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眼內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化膿性眼內炎是葡萄膜與視網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發病急劇,程序迅速,常導致失明、眼球萎縮。
  • 在我國,眼外傷是化膿性眼內炎的首位致病因素(佔 60.1%),13 歲以下的兒童眼內炎患者中眼外傷致病的比例高達 96.2%,主要由剪刀等銳器的穿通傷引起。內眼手術後均有發生化膿性眼內炎的可能,其中白內障、青光眼手術後發生的眼內炎最為常見。
  • 該病感染源主要是外因性,由於開放性眼外傷、角膜潰瘍穿孔、內眼手術等,病原體直接侵入,常見病原體為葡萄球菌、鏈球菌、真菌等。內因性眼內炎起源於體內其他部位的化膿性炎症,經血流入眼而引起,相對少見。
  • 該病根據致病菌侵入眼內組織的途徑不同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類。根據臨床表現程度,可分為急性眼內炎、亞急性眼內炎、慢性眼內炎三種類型。
  • 主要症狀是眼痛、畏光、流淚、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僅可辨別亮光。
  • 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治療的關鍵點在於及早明確診斷、確定病原體。
  • 本病可迅速而嚴重地破壞眼組織、損害視功能,如不能及時、有效的控制炎症,將造成視力喪失、眼球萎縮、甚至摘除眼球的嚴重後果。
  • 此病凶險,部分病例可向眼球外和眼眶蔓延,導致全眼球炎和眼眶蜂窩織炎,若炎症侵及顱內,則危及生命。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若出現眼紅眼痛、畏光流淚、視力下降時,應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突發的急性視力嚴重下降、眼紅眼痛,畏光流淚,應立即就診。

建議就診科室

  • 眼科

醫生如何診斷化膿性眼內炎?

醫生通過病史、視力、裂隙燈檢查、眼球超聲檢查和房水玻璃體細菌、真菌塗片、培養實驗室檢查等輔助檢查可明確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為眼科的常規檢查。通過此項檢查,醫生可瞭解是否存在眼部炎症反應並判斷其程度、是否存在角膜水腫、前房積膿、虹膜粘連等。
  • 眼底檢查:為眼科的常規檢查。通過此項檢查,醫生可瞭解是否合併玻璃體混濁、視網膜壞死、出血等眼底病變。
  • 眼球超聲檢查:非接觸、無創檢查。通過此項檢查,醫生可瞭解眼內是否有玻璃體混濁、視網膜脫離及球壁、球后囊腫,並判斷玻璃體混濁程度、部位等,整個病程中動態超聲檢查,可判斷病情進展,有助於對治療效果和預後做出判斷。
  • 房水、玻璃體細菌培養及塗片染色:術中取患者少量房水、玻璃體樣本行塗片染色並培養,明確致病的病原體。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您的眼部和全身出現哪些症狀?
  • 能詳細描述發病過程嗎?
  • 既往的全身病史、眼病史、內眼手術史?
  • 既往及目前有無疾病用藥史?
  • 此次發病,是否已到其他醫院就診?是否曾治療?
  • 如曾治療,採用何種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得了這個病?
  • 病情嚴重嗎?需要治療嗎?
  • 如何治療?需要手術治療嗎?
  • 治療效果如何?視力恢復情況如何?
  • 會復發嗎?需要複查嗎?
  • 哪些費用是醫保範圍內的?

日常需注意保護眼睛,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和複查。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隨訪注意事項:
    • 一經確診,應接受系統正規治療,遵照醫囑用藥,切不可隨意停藥或更改用藥頻次。
    • 定期檢查,複診時儘量將病歷資料帶全。
    • 用藥期間發生的任何變化都要及時向經治醫生報告,或記錄下來就診時告訴醫生,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方案。
  • 術後注意事項:按時用藥,避免感染。保護眼睛,避免外傷。遵醫囑定期隨訪。
  • 其他:作息規律、避免勞累、適量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

化膿性眼內炎能迅速而嚴重地破壞眼組織、損害視功能,如不及時有效地控制炎症,將會造成視力喪失和眼球萎縮的嚴重後果;若能及早控制可望保留部分視功能。因此,一旦懷疑為眼內炎,即應積極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必要時的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抗生素:由於眼內液的細菌培養需要時間且有可能為陰性,因此在明確病原菌前需根據臨床症狀、經驗性選擇抗生素。在明確病原菌後根據藥敏結果調整用藥。
    • 林可黴素類:此類藥物對各類厭氧菌有強大抗菌作用,對需氧革蘭陽性菌有顯著活性,對部分需氧革蘭陰性球菌、人型支原體和沙眼衣原體也有抑制作用。常用藥物如林可黴素、克林黴素等。
    • 頭孢類抗生素:此類藥物的作用是破壞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主要用於耐藥金葡萄球菌和一些革蘭氏陰性桿菌所引起的各種感染。常用藥物如頭孢唑啉、頭孢他啶等。
    • 糖肽類抗生素:此類藥物的作用是造成細菌的細胞壁缺損而殺死細菌。對葡萄球菌屬包括金葡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藥株、各種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及腸球菌屬等多數革蘭陽性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常用藥物如萬古黴素等。
    • 多烯類抗真菌藥物:此類藥物用於隱球菌、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芽生菌、孢子絲菌、念珠菌、毛黴、麴菌等引起的內臟或全身感染。常用藥物如兩性黴素 B 等。由於眼內通透性差,治療真菌性眼內炎時須做玻璃體腔內注射。
    • 吡咯類抗真菌藥物:此類藥物用於治療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新型隱球菌感染、糠秕馬拉色菌、小孢子菌屬、毛癬菌屬、表皮癬菌屬、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及莢膜組織胞漿菌、斐氏著色菌、卡氏枝孢黴等有效。常用藥物如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 皮質激素類藥物:此類藥物的作用是抗炎。常用藥物如醋酸潑尼鬆滴眼液、氟米龍滴眼液、甲潑尼龍等。僅用於排除真菌的病例。
    • 非甾體類消炎藥:此類藥物的作用是減輕炎症反應。常用藥物如普拉洛芬滴眼液、溴芬酸鈉滴眼液等。
  • 抗膽鹼藥物:此類藥物的作用是散大瞳孔、麻痺睫狀肌,防止瞳孔緣後粘連,緩解疼痛和畏光。常用藥物如複方託吡卡胺滴眼液、阿托品滴眼液、阿托品眼膏等。

手術治療

  • 玻璃體腔穿刺注藥術:將有效劑量的抗生素直接注入玻璃體腔內,是目前治療眼內炎最常用及有效的給藥方式。
  • 玻璃體切割術:手術切除受感染的玻璃體組織,眼內灌注敏感的抗生素。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內眼術後或外傷後眼內炎的預後與病原體的毒力有密切的關係。蠟樣芽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鏈球菌等所致的眼內炎預後較差,可導致視力完全喪失,甚至摘除眼球;而表皮葡萄球菌、痤瘡短棒桿菌所致的眼內炎預後通常較好。
  •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能會儲存一定的視力。

當眼球出現切口或傷口時,眼球對病菌的抵禦能力下降,導致病菌入侵而引起化膿性眼內炎。此外,當人體的抵抗力低,病菌侵入血流,可隨血液流入到眼內而引起內源性的化膿性眼內炎。

化膿性眼內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眼球抵禦力下降:當眼球出現切口或傷口時,對外界的抵禦力下降。常見情況如眼外傷、內眼手術、化膿性角膜炎導致角膜潰瘍穿孔等。
  • 病菌入侵:化膿性眼內炎的致病菌主要為細菌和真菌,以細菌更為常見。革蘭陽性菌是導致化膿性眼內炎的主要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為常見;其次為真菌,以麴黴菌和鐮刀菌為主。病菌入侵可以是由外在入侵,如自然界中的、結膜表面的病菌;也可以是由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灶侵入到血液中的病菌,這些病菌隨血流侵入眼內。

哪些人容易患化膿性眼內炎?

  • 眼外傷的患者:眼外傷是化膿性眼內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可能與我國從事工業和農業的人口眾多以及職業防護意識相對較差有關。
  • 內眼手術後的患者:內眼手術指的是需要在眼球上做切口以進入眼球內的手術。各種內眼手術後的患者均可能發生眼內炎,其中白內障手術後、青光眼手術後發生的眼內炎最為常見。
  • 化膿性角膜炎:患者多為農村居民,常首診於基層醫院,部分患者因診治不當導致角膜感染向眼內擴散而發生化膿性眼內炎。
  • 內因性眼內炎:身體其他部位的化膿性炎症病灶中的病菌進入血液,並經血流入眼而引起,相對少見。

細菌性眼內炎起病急劇,病情進展迅速,患者出現眼痛、畏光、流淚、視力嚴重下降,或僅有光感。真菌性眼內炎起病遲緩,早期症狀較輕,可輕度疼痛和視力下降,後疾病進展引起嚴重視力下降或完全喪失。

化膿性眼內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視力下降:急性期視力可明顯下降。
  • 眼痛:急性炎症時疼痛急劇,疼痛常放射至眉弓和額顳部,由於前部三叉神經末梢受到炎性毒素刺激、腫脹組織壓迫及睫狀肌痙攣所致。
  • 眼紅、畏光、流淚:是炎症引起的刺激性症狀,這些症狀通常與眼痛同時出現。

化膿性眼內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低眼壓
  • 視網膜脫離
  • 併發性白內障
  • 眼球萎縮

具體預防方式如下:

  • 穿孔後眼內炎的預防:傷後立即良好地縫合傷口;儘早取出眼內異物並做細菌培養;全身及區域性廣譜抗生素並密切觀察 3 天以上。
  • 手術後眼內炎的預防:
    • 有急性結膜炎、慢性淚囊炎或顏面部癤、癰等感染病灶者,需在炎症控制、培養陰性後再作內眼手術。
    • 內眼手術前應滴抗菌眼藥水 3 天以上,並作淚道沖洗。
    • 使用碘伏消毒手術野(包括眼部面板和結膜囊,尤其睫毛根部);手術器械嚴格消毒,手術中避免汙染。
    • 提倡塑料消毒巾將眼瞼面板及睫毛完全包裹,不與手術野接觸。
  • 凡眼球穿通傷、內眼手術後,伴有發熱、白細胞計數升高等全身症狀者,若有眼痛並有葡萄膜炎的表現,尤其日趨嚴重時,要高度懷疑眼內炎的可能,積極採取相應的措施,並每天密切觀察病情發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