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自動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精神自動綜合徵是一組複雜的臨床綜合徵,指在意識清晰的情況下,出現假性幻覺、被動體驗和各種妄想共同組成的綜合徵,以患者體驗到強烈的不自主感、被動感和異己感為特徵。

  • 確切的病因和影響因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神經發育有關。該綜合徵多見於偏執型精神分裂症。
  • 主要分為聯想性精神自動症、內感不適性精神自動症、運動性精神自動症。
  • 假性幻覺包括幻聽、幻視和思維化聲;被動體驗包括強制性思維、被洞悉感、被控制感、思維被奪、思維插入等;妄想包括被害妄想、影響妄想,也可以出現誇大妄想。
  • 治療主要為藥物治療,以對陽性症狀有效的抗精神病藥為主,目前較多使用的為第二代抗精神病藥。
  • 堅持治療患者可獲得臨床症狀緩解。

出現精神自動綜合徵的任一症狀表現,均需及時就醫。該綜合徵往往與其他精神病性症狀共同出現,呈緩慢性發展。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比較嚴重。首次就診時,醫生會進行問診,並結合心理測驗等檢查,來明確診斷。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患者出現亂語、行為反常、思維內容怪異離奇時,應及時就診。此時,患者的學習、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等方面,往往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建議就診科室

  • 精神科

醫生如何診斷精神自動綜合徵?

  • 精神檢查:醫生會根據家屬提供的病史進行詢問,內容主要關於患者是否存在幻覺、妄想。
  • 心理測驗:如症狀自評量表、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均會檢出患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狀。
  • 眼動檢查:醫生會根據該檢查的凝視點數及反應性探索評分,來輔助判斷患者存在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
  • 紅外熱成像:該檢查可以通過腦血流圖,來輔助作出精神疾病的診斷傾向。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在沒有人的時候,有沒有聽到或看到別人感受不到的東西?
  • 是否覺得周圍不安全?是否存在身不由己的感覺?
  • 是否覺得有人或儀器影響自己?
  • 是否覺得有人在跟蹤自己、監視自己?
  • 是否覺得心裡想的事明明沒說出口,但別人知道了?
  • 以前是什麼樣的性格?
  • 父母兩邊三代以內的近親屬,有沒有人得精神類疾病?
  • 如果已經開始治療,現在正在服用哪些藥物?療效如何?有沒有出現藥物副作用?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不覺得自己有精神症狀,為什麼要吃藥?
  • 我是怎麼患上這個毛病的?
  • 需要做哪些檢查?這些檢查準嗎?
  • 是不是隻做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就行?可以不用服藥嗎?
  • 是不是可以中藥調理?
  • 是不是把心裡話說出來就好了?
  • 這個病會遺傳嗎?
  • 是不是換個環境就好了?

日常生活中,應堅持服藥、定期複查。

  • 定期進行化驗檢查,以動態評估有無藥物副反應。
  • 堅持服藥,避免過早減藥或停藥,以降低復發風險。

治療目標

控制急性發作、縮短髮作時間、降低發作程度、減少復發次數、減輕總體危害、提高社會功能、增強自主獨立性、提高生活質量[3]

急性期治療目標

  • 預防患者受到傷害,控制其異常行為,降低精神病性症狀和相關症狀的嚴重性。
  • 防止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

鞏固期(穩定期)治療目標

  • 維持並鞏固急性期所用的有效藥物治療至少 6 個月,防止已緩解的症狀復發。
  • 對患者減少應激,提供支援,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 提高患者適應日常生活的能力。
  • 進一步緩解症狀和鞏固臨床痊癒,促進恢復。
  • 監測藥物不良反應(如遲發性運動障礙、閉經、溢乳、體重增加、糖脂代謝異常、心肝腎功能損害等),根據療效與最少不良反應調整藥物劑量,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維持期(康復期)治療目標

  • 維持症狀持續緩解,預防復發。
  • 促進患者的功能水平和生活質量持續改善。
  • 監測與處理持續藥物治療中的不良反應。
  • 確定院外患者病情和誘發因素的監護人。
  • 提供心理干預,提高藥物治療效果與依從性,改善預後。

藥物治療

  • 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指主要作用於中樞 D2 受體(多巴胺受體的一種)的抗精神病藥物,包括氯丙嗪、硫利達嗪、奮乃靜、氟奮乃靜及其長效製劑、氟哌啶醇及其長效製劑、五氟利多、舒必利等。此類藥物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各種精神病,主要治療各種精神病性症狀。大量臨床研究及臨床應用經驗均證明,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症陽性症狀,有效且安全。
  • 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與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相比,具有較高的 5-羥色胺 2 受體阻斷作用,稱多巴胺(DA)⁃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SDAs),對中腦邊緣系統的作用比對紋狀體系統的作用更具選擇性,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齊拉西酮和阿立哌唑等。這類藥物由於臨床作用廣譜、引發錐體外反應(EPS)比率較小或不明顯,故在臨床中應用較廣泛。

非藥物治療

患者對藥物治療不耐受、或者療效不佳時,可採用改良的無抽搐電休克治療 (MECT)。該治療也可以與抗精神病藥物聯合使用。

疾病發展和轉歸

精神自動綜合徵患者,以陽性症狀為主,經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後,症狀有望充分緩解,但仍需鞏固及維持治療。研究表明,首次發作的患者,5 年內複發率超過 80%,而中斷藥物治療者的複發率是持續藥物治療者的 5 倍,所以,堅持服藥是維持病情穩定的主要措施。

精神自動綜合徵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單元,而是一組臨床綜合徵,主要見於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其確切的病因和影響因素尚不明確。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對其發病都起著重要作用。

常見原因有哪些?

目前得到較多共識的為以下觀點:

  • 遺傳因素:最具影響且得到強有力的證據支援。近期的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症的一級親屬本病患病率為 1.4%~16.4%,而健康對照組的一級親屬的本病患病率為 0.2%~1.1%,說明本病的家族聚集性非常明顯。
  • 神經發育異常假說:由於遺傳因素(易感性)和某些神經發育危險因素(如妊娠期與出生時的併發症、妊娠期間暴露於流感病毒或母愛剝奪、冬季出生等)的相互作用,在胚胎期大腦的發育過程中,就出現了某種神經病理改變,主要是新皮質形成期神經細胞從大腦深部向皮層遷移過程中出現了紊亂,導致心理整合功能異常。其即刻效應並不顯著,但隨著進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在外界環境因素的不良刺激下,導致了本病症狀的出現。

精神自動綜合徵是一組較複雜的症狀群,包括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等多種精神病理現象。是在意識清晰的狀態下產生的一組症狀,包括假性幻覺以及思想、意志不受患者本人意願控制的一些症狀,典型表現是患者認為精神活動喪失屬於自己的特性,而這是由外力作用的結果。主要臨床特徵為異己感、被動感和不自主感。

精神自動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常見症狀包括[1]

  • 假性幻覺:與真性幻覺相對應,其幻覺形象不鮮明、不生動、不完整,有時殘缺不全,不像真性幻覺那樣清晰和真實。幻覺形象存在於主觀空間,而不是投射於外部空間,以假性幻聽和幻視多見。
  • 強制性思維:又稱思維雲集,指患者感到腦內不由自主地突然湧現出一連串的聯想,有時覺得是別人強加於自己的。這種聯想內容多、變化大,前後可能沒有任何聯絡,其出現不為患者所預料,內容毫無現實意義。雖然患者覺得聯想的內容豐富而多樣,但將其內容記錄下來卻發現聯想的概念有限,甚至許多是前後重複的。常與思維插入相伴隨。
  • 被洞悉感:患者堅信自己的思想未經語言或其他方式表達出來,就被別人知道了,甚至人盡皆知,自己成了一個“透明人”,毫無隱私可言。但別人究竟是如何知道的,患者卻不一定能詳細地描述清楚。
  • 被控制感:感到自己的思維、情感或行為不受自己的控制,而是由外力影響或控制的。
  • 思維被奪:患者不自主地感到思維突然停頓,而此時並無別的聯想來干擾,如同思維被“奪走了”“抽走了”一樣。患者感到有某種人或外在力量,將自己原有的想法或觀點抽走或竊取了,但自己卻不能加以阻止。
  • 思維插入:又稱被強加的思維,指患者感到有某種思想不是屬於自己的,是別人強行塞入的,甚至訴述是別人借用他的頭腦進行思維活動。
  • 被害妄想:患者毫無根據地堅信別人在迫害他和其家人。迫害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在食物中放毒、用高科技的手段損害他的身體或試圖暗殺他等。
  • 影響妄想:又稱物理影響妄想,患者堅信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受到外界某種特殊東西、神祕力量或儀器的干擾與控制,或認為有外力刺激自己的軀體,而產生種種不舒服感。有時甚至認為自己的內臟活動,也受到外力的操縱或控制。
  • 誇大妄想:患者認為自己的能力、權勢、財富、外貌等非同一般,儘管與其實際情況不符,卻堅信不疑。具體表現多樣,與其生活經歷和文化水平有一定關係。
  • 變形妄想:患者聲稱自己變成了一個非生物,如聲稱自己是“豬鬃”“一根雞毛”。
  • 著魔妄想(神靈附體妄想)。
  • 自身重複妄想:即第二個自身妄想,如患者覺得另外一個人與他一起躺在床上,並且此人是以某種方式與他聯絡的。
  • 假道現象:患者有某些精神症狀(如幻覺或妄想),但自己並不承認,反而認為他的某個近親屬或者醫生患有精神病。

精神自動綜合徵有哪些分型?

  • 聯想性精神自動症:包括多種症狀,如強制性思維(思維雲集)、內心被揭露感、被控制體驗、回憶被開放症狀、思維鳴響(思維化聲)等。
  • 內感不適性精神自動症:患者可以出現假性幻覺(包括幻視、幻聽、幻嗅、幻味等),以及存在於體內某部位的各種各樣的特殊感覺,如燒灼樣、抽壓樣、絞動、擠壓、抽動樣等各種不愉快的感覺或體驗等。
  • 運動性精神自動症:患者的某種運動、動作都不是其本人的意志,而是根據某種外界作用或影響實現為行動的,如感到自己在外力“指令”下做出某些動作,如“閉眼”“伸舌”“舉手”等,感覺完全喪失了自我控制能力[2]

精神自動綜合徵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精神自動綜合徵的症狀較豐富,可繼發產生其他症狀,如繼發於假性幻覺而出現的妄想,或基於妄想而出現的相應的情緒反應,但這些都不屬於併發症,而是原有症狀的發展或泛化。

目前尚無明確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如下措施可能有一定幫助:

  • 定期服藥,有助於預防疾病加重或復發。
  • 有陽性家族史者,注意觀察個體的言語、情緒、行為等變化,儘量避免重大生活事件的影響。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