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乳頭狀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最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癌,佔所有甲狀腺癌的 87.5%。由於頸部超聲和細針穿刺等檢查技術的廣泛開展,使得越來越多的甲狀腺癌、尤其是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被診斷出來。

  • 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病因不明,認為與遺傳和環境因素都有關係。
  • 該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到中晚期影響周圍或遠處重要器官時,可引起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症狀。
  • 手術是治療的首選方式。早期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可做腺葉切除術或甲狀腺全切術,中晚期時在全切甲狀腺的同時,還需考慮周圍器官的損傷修復問題。對於某些患者,術後還需接受放射性碘131治療,清除殘餘甲狀腺或手術無法切除的殘留病灶,以期降低復發風險、提高生存率。
  • 甲狀腺乳頭狀癌的侵襲性較低。一旦發現甲狀腺包塊,應及時就醫,以便早發現、早診治。

甲狀腺乳頭狀癌是一個緩慢發展的慢性疾病。臨床症狀出現時,往往提示疾病的嚴重程度已經處於中晚期。首次就診時,醫生會進行甲狀腺功能和影像學等檢查來診斷。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甲狀腺乳頭狀癌在發病早期通常沒有症狀,因此具備家族史或危險因素者,需要特意留意自己的甲狀腺情況,定期體檢,接受甲狀腺 B 超檢查。一旦觸控到甲狀腺結節、超聲發現甲狀腺結節、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或吞嚥困難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便及早發現甲狀腺惡性結節,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及早治療。

建議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 內分泌科
  • 普通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甲狀腺乳頭狀癌?

先通過觸診或甲狀腺 B 超明確有無甲狀腺結節,然後通過 B 超分析結節的特點(位置、大小、質地、形狀、邊界、有無鈣化等),判斷有無進一步穿刺活檢的必要,最後通過穿刺活檢明確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

常用的輔助檢查包括:

  • 甲狀腺 B 超。初診時需要進行甲狀腺超聲檢查,這有助於發現甲狀腺結節,並通過超聲下的結節表現,幫助預測結節的良惡性質。另外可評估頸部淋巴結有無異常。
  • 甲狀腺功能檢查。這有助於評價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狀態,及促甲狀腺素(TSH)水平。TSH 降低,結節較少惡性;TSH 正常或升高,結節有惡性可能。
  • 血降鈣素:檢測降鈣素能早期排除或發現甲狀腺髓樣癌。
  • B 超引導下甲狀腺結節穿刺活檢:明確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幫助確診或排除甲狀腺乳頭狀癌。另外可對活檢組織進行相關基因檢測。
  • 頸部增強 CT 或增強 MRI(磁共振成像):針對晚期患者能更好地評估腫瘤與喉、氣管、食管及血管的關係,並更好地評估頸部淋巴結,尤其是中央區淋巴結的情況。
  • 纖維喉鏡檢查:判斷有無因喉返神經受累導致的聲帶活動受限,甚至固定的情況。
  • 18FDG PET/CT(18F-FDG 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代謝顯像劑,能夠測定腫瘤、心臟及腦中的葡萄糖代謝):判斷有無縱隔侵犯及遠處器官轉移。
  • 氣管鏡和食管鏡:幫助評估腔內侵犯情況。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哪些症狀?出現了多久?嚴重程度如何?
  • 有無頭頸部放療史?
  • 有無家人患有此病?
  • 有無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及心梗等慢性病史?
  • 有無既往手術史?
  • 有無藥物過敏史?
  • 有無近期妊娠需求?
  • 若病情允許,接受手術還是密切觀察?
  • 若病情允許,接受甲狀腺腺葉切除還是全甲狀腺切除?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甲狀腺結節是否為惡性?
  • 目前病情處於早期還是晚期?
  • 我是怎麼患上甲狀腺乳頭狀癌的?能治好嗎?
  • 要治療這個病,我需要接受那些檢查呢?
  • 我需要手術還是觀察?
  • 術中要切除整個甲狀腺嗎?
  • 要不要進行淋巴結的處理?
  • 手術有哪些風險?如何降低甚至避免這些風險?
  • 手術影響我的外觀嗎?
  • 術後需要吃藥嗎?吃什麼藥呢?為什麼要吃藥呢?
  • 飲食上有需要注意的情況嗎?
  • 這個病遺傳嗎?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篩查嗎?

甲狀腺乳頭狀癌日常注意事項,主要涉及術後護理和隨訪:

  • 部分患者需要長期服用甲狀腺素片,需關注此藥物對身體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如骨質疏鬆等。
  • 接受放射性碘治療的患者在出院後半個月內,避免與孕婦、兒童等輻射敏感人群接觸。治療後的 1 年內均須避孕。
  • 患者要進行適量鍛鍊,預防感冒,保證睡眠充足,避免情緒波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定期複查。根據動態風險分級,醫生會安排隨訪的頻次和相關檢查專案。

首先要評估手術的可能性。若能手術,建議首選手術治療。術後需行促甲狀腺激素(TSH)抑制治療。根據術中和術後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放射性碘治療。根據術後或放射性碘治療後血甲狀腺球蛋白、甲狀腺球蛋白抗體、促甲狀腺素的水平,以及影像學檢查的結果,進行隨訪和動態風險分級,以便及時發現並評估復發的情況,以期提高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質量。

手術治療

  • 若腫瘤最大徑大於 4 釐米、或有明顯的甲狀腺包膜外侵犯、或頸淋巴結腫大、或出現遠處轉移,應行甲狀腺近全切或全切,以及所有腫瘤的大體切除。
  • 若腫瘤最大徑大於 1 釐米且小於 4 釐米,沒有包膜外侵犯,且未發現頸淋巴結轉移,可行甲狀腺近全切或全切,或腺葉切除。腺葉切除足以應對低風險的甲狀腺乳頭狀癌,但也可從後續放射性碘治療或患者的意願角度考慮全切。
  • 若腫瘤小於 1 釐米,無包膜外侵犯,且未發現頸淋巴結轉移,應行腺葉切除,除非有明確指徵(頭頸腫瘤放療史、家庭成員有甲狀腺癌),則支援全切。
  • 出現淋巴結轉移時,應行頸淋巴結清掃加甲狀腺全切。

藥物治療

  • 甲狀腺素。如左旋甲狀腺素鈉片或甲狀腺片,可用於甲狀腺癌術後的抑制治療。藥物使用劑量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調整。
  • 鈣片和/或骨化三醇。若患者術後出現臨時性或超過 6 個月的甲狀旁腺功能減退,需補充鈣片及骨化三醇,以維持體內血鈣水平。

其他治療方法

  • 放射性碘治療。
  • 體外放療。
  • 化療。
  • 靶向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與其他癌症不同的是,甲狀腺乳頭狀癌惡性程度較低,患者生存期較長,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復發風險。接受規範治療、遵醫囑定期隨訪,既可以避免復發風險較低的患者過度治療,又可以使復發風險較高的患者早期察覺。

甲狀腺乳頭狀癌病因不明。認為與遺傳和環境因素都有關係。

哪些人容易患甲狀腺乳頭狀癌?

具有下列危險因素的人容易得甲狀腺乳頭狀癌:

  • 兒童時期有過頭頸部放療史的人。兒童甲狀腺對放射線尤為敏感,放射暴露是最為明確的環境致病因素。
  • 家族成員患有甲狀腺癌,或患有甲狀腺癌綜合徵,增加了本人甲狀腺結節為惡性的可能性。如果父母患病,本人的發病率升至 3.2 倍,兄弟姐妹患病,本人的發病率升至 6.2 倍,姐妹一方患病,另一方的發病率升至 11.2 倍。
  • 有職業或環境的暴露。如放射相關工作人員、礦工等人群,此病的發病率高於其他人群。
  • 感染丙肝病毒。

甲狀腺乳頭狀癌在早期通常沒有任何症狀,可因無意間自己摸到,或通過頸部超聲或其它檢查時發現甲狀腺包塊,才被診斷出來。該病中晚期時會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或吞嚥困難等症狀。

中晚期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中晚期甲狀腺乳頭狀癌的常見症狀包括:

  • 甲狀腺乳頭狀癌侵犯一側喉返神經時,可引起聲音嘶啞、說話無力或飲水嗆咳等喉返神經不全或完全麻痺的症狀。
  • 甲狀腺乳頭狀癌侵犯喉或氣管時,可引起喉異物感,甚至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症狀,即吸氣費勁。
  • 甲狀腺乳頭狀癌侵犯食管時,可引起進食不暢,甚至出現吞嚥困難的症狀。
  • 出現肺、腦、骨等遠處器官轉移時,會引起咳嗽、頭痛、骨痛甚至病理性骨折等症狀。

建議有以下情況的人群進行甲狀腺癌的篩查:

  • 出現聲音嘶啞、吞嚥困難及其他咽喉症狀;發現頸部腫物、頸部腫大或頸部不對稱,及其他原因需要進行頸部檢查。
  • 有頭頸部放療史。
  • 低碘飲食。
  • 有與甲狀腺癌相關的遺傳基因綜合徵。
  • 一級親屬(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有甲狀腺癌。
  • 不建議沒有症狀人群通過超聲進行甲狀腺癌篩查,以避免對甲狀腺結節的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