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關節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現今,化膿性關節炎仍然是臨床上較為常見,而處理上有一定難度的疾病。多發生於膝、髖等下肢關節。發病的直接原因是化膿性細菌侵入關節,一般多由血源性感染所致。細菌入侵使組織出現炎症,分泌的膿液充填於關節腔內,長期拖延不愈,可嚴重損傷關節的活動功能[1][2]

  • 化膿性細菌侵入關節,一般多由血源性感染所致。
  • 化膿性關節炎的病理改變分為漿液性滲出期、漿液纖維蛋白性滲出期、膿性滲出期 3 個階段,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
  • 化膿性關節炎急性期主要表現為中毒症狀:寒戰高熱,區域性有紅腫疼痛及明顯壓痛等急性炎症表現。
  • 治療方法主要為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
  • 化膿性關節炎的治療目的:控制感染,防止關節軟骨面破壞,減輕疼痛,防止肌肉、關節囊攣縮和關節畸形,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功能。
  •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處理關節周圍傷口時,需仔細清創。同時注意休息,保持面板清潔衛生,防止感染。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對於化膿性關節炎的危害,不能忽視,化膿性關節炎早期較好治療,治療費用少,患者痛苦小;如果拖到後期,病情嚴重,治療難度加大,治療費用增多,患者痛苦也會加大。所以一經診斷,應及時治療,正確用藥。

就診科室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化膿性關節炎?

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病史,臨床症狀及體徵,疑有血源性化膿性關節炎的患者,應做血液及關節液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X 線檢查僅見關節腫脹,稍後可有骨質脫鈣,因軟骨及骨質破壞,而有關節間隙狹窄,晚期可發生關節骨性或纖維強直及畸形等,有新骨增生現象,但死骨形成較少[4]

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增快,血培養結果可呈陽性。
  • 在關節內或穿刺液中找到致病菌,化膿性關節炎的診斷即可確立。
  • 對關節液中可溶性細菌抗原的鑑定,並能對抗原做定量測定。
  • 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可用於檢測關節液內的細菌核酸碎片。

影像學檢查  

  • X 線檢查:早期 X 線無明顯改變,但可證實以前的病變,可估計功能恢復的程度。
  • 關節造影:除顯示關節內的各種結構,還能顯示關節囊和韌帶的損傷。
  • CT 及 MRI 檢查:解剖結構複雜的部位(如脊柱)以及病變的部位為骨組織包圍時,CT 檢查的診斷價值較高,MRI 能詳細清晰地顯示並區分肌肉、骨骼以及軟組織結構。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近期有無外傷史?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近期有無發熱症狀?
  • 是否自行用過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化膿性關節炎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控制體重和選擇科學的運動方式。

  • 控制體重,因肥胖患者關節不堪身體的重壓,可加速關節間軟組織磨損,使關節過早退化,因此儘量要控制體重。
  • 選擇科學的運動方式,無論預防還是治療,都要適當的進行運動,運動可使骨骼粗壯,肌肉有力,其中少爬山,多游泳,多走路是最好的運動。
  • 攝入足夠的蔬菜和水果,要多進食富含維生素、鈣和蛋白質的食物。
  • 改變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如要戒菸、戒酒等,另外還要注意保暖。
  • 遵照醫囑,按時服藥。
  • 定期門診隨訪。

治療原則:早期大量應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全身支援療法;區域性制動和固定;關節內注入抗生素療法;關節切開引流手術;晚期關節功能恢復治療與關節畸形矯正手術治療[1][2][3][4]

一般治療

  • 補液以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 採用面板牽引或石膏託板將患肢固定於功能位。
  • 積極鍛鍊。
  • 關節穿刺引流,用生理鹽水沖洗。

藥物治療

  • 急性期使用有效抗生素,需靜脈給藥,感染控制後,改為口服。採用面板牽引或石膏託板將患肢固定於功能位。
  • 關節穿刺抽液、衝冼、注入有效抗生素,至關節無滲液為止。

手術治療

  • 應做好初期外科處理,預防關節感染。
  • 區域性治療:包括關節穿刺,患肢固定及手術切開引流等。如病變為閉合性,應儘量抽出關節液,再注入抗生素,每日進行一次。如為膿液或傷後感染,應及早切開引流,傷口也可用抗菌藥物滴注引流法處理,或區域性溼敷,儘快控制感染。患肢應予適當固定或牽引,避免感染擴散,並保持功能位置。防止攣縮畸形,或糾正已有的畸形,一旦急性炎症消退或傷口癒合,即開始關節的主動及輕度的被動活動,以恢復關節的活動度。但也不可活動過早或過多,以免症狀復發。

化膿性關節炎發展及轉歸

對於化膿性關節炎的治療,必須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因為越早治療,患者就能越早恢復健康。如果化膿性關節炎如果發展到晚期的話,就會影響到關節功能。

化膿性關節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主要的致病菌為金色葡萄球菌,其次為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大腸桿菌、流感嗜血桿菌等。感染以血源性感染最多見,另外細菌可由關節腔穿刺、手術、損傷或關節鄰近組織的感染直接進入關節[3]

  • 血源性:致病菌由身體各處的化膿灶經血流(或先入淋巴道再進血流),在滑膜形成化膿病灶後直接進入關節腔。幹骺端的化膿灶可由位於關節囊內的幹骺端進入關節腔,也可通過與關節囊、滑膜之間的血管網,在滑膜先釀成病灶後波及關節。
  • 醫源性:消毒不嚴的關節內藥物注射、關節穿刺、關節鏡檢查及關節手術後引起的感染。銳器直接損傷關節,可將致病菌帶入關節內。

哪些人容易患化膿性關節炎?

  • 抵抗力比較低下的人群,如兒童、老年人、關節慢性炎症患者。
  • 關節周圍有損傷,有面板破潰,或者有手術史的患者,這些人群由於關節周圍的面板損傷,或者有手術切口的存在,容易導致外界細菌由受損的面板組織進入關節內,而引起關節化膿性感染,引起化膿性關節炎。

化膿性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皮溫增高及活動受限等[1][2][3][4]

  • 早期症狀:急性期起病急驟,患者突有寒戰、高熱,全身症狀嚴重,小兒患者因高熱可引起抽搐。區域性紅、腫、熱、痛明顯,有明顯壓痛。關節液增加,有波動感。
  • 晚期症狀:患者為了減輕膝部張力,使關節囊鬆弛,常將膝關節置於半彎曲位,膝關節長期屈曲,會引起關節屈曲攣縮,關節稍動即有疼痛,有保護性肌肉痙攣的症狀。

化膿性關節炎併發症有哪些?

  • 關節畸形:患者常將關節置於半彎曲位,使關節囊鬆弛,以減輕張力。如長期屈曲,可發生關節屈曲攣縮。
  • 敗血症、中毒性休克:若關節感染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感染進一步擴散加劇,毒素釋放入血,可危及生命。

化膿性關節炎的預防,主要是避免外傷引起的感染等,還應注意科學合理地運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