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肩痛: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頸肩痛(neck and shoulder pain)泛指頸部和肩部的疼痛,是頸椎病、肩周炎、頸肩部軟組織炎症等多種疾病常見的臨床症狀,常伴有頭痛、頭暈、耳鳴、肌無力和肢體發麻等臨床症狀,其發病原因多為頸部疾病。

  • 頸肩痛可分為頸源性頸肩痛與肩背源性頸肩痛兩大類。
  • 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患有頸肩痛。從事長期伏案工作職業的人群發病率較高。
  • 頸肩痛大多由頸部疾病引起,比如頸椎退行性病變、頸椎失穩和軟組織病變等疾病。
  • 主要表現為頸部和肩部感到不舒服,比如壓痛、痠痛、持續性疼痛等。
  • 當出現頸肩痛伴有頭暈、眼脹、吞嚥受限、肢體發麻、手腿疼痛時,請及時就醫。
  • 前期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疼痛,常採取封閉治療、頸部固定、手法治療等保守療法。後期治療的目的是恢復頸肩關節功能,可採用熱敷、冰敷等方式緩解疼痛。
  •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糾正駝背、頸前伸等不良姿勢,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應每隔一小段時間變換姿勢,活動脖子和肩膀,以免加重症狀。

何時就醫

輕微的頸肩痛可能無需就醫,休息後通常可以緩解。如果頸肩痛和嚴重,或伴有下列情況,建議及時就醫查明原因:

  • 手指發麻或肢體麻木。
  • 頭痛、頭暈、眩暈。
  • 吞嚥受限、喉嚨有異物感、噁心。
  • 眼脹、視物模糊、不易睜眼。
  • 耳鳴、心慌、失眠。
  • 脖子痛合併手臂、腿部疼痛。

就診科室

  • 骨科
  • 康復科

就醫前準備

就醫前,請準備好既往病史資料及用藥資訊,並認真思考和回答下列問題,這些資訊有助醫生準確、快速的判斷病情:

  • 您最近是否有過頸肩痛症狀?持續多久?
  • 您是否有頸椎病病史?
  • 您的頸部或肩部是否受過傷?
  • 您是否有風溼病或心臟病?
  • 是否做過胸部的手術?
  • 是否有頭暈、眼脹、吞嚥受限的情況?
  • 做哪些動作會讓您感到疼痛加劇或者疼痛緩解?
  • 除了頸肩部疼痛,您還感覺到哪裡疼?
  • 是否存在手臂或手指發麻的情況?
  • 以前有做過治療嗎?做過哪些治療?
  • 您是否懷孕?是否在哺乳期?

常用檢查

醫生可能會採取下列檢查以明確診斷:

  • 視診:通過目測患者的表情、精神、姿勢、體位和體形,可幫助醫生初步判斷患者症狀程度和病因。
  • 觸診:通過觸診,可幫助醫生尋找頸部壓痛點的位置,確定症狀程度,排查病因。
  • 頸椎及肩關節活動度試驗:通過檢查頸椎活動度,來幫助醫生確定患者頸部動作受限情況,可判斷症狀程度和排查病因。
  • 頸椎體格檢查:通過頸椎體格檢查,可以判斷頸部神經和血管的受壓情況。
  • 肌力檢查:醫生測定頸、肩、臂和手部肌力,來判斷頸神經根的受壓程度。
  • X 線檢查:通過 X 片,可幫助醫生判斷到椎體有無偏移、破壞和骨質增生,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測量頸椎有無失穩等,輔助排查病因。
  • CT 檢查:通過 CT 檢查直接顯示椎間盤和關節的具體情況,有利於醫生觀察骨組織情況,確診頸椎關節疾病。
  • MRI 影像學檢查:通過 MRI 檢查,可顯示到脊髓、神經根的受壓情況。
  • 肌電圖檢查:通過肌電圖檢查,可幫助醫生判斷神經根是否受損,輔助定位神經根受損位置。
  • 經顱多普勒影像學檢查:通過經顱多普勒影像學檢查測定大腦動脈的血流速度,從而輔助醫生排查椎動脈型頸椎病。

治療原則/方法

治療原則是緩解頸肩疼痛、治療原發病和促進頸肩功能的恢復。對於頸肩痛,醫生可能採取下列治療方法:

  • 藥物治療: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 消炎、止痛:常用藥物為對乙醯氨基、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鈉等。
    • 緩解肌肉痙攣:常用藥物為鹽酸乙哌立鬆片。
    • 擴張血管:常用藥物為硫痠軟骨素 A。
    • 神經營養藥物:常用藥物為維生素 B1 、維生素 B12 和三磷酸腺苷等。
  • 封閉治療:封閉療法可較快地緩解急性頸肩疼痛,效果較好。
  • 頸託固定:採用頸託固定的方式,可限制頸部活動,有利於減輕頸椎活動所產生的疼痛。
  • 熱療:熱療具有消炎、止痛、消除組織水腫、緩解肌肉痙攣的效果,有利於緩解頸肩痛。
  • 磁療: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效果,有利於緩解疼痛。
  • 手法治療:通過手法按摩的方式,來達到緩解肌肉痙攣、放鬆肌肉、消除水腫和糾正頸椎失穩的目的。

家庭治療

輕微的頸肩痛可能無需治療,可以在家採取下列措施進行緩解:

  • 熱敷:可以採用乾熱敷、溼熱敷來緩解肌肉痙攣。
  • 冰敷:如果患處發炎,可以冰敷 20 分鐘來緩解腫脹感。
  • 頸椎操:目的在於放鬆頸部肌肉、活動頸椎關節和增強頸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該療法的禁忌症為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此類患者要避免搖頭、大幅度旋轉和前屈後伸動作。方法:
    • 雙手叉腰並站立,依次按照前屈—後伸—向左側屈—向右側屈—左右旋轉—前屈位左右旋轉—後伸位左右旋轉的順序,活動頭部,重複 5 到 10 次。
    • 依舊雙手叉腰並站立,依次按照垂肩伸頸—抬肩縮頸—前伸頭頸—後縮頭頸—左右旋轉的順序活動頭、脖子和肩膀,重複 5 到 10 次。
    • 做完以上步驟後,用拇指按捏頸椎橫突 5 到 10 次。

常見原因

引起該症狀的常見原因包括:

  • 急性炎症。
  • 頸椎軟組織病變:落枕、前斜角肌綜合徵等。
  • 肌肉緊張:斜方肌緊張。
  • 頸椎失穩:由頸椎椎體錯位引起頸椎的不穩定。
  • 頸肩部纖維織炎:肩周炎、肩背肌筋膜炎、肩峰下滑車炎、肩袖損傷。
  • 頸椎病:
    • 頸椎椎體病變:頸椎退行性病變、類風溼性關節炎、頸椎骨質增生、頸椎結核病、頸椎脊髓空洞等。
    • 頸椎關節病變:頸椎半脫位、頸椎間盤脫出、頸椎骨折等。
    • 頸部血管病變:椎動脈型頸椎病。
    • 頸部神經受壓:交感型頸椎病。
  • 其他疾病引起的牽扯痛:心絞痛、胸膜炎等疾病會引起頸肩部的牽扯痛。
  • 精神、情緒緊張:會誘發頸肩部的疼痛。
  • 頸部結構畸形。

發病機制

  • 頸源性頸肩痛:由於頸椎長期負重、長時間伏案工作和保持不良姿勢等原因,導致區域性肌肉、軟組織發生水腫、增生、痙攣和損傷,因肌肉負荷超過其生理承受力,逐步出現頸肩痛。頸椎生理曲度改變也會導致肌肉超負荷,繼而引起疼痛。
  • 肩背部源性頸肩痛:由於長期勞損、外力損傷等原因,導致肩背部肌筋膜出現炎症反應、肌肉受損、周圍神經受壓等,逐步出現頸肩痛。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頸肩痛症狀:

  • 從事需長時間伏案工作、持續手部操作的職業:比如教師、計算機行業人員、流水線上靜態作業工人等。此類職業特點是需要長時間維持固定體位、頻繁並持續的勞作, 肩頸休息放鬆時間少,容易引起肌肉緊張與慢性炎症,誘發疼痛。
  • 長時間保持不良體態的人群:垂肩、駝背、頭頸前伸狀態等,容易造成肌肉緊張甚至痙攣,誘發疼痛。比如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人群。
  • 長期處於寒冷環境的人群:長期受寒容易引起關節炎,誘發疼痛。
  • 缺乏鍛鍊的人群:沒有運動習慣,缺乏鍛鍊的頸、肩、背部肌肉相對薄弱,容易造成肌肉緊張,誘發疼痛。
  • 有風溼病、心絞痛、關節痛病史的人群。

臨床表現

頸肩痛的具體臨床表現為頸部、肩部出現疼痛,常伴有頭痛、頭暈、耳鳴、肌無力和肢體發麻等症狀。

伴隨症狀

頸肩痛通常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狀,不同的伴隨症狀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

  • 急性頸肩痛伴有頸部活動受限、有明確的頸椎疼痛點:提示可能為急性炎症、風溼、落枕、頸椎失穩等。
  • 頸肩痛伴有頸部活動受限、眩暈、肢體發麻、肌無力等症狀:提示可能為頸椎骨折或頸椎半脫位。
  • 頸肩痛伴有吞嚥受限:提示可能為前縱韌帶(附著在椎體和椎間盤之間的韌帶)鈣化。
  • 頸肩痛伴有頸部活動牽涉頭、肩、背、上肢受限:提示可能為頸椎椎間孔疾病。
  • 頸肩痛伴有體位性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提示可能為椎動脈型頸椎病。
  • 頸肩痛伴有頭暈、耳鳴、眼脹、視物模糊、不易睜眼、喉嚨有異物感、噁心、心慌、肢體麻木、血壓變化等症狀:提示可能為交感型頸椎病。

日常護理

  • 睡姿建議:枕頭高度應為 12 到 15 釐米,枕芯應透氣、柔軟並富有彈性。平躺時,應將枕頭置於脖子,使脖子保持輕度後仰的姿勢。側臥時,應使枕頭與肩保持同樣的高度,保持頸椎正中,不歪斜。睡覺時,不要將雙臂上舉或把手放在頭部,避免影響手臂的血液迴圈。
  • 穿著建議:日常穿衣應注意肩部保暖,避免著涼,以預防肩周炎。長期在製冷空調下工作時,可以在肩部搭一條毛巾或小毯子。
  • 日常姿勢:減少或避免長時間或大幅度低頭、彎腰的動作。要注意糾正駝背、頸前伸等不良體態。站立、坐著的時候要保持軀背部挺直。長時間學習、看手機時,不要駝背或過分低頭。在洗漱、喝水時不要過分低頭或仰頭,防止手臂和脖子突然出現大幅度活動,從而避免造成急性頸、肩部損傷。
  • 工作體位:伏案工作時,如操作計算機、寫作、看電視,要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隔1小時左右,就應該活動、放鬆頭頸部及上肢,或改變體位。
  • 在頸肩痛急性發作期,應暫停伏案工作、編織、縫紉等持續固定姿勢的行為,避免患處進行大幅度活動,以免加重區域性損傷。
  • 預防建議:做頸椎操或針對性鍛鍊增強頸後肌群,如收緊下巴並抬頭,以此鍛鍊頸後肌群。可以諮詢康復科醫生或運動醫學專家,學習保護頸部的體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