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盲瓣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迴盲瓣綜合徵指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迴盲瓣水腫,患者會出現反覆腹瀉、右下腹疼痛和體重減輕。

  • 迴盲瓣綜合徵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及肥胖女性。
  • 水腫、迴腸黏膜疝入或脫垂入結腸、黏膜下脂肪堆積等是導致迴盲瓣綜合徵的主要原因。
  • 迴盲瓣綜合徵無特異性表現,主要症狀為反覆腹瀉、右下腹疼痛,體重減輕,還可有食慾減退、腹脹等消化功能紊亂症狀。
  • 纖維結腸鏡檢查是重要的檢查手段。
  • 輕症患者多可自行緩解,無需特殊治療。症狀明顯者可採用內科治療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適用於迴盲瓣存在嚴重解剖異常、症狀嚴重、內科治療無效、存在嚴重併發症(如腸腔狹窄、腸梗阻、直腸大量出血)等情況的患者。
  • 大部分迴盲瓣綜合徵患者經過積極治療,疾病結局通常較好,但治療不及時病情會進一步發展,嚴重者可發生迴盲瓣部位狹窄或梗阻、直腸大量出血。
  • 目前回盲瓣綜合徵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迴盲瓣綜合徵相關症狀,如反覆腹瀉、右下腹疼痛、體重減輕等情況(詳見“症狀”版塊內容),應及時就醫。

建議就診科室

  • 普外科
  • 胃腸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迴盲瓣綜合徵?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體格檢查、各項輔助檢查結果,與其他疾病相鑑別後確診。

  • 體格檢查:醫生會用手按壓患者右下腹,再突然放開,詢問患者是否有疼痛感,若患者回盲瓣脫垂,醫生在右下腹可觸控到包塊。
  • 實驗室檢查:觀察患者血液中某些指標是否正常,通常患者白細胞水平正常。
  • 鋇劑灌腸檢查:醫生可以發現迴盲瓣區鋇劑有缺陷,呈玫瑰花結狀、帽徽狀等樣式,有助於診斷。
  • 纖維結腸鏡檢查:這是重要的檢查手段。醫生會讓患者側躺,將結腸鏡插入至回盲部,觀察迴盲瓣的形態。
  • 剖腹探查:僅適用於少數患者。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反覆腹瀉和腹痛?
  • 最近體重如何?重了還是輕了?
  • 最近食慾如何?是否有腹脹的情況?
  • 是否曾做過腹部手術?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得迴盲瓣綜合徵?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有哪些治療方法?
  • 治療費用高嗎?
  • 可以治好嗎?會復發嗎?
  • 需要多久複查一次?
  • 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
  • 如何預防迴盲瓣綜合徵?

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 合理膳食:增加攝入高纖維素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飲水,不偏食。
  • 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
  • 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增強體育鍛煉,勞逸結合,不過度勞累。

如何治療迴盲瓣綜合徵?

輕症患者多可自行緩解,無需特殊治療。症狀明顯者可採用內科治療或手術治療。

內科治療

  • 抗菌藥物:適用於腹瀉,特別是伴有腸道菌群紊亂者。
  • 對症處理:針對患者的症狀採取相應處理措施,如腹痛患者使用鎮靜劑。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適用於迴盲瓣存在嚴重解剖異常、症狀嚴重、內科治療無效、存在嚴重併發症(如腸腔狹窄、腸梗阻、直腸大量出血)等情況的患者。

  • 無法鑑別是迴盲瓣綜合徵還是闌尾炎,醫生會考慮手術治療。
  • 脫垂迴腸黏膜患者可行盲腸切開術復位。
  • 經纖維結腸鏡行高頻電切術適用於迴盲瓣的良性小瘤患者。

迴盲瓣綜合徵發展和轉歸

大部分迴盲瓣綜合徵患者經過積極治療,疾病結局通常較好,但治療不及時病情會進一步發展,嚴重者可發生迴盲瓣部位狹窄或梗阻、直腸大量出血。

迴盲瓣綜合徵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患者回盲瓣呈充血、水腫、肥厚等改變甚至形成瘢痕,導致回盲括約肌反射性活動亢進,發生痙攣或增生,末段迴腸只有加強活動,才能克服阻力,由此迴腸蠕動增強,腸內容物推進加快,患者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迴盲瓣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水腫、迴腸黏膜疝入或脫垂入結腸、黏膜下脂肪堆積等是導致迴盲瓣綜合徵的主要原因。

  • 回盲部病理性改變:迴盲瓣充血、水腫、肥厚等。
  • 迴腸黏膜疝入或脫垂入結腸
  • 黏膜下脂肪堆積
  • 回盲部良、惡性腫瘤
  • 累及迴盲瓣的炎症:如阿米巴原蟲、克羅恩病等。

哪些人容易患迴盲瓣綜合徵?

青壯年男性、肥胖女性更容易患迴盲瓣綜合徵。

迴盲瓣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迴盲瓣綜合徵無特異性表現,主要症狀為反覆腹瀉、右下腹疼痛,體重減輕,還可有食慾減退、腹脹等消化功能紊亂症狀。

若患者回盲瓣脫垂,腹瀉和便祕會交替出現,右下腹可觸及包塊,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腸出血(如擦拭的廁紙帶血、馬桶內可見血滴、糞便中摻雜血絲等)。

迴盲瓣綜合徵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迴盲瓣綜合徵病情嚴重者可發生迴盲瓣部位狹窄或梗阻,直腸大量出血。

如何預防迴盲瓣綜合徵?

目前回盲瓣綜合徵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