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結腸炎,簡言之就是結腸發生的各種炎症性病變。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都可患上不同型別的結腸炎。根據病因不同,可分為特異性炎性病變和非特異性炎性病變。前者指感染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和偽膜性結腸炎等,後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結腸克羅恩病(Crohn)病。

  • 結腸炎的病因還不太清楚,可能與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環境因素、感染因素、神經因素等有關。
  • 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便、膿血便,以及裡急後重感(指肛門墜脹、疼痛、便意頻繁、排便不盡的感覺)、便祕等。
  • 醫生一般會根據病史、典型症狀、體格檢查和各項輔助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結腸鏡檢查、組織細胞學檢查),綜合判斷,進而作出相應診斷。
  • 醫生會根據病情給予個體化、綜合化的治療。原則上應儘早控制症狀,促進緩解,維持治療,防止復發,防治併發症,同時也要掌握手術治療的時機。
  • 日常飲食應以流食、半流食、易消化、能量充足為原則,注意休息,保證睡眠時間,做好保暖措施,還要避免精神刺激。
  • 預防方面,應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進食不潔食物。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慢性反覆發作性腹瀉,排黏液血便且伴左下腹痛。
  • 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且伴有消瘦乏力。
  • 排便困難,裡急後重感明顯。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大出血。
  • 腹部劇痛難忍。
  • 出現脫水、貧血以及發熱等表現。

就診科室

  • 消化科
  • 普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結腸炎?[1] [2]

醫生根據病史、典型症狀、體格檢查和各項輔助檢查結果,同時結合臨床型別、嚴重程度、病情分期、是否合併併發症等情況,作出相應判斷。

  • 對症狀表現進行辨別分析,還會詢問相關病史,並進行全身檢查。
  • 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血液、生化以及糞便檢查,作為輔助診斷。
  • 結腸鏡檢查:主要包括直腸乙狀結腸鏡和纖維結腸鏡,是結腸炎診斷和鑑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結腸鏡可直視觀察黏膜病變,並獲取病灶黏膜標本進行病理活檢,幫助診斷。
  • 結腸 X 線檢查:主要通過鋇劑灌腸或口服鋇劑,然後再通過 X 線檢查,觀察病變部位及其嚴重程度,從而進行相應的臨床診斷。但病情嚴重者,特別是疑有急性結腸擴張者,不能進行 X 線鋇劑灌腸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哪些異常症狀?
  • 最開始出現的症狀是什麼?
  • 出現這一症狀在什麼時候?
  • 這些症狀維持多長時間了?
  • 以前有沒有出現過類似的症狀?
  • 最近有沒有吃一些不乾淨的東西?
  • 有沒有去過其他醫院檢查過,做過哪些檢查,檢查結果如何?
  • 最近有沒有使用過一些抗生素類的藥物?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
  • 都需要做哪些檢查?
  • l有沒有什麼併發症?
  • 病情嚴不嚴重?
  • 是採用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 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 復發的概率有多大?
  • 回家後,針對病情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良好的生活護理,對結腸炎的康復有益處[6]

  • 心理護理

由於病程較長、易於復發等,許多患者會出現焦慮情緒,擔憂自己的病情變得更嚴重,甚至發生癌變。但受到精神刺激可能誘發或加重潰瘍性結腸炎。因此,應注意減輕心理壓力,減少焦慮,保持心情愉悅。良好的精神狀況有利於病情的康復。

  • 飲食護理

飲食應以流食、半流食、易消化、能量充足、營養素豐富為原則,少食多餐。忌生食、涼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含有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病情非常嚴重者應該禁食,通過腸外營養的方式補充能量,讓腸道得到休息,減輕炎症。

  • 生活護理

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保證睡眠時間,做好保暖措施,以防發生感冒。在疾病的活動期內,應該以臥床休息為主;到了緩解期,可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慢跑等。住院期間應該保證一定的娛樂活動,比如看電視、讀書等,保證心情愉悅。

對於不同型別的結腸炎,要採取針對性的治療,可酌情通過藥物和手術進行治療。

一般治療[1][2][4][5]

  • 給予消化和富含營養的飲食,急性暴發型患者要進食流質飲食或暫時禁食,從靜脈補充所需營養物和熱量。
  • 精神過度緊張者可用鎮靜或安眠藥。
  • 腹痛或腹瀉較多者可適當用止瀉藥和解痙藥。
  • 糾正貧血與低蛋白血癥,可少量多次輸血或血漿,同時糾正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鉀血癥。

藥物治療[1][2][4][5]

  • 氨基水楊酸類藥物: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最常用的基礎藥物,主要以柳氮磺嘧啶和美沙拉嗪為主。
  • 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緩解重度患者的急性症狀。但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可導致機體出現糖、脂和蛋白質代謝紊亂,並且出現骨質疏鬆甚至股骨頭壞死等併發症,因此通常作為短期內的衝擊治療,較少用於輕中度患者的長期維持治療。
  • 免疫抑制劑:用於激素治療無效或者激素依賴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和環孢素。目前,以英夫利昔單抗為代表的靶向藥,也廣泛用於硫唑嘌呤等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
  • 其他藥物:甲硝唑、環丙沙星等。

手術治療[1][2][4][5]

  • 適應證:
    • 積極內科治療無效;
    • 反覆發作,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及生長髮育;
    • 有內瘻或外瘻;
    • 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腸梗阻;
    • 有持續性出血,經一般治療無效者;
    • 腹內或腹膜外膿腫;
    • 急性腸穿孔或慢性腸穿孔;
    • 肛門部病變。
  • 外科手術方式:
    • 腸切除吻合術;
    • 短路手術;
    • 腸造瘻術:用於一般情況極差的中毒性巨結腸症、急性廣泛性腸道疾病,以及累及直腸肛門部的嚴重病變、不適合切除者。

結腸炎的病因還不太清楚,目前認為可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關。

結腸炎是由什麼因素引起的?[1][2][3]

潰瘍性結腸炎

  • 遺傳因素:結腸炎的發病具有種族差異性和家族聚集性。
  • 環境因素:以不良飲食結構(飲食過於精細化,果蔬吃得少)和吸菸的影響最為突出。
  • 免疫因素:免疫失衡可能是結腸炎發病的重要環節。
  • 心理因素: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證實,但精神心理狀態與結腸炎確實有一定關係。情緒緊張或低落抑鬱,都會加重腸道症狀。

缺血性結腸炎

多見於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的原因。

偽膜性結腸炎

多發生在應用大量廣譜抗生素之後,如氯黴素、林可黴素、氯潔黴素、先鋒黴素等。老年體弱、心腎功能不全者多見。

感染性結腸炎

可能與細菌、病毒等感染有關

結腸克羅恩病

和機體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結腸炎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各個年齡段,可患不同型別的結腸炎,如年輕人多發潰瘍性結腸炎、老年人多發缺血性結腸炎;

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黏液便及膿血便、裡急後重感,甚至大便祕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常伴有消瘦乏力等,常反覆發作。

結腸炎有哪些症狀[1][2]

不同型別的結腸炎,症狀也有差異。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過程也不太一樣,相應的,表現也不相同。

  • 慢性反覆發作型:表現為慢性反覆發作性的腹瀉,排黏液血便且伴左下腹痛。
  • 暴發型:發病急驟,腹瀉次數可達 20 次以上,水樣便、便中可伴血、黏液、膿,排便伴隨下墜感和裡急後重感。
  • 重症:有脫水、低血鉀、低蛋白血癥、貧血以及發熱等表現。
  • 全身表現:無論輕、重症者,都可表現有腸道外病變,如多發性關節炎、結節性紅斑、口腔潰瘍、壞死性膿皮病、結膜炎、硬化性膽管炎等。

缺血性結腸炎

多發生於 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別是有高血壓病者。表現為突然發生間歇性腹絞痛和便血、腹瀉等症狀。病情變化快,輕症一過型的病例,往往 2 天后症狀就消失,2 周後可完全恢復;極少數狹窄型的病例,可能會在 6 周後發生腸梗阻。

感染性結腸炎

多表現為急性起病、伴發熱、噁心嘔吐及明顯腹痛。

偽膜性結腸炎

又叫手術後腸炎,往往是在一些手術後,常規應用廣譜抗生素 4~6 天時突發腹瀉,每日可達數十次,為大量水樣便,並有脫落的腸黏膜片,糞便呈現淺綠色水樣或蛋花樣,常伴有腹痛、腹脹。全身中毒症狀重症者還伴有高熱(超過 40℃)、腹部膨脹或精神迷亂等,甚至可因脫水、感染中毒而休克。

結腸克羅恩病

可發生於全消化道,以末端迴腸最常見,但發生在結腸的也不少見。多數患者表現為腹部不適,間歇性發作,大便次數增多,常為不成形稀便,很少排黏液血便,還伴有低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等症狀。

結腸炎會引起哪些併發症[1][2]

結腸炎的併發症包括:

  • 急性結腸擴張與潰瘍穿孔。
  • 下消化道大出血。
  • 結腸假息肉形成。
  • 結腸狹窄。
  • 結腸癌。

由於結腸炎的確切原因還不是很明確,所以,要想從根本上來預防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能儘量避免一些可疑的致病因素,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發生率的。

  • 合理飲食:吃少渣、易消化、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儘量少吃辛辣、冰凍、生冷的食品。
  • 適當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 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 保持心情愉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