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型精神分裂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以明顯的精神運動紊亂為主要表現,可在運動過度和木僵、自動性順從和違拗兩個極端之間交替。

  •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多見於青年或中年人群,患者常突然發病,可能伴有幻覺及妄想症狀。
  • 確切病因和影響因素尚不明確,目前與生物、心理、社會因素以及神經遞質紊亂等多因素有關。
  • 患者行為在運動過度和木僵、自動性順從和違拗之間交替。處於抑制狀態時,患者表現為木僵、亞木僵、蠟樣屈曲狀態(在木僵的狀態下肢體任人擺佈的狀態)。處於興奮狀態時,患者表現為刻板重複的動作、言語或衝動行為。
  • 治療方式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和其它療法。物理治療包括無抽搐電痙攣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腦電治療等,若患者出現強烈興奮衝動行為,需要快速控制病情時,可聯合使用電休克治療;藥物治療至少需 6 個月,防止已緩解的症狀復發,同時進一步改善症狀;也可採用功能訓和認知行為治療。
  • 大部分患者經藥物治療後效果理想,其中急性木僵患者使用無抽搐電痙攣治療效果顯著,部分患者殘留思維障礙、行為異常及認知功能損害,影響社會功能。
  •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尚無明確預防方法。按時服藥、避免重大生活事件對患者的刺激有助於減少復發。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若患者出現緊張性木僵或興奮相關症狀時,需立即就診。

建議就診科室

  • 精神科

醫生如何診斷緊張型精神分裂症?

當醫生懷疑為緊張型精神分裂症時,會通過詢問病史,症狀及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後確診。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家屬哪些問題?

  • 患者最近有沉默寡言的情況嗎?
  • 是否有身體保持固定姿勢不動?
  • 患者最近是否常“抬槓”?
  • 是否總是臥床不起?
  • 最近吃飯情況如何?
  • 之前發生過同樣的問題嗎?

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 患者家屬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是什麼病?
  • 和普通的精神病有什麼區別?
  • 需要做什麼檢查?
  • 有哪些治療方法?
  • 能治好嗎?還能正常生活嗎?
  • 治好後還會發作嗎?
  • 會遺傳嗎?

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患者可能不會訴說任何的不舒服,因此需要更加細心的護理。

  • 正確服用:鼓勵患者堅持服藥,定期複查,避免自行減藥及停藥導致的病情復發。
  • 瞭解相關知識:患者和家屬多與醫生交流。學習緊張型精神分裂症的知識,正確認識疾病,增強患者及家屬治療信心。

如何治療緊張型精神分裂症?

治療方式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和其它療法。

物理治療

包括無抽搐電痙攣治療、經顱磁刺激治療、腦電治療等,若患者出現強烈興奮衝動行為,需要快速控制病情時,可聯合使用電休克治療。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至少需 6 個月,防止已緩解的症狀復發,同時進一步改善症狀。

  • 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但藥物不良反應較大,使用時醫生會嚴密監測藥物不良反應。
  •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相對於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安全性更高,如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等。

其他療法

  • 功能訓練:包括生活技能訓練、社交技能訓練、學習技能訓練、職業技能訓練等。
  • 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針對患者精神症狀,社會退縮等症狀進行治療,探究患者對這些症狀的體驗和非理性想法,通過行為試驗等檢驗方法,糾正患者對其症狀的錯誤想法,用他(她)可以接受的其他觀念來代替病態思維,減少患者痛苦。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的發展和轉歸

大部分患者經藥物治療後效果理想,其中急性木僵患者使用無抽搐電痙攣治療效果顯著,部分患者殘留思維障礙、行為異常及認知功能損害,影響社會功能。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什麼?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的確切病因和影響因素尚不明確,目前與生物、心理、社會因素以及神經遞質紊亂等多因素有關。

  • 遺傳因素:精神分裂症某些特定基因參與了神經細胞的發育,會選擇性地影響處於發育階段的前額葉皮質。
  • 心理社會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可促使精神分裂症發生,但常難以左右疾病發展及結局。常見的社會心理因素有母親孕期飢餓,職業、社會階層的改變、社會隔離等。
  • 神經發育異常:在遺傳因素和神經發育危險因素作用下,大腦胚胎期發育出現異常,導致患者心理整合功能異常。即刻效應不顯著,但隨著患者進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在外界環境因素的不良刺激下,導致精神分裂症。
  • 神經生化異常:多巴胺功能異常與精神病性症狀嚴重程度相關,也可能與 5-羥色胺功能過度、穀氨酸、r-氨基丁酸及神經肽等改變有關。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可分為木僵性精神分裂症(緊張性木僵和緊張性興奮)、感覺及知覺障礙、情感症狀、自知力障礙等,不同型別表現各異。

緊張性木僵

  • 運動性抑制狀態:輕者動作緩慢,少語少動或長時期保持某一姿勢不動。重者終日臥床、不食不動,緘默不語,對周圍環境刺激(言語、冷熱、疼痛等)缺乏反應,以致唾液留在口內不吐也不咽,順嘴角流下。
  • 緘默狀態:指言語器官無器質性病變,智力發育也無障礙而患者沉默不語。
  • 蠟樣屈曲:患者被固定在一個位置或姿勢後,就一直保持在那個位置或者姿勢不動,好像是被用蠟塑造的一樣。
  • 被動服從:患者被動地服從其他人的命令和要求,即使完成別人所要求的動作對他不利,患者也絕對服從。如患者已經經歷過舌體被針刺的痛苦,再次讓他伸舌時,患者還是被動服從。
  • 主動違拗:指患者的動作常與提出要求相反。如讓他張口,偏要閉口;讓他閉眼,偏要睜眼。此時可出現模仿動作、模仿言語的表現,偶可伴有幻覺和妄想,儘管患者處於抑制狀態,但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存在,病後對所經歷的事件均能回憶起來。

緊張性興奮

以突然發生的運動性興奮為特點。患者行為衝動,不可理解,言語內容單調刻板。如患者突然起床,砸東西,傷人毀物,無目的地在室內徘徊,不停地在原地踏步等。緊張性興奮單獨出現或與緊張性木僵狀態相互轉化出現,可自發緩解。

感覺及知覺障礙

患者可存在感知覺障礙,如幻聽,以命令性幻聽常見。但由於患者處於不合作狀態無法進行交談,故需待患者木僵症狀緩解後,進一步精神檢查明確。

情感症狀

患者發病時的情感反應明顯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無法根據環境變化做出情感反應,情感反應平淡,沒有明顯情感表露。

自知力障礙

與其他精神分裂症型別相似,儘管患者能恢復正常活動,但部分患者仍否認有病,有時拒絕治療,導致疾病復發或出現慢性衰退。

如何預防緊張型精神分裂症?

緊張型精神分裂症尚無明確預防方法。按時服藥、避免重大生活事件對患者的刺激有助於減少復發。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