮縮較強,可形成病理縮復環。

橫位難產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產婦:胎膜早破、臍帶脫垂、先兆子宮破裂、子宮破裂,產後出血及產褥期感染等。
  • 胎兒:胎兒窘迫甚至死產、骨折、神經損傷、吸入性肺炎等。

橫位難產,是因為胎位異常引起的,早期發現及時糾正胎位或者選擇剖宮產,難產是可以預防的。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未足月胎兒:小胎齡兒由於體積小、活動空間大,胎位可以是多變的,大部分在孕晚期可以轉為頭先露;或者於 32~34 周後選擇外轉胎位術,糾正胎位。
  • 羊水異常:合併孕前或孕期糖尿病的孕婦,合理搭配飲食結構,控制血糖水平,可以降低羊水異常的發生率,從而降低肩先露的發生率。
  • 雙胎妊娠:第一胎娩出後,應立即固定第二胎兒的體位,可防止胎兒轉為肩先露。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腹壁鬆弛:計劃生育,避免多次妊娠。對於既往多次妊娠的產婦往往腹壁肌肉鬆弛,容易發生肩先露,若 32~34 周外傳胎位不能成功,應結合其他妊娠相關情況,擇期選擇剖宮產。
  • 產道因素:骨盆狹小、母體子宮下段子宮肌瘤、前置胎盤均可影響胎兒先露銜接,導致肩先露,往往很難經陰道分娩,應擇期行剖宮產結束分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