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靜脈球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頸靜脈球瘤是源自頸靜脈球(一個解剖學位置)和鼓室的副神經節細胞的腫瘤的統稱。
  • 頸靜脈球瘤發病率僅佔全身腫瘤的 0.3%和頭頸腫瘤的 0.6%。多為單側,發病年齡平均為 55 歲。
  •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或環境因素有關。相關危險因素包括患者接觸電離輻射,有腫瘤家族史,職業接觸油漆、鉛、汞、農藥等。
  • 搏動性耳鳴、聽力下降、面癱、吞嚥困難、飲水嗆咳等症狀是本病常見症狀。此外,還包括頭痛、頭暈、聲音嘶啞等症狀。
  • 手術切除腫瘤和立體放射外科治療(伽馬刀治療)是頸靜脈球瘤的主要有效方法。
  • 本病最主要的危害在於腫瘤壓迫周圍腦神經,並引起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症狀(如聽力損傷、面癱等)。另外,吞嚥困難還可導致營養不良、機體免疫力下降;飲水嗆咳或咽反射減弱可導致吸入性肺炎,嚴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難,危及生命。
  • 頸靜脈球瘤是耳科較為複雜的腫瘤,較為少見。其症狀特異性不明顯,早期易誤診、漏診。需要專科醫生仔細詢問病史及體檢,並結合影像學檢查方可明確診斷。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改善患者的預後及生活質量。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頭痛、頭暈。
  • 耳痛、耳鳴。
  • 聽力下降。
  • 外耳道出現血性或膿性分泌物。
  • 吞嚥困難、進食障礙。
  • 飲水嗆咳、聲音嘶啞。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昏迷:呼叫、拍打不醒。
  • 脈搏微弱、心跳緩慢。
  • 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口脣發紫。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耳鼻喉頭頸外科
  • 神經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頸靜脈球瘤?

當醫生懷疑是頸靜脈球瘤時,常通過患者的症狀結合體格檢查(體檢)、影像學檢查(CT、磁共振、腦血管造影等)進行初步診斷。手術切除腫瘤進行病理檢查是診斷頸靜脈球瘤的金標準。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和精神狀態;聽力檢查,可提示聽力下降的程度,以及分析是神經源性損傷還是傳導障礙所致;外耳道檢查,可明確是否有血性或膿性分泌物;咽反射檢查,可提示是否該反射消失。
  • 磁共振檢查:該檢查無放射性損傷,可行冠狀(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分的切面)、矢狀(將人體分成左、右兩部分的切面)及橫斷面 3 個方向的斷層掃描,對腫瘤的定位非常準確,對腫瘤有高解析度。能有效地觀察到腫瘤的位置、大小、周圍受累情況。磁共振效果比 CT 更好,即使很小的腫瘤也能被及時查出。
  • CT 檢查:CT 簡單、經濟、非創傷性,可作為診斷顱內腫瘤的首選檢查專案,並適合重複觀察。CT 易顯示顱內腫瘤的鈣化斑,並可以通過腫瘤密度的改變做出診斷。但具有輻射,檢查時需做好防護措施。
  • 腦血管造影檢查:該檢查能瞭解腫瘤的血供情況以及瘤周靜脈迴流的情況,對減少術中出血和血管損傷很重要。
  • X 線檢查:可顯示顱骨是否受到腫瘤的侵犯、壓迫。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出現多久了?
  • 出現症狀前是否有誘因?
  • 還有其他不適嗎?
  • 家族中有人出現類似症狀嗎?
  • 患有其他疾病嗎?
  • 之前曾接受哪些治療?效果如何?
  • 是否有藥物過敏?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此疾病嚴重嗎?導致發病的原因為何?
  • 我需要接受哪些檢查?
  • 此疾病能治好嗎?需要做手術嗎?
  • 治療效果如何?如果不治療會如何?
  • 此疾病會遺傳嗎?
  • 治療期間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保險能報銷治療的費用嗎?

具體的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觀察傷口滲血、滲液的情況,每 2 天更換 1 次敷料;密切觀察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顏色、液量以及引流管有無受壓、堵塞。如果有腦脊液(腦脊液為清亮、透明的液體,可能從鼻腔裡或耳朵裡漏出來)漏出,需要立即告知醫生。
  • 飲食:有吞嚥困難的患者,應給予鼻胃管進食;沒有吞嚥困難症狀和消化道功能恢復後,即可去除鼻胃管,開始進食。開始從流質飲食(如米湯、雞蛋湯、果汁等)逐步過渡到半流質飲食(如瘦肉粥、雞蛋羹、餛飩等)。
  • 運動:對於臥床的老年人,應按摩腿部肌肉,定時翻身、拍背等每天 8 次,以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褥瘡等出現。具體情況需諮詢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活動。
  • 用藥注意事項:當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皮疹、畏寒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 術後複查:術後 72 小時內複查頭顱 CT 和 MRI 來評定腫瘤切除的程度。每年複查 1 次 MRI 或 CT。

頸靜脈球瘤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血管栓塞治療和伽馬刀治療。通常可以進行聯合治療。

藥物治療

神經營養藥物:常用藥物如胞磷膽鹼、神經節苷脂、吡拉西坦等。可以改善腦部血液迴圈、穩定神經元細胞、減少炎症物質的產生。不良反應有皮疹、噁心、精神興奮、頭暈等症狀。

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顯微鏡下手術完整切除頸靜脈球瘤是徹底治癒該疾病的方法。對於頸外動脈供血的腫瘤,需要通過腦血管動脈造影使供血動脈栓塞。

其他治療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又稱伽馬刀治療。應用放射線對已經精確定位的腫瘤進行伽馬射線照射,殺死腫瘤細胞。該方法併發症較手術少,可以控制腫瘤的生長;但不如手術徹底,常需週期性的治療。可以作為術前治療用於減小腫瘤,利於手術操作,亦可以作為術後對殘餘腫瘤的治療。不良反應有頭痛、噁心、嘔吐、周圍神經受損等。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治療,疾病繼續發展,腫瘤生長壓迫周圍神經,致其功能受損(如聽力下降,嚴重者耳聾),吞嚥困難者進食困難、營養不良、免疫能力下降易遭受病毒、細菌感染,飲水嗆咳等則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或食物堵塞氣管導致呼吸困難,並可危及生命。
  • 若早期診斷且及早開展正規治療,大部分患者手術切除後不易復發,症狀常能得到改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改善預後的關鍵。

頸靜脈球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

頸靜脈球瘤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該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哪些人容易患頸靜脈球瘤?

本病具體發病的危險因素尚未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頸靜脈球瘤:

  • 長期接觸射線、農藥、油漆、汞、鉛等物質。
  • 房間內有不合格的傢俱、瓷磚(其內可能有放射性物質氡)或甲醛超標時,容易導致發生腫瘤。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頸靜脈球瘤:

  • 家族中有患類似顱腦腫瘤的人群。

搏動性耳鳴、聽力下降、面癱、吞嚥困難、飲水嗆咳等症狀是頸靜脈球瘤最常見的症狀。

頸靜脈球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頸靜脈球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搏動性耳鳴:此類耳鳴有節律,節律多與脈搏跳動一致(常只出現於一側)。
  • 聽力下降。
  • 頭痛、頭暈。
  • 面癱:(壓迫鄰近的面神經時)不能正常表現出面部表情,如不能皺額、不能閉眼、刷牙時漏水等。
  • 飲水嗆咳:喝水時,水常會進入氣管,引起劇烈的咳嗽。
  • 聲音嘶啞、吞嚥困難:因腫瘤壓迫迷走神經所致。
  • 外耳道疼痛及異常分泌物:外耳道出現血性或膿性分泌物。

頸靜脈球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耳聾
  • 面癱
  • 營養不良
  • 吸入性肺炎
  • 構音障礙

本病具體病因尚不明確,故僅對可能的相關危險因素採取防護措施。

針對可變的因素:

  • 減少職業接觸如農藥、油漆、鉛、汞、煙霧、射線的機會。
  • 室內傢俱應從正規渠道購買,避免有害物質超標。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