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種,指骨髓和外周血液中的造血細胞異常增生。絕大多數患者具有染色體突變,使得原始細胞在轉化為白細胞的過程受到了阻礙,使得有問題的白細胞(即早幼粒細胞)產生過多,導致發病。
  • 患病情況如何?本病易見於中青年人,平均發病年齡為 44 歲,發病率約 0.23/10 萬。目前統計發現中國的發病率高於西方國家,特別是東北地區發病率更高,南美洲拉丁裔民族發病率相對較高。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迄今發病原因尚不明確。病毒感染、接觸放射線及化學毒物、接觸某些藥物以及遺傳等都可能是致病因素。
  •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有什麼型別?根據骨髓細胞形態學早幼粒細胞中,異常增多的顆粒大小,將本病分為 M3a(粗顆粒型)、M3b(細顆粒型)、M3c(微顆粒型)。
  •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有什麼症狀?通常表現無力和易疲乏、發熱和(或)出血,如牙齦出血、面板出血點、鼻出血或月經過多等。這些症狀組合出現的情況較為常見。
  •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如何治療?治療包括對症支援治療和聯合化療,化療又分為誘導、強化及維持治療階段。一旦骨髓細胞學疑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需要立即開始治療。
  •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有什麼危害?死亡原因常常是凝血功能障礙所導致的出血。如果不進行治療,多達 40% 的患者出現肺或腦出血,早期出血的死亡發生率達到 10~20%。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面板、牙齦、鼻腔出血;
  • 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
  • 不明原因發熱。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大量便血、嘔血、咯血、尿血等;
  • 頭痛、嘔吐、抽搐、昏迷等;
  • 持續高熱,體溫持續高於 39 攝氏度。

建議就診科室

  • 血液科
  • 急診科
  • 症狀突出的相關科室:如意識不清、頭痛、嘔吐,神經內科就診;鼻出血,耳鼻喉科就診;牙齦出血,口腔科就診;血尿,泌尿外科就診;血便,消化科就診。

醫生如何診斷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當醫生懷疑是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時,將通常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骨髓穿刺檢查,在有外周血和骨髓形態學檢查結果、高度疑診後,將進一步通過白血病相關免疫、細胞遺傳學及基因檢測等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檢查的目的是為疾病的診斷提供支援依據,重點了解患者出血的部位、輕重,有助於判斷患者的病情危急與否。
  • 血液相關檢查:如血常規、凝血功能、外周血塗片白細胞分類、骨髓穿刺(包括骨髓塗片和活檢),檢查的目的是根據細胞的形態,進行白血病的分型和疑診,並瞭解是否已存在嚴重出血風險,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這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凝血功能異常。
  • 白血病相關免疫檢查:如外周血或骨髓的流式細胞學檢測,檢查的目的是根據細胞化學染色、細胞標記等方法,進一步確診疾病。
  • 細胞遺傳學檢查:檢查的目的是從遺傳學角度,提供確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支援依據,絕大部分患者具有特異性的染色體改變。
  • 基因檢測:檢查的目的是從基因角度,提供確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支援依據。
  • 影像學檢查:如胸部 X 射線檢查、心臟超聲、胸部 CT、腦部 CT 或磁共振成像等,檢查的目的是瞭解患者有無肺炎、心功能衰竭、腦部腫瘤細胞浸潤或出血。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您感覺有哪些不舒服?多長時間了?
  • 曾經就診嗎?檢查結果怎麼樣?
  • 曾接受哪些治療?療效如何?
  • 家族裡是否有人發生類似出血、貧血表現或被診斷過白血病的?
  • 個人既往是否發生過類似出血、貧血表現?
  • 平素工作中接觸過有毒物質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需要接受哪些檢查?這些檢查分別能達到什麼目的?
  • 確診是何種疾病了嗎?
  • 此疾病的治療效果如何?一般治療多長時間?
  • 每次住院治療及總的花費如何?
  • 治療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 此疾病可治癒嗎?會復發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化療期間或化療後的注意事項:除需要進行感染防護,如戴口罩、勤洗手、新鮮清潔飲食、漱口,保持大小便通暢,便後清洗會陰部等。治療期間或治療後,患者仍可能會出現咳嗽、咳痰、胸悶、氣促、浮腫、尿量減少、頭痛、出血等不適,特別是在家自行口服維甲酸、複方黃黛片時。如症狀嚴重(自覺較前加重且不能耐受),請及時就診,患者需要配合醫生,接受相應對症治療。
  • 造血幹細胞移植後的注意事項:長期佩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避免著涼,飲食均需嚴格消毒,不可食用不新鮮的食物。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者,不可食用西柚。
  • 用藥及複查:每週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必要時複查骨髓穿刺及基因檢查。
    • 誘導緩解階段(初始治療時):每週複查 1~2 次血常規、肝腎功能。
    • 鞏固維持階段:每週複查 1 次血常規、肝腎功能,主要是判斷藥物是否存在副作用,以便及時處理。開始每個療程治療時,都需複查骨髓穿刺和基因檢查,主要目的是判斷患者病情緩解與否。
  • 飲食:多吃易消化、高蛋白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稀飯、麵條、青菜、雞蛋羹、牛奶等,避免吃刺激性及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等,保持大便通暢。
  • 運動:早期治療時,如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需要臥床休息。疾病緩解後,依體力狀態決定運動形式,以散步等為主。
  • 其他: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面板、口腔、外陰應每日清洗護理。戒菸、戒酒等。

治療包括對症支援治療和聯合化療,化療又分為誘導、強化及維持治療階段。一旦骨髓細胞學疑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需要立即開始治療。耐藥或復發的患者可以考慮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傳統稱為骨髓移植)。

藥物治療

  • 化療:以全反式維甲酸和砷劑(如亞砷酸、複方黃黛片)為主的聯合化療。還可採用蒽環類化療藥(柔紅黴素、去甲氧柔紅黴素、米託蒽醌),阿糖胞苷等進行化療,治療目的是殺滅白血病細胞,並防止中樞神經系統受到白血病細胞的侵犯。
  • 靶向治療:治療目的是有針對性地殺死白血病細胞,主要用於治療復發的患者。
  • 血製品:目的是防治出血,如輸注血小板、新鮮冰凍血漿或冷沉澱等。
  • 地塞米松:治療使用維甲酸和(或)砷劑引起的發熱、胸悶、氣急等不適。

其他治療

  • 造血幹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植,是主要針對白血病復發和(或)難治的患者,是一種挽救治療方法。在用大劑量化療清除所有腫瘤細胞後,用健康的造血幹細胞、即原始造血細胞重建造血系統。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短時間內可發展為消化道大出血、顱內出血,危及生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90% 的新診斷患者首次化療即可獲得完全緩解,醫生將其定義為外周血無白血病細胞,骨髓白血病細胞<5%。此時如果不進一步治療,疾病幾乎都會復發,所以後續需要給予鞏固及維持治療,獲得更持久的緩解,並最終治癒,即持續保持完全緩解狀態而不復發。

迄今發病原因尚不明確。病毒感染、接觸放射線及化學毒物、接觸某些藥物以及遺傳等都可能是致病因素。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物理因素:以接觸放射線為主,包括輻射、電磁汙染、家裝中的惰性物質氡(大理石中常見)等。
  • 病毒因素: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 化學因素:一些化學物質有致白血病作用,如苯、烷化劑、亞硝胺類、氯黴素、保泰鬆及某些抗腫瘤藥物等。已發現本病有時可發生於其他疾病(如乳腺癌、淋巴瘤)化療後,尤其與化療藥物如依託泊苷、多柔比星的使用有關。
  • 遺傳因素:如有染色體畸變人群發病率高於正常人。

哪些人容易患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 接觸與白血病發生相關的物理、化學、病毒因素的人群。
  • 曾接受放療、化療的患者。
  • 染色體畸變者。

通常表現無力、易疲乏、不同程度的發熱和(或)出血表現,如牙齦出血、面板黏膜出血、鼻出血或月經過多。這些症狀組合出現的情況較為常見。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出血:以面板、牙齦、鼻出血為常見,也可有眼底、內耳、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出血,患者可能表現為視物不清、聽力下降、大便變黑、咯血、尿血等。最危險的是腦出血,患者可表現為頭痛、噁心、嘔吐、抽搐、昏迷等。
  • 貧血:表現為面板黏膜蒼白、乏力、心悸、氣短、面色蒼白、下肢水腫等症狀。
  • 發熱:表現為體溫升高,甚至高熱(體溫超過 39 攝氏度)。與疾病本身的腫瘤性發熱有關,也可能與合併感染相關。所謂腫瘤性發熱,是指與腫瘤有關的非感染性發熱、患者因腫瘤治療而出現的發熱。
  • 腫瘤細胞浸潤症狀:表現為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等,患者可以摸到自己腫大的腹部包塊,腋下、大腿根部的腫塊等。甚至有頭痛、嘔吐、抽搐、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浸潤表現。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出血
  • 感染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接觸對身體有害物質,如化學物質、化學藥物和輻射等的接觸。
  • 對於患有其他疾病需要化療或放療、可能轉化為白血病的患者,定期檢查,發現異常積極就診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