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癖: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潔癖屬於強迫症範疇,患者從心理認知上將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事物都是骯髒的,即使是正常衛生範圍內的事物也會感到焦慮和排斥,導致不自主、難以控制、強迫性地清洗、檢查、拒絕接觸、逃避等行為。

  • 潔癖具體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遺傳、家庭環境、社會氛圍、個人受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個人身體素質、健康狀況、個性特點等因素有關。
  • 反覆洗手是潔癖患者最常見表現,且洗完手患者仍認為雙手不乾淨。此外,患者會一天內無原因多次洗澡,反覆清洗物品,拒絕與他人的行為和物品接觸。
  • 較輕的潔癖僅是一種不良習慣,可通過脫敏療法、認知療法來糾正,而較嚴重的潔癖屬於心理疾病,需要專業心理醫生的介入。治療目的在於克服潔癖心理障礙,能控制潔癖行為且不引發內心恐慌和躁動。通常患者治療1~2年內,潔癖行為會有所緩解,可正常生活,但也不排除部分患者無法剋制,病情反覆發作。
  • 潔癖會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嚴重時發展為嚴重精神疾病。
  • 在孩童時期給予正確教育和引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對待生活。調動患者積極情緒,改變不合理認知和行為,對預防潔癖的發生有一定作用。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120。

  • 自殺傾向。
  • 暴力傾向。
  • 嚴重焦慮和恐懼,出現精神症狀。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在清理衛生方面佔據生活大量時間,導致無法從事其他工作。
  • 頻繁洗手和洗澡,明知行為過分卻無法停止。
  • 拒絕與他人接觸,排斥他人介入自己生活。
  • 日常緊張、恐懼、焦慮、易怒、躁狂等。

建議就診科室

  • 心理科
  • 精神科

醫生如何診斷潔癖?

醫生會詳細詢問發病過程,瞭解誘發因素和日常表現,並配合以心理精神問卷和必要檢查。

  • 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和血生化等。
  • 影像學檢查:主要用於鑑別顱腦病變引起行為異常,如腦電圖、腦CT和顱腦核磁。
  • 心理諮詢和精神檢測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平常洗手和洗澡頻繁嗎?一天幾次?
  • 家裡人愛乾淨嗎?有沒有和自己一樣的情況?
  • 別人碰過的東西,你還會觸碰嗎?
  • 和他人接觸的時候,內心是否覺得反感?
  • 兒時生活中有沒有與衛生相關,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 平時工作壓力大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潔癖?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潔癖會遺傳給下一代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潔癖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 患者要多與他人交流,瞭解潔癖的知識、行為干預的方式等,進行自我辯論,糾正不合理的信念。
  • 每日寫日記,記錄不適的想法、行為及應對方式。
  • 患者間互相指正,強化自身對認知的理解,督促強迫症思想與行為轉變。

治療目的在於克服潔癖心理障礙,能控制潔癖行為且不引發內心恐慌和躁動;同時能接納他人及外界事物,把自己與外界相結合,消除對外界事物及他人的排斥反應。治療方法主要是心理疏導,配合藥物治療,通常治療1~2年內,潔癖行為會有所緩解,能正常生活,但也不排除部分患者無法剋制,病情反覆發作。潔癖患者需要家庭、朋友及社會的共同幫助、理解、包容,才能更好地迴歸社會。

如何治療潔癖?

治療通常分4個期,分別為絕對臥床期、輕作業期、重工作期、迴歸社會期。

絕對臥床期(7天)

患者處於安靜房間內,要求患者除吃飯、洗漱和如廁外,只能待在床上,禁止會客、讀書、談話、抽菸、聽廣播等。若患者出現強迫觀念,引導患者思考與自身相關的事情,忍受痛苦而不採取任何措施。醫生會協助糾正患者的錯誤觀念。

輕作業期(7~14天)

患者可從事室內和室外輕體力勞動,戶外散步2~3個小時,不可過多與他人交談。禁止看書報和抽菸等。睡前寫日記,夜間臥床7~8小時。患者應儘量抑制強迫行為,帶著強迫觀念堅持工作。

重工作期(7~14天)

患者早晨和傍晚嘗試在園藝治療區從事重體力勞動,如挖地、除草、栽樹等,並繼續做輕作業期工作。晚間可看一般性讀物,後期可閱讀有關森田療法理論的讀物。訓練患者學會對強迫觀念置之不理,以積極有益的活動代替強迫行為。

迴歸社會期(7~14天)

患者可外出,參加集會和文娛活動,恢復原來的社會角色,每天堅持寫日記。

心理治療期間要做些什麼?

心理治療期間,治療師首先要建立相互信賴的諮詢關係,然後幫助來訪者找到問題的根源,進而有針對性地幫著改變原來不合理的認知觀念或行為,重建合理的認知、行為模式。

認知矯正

與來訪者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關係,全面評估身心情況,根據年齡、文化程度、性格等給予健康教育。引導來訪者瞭解潔癖相關的知識,告知患者認知行為干預療法的內容及方法,提高其依從性。

治療過程中,治療師會幫助患者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認知方式是錯誤的,並帶來不良人際關係。錯誤的認知方式常見:非黑即白、選擇性注意、災難性思維等。其中,選擇性注意就是說,人們總是有選擇地注意某一事物,而忽視同時存在的其他事物。比如,潔癖患者就會過分注意到生活中“髒”的東西。災難性思維是一種常見的誇大性思維模式,比如認為手髒了就會充滿細菌,不僅讓自己得病,還會得重病,家人也會遭殃等。

治療師還會鼓勵患者訴說生活中的行為和情緒,幫助分析出錯誤的信念,並指出不良信念產生的原因,指導患者開展自我辯論,慢慢地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認知重建

治療師會通過冥想式放鬆、漸進性肌肉放鬆、思維暫停、應激預防等方法,幫助患者重建認知。

思維日記

指導患者每天寫日記,記錄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想法、行為,以及應對方式。醫護人員可通過監督、檢查、作業等方式,加強對患者觀念、行為的記錄及分析,對患者日記進行主觀評分,瞭解治療情況,從而針對性地給予干預和治療。

心理干預

全面評估來訪者的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不良情緒,增強治療信心。治療師還會給予患者家屬一定的健康教育,讓他們理解患者的內心痛苦,提供心理支援與幫助。

其他治療方法

系統脫敏法

先學會放鬆,由易到難列出強迫性行為的次數和激怒情境,再對每種情境下的強迫行為逐漸放鬆脫敏。如強迫洗手者,應逐步減少洗手時間,增加髒物刺激,依次執行。

自由聯想法

患者選擇自己想談的題目,如生活、家庭、工作等,醫生會引導患者將腦中湧現的念頭脫口而出,無論所說事情有無關聯、合乎邏輯或幼稚可笑。

滿灌法

讓患者接觸最害怕的東西。如請患者坐在房間裡,放鬆並閉眼,醫生會在患者手上塗上各種液體,形容手的骯髒程度,患者要儘量忍耐。

當頭喝棒法

當患者開始有強迫清潔的想法時,對自己喊“停”或由身邊的人喊“停”,達到自療的目的。

認知領悟療法

醫生會用談話方式與患者溝通,啟發患者認識強迫清潔行為後面的心理矛盾。

厭惡療法

醫生會讓患者在手腕上戴一個橡皮圈,一旦患者將出現強迫清潔行為時,用橡皮圈彈自己的手腕,直到感到疼痛,且強迫觀念消失,以達到抑制強迫行為的目的。

森田療法

主要用於治療各種有神經質特點的精神障礙。

疾病發展和轉歸

潔癖患者對自己的強迫症狀、強迫動作感到麻煩,希望能消除不合理的觀念和行為,但內心又認為這些觀念和行為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心中矛盾,好像分裂成了兩個自我:一個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另一個則表現出不講邏輯、盲目恐懼、幼稚的兒童心理特點。這兩個自我各抒己見,構成了“明知故犯、折磨自己”的表象。

如能否堅持治療,可情況可獲得好轉。例如,採用認知領悟心理療法,可啟發患者正確認識到病理本質;滿灌療法鼓勵患者直接接觸讓自己感到恐怖、焦慮的情境,一直堅持到緊張的感覺消失。

潔癖的病因是什麼?

潔癖具體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遺傳、家庭環境、社會氛圍、個人受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個人身體素質、健康狀況、個性特點等因素有關。

  • 遺傳因素。潔癖屬於精神疾病的一種,基因在它的發生中起到了很強的決定性因素。
  • 家庭環境。父母和老師過分嚴格,甚至暴力迫使孩子遵從大人們的衛生要求,造成恐懼陰影,日後以潔癖逃避內心恐懼。幼兒自小模仿潔癖父母生活方式,形成生活習慣而無法克服。
  • 精神因素:經歷過重大挫折、精神打擊等,無法正常宣洩引起潔癖。

哪些人容易患潔癖?

  • 父母存在潔癖基因,易遺傳給下一代。
  • 家庭生活中有潔癖人員,特別是長輩或兄長,則子女、弟妹等會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習慣,學習他們的錯誤行為。
  • 父母或老師存在暴力傾向,迫使孩子衛生要求達到成人標準。暴力使孩子內心形成陰影,潛意識裡恐懼髒的東西,成長過程中易形成潔癖。
  • 兒時經常受到嘲笑,被侮辱不乾淨的孩子。
  • 遭受性侵者。
  • 遭遇重大挫折、失敗、破產者。
  • 因自身衛生過失,導致本人或親近人患重大疾病或損失。
  • 曾罹患重大疾病者。

潔癖是強迫症的一種,主要表現為對某些事物的過分關注,在主觀上無法控制自己懷疑事物的清潔程度,並懷疑它們會對自身造成嚴重影響,進而過度地清理、清洗,排斥接觸正常事物等。

潔癖患者有哪些表現?

反覆洗手

這是最常見表現,無論患者接觸或短時間內未曾接觸過任何事物,都會經常、反覆、不停洗手。洗後仍認為雙手不乾淨。

多次洗澡

一天內無原因多次洗澡,時間長於正常人。

反覆清洗物品

患者認為衣物、傢俱、廚具等無法清洗乾淨,即使多次清洗,仍感覺心裡不安。

拒絕接觸

患者拒絕與他人的行為和物品接觸。若自己觸碰他人物品或他人觸碰自己物品,都會焦躁不安、厭惡生氣,甚至與他人發生口角、爭吵等。

潔癖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潔癖如未獲得有效干預或不被周圍人群認可,情況會逐漸加重,可能引發焦慮症、 抑鬱症、神經衰弱等疾病,嚴重時威脅自身或他人的生命安全。

如何預防潔癖?

近年來,很多學者已經認識到,在潔癖的形成原因中,焦慮的情緒是通過條件反射而形成的。這種條件反射常常是在患者沒有察覺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就形成的。焦慮情緒容易導致錯誤認知的產生,而錯誤的認知又會反過來推動焦慮情緒的不斷髮展,從而產生強迫行為。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在預防潔癖的過程中,也應該從情緒、認知和行為三方面著手,及時察覺自己的消極的情緒,並調動積極的情緒,來改變自己的不合理認知,進而預防不正常的行為。

可以嘗試行為干預,包括正念散步、正念呼吸、自我控制、思維干預等,引導自己在遇到不適情況時,採取適宜的應對方式,從而患者焦慮、緊張情緒。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