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性膀胱攣縮: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結核性膀胱攣縮是泌尿繫結核的一種特異性表現,由於結核病變侵及膀胱,引起膀胱嚴重纖維增生,膀胱收縮能力下降或喪失,最終導致膀胱容量明顯減少至小於 50 毫升。膀胱攣縮是泌尿繫結核進入晚期階段的標誌之一。

  • 結核性膀胱痙攣通常繼發於腎結核,腎臟的結核感染可經尿路下行至輸尿管及膀胱,並造成相應部位的結核感染,形成潰瘍並累及膀胱肌層,最終造成膀胱纖維化及出現攣縮症狀。
  • 常見於成年人,青壯年多見,男性多於女性,兒童較少見,患者多有腎結核病史。
  • 主要症狀為尿頻、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狀,患者每次尿量顯著減少,嚴重者可出現尿失禁。結核性膀胱攣縮可引起同側輸尿管口增大,進一步導致對側輸尿管口狹窄,而致對側腎積水。
  • 若未及時治療,膀胱纖維化及攣縮可引起對側膀胱輸尿管反流,使感染逆行至對側腎臟。此外,膀胱攣縮引起對側腎臟、輸尿管嚴重積水時,可出現貧血、水腫等慢性腎功能不全症狀。
  • 應針對原發病積極抗結核治療,同時應行手術治療,以建立低壓、高容量的貯尿器。常用手術包括膀胱擴大術或構建原位新膀胱。如合併腎臟、輸尿管積水,可行對側早期輸尿管支架放置或經皮腎造口術。
  • 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腎結核,可有效降低結核性膀胱攣縮的發病率。

結核性膀胱攣縮是泌尿繫結核的晚期表現之一,出現結核性膀胱攣縮症狀時往往表明泌尿繫結核已發展至嚴重階段。因此結核性膀胱攣縮的診治應以預防為主,出現可疑泌尿繫結核症狀的患者應儘早就醫治療,防止疾病進一步進展。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泌尿繫結核無明顯特異性症狀,出現下列症狀應及時就醫:

  • 尿頻、尿急、尿痛。
  • 每次排尿量減少。
  • 血尿:常為首發症狀。
  • 腰痛、腰部酸脹:可見於發生腎積水、腎周結核病變的患者。
  • 發熱、盜汗、消瘦等:結核感染出現的全身症狀。

建議就診科室

  • 泌尿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結核性膀胱攣縮?

就診時,醫生通過問診患者病史及臨床表現,結合病原學、影像學等輔助檢查加以明確診斷。

  • 病史詢問:患者常有尿頻、血尿等泌尿繫結核症狀,或有其他部位結核感染史。
  • 尿液檢查:抗酸染色、分枝桿菌培養等檢查,有助於診斷泌尿繫結核,陽性結果對於診斷泌尿繫結核有重要意義。
  • 結核菌素試驗及 γ-干擾素釋放試驗:是診斷泌尿繫結核的常用手段。
  • 影像學檢查:包括尿路造影、泌尿系超聲、CT 等影像學檢查,可明確泌尿系統病變情況,提示存在結核感染的可能性及膀胱容積大小,對診斷結核性膀胱攣縮具有重要價值。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有尿頻、尿急、尿痛、尿失禁、血尿等表現?
  • 每次排尿量較前是否有明顯減少?
  • 是否出現過腰痛等腎周不適症狀?
  • 既往是否有腎結核或其他部位結核病史?
  • 是否出現過發熱、盜汗、消瘦等症狀?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結核性膀胱攣縮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需要做哪些檢查來確診?
  • 需要採取什麼治療方法?需要手術嗎?
  • 經過治療之後可以痊癒或者明顯改善病情嗎?
  • 會出現併發症或後遺症嗎?
  • 結核性膀胱攣縮有傳染的風險嗎?
  • 治療過程中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增加飲食攝入,補充營養。

  • 積極遵醫囑抗結核治療,同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引起傳染。

  • 飲水,保持尿路通暢,減少尿液對損傷創面的刺激。

  • 注意尿液顏色、排尿順暢程度等,發現異常及時複查。

首先應規範用藥積極進行抗結核治療。針對膀胱攣縮,可進行手術,改善膀胱貯尿功能減少的情況。若病變引起對側腎、輸尿管積水,可行對側輸尿管支架植入或經皮腎造口術,以緩解相關症狀。

藥物治療

主要為抗結核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大致同治療肺結核。

  • 強化治療階段:可採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聯合治療 2 個月。
  • 鞏固治療階段:可採用異煙肼、利福平聯合治療 4 個月,若為複發性結核,則療程應延長到 6 個月[2]
  • 腎功能不全患者應慎用鏈黴素、乙胺丁醇等經腎臟排洩藥物。

手術治療

手術應延遲至開始抗結核治療至少 4 周之後。

  • 膀胱擴大術:適用於不伴尿失禁及尿道狹窄的患者,通常選取並切斷部分迴腸或乙狀結腸,並與膀胱吻合,用於擴大膀胱。
  • 尿流改道術:使尿液不經由正常尿道排出體外,適用於合併尿道狹窄的患者,常用手術方式包括迴腸膀胱術、原位新膀胱術等。
  • 對側輸尿管支架植入和經皮腎造口術:合併對側腎、輸尿管積水時,可緩解泌尿系梗阻症狀。

疾病發展和轉歸

結核性膀胱攣縮患者若未接受治療,可出現雙側泌尿繫結核及腎、輸尿管積水等尿路梗阻症狀,最終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及腎衰竭。若及時接受抗結核及手術治療,患者尿路刺激及尿路梗阻症狀可明顯緩解,有效改善生活質量[3]

本病通常繼發於腎結核。腎臟結核感染可經由尿路下行至輸尿管及膀胱並侵犯相應部位,其中輸尿管膀胱交界處可出現結核結節形成,結核結節進一步生長及融合可導致病變向周圍蔓延,形成潰瘍侵犯膀胱肌層,刺激膀胱纖維增生並形成瘢痕。膀胱嚴重纖維化及瘢痕收縮可引起肌層收縮功能下降,最終引起膀胱容量減少,乃至膀胱攣縮[1]

結核性膀胱攣縮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腎結核:腎結核沿尿路下行引起膀胱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結核性膀胱攣縮?

  • 腎結核患者若未及時診斷及治療,可進一步發展為結核性膀胱攣縮。
  • 肺結核等其他原發病灶,可經血行播散至腎臟。

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為尿頻、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狀,同時每次排尿量顯著減少(小於 50 毫升),若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尿失禁,病變導致對側輸尿管口狹窄可致對側腎積水,嚴重時可引起對側泌尿繫結核逆行感染及慢性腎功能不全。

結核性膀胱攣縮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尿路刺激症狀,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
  • 尿失禁,多見於疾病進一步進展。
  • 對側腎積水,出現腰部脹痛等症狀。

結核性膀胱攣縮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對側逆行泌尿繫結核感染:由於膀胱發生纖維化及攣縮,對側輸尿管口可能發生膀胱輸尿管反流,導致感染逆行至對側輸尿管及腎臟,最終導致雙側泌尿系感染。
  • 腎功能不全:對側腎、輸尿管嚴重積水可引起慢性腎功能不全,出現貧血、水腫、食慾缺乏、噁心、嘔吐等症狀。

結核性膀胱攣縮是泌尿繫結核的晚期症狀,應以預防為主,預防措施與肺結核等其他結核病相同,主要集中於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衛生,注意開窗通風,加強鍛鍊。
  • 新生兒及嬰幼兒應接種卡介苗。
  • 儘量避免與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密切接觸者應及時接受結核病相關檢查。
  • 對於已有結核菌感染,且發病風險較高的人群,可於醫生指導下藥物預防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