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蛛網膜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脊髓蛛網膜炎,又稱為粘連性脊髓蛛網膜炎,是一種慢性的脊髓炎症性疾病,該病能夠引起脊髓蛛網膜逐漸增厚,脊髓、神經根粘連或形成囊腫,進而導致脊髓神經功能的異常。
  • 該病的發病率在脊髓壓迫症中佔第 2 位,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30~60 歲中年發病居多。
  • 引發脊髓蛛網膜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外傷、化學制劑的使用、脊髓腫瘤、脊髓空洞症、多發性硬化等;危險因素包括:中年男性、免疫力低下、從事高危險職業等。
  • 根據病變累及的範圍,脊髓蛛網膜炎可分為瀰漫性脊髓蛛網膜炎和侷限性脊髓蛛網膜炎。根據病變情況,脊髓蛛網膜炎可分為粘連型脊髓蛛網膜炎和囊腫型脊髓蛛網膜炎。
  • 該病症狀緩慢進展,早期多表現為軀體、下肢的麻木、疼痛,可間歇性的加重-緩解,持續數個月至數年後可出現脊髓壓迫損傷症狀:麻木、疼痛加重,肢體力量的下降,肌肉的萎縮,部分患者可出現大小便失禁。有些患者早期即可出血脊髓損傷的症狀。
  • 該病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抗病毒、抗菌藥物的針對性使用,激素類藥物及改善脊髓神經血液迴圈的神經營養藥物的使用;手術治療:對於引起脊髓壓迫症狀的患者,可選用囊腫摘除或粘連鬆解的手術。
  • 脊髓蛛網膜炎持久存在、反覆發作的麻木、疼痛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逐漸出現的肌肉無力、肌肉萎縮可能導致癱瘓。
  • 該病有著緩慢進展的特點,早期出現持續存在、反覆發作的腰背臀部麻木、疼痛時就應引起重視,積極就診治療,以免病情逐漸加重。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

  • 持久存在、反覆發作的肢體及身軀麻木、刺痛。
  • 四肢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萎縮。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癱瘓
  • 大小便失禁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神經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脊髓蛛網膜炎?

就診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病史、病程進展情況,並結合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結果,綜合分析後可明確診斷脊髓蛛網膜炎。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對脊髓蛛網膜炎病因(特別是感染)的判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本病腰椎穿刺時,會出現特徵性的有時腦脊液梗阻,有時通暢的表現。部分患者腰椎穿刺放液後會出現症狀加重。
  • 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的神經系統無創性檢查,可準確地顯示脊髓內患病區域的形狀及部位,對於囊腫性的脊髓蛛網膜炎的診斷有重要作用。
  • 脊髓造影后的 CT 掃描(CTM):可顯示脊髓椎管內的粘連和狹窄,有助於脊髓蛛網膜炎的診斷和後期治療效果及恢復情況的評估。
  • 脊髓椎管造影:其他方法診斷困難時,脊髓造影有較好的診斷作用,可見較為特徵性的檢查結果。
  • 肌電圖檢查:對於肢體無力的患者,有助於判別肌肉無力的病因,對患者後期恢復預期的評估也有重要作用。
  • 其他檢查:瞭解患者身體狀況的檢查,如血常規、生化、電解質、心電圖檢查、癌胚抗原檢查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從事什麼工作?
  • 有無肢體麻木?症狀持續多久了?期間是否有緩解?
  • 下肢是否有力氣?四肢及身軀是否出現異常感覺?
  • 之前是否有感冒或其他感染?是否做過脊柱的其他手術?
  • 有什麼基礎病?(高血壓、心臟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還需要做什麼檢查?
  • 需要做手術嗎?
  • 需要做什麼治療?能恢復到什麼程度?需要多長時間?
  • 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脊髓蛛網膜炎多使患者喪失部分甚至全部的運動能力,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迴歸家庭後的繼續康復訓練和截癱患者的日常生活護理,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

  • 術後注意事項: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陪護的家屬親友應注意其傷口有無滲血,保持身體的清潔,防止感染。
  • 積極進行康復訓練:出院後的家庭康復訓練以恢復性力量訓練為主。早期訓練時需要家屬陪護,防範訓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防止摔傷。定期(1~2 個月)到康復科複查重新評估,調整訓練方案。
  • 飲食結構的調整:進行手術的患者要注意術後營養的補充,多食用高蛋白高營養食物如魚肉、蝦、蛋類、牛奶等。
  • 保持生活、工作環境的清潔:防止感染的發生。

脊髓蛛網膜炎的治療以病因治療、脊髓神經綜合治療及恢復期的康復治療為主。

藥物治療

  • 抗病毒、抗菌藥物:根據血液檢查及腦脊液檢查的結果,多進行鍼對性的抗病毒、抗菌治療。
  • 激素治療:脊髓蛛網膜炎可選擇使用激素治療,常用的激素有地塞米松、潑尼鬆、氫化可的鬆等,能夠減輕脊髓內的炎症反應。激素治療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免疫力降低,引發皮疹,體重增加等。
  • 改善脊髓血液迴圈功能的藥物:常用的有地巴唑、山莨菪鹼,對脊髓功能的恢復有一定的作用。
  • 促進脊髓神經功能恢復的藥物:常用的藥物有鈣離子通道抑制劑(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神經營養藥(甲鈷胺、胞磷膽鹼、維生素 B1、維生素 B12)等。
  • 鎮靜止痛藥:對劇烈腰背部疼痛的患者,可使用卡馬西平、硫噴妥鈉等藥物止痛。

手術治療

手術清除脊髓壓迫與粘連:對於引起脊髓壓迫症狀的患者,可選用腫瘤切除、囊腫摘除或粘連鬆解的手術,治療效果明顯。

其他治療方法

  • 康復治療:脊髓蛛網膜炎導致的肌肉力量下降,需在康復醫師進行評估後製定康復治療計劃,常用的有站立訓練、肌肉力量訓練,配合電刺激療法及傳統的鍼灸療法。
  • 椎管內注射空氣療法:一次注入 10~15 毫升空氣,釋放出等量腦脊液。對早期脊髓蛛網膜炎在的粘連鬆解、改善腦脊液迴圈起到一定作用。

疾病發展和轉歸

  • 部分病情嚴重或未經積極治療的脊髓蛛網膜炎患者,可出現脊髓橫貫性損傷,可導致癱瘓等嚴重殘疾。
  • 脊髓蛛網膜炎多為慢性病程,在出現症狀後積極治療恢復較好,大多數患者可解除疼痛,恢復大部分脊髓功能。

脊髓蛛網膜炎可由多種病因引發,常見的有:感染、外傷、化學制劑的使用及脊髓本身的病變等。

脊髓蛛網膜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感染:流感、傷寒、梅毒、結核、腦膜炎、盆腔感染等均可導致脊髓蛛網膜炎。
  • 脊髓外傷:任何脊髓損傷如腰部外傷、腰椎穿刺損傷等都可以引起脊髓蛛網膜的破裂出血,引發蛛網膜炎症、蛛網膜增厚、蛛網膜粘連。
  • 化學制劑的使用:脊髓鞘內注射、造影劑、麻醉劑的使用都可引發脊髓蛛網膜炎。
  • 脊髓本身的病變:脊髓腫瘤、多發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腰椎間盤突出等。
  • 病因不明:少數患者無明確發病原因。

哪些人容易患脊髓蛛網膜炎?

  • 免疫力低下(勞累、產後、營養不良或結核、腫瘤等消耗性疾病可導致)。
  • 有感染病史。
  • 從事高危工作。
  • 中年男性。
  • 腰椎間盤突出。

脊髓蛛網膜炎症狀緩慢進展,早期多表現為軀體、下肢的麻木、疼痛,可間歇性的加重-緩解,持續數個月至數年後可出現脊髓壓迫損傷症狀:麻木、疼痛加重,肢體力量的下降,肌肉的萎縮,部分患者可出現大小便失禁。有些患者早期即可出血脊髓損傷的症狀。

脊髓蛛網膜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脊髓蛛網膜炎的常見症狀包括:

  • 麻木感、針刺感:早期多出現在腰背臀部及下肢,部分患者亦累及上肢。輕重不一,在適當休息後可緩解,隨病情發展這類神經刺激症狀會逐漸加重。
  • 肌肉力量下降:脊髓蛛網膜炎逐漸進展,可出現四肢及軀幹肌肉力量的下降,以下肢多見,表現為逐漸加重的站立不穩、行走困難、無法持重物。此外,還可以出現肌肉萎縮。最終可能發展為癱瘓。
  • 感覺異常:脊髓蛛網膜炎病情進展後,可導致四肢及身軀的感覺異常,多表現為痛覺、溫度覺、觸覺的減退甚至缺失。
  • 大小便異常:在脊髓蛛網膜炎進展至出現脊髓壓迫到時候,部分患者可出現脊髓神經的損傷,影響膀胱和肛門括約肌的功能,可表現為大小便失禁或尿瀦留。
  • 自主神經症狀:部分患者可有自主神經功能症狀,表現為煩躁不安、大汗淋漓、發熱、心跳過速等。

脊髓蛛網膜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高顱壓綜合徵
  • 抑鬱症
  • 頭痛

脊髓蛛網膜炎的預防主要在於病因及危險因素的防治。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外傷:不參與打架鬥毆,頻繁使用交通工具的人應防範交通意外,從事高危職業的人應注意安全保護措施。
  • 增強免疫力:均衡飲食,避免過度勞累,維持心理健康,保持充足睡眠,適當進行運動(每週 3 次 30 分鐘以上有氧運動)。
  • 神經外科醫務人員應注意手術診療規範,減少醫療操作引發脊髓蛛網膜炎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