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萎靡: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精神萎靡(listlessness)是一種精神異常現象。是抑鬱症的一大症狀,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疾病過程中也可有精神萎靡,表現為胃口變差、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失眠或嗜睡,心情沮喪、易流淚、悲傷、激動易怒、害怕與恐懼、寂寞、無聊、感情淡薄等。精神萎靡需治療需找出病因,針對原發病治療。

鑑別診斷

1.內源性抑鬱症

即有懶、呆、變、憂、慮“五徵”(大腦生物胺相對或絕對不足)。

2.隱匿性抑鬱症

情緒低下和憂鬱症狀並不明顯,常常表現為各種軀體不適症狀,如心悸、胸悶、中上腹不適、氣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3.青少年抑鬱症

導致學生產生學習困難,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成績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厭學、恐學、逃學或拒學。

4.繼發性抑鬱症

如有的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後,導致情緒持續憂鬱、消沉。

5.產後抑鬱症

特別是對自己的嬰兒產生強烈內疚、自卑、痛恨、不愛或厭惡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東西、憂鬱等是這類抑鬱症患者的常見症狀。

6.白領抑鬱症

症狀多種多樣,除了精神壓抑、情緒低落、無所事事、愛生悶氣、思慮過度、失眠、多夢、頭昏、健忘等主要的精神症狀外,厭食、噁心、嘔吐、腹脹等消化吸收功能失調症狀,月經不調、經期腹痛等婦科症狀也不少見。

檢查

1.精神狀態檢查。

2.原發病的相關檢查。

找出引起精神萎靡的病因,針對原發病治療。

1.遇到突發性挫折或個人願望未能滿足時,產生痛苦體驗、情感悲傷。

2.某些遺傳素質不良、早年經歷較坎坷者,精神萎靡可持續很久,有的甚至達數年以上。

3.自己給自己的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用腦過度,休息時間不規律,性生活過於頻繁,不規律也有可能導致精神萎靡。

4.許多疾病過程中也可見到精神萎靡狀態。

(1)急性肺炎:鼻翼扇動、持續發熱、煩躁不安、呼吸困難、驚厥、精神萎靡等。

(2)低血壓:持續性頭暈、冬天腳冷、發紺、記憶力障礙、無力、疲乏、精神萎靡、心前區隱痛、直立性低血壓暈厥等。

(3)壞死性腸炎:便血、發熱伴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精神萎靡、排水樣血性大便等。

(4)小兒鼻炎:鼻和喉部灼熱感、 鼻塞、 惡寒 、耳鳴 、精神萎靡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