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蜂窩組織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急性蜂窩織炎(acute cellulitis)是皮下、筋膜下、肌間隙或深部疏鬆結締組織的急性、瀰漫性、化膿性感染。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葡萄球菌,有時為溶血性鏈球菌,少數由厭氧菌和大腸桿菌引起。近年隨著微生物學的發展和檢測手段的提高,厭氧菌感染和混合感染受到廣泛的重視。

  • 病變不易侷限於某個人體組織,擴散迅速,並且與正常組織無明顯的界限。炎症可由面板或軟組織損傷後,病原體感染所引起,也可由區域性的化膿性感染灶直接擴散或經淋巴、血流傳播而發生。
  • 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蜂窩織炎,溶血性鏈球菌可產生鏈道酶、鏈激酶和透明質酸,進而溶解感染灶的組織,病變迅速向周圍組織擴充套件,導致周圍組織發生急性蜂窩織炎。有時病原體突破血管,可引起機體敗血症。
  • 金黃色葡糖球菌引起的蜂窩織炎,因為金黃色葡糖球菌不能產生溶解組織的相關酶類,病變不易向周圍組織直接擴散,容易侷限在病變部位形成膿腫,但可以通過血液、組織液向遠端轉移,引起膿毒敗血症及遠端組織的蜂窩織炎。
  • 急性蜂窩織炎好發於下肢、足、胸部、外陰及肛周等。病變面板損害一般呈瀰漫性紅腫、邊界不清,病灶處可發生水炮,中央炎症反應明顯,區域性有疼痛感及壓痛。可出現波動、破潰、排膿。常伴有發熱、寒戰等全身症狀。
  • 醫生常通過觀察患者的面板和輕輕觸壓病變部位,同時做一些病變部位組織分泌物培養及血常規,來診斷急性蜂窩織炎,並針對急性蜂窩織炎的潛在病因來治療急性蜂窩織炎。抗生素是治療急性蜂窩組織炎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何時就醫?

無論任何時候發現有久治不愈的創傷伴不同程度的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都要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

就診科室

  • 急診科

就醫前準備

為了幫助醫生明確急性蜂窩組織炎的原因,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

  • 症狀開始時間、持續時間。是否有久治不愈的傷口等其他表現。
  • 是否第一次出現此症狀,如果不是,是否曾經接受過其他治療(包括服用的藥物和接受的手術)。
  • 患者有無糖尿病史、痛風史。下肢有無水腫等。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來診斷急性蜂窩組織炎並明確急性蜂窩組織炎的原因。

  • 病史: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症狀以及使用的免疫抑制藥物等資訊。
  • 體格檢查:醫生通常會觀察患者的病變部位面板的檢查,檢查患者的病變部位面板有無明顯紅腫熱痛的炎症反應,有無其他部位的蔓延,有無壓痛,有無膿腫、壞疽。
  • 外周血象:白細胞計數有助診斷感染性休克和膿毒敗血症。
  • 細菌學檢查:對多發、經久不愈的感染者,可直接抽取病灶處的膿液培養,陽性結果有助於診斷。藥物敏感性試驗可為確定病原體的種類提供依據。
  • 實驗室檢查
    • 影像學檢查:有助於早期病變種類的判斷,明確區域性組織破壞程度。包括B 超、X 線片、CT 掃描等。
    • 動脈血氣與 PH。有助於瞭解機體代謝狀態,和發現機體酸鹼失衡。

治療原則

醫生會通過治療病原菌感染的潛在病因來治療急性蜂窩組織炎。若急性蜂窩組織炎並無嚴重的全身症狀,患者僅僅用抗生素治療即可。

區域性治療

  • 藥物塗布:病變早期區域性無波動時,可用 50% 硫酸鎂區域性熱敷,或用金黃散外敷。
  • 物理治療:應用紫外線、紅外線可促進膿腫侷限,消炎。
  • 切開引流:病變部位一旦膿腫形成,應切開引流。蜂窩組織炎發生於口底及頜下,經短期抗感染無效後,應及時切開減壓,以防喉頭水腫壓迫氣管造成窒息。發生於肢體上的蜂窩組織炎,也應早期切開減壓,防止骨頭壞死。

全身治療

  • 抗休克治療:病變引起嚴重的敗血症時,患者可能發生感染性休克,這時應該積極改善微迴圈狀態及相應的對症治療,時刻檢測患者的尿量、血量、心率及末梢微迴圈情況等。
  • 全身支援療法:患者保證充分的休息。嚴重感染者應當加強營養,補充熱量及蛋白質。適量輸入新鮮的血液或血漿。可一定程度增強患者的抵抗力。
  • 應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療急性蜂窩組織炎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有針對性的、敏感性高的藥物。

常見原因

引起急性蜂窩織炎的原因很多,絕大多數由面板、黏膜損傷後,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受病原菌感染引起,也可由區域性化膿性感染直接擴散或經淋巴、血液傳播而發生。一些常見病因如下:

  • 損傷後感染:面板、黏膜損傷後,病原體(多為金黃色葡糖球菌,有時為溶血性鏈球菌,也可為厭氧菌、大腸桿菌或混合性感染。免疫缺陷的患者,偶可見革蘭陰性菌)經損傷部位進入機體內,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受病菌感染所致。
  • 區域性化膿性感染擴散或轉移:病變首發灶中病原體分泌一些病原體毒性物質,如金黃色葡糖球菌分泌溶血素、殺白細胞素等進入血管,引起膿毒敗血症,感染經血液、淋巴向遠處組織轉移,引起遠處組織的蜂窩織炎。溶細胞性鏈球菌合成並分泌鏈道酶、鏈激酶,透明質酸酶等溶解結締組織的酶類,造成病變部位迅速直接向周圍組織擴散。

此外,也有一些患者因傷口較深,厭氧菌感染引起急性蜂窩織炎。免疫缺陷的患者,可由一些條件致病菌感染,引起急性蜂窩織炎。多種病原體混合感染也能導致急性蜂窩織炎。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急性蜂窩組織炎:

  • 外傷、香港腳、拔牙等:有開放性的較深傷口,因消毒處理不當,造成上述病原體的感染,可致急性蜂窩織炎。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極易出現傷口癒合不全的問題,若處理不謹慎更易引發蜂窩組織炎甚至壞死性筋膜炎。
  • 肝功能受損者:有肝硬化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產生足量的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對傷口的癒合能力較差,對於細菌感染的抵抗力也比較差,所以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引發急性蜂窩織炎。
  • 免疫力較差或是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本身免疫系統較差或因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而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者,都會使機體的免疫系統的功能受到影響,傷口感染,患急性蜂窩織炎的可能性增加。
  • 痛風患者:痛風患者本來四肢關節就易受到尿酸的侵蝕,一旦遭到細菌感染,更容易使感染的情況加劇。患急性蜂窩織炎的可能也將增加。
  • 新生兒皮下壞疽:多見於新生兒背部和臀部等經常受壓的部位。

臨床表現

常見致病菌的種類、毒性和發病的部位、深淺而不同。

根據不同種的急性蜂窩織炎,可有不同的表現型別。

  • 一般性皮下蜂窩組織炎:其表現為區域性面板組織腫脹疼痛,表皮發熱發紅,紅腫邊界不清,病變中央部位呈暗紅色,邊緣稍淺。病變發生於較深的疏鬆結締組織時,疼痛較輕,面板紅腫熱痛常不明顯,但有區域性組織的腫脹和深壓痛,全身症狀明顯。
  • 產氣性皮下蜂窩組織炎:主要由厭氧菌感染所致,常發生於大小便汙染的會陰部或下腹部傷口等處。感染早期為皮下蜂窩組織炎,隨著病情的發展,表現為進行性的面板、皮下組織及深筋膜壞死,病灶處的膿液惡臭難聞,區域性觸之有捻發音,全身狀態迅速惡化。
  • 頜下急性蜂窩組織炎:喉頭水腫和壓迫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炎症有時還蔓延到縱隔。

伴隨症狀

不同原因、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急性蜂窩組織炎會伴有相應的其他臨床症狀:

  • 急性蜂窩組織炎僅全身明顯的症狀:例如,深部蜂窩組織炎、厭氧菌和產氣菌引起的捻發性蜂窩組織炎,可有嚴重而明顯的畏寒、高熱、驚厥、譫妄等症狀。
  • 急性蜂窩組織炎伴呼吸困難和胸腔內炎症和膿腫:發生於口底、頜下和頸部的急性蜂窩組織炎,引發喉頭和呼吸道水腫阻塞氣道,引起呼吸困難。炎症也可蔓延至胸腔內,引起胸腔內的炎症和膿腫。

日常護理及預防措施

  • 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加強營養,多食含豐富蛋白質、能量、維生素的飲食,增強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 發生於口底、頜下的急性蜂窩組織炎應防止窒息,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做好插管準備。
  • 若不慎受傷,不論傷口大小,應立即處理。隨時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感染,注意雙手的清潔。
  • 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不熬夜,不酗酒,以免降低免疫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