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壓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擠壓綜合徵(crush syndrome)是一種創傷性綜合徵,往往在一些自然災害發生後大量出現,比如地震、泥石流、山體崩塌等。肌肉組織被擠壓,肌肉細胞大量破壞,原先的內容物釋放到血液中,引發身體多項指標變化而造成傷害,如高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等。進而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多個器官組織損傷、休克昏迷等症狀,可能危及生命,致殘率、致死率較高,併發症較多。

  • 擠壓綜合徵是地震發生後,除地震直接致命外的第二大死因,包括地震在內的所有原因造成的死傷率在 15% 到 20%。我國 1976 年發生的唐山大地震,擠壓綜合徵造成的死亡率在 20% 到 40%,日本 1995 年阪神地震後,擠壓綜合徵的發生率為 13.7%,病死率是 13.4%。 急性腎臟衰竭是擠壓綜合徵的常見症狀之一,發生率為 20% 到 30%,如果不及時治療,危害嚴重。
  • 擠壓綜合徵主要是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後,肢體被長時間大面積重壓造成的損傷,也可能是充氣性抗休克褲使用時間過長等醫療操作不當引發。
  • 損傷的機制主要可以分為缺血性損傷和再灌注性損傷。主要臨床表現包括:受壓肢體的腫脹、疼痛或者麻木無感覺、肢體溫度下降、出汗增多、肢體運動困難、肢體張力增高、區域性面板異常、尿液異常、精神狀態異常等。
  • 無論何種原因,只要身體各部位被長時間、大面積擠壓,都應該立即撥打 120 或及時就醫。即使擠壓解除後,患者身體無明顯異樣,損傷也可能存在,有些病例會在擠壓發生後兩三天突然發作,此時就醫,預後遠比及時就醫要差。
  • 擠壓綜合徵臨床表現複雜,醫生會綜合採用多種療法,包括現場緊急救治、輸液補充迴圈血容量、防止休克、保持傷口清潔,預防感染、手術切開筋膜間隙、預防腎功能衰竭、糾正體內代謝紊亂、高壓氧治療、加強營養等。
  • 擠壓綜合徵患者需要定期體檢,尤其注意腎臟的功能。必要時增加心理治療、康復治療,幫助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 擠壓綜合徵致死率較高,如果治療延遲,死亡風險逐漸上升。因此,早期發現、診斷、治療是關鍵。在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後,由於災區交通不方便,有經驗的救援隊伍應該考慮到擠壓綜合徵可能大量發生,帶足量藥物,做好準備。日常生活中一些意外事件,比如樓房倒塌、車禍也可能導致擠壓綜合徵,患者應該主動把受傷過程、時間和醫護人員反映,以供參考。

何時就醫

無論何種原因,身體各部位被長時間、大面積擠壓,都應該立即撥打 120 或及時就醫。因為即使擠壓解除後,患者身體無明顯異樣,損傷也可能存在,有些病例會在擠壓發生後兩三天突然發作,此時就醫,預後遠比及時就醫要差。

就診科室

  • 急診科:如患者已經出現意識模糊、昏迷,要立即撥打 120,送入急診搶救。
  • 泌尿外科、腎內科:尿液顏色異常或少尿、無尿時,可能是腎臟功能出現異常。
  • 骨科:如出現疑似骨折的跡象,要去骨科排查。

就醫前準備

就醫前,請準備好既往病史資料及用藥資訊,並認真思考和回答下列問題,這些資訊有助醫生準確、快速的判斷病情:

  • 您哪裡被擠壓?面積有多大?
  • 您的肢體被擠壓多久了?
  • 您的肢體被壓處是否出現紫紅色斑塊?是否感覺腫脹?
  • 被擠壓時有沒有服用什麼藥物?
  • 解壓解除後您是否感到哪裡不舒服?
  • 您小便是否正常?
  • 您以前是否受過外傷如骨折?

常用檢查

醫生可能會採取下列檢查以明確診斷:

  • 問診:醫生會詳細詢問病史,包括近期是否受過擠壓傷、擠壓持續時間等。
  • 體格檢查:醫生會仔細檢查四肢是否有紅腫、擦傷等異常。
  • 血常規:檢查血液成分,如 PH 值等,判斷是否有水、電解質酸鹼代謝功能紊亂。
  • 尿常規:檢查尿液成分,判斷腎功能是否受損。

治療原則/方法

對於擠壓綜合徵,醫生可能採取下列治療方法:

  • 現場緊急救治:急救從患者仍被重物壓住時就應儘早開始。主要的措施包括輸液補液,建立靜脈通路,防止後期靜脈塌陷,無法輸入藥物,防止脫水;用鎮靜止痛藥,減輕痛苦;用使得尿液鹼化的藥物,防止腎臟受損。儘早移除重物,移除後固定受傷的肢體,嚴禁自行捏、揉、按摩肢體、熱毛巾溼敷、抬高患處。
  • 輸液補充迴圈血容量,防止休克:休克指的是嚴重受傷、細菌感染等多種病因造成的人體迴圈血液量驟降,眾多組織器官血液流通不足,產生的病理狀態,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
  • 保持傷口清潔,預防感染:有些情況重物無法移除,為救出患者,需要當場截肢。空氣、泥土中都有許多細菌,一旦患者被救出,要及時清理傷口,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防止破傷風、氣性壞疽、膿毒血癥等疾病的發生。
  • 手術切開筋膜間隙:目的是減輕壓力,清除壞死組織,但是地震、泥石流等發生後,環境複雜,要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 預防腎功能衰竭:用利尿酸鈉、甘露醇、呋塞米等利尿劑,糾正少尿、無尿的症狀,防止腎功能受損。同時,醫生會使用防止腎臟血管收縮的藥物,維持腎臟的血液灌流,比如多巴胺、山莨菪鹼、苄胺唑啉等。必要時醫生會用透析治療,防止毒物在體內堆積,防止併發症。
  • 糾正體內代謝紊亂:高鉀血癥、鈣磷代謝紊亂、酸中毒等嚴重時都可能對人體產生不可逆地損傷。針對不同型別的代謝紊亂,通過靜脈輸入碳酸氫鈉、口服離子交換樹脂等藥物,及時糾正。
  • 高壓氧治療:幫助組織器官血液供應改善。
  • 截肢:如果肢體壞死無法逆轉,醫生會選擇截肢,防止更嚴重的併發症。
  • 加強營養:擠壓綜合徵會導致患者分解代謝加強,如果沒有加強營養,蛋白質分解過多,會延緩新的組織細胞生長,不利於患者的恢復。同時,機體免疫力也會降低。醫生會通過靜脈輸入營養劑等補充流失的營養物質,改善全身狀態。

常見原因

引起該症狀的常見原因包括:

  • 擠壓傷:地震、泥石流、山體崩塌、樓房倒塌、書櫃倒下、車禍等意外發生後,人被重物壓住,較長時間無法動彈。
  • 醫療操作意外:如為了抗其他原因引發的休克,給患者穿充氣性抗休克褲時間過長;骨折後用夾板打石膏不當;大出血後用止血帶時間過長。

發生機制

擠壓綜合徵的發生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缺血導致的傷害:身體區域性大量肌肉被長時間擠壓,血液不流通。造成損傷的時間長度通常在四到六小時,但是如果受壓面積、壓力大、受壓位置特殊,也可能不到一小時,就發生損傷。血液中有氧氣、以及營養物質,如果血液流通受阻,肌肉得不到這些物質的營養,肌細胞就會逐漸分解壞死。肌肉分解,肌細胞代謝狀態改變內容物大量的釋放,會導致身體各項指標發生變化,出現高血鉀、酸中毒等症狀,使得心臟等器官受到傷害。肌肉細胞中有有大量肌紅蛋白,這些物質如果在血液中大量存在,對身體來說是毒物,會導致腎的功能損傷。
  • 血液再灌注導致的傷害:肢體先前被擠壓,血流中斷,組織缺血。患者接受救援後,如壓在身上的重物被移除,血液恢復流通,但是這些再次流經組織的血液反而會造成損傷。具體機制包括:
    • 氧自由基形成:缺血的時候,組織細胞功能代謝改變,產生大量黃嘌呤氧化酶,次黃嘌呤大量堆積,當血液恢復流通後,氧氣供應恢復,黃嘌呤氧化酶催化次黃嘌呤變成黃嘌呤、尿酸,氧分子接受催化過程中產生的電子,形成氧自由基。氧自由基造成細胞膜結構破壞,進而細胞死亡。
    • 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增高:正常情況下細胞有多種功能維持細胞內鈣離子濃度的低水平,這些功能的正常運轉需要耗能。當組織缺血時,能量供應無法保證,鈣離子在細胞內濃度增高會損害線粒體等細胞器,血液再次流通時,受損的線粒體得到氧氣,但是功能異常,反而產生大量氧自由基。
    • 白細胞的大量啟用:缺血壞死的組織細胞崩解破裂產生的一些物質會吸引別處的白細胞聚集到受傷部位。這些白細胞在血液流通再次恢復後,一方面由於血管容積有限,會阻礙血液流通,一方面產生大量自由基以及酶等有毒有害物質造成損傷。

臨床表現

擠壓綜合徵主要表現為:

  • 受壓肢體的腫脹:受傷的肢體體積增大,甚至肉眼觀察就可以看見,是組織水腫造成的。
  • 受壓的肢體疼痛或者無感覺,感到麻木,但是被他人搬動肢體時,可能誘發疼痛。
  • 肢體溫度下降,感覺涼涼的。
  • 出汗增多。
  • 肢體運動困難。
  • 肢體張力增高:也就是肌肉變得“硬邦邦”。
  • 區域性面板異常:比如出現蒼白、出現水泡、變紅、出現紅色斑塊、表皮顏色變得暗沉、面板擦傷翹起甚至脫落。不同情況表現不一。
  • 尿液異常:可能出現紅棕色、棕褐色的尿,也可能少尿甚至無尿。
  • 精神狀態異常:可能煩躁不安特別興奮,也可能表情冷漠、不想說話、特別想睡覺。有些患者可能一開始無症狀,但在受傷後幾天出現症狀。

伴隨症狀

擠壓綜合徵通常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狀,不同的伴隨症狀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

  • 擠壓綜合徵伴呼吸困難:常見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是肺部受傷的表現。
  • 擠壓綜合徵伴出血、血栓、休克昏迷:常見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障礙。
  • 擠壓綜合徵伴寒戰、高熱:常見於膿毒血癥、細菌感染。

日常護理

  • 傷口要保持清潔,不要隨意觸控、摳痂。導尿管拔出後也要注意防止感染。
  • 擠壓綜合徵患者康復出院後,要每年定期體檢,尤其注意監測腎功能。
  • 患者的家屬親友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必要時諮詢臨床心理科醫生,請專科醫生介入。不要反覆強迫患者回憶事發當時的情況,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幫助患者早日走出心理陰影。預防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心理疾病。
  • 如果出現神經受損,需要物理療法、康復治療,可能治療後,運動功能也無法恢復到受傷前的水平,患者與家屬需要對疾病有一定認識,做好心理準備,多與醫生溝通,避免期望過高而最終產生失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