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是一種以小腸廣泛出血、壞死為特徵的急性腸道炎症,也可累及結腸。
- 全年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兒童及青少年比成人多見,男女比例為(2~3):1,我國珠江流域、遼東半島地區發病率高。
- 病因仍不明確,普遍認為是多種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與 C 型產氣夾膜梭狀芽胞桿菌有關。
- 臨床分為四型:胃腸炎型、出血型、腹膜炎型、中毒休克型和腸梗阻型。
- 主要的症狀為腹脹、嘔吐、腹痛、腹瀉、便血、發熱及全身中毒症狀。
- 此病病情凶險,病程短,易誤診,死亡率極高。
- 基本治療為內科輸液治療,目的是糾正體內丟失的水分及電解質。抗生素治療體記憶體在的感染,同時要預防休克發生。約 75% 的患者經過內科治療可獲得痊癒。
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一般是急性或暴發起病,有腹痛、腹脹、腹瀉、便血、噁心、嘔吐、發熱(38 攝氏度左右)等症狀,嚴重情況下體溫甚至會升到 39℃,感覺心跳加快、四肢發冷。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腹痛、腹脹持續不緩解,伴隨腹瀉、便血、發熱等情況時建議儘早就診。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內科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臨床醫生會根據患者年齡、一般情況、發病情況、查體、化驗及 X 線檢查結果,對疾病進行診斷。
常用的輔助檢查:
- 血、尿、便檢查,血生化及血氣分析:通過這些化驗可初步評估目前體內炎症情況、消化道出血情況,以及進一步評估患者目前疾病嚴重程度;
- 腹部 X 線:判斷有無腸梗阻或腸穿孔情況;
- 血及腹水培養:發現血液或腹水中的細菌,為進一步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
- 腹腔鏡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發病之前有沒有吃什麼特殊的東西?
- 這次發病持續多長時間?疼痛之後有沒有大便?大便之後疼痛有沒有緩解?
- 大便什麼顏色?大便表面有血?還是大便跟血混在一起?
- 最近有沒有去過國外國內疫區?
- 小便怎麼樣?小便顏色?
- 最近 1 年體重有沒有減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怎麼得的這個病?是不是很嚴重?
- 需要做什麼檢查?吃什麼藥?
- 需要多久來醫院複查?
- 如果吃藥不行,是不是最後得手術?手術有無併發症?
- 如果好了,以後會不會再犯,該怎麼預防?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診斷及治療期間一定要禁食;
- 平時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食物;
- 平時多注意鍛鍊身體,提高身體抵抗力;
- 注意營養,避免勞累。
基本治療為內科輸液治療,目的是糾正體內丟失的水分及電解質,抗生素治療體記憶體在的感染,同時要預防休克發生。約 75% 的患者經過內科治療可獲得痊癒。
內科治療
- 禁食、胃腸減壓:禁食是其他治療的基礎;
- 靜脈補液或者靜脈營養:目的是補充患者丟失的水分及電解質;
- 抗生素:目的是殺死細菌治療感染;
- 糖皮質激素:根據病情情況使用激素;
- 止疼、抗休克、解除疼痛及血管痙攣;
- 胰蛋白酶:清除腸道壞死組織;
- 抗毒血清治療;
- 驅蟲治療:診斷為蛔蟲感染時,出血停止、全身情況改善後實施驅蟲治療;
- 止血及降溫治療。
手術治療
- 區域性封閉:腸管未壞死或穿孔,可對腸繫膜進行區域性封閉,以改善血液迴圈、促進腸功能恢復。
- 病變腸段切除術:病變嚴重時切除壞死腸段;
- 修補、造瘻、腸外接處理:壞死腸段切除,穿孔部位進行修補、造瘻或者腸外接處理。
疾病發展和轉歸
早期 3/4 患者經過積極的內科治療後,均可獲得痊癒,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者數日或數週死亡。
病因仍不明確,普遍認為是多種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與 C 型產氣夾膜梭狀芽胞桿菌有關。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目前病因不明,普遍認為是多種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與 C 型產氣夾膜梭狀芽胞桿菌有關。
哪些人容易患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 營養不良者;
- 食物衛生差者。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有哪些症狀?
本病主要的症狀為:
- 腹痛腹脹;
- 腹瀉便血;
- 噁心嘔吐;
- 發熱及全身中毒症狀。
病情凶險,病程短,易誤診,死亡率極高。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目前病因還不明確,注意以下幾點可減少患病。
- 平時多注意鍛鍊身體;
-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潔食物;
- 注意營養,避免過度勞累。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