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 攻擊人體免疫系統,讓人逐漸喪失抵禦疾病的能力,晚期因出現嚴重感染、惡性腫瘤而致死。

  • 為何會感染 HIV?通常感染途徑是性接觸、血液及血製品或母嬰傳播;性接觸感染最常見。
  • 有什麼表現?HIV 感染早期可能沒有症狀,也可出現一過性症狀。急性期最常見的症狀為發熱,可伴有頭痛、咽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發展為艾滋病期後,可出現發熱、腹瀉、消瘦及各種感染相關的症狀。
  • 能治癒嗎,怎麼治?目前尚無方法治癒艾滋病,但早期應用高效聯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能抑制病毒複製,有效控制病情進展,使患者長期生存。
  • 如何預防?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避免不安全性行為、遠離毒品、避免共用被感染者體液汙染的器具(如剃刀、牙刷、針頭等)是預防的關鍵。
  • 發病率如何?截至 2018 年 9 月底,我國報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 85 萬,死亡 26.2 萬例;新發感染者每年 8 萬例左右。

何時就醫?

從目前艾滋病傳播方式的比例來看,主要在發生高危性行為之後(對方為 HIV 感染者或感染狀況不詳)需要就醫評估,另外共用注射器吸毒、職業暴露、或懷疑自己可能接觸到 HIV,無論是否出現症狀,都應該立即去醫院就診。已明確感染的人群,應在固定醫院或疾控中心接受藥物治療並進行長期隨訪評估。

很多人抗拒 HIV 檢測,但早期檢出、早期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並防止傳播。因此,如果認為自己有感染風險,應及時檢測。

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面板性病科

艾滋病出現器官併發症後,可能需要去相應科室就診,例如心內科、消化科、傳染病科、腎內科、腫瘤科、眼科、骨科、呼吸科等。

做哪些檢查?

在血液中檢測 HIV 抗體或抗原為初篩,若初篩陽性,需進一步進行抗體確證試驗或病毒檢測,如果提示抗體確證試驗陽性或 RNA 核酸檢測陽性,即確診 HIV 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

  • 在知曉化驗結果之前,避免與他人性接觸。如果確實有性行為,請全程 100% 使用安全套。也不要與他人共用注射針頭、注射器、藥棉或其他注射裝置。
  • 感染 HIV 後,人體可能需要 2 周~3 個月產生抗體,這一時期通常被稱為“視窗期”或血清轉換期。在這段時間內,雖然 HIV 抗體檢測結果可能是陰性,但事實上已被感染並且有傳染性。建議高度懷疑感染者,即使早期檢測結果為陰性,需要在一定時間後複查確認。

醫生可能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頭痛發熱、噁心嘔吐或者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嗎?出現多久了?
  • 近期發生過不安全性行為嗎?
  • 有多個性伴侶嗎?性伴侶有多個性伴侶嗎?
  • 有過獻血/賣血、吸毒的經歷嗎?
  • 從事什麼工作?
  • 以前做過檢測嗎?陰性還是陽性?複查過嗎?

患者可能問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感染 HIV?
  • 感染 HIV,一定會出現症狀嗎?
  • 應該怎麼檢測?自己在家可以檢測嗎?
  • 在醫院如何檢測?多久出結果?
  • 什麼是視窗期?我怎麼判斷自己是否處於視窗期?
  • 什麼叫不安全性行為?
  • 只有一個性伴侶,有可能感染 HIV 嗎?
  • 女同性戀發生性行為,有可能傳播 HIV 嗎?
  • 和艾滋病患者/HIV 感染者日常接觸要注意什麼?
  • 不慎接觸可能被 HIV 汙染的體液或器具,一定會感染 HIV 嗎?該如何緊急處理?
  • 應該怎麼治療?要花多少錢?去哪裡可以獲得免費藥品?
  • 感染了 HIV,我還能正常懷孕嗎?能生出健康寶寶嗎?
  • 感染了 HIV,生活中應注意什麼?
  • 病毒載量應該控制在什麼水平?
  • 抗病毒藥物應該怎麼吃?吃多久?對身體有哪些損害?
  • 如果堅持規範治療,還能像正常人一樣嗎?

HIV 感染者可以長期維持活躍、積極的生活狀態,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助於讓治療發揮最大效果、儘可能維持免疫系統功能,同時有助於避免傳染他人。

日常生活管理包括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其他感染、加入病友互助小組以獲取支援等多個方面,如果自己的伴侶感染了 HIV,應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儘可能為他/她提供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支援。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 健康、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其他高纖維食品,儘量少吃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每週至少吃兩次魚,限制鹽、糖和酒精攝入。
  •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物中毒或經食物傳播的感染性疾病。
  • 規律進行體育鍛煉以減輕壓力,提高生活質量。
  • 學會關注治療相關的不適症狀,如體重下降/上升、體型改變、骨質疏鬆/骨痛、抑鬱、睡眠不佳、多夢、疲乏及精神注意力下降,如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向醫生諮詢,找出具體病因並做針對性處理。
  • 不要吸菸。艾滋病毒感染者更可能出現心血管疾病或肺癌、結腸癌等惡性腫瘤。吸菸會進一步增加風險。
  • 減少酒精攝入,尤其是白酒。
  • 不要使用毒品。
  • HIV 感染者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不良情緒,如果需要,可以求助於心理醫生,以緩解焦慮和抑鬱。平時可以運用一些放鬆技巧,如呼吸練習和肌肉放鬆練習。

加入病友圈或互助組

病友之間的互助組通常是分享資訊、解決問題的技巧和獲取情感支援的好地方。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搜尋或請醫生推薦找到這種組織。

給護理者的小提示

如果自己的伴侶是 HIV 感染者,應做到:

  • 提供情感支援,儘可能多傾聽並鼓勵他/她,而不要回避談論疾病。
  • 保護自己免受感染 HIV 和其他疾病。
  • 避免與感染者共用針頭或進行無保護性行為。
  • 保持良好衛生,自己生病時應注意遠離 HIV 感染的伴侶,防止他們被感染。
  • 照顧好自己,在有需要時,可以尋求情感支援和其他幫助。
  • 掌握家庭護理的技能,例如如何輔助患者服藥、如何在緊急情況下尋求幫助等。

目前,隨著治療藥物的研發與創新,艾滋病已從一種致死性疾病,轉變為一種可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生存期的延長不再是治療的唯一目標,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也成了患者選擇治療方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HIV 感染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抗病毒治療。治療過程中,醫生會主要監測兩個指標,即 HIV 病毒載量和 CD4+T 淋巴細胞數,通過它們瞭解病毒控制的程度、以及免疫系統受損程度和治療效果。

華裔美籍科學家何大一在 1996 年提出高效聯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AART),也稱雞尾酒療法,是指聯合使用兩種以上不同型別的三種以上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來治療艾滋病,這可以最大限度抑制病毒複製、並儘可能避免產生耐藥。

治療後如果病毒載量(每毫升血液裡病毒的數量)沒有按照預期下降,或者 CD4+T 細胞數仍持續下降,可能有兩個原因:

  • 患者沒有嚴格遵醫囑時間服藥。
  • 發生了耐藥,目前藥物無法繼續控制病毒複製或保護免疫系統。一旦確認耐藥,醫生可能換用另一種藥物組合。

艾滋病(AIDS)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這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致病的病毒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HIV 會破壞免疫系統中的重要成分 CD4 T 淋巴細胞,造成免疫功能明顯受損,導致人體患機會性感染、惡性腫瘤和其他疾病的風險大大升高。

傳播途徑

HIV 的傳播途徑包括以下 3 種:性接觸、血液及血製品或母嬰傳播。病毒主要存在於感染者的體液中。性接觸是目前 HIV 傳播最主要的方式,HIV 可通過直腸、陰道、尿道等性行為時造成的黏膜破損處進入人體。

  • 血液及血製品。
    • 共用注射(毒品)的針頭、注射器、藥棉等。
    • 偶然被 HIV 病毒感染的針頭或其他銳器刺破面板。
    • 不規範的醫療操作(如牙科操作)、紋身等。
    • 被汙染的血製品
  • 母嬰傳播。感染 HIV 的婦女可以在懷孕、分娩或哺乳期間將病毒傳播給嬰兒。

HIV 傳播需要破損的黏膜或面板接觸到感染者含有病毒的體液,因此與感染者的一般接觸不會傳播病毒,例如握手、擁抱、共用餐具及日用品、或接觸感染者的汗液或尿液等。

高危人群

  • 有過不安全性行為的人。如有下列情況,通過性接觸感染 HIV 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 無保護性行為(沒有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
    • 有多個性伴侶。
    • 男男性行為。
    • 有高風險性伴侶(伴侶有多個性伴侶、是男同性戀或注射毒品)。
    • 曾經或最近患有性傳播疾病,如梅毒或活躍的生殖器皰疹。
  • 使用毒品。注射毒品或類固醇藥物的人,如果共用針頭、注射器、藥棉或其他注射裝置,HIV 感染風險會升高。
  • 母親是 HIV 感染者。13 歲以下感染 HIV 的兒童大都是被母親感染。

如果 HIV 感染者沒有接受治療,一般會經歷以下 3 個階段:急性期、無症狀期、艾滋病期,也可無明顯急性期症狀而直接進入無症狀期。大多數未治療的感染者在感染後 8~10 年內會進入艾滋病期,規範治療可能推遲或阻止病情進展。少數 HIV 感染者病情發展很快,如果未經治療,會在幾年內發展成艾滋病。

急性期

HIV 感染早期可能無明顯症狀,或是出現短暫的病毒感染症狀,大多數症狀較輕微,但並不特異,難以與其他普通病毒感染相鑑別,通常可在 1~3 周內自行緩解,包括:

  • 發熱(最常見)。
  • 頭痛。
  • 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肌肉和關節疼痛。
  • 皮疹。
  • 咽痛。
  • 腹瀉。

無症狀期

早期症狀緩解後,進入無症狀期。此期一般無明顯的臨床症狀,但並不意味著疾病沒有發展。HIV 會持續潛伏在體內,不斷複製,使得機體的 CD4 細胞進行性減少,免疫功能不斷下降,當 CD4 細胞計數水平降至 200/微升以下時,即進入艾滋病期,會出現疾病消耗的相關症狀及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艾滋病期

  • 不明原因的持續不規則發熱>38℃,持續超過 1 個月;
  • 腹瀉,每日大便次數多於 3 次,持續超過 1 個月;
  • 半年內體重下降超過 10%;
  • 反覆發作的口腔真菌感染;
  • 中青年出現痴呆;
  • 其他與感染相關的症狀,如咳嗽、胸悶、氣短、皮疹、頭痛等。

艾滋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精液、血液、陰道分泌物、胸腹水、腦脊液和乳汁中,通常傳播方式是性接觸、血液及血製品或母嬰傳播。

疾病預防也應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包括實施安全性行為、避免接觸汙染體液、患者及時接受治療以降低傳染性等。

以下措施有助於減少 HIV 傳播:

  • 實施安全的性行為。包括正確使用避孕套、不要同時擁有多個性伴侶、不與患有性傳播疾病的伴侶發生無保護性行為等。首次性接觸前,應瞭解性伴侶的性生活史,判斷其是否曾有增加 HIV 感染風險的行為。
  • 在性行為前不要大量飲酒或使用毒品。在酒精和毒品的影響下,可能會放鬆警戒,實施不安全的性行為。
  • 將自己的危險性行為和 HIV 感染情況告知性伴侶。如果確實與 HIV 感染者發生了性關係,應及時做病毒檢測,並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抗病毒藥物預防 HIV 感染。
  • 吸毒者請勿與別人共享靜脈注射針頭、注射器、藥棉等器具。
  • 一旦確診 HIV 感染,應立即開始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儘早開始抗病毒治療可以大大降低將病毒傳播給性伴侶的風險。性伴侶也可以同時接受治療以防止感染,這稱為暴露前預防(PrEP)。
  • 感染者不要捐獻血液、血漿、精液、器官等。
  • 感染者不要分享可能被血液、精液或陰道分泌物汙染的個人物品,如牙刷、剃刀或性玩具。
  • HIV 感染的孕婦應積極接受正規治療,將懷孕期間血液中病毒數量降低至檢測不到的水平。不要給嬰兒餵奶。
  • HIV 陽性母親生下的嬰兒,應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 不慎暴露於 HIV 後應緊急處理。因意外針刺或暴露於汙染體液而有感染 HIV 風險的醫護人員、被強姦者或其他意外暴露於汙染體液的人,應做如下緊急處理:
    • 儘可能將損傷處的汙血擠乾淨,再用肥皂、潔淨的流動水或生理鹽水反覆沖洗傷口;用醫用消毒酒精(含 75% 乙醇)或醫用碘伏(含 1% 聚維酮碘)消毒傷口(黏膜處不用酒精)。
    • 然後立刻就醫做感染風險評估。如果醫生建議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須最遲在 72 小時內(越早越好)用藥,並嚴格遵醫囑服藥和定期複診做 HIV 檢測。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