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疼痛: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疼痛是大腦對機體一定部位組織損傷或可導致組織損傷的刺激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主觀感覺。疼痛的特徵與疼痛部位、疼痛性質、持續時間、伴隨症狀等有關。其中疼痛部位有區域性疼痛(Local  Pain)、全身多處疼痛、遊走性疼痛等。

  • 區域性疼痛很多是區域性病變導致,但有些則是遠離疼痛部位病變引起,往往反映支配該區域的神經病變或該神經走行路徑上的病變;還有些區域性疼痛是內臟疾病引起的牽涉痛(內臟器官發生疾病的時候,體表一定區域跟著產生過敏或者疼痛的感覺)。
  • 常見主要原因是創傷、炎症、神經性病變、腫瘤、內臟疾病,還有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
  • 如區域性疼痛加劇或發作頻繁,應積極就醫確診病因。

何時就醫?

如果出現下列情況時,需及時就醫:

  • 疼痛發作比之前頻繁;
  • 疼痛程度比之前明顯加重;
  • 嚴重影響工作、睡眠或日常生活。

就診科室

  • 區域性疼痛首先要判斷是否內臟疾病引起。如胸前區、胸背部疼痛要警惕心絞痛、心肌梗死、胸主動脈瘤破裂等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積極到醫院心血管科就診。胸部疼痛也要考慮肺部疾病,到呼吸科就診。乳腺疼痛可到乳腺科就診。
  • 腹部疼痛首先到消化、普外、泌尿外科、腎內科、婦產科等科室就診。
  • 腰背部疼痛如排除內臟疾病則可在脊柱外科、骨科、疼痛科、康復科等科室就診。
  • 四肢區域性疼痛相對病情不急,可先在藥房購買止痛藥物治療,如不緩解則到醫院脊柱外科、骨科、疼痛科、康復科等科室就診。
  • 如全身遊走性多處疼痛則可在風溼科、腫瘤科、內分泌科、疼痛科就診。如實在不清楚到哪個科就診,也可以先到疼痛科就診。

就醫前準備

事先準備好回答下列問題,有助醫生快速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疾病。

  • 曾服用過什麼藥物?藥物治療效果如何?不妨列個清單,記下這些藥物名稱以及用藥後的反應。
  • 如果是突然出現疼痛,請回憶:
    • 疼痛何時開始?
    • 疼痛開始時在做什麼?
    • 有無急性損傷史?
    • 有無明顯誘因?
    • 描述一下疼痛的疼痛情況(刺痛、抽痛、鈍痛、銳痛),疼痛的級別如何?
  • 如果是反覆發作的疼痛,請回憶:
    • 疼痛何時開始?
    • 疼痛發生的頻率如何?
    • 每次疼痛通常持續多久?
    • 描述一下疼痛的疼痛情況(刺痛、抽痛、鈍痛、銳痛、燒灼痛、電擊樣痛),疼痛的級別如何?
    • 伴隨區域性疼痛是否出現其他症狀?
    • 自己認為是由什麼引起?
    • 嘗試過哪些自我緩解措施,效果如何?
    • 用過哪些處方藥?效果如何?
    • 是否使用過中草藥、保健品或補充劑?
    • 最近是否做過區域性肌肉注射或微創手術?
    • 是否有其他疾病或不適?

常用檢查

  • 體格檢查:醫生會對疼痛患者進行全面、細緻的體格檢查。
  •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風溼、類風溼、血沉等檢查有助於診斷或鑑別診斷。
  • 影像學檢查:超聲檢查,X 線平片、CT 等。

治療原則

根據病因採用不同的對因治療措施。

  • 肌肉扭傷應該相對制動,急性扭傷可以區域性冰敷,24 小時後可以熱敷改善區域性迴圈,可以口服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如:芬必得、塞來昔布等,如無緩解需積極就醫。
  • 胸腹部疼痛需積極到醫院就診,尤其老年患者。
  • 癌痛患者除了對腫瘤進行治療,還應該積極止痛治療,癌痛治療與腫瘤治療同等重要,不僅可增強腫瘤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限,還能使晚期癌症患者在相對無痛的狀態下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旅程。

常見原因

  • 創傷:面板、肌肉、韌帶、筋膜、骨骼損傷引起的疼痛,如骨折、急性腰扭傷等。
  • 炎症:痛風、感染等可導致區域性紅、腫、熱、痛,而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一般導致全身多處對稱性、遊走性疼痛(疼痛不侷限在一處)。
  • 神經病變: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可以表現為區域性疼痛,但有明顯的沿神經走行分佈的特點。
  • 腫瘤:腫瘤壓迫使組織缺血、腫瘤骨骼轉移、腫瘤侵犯神經等均可導致區域性疼痛。
  • 內臟疾病:某些內臟器官病變時可在體表一定區域產生疼痛感覺,患者感到身體體表某處有明顯痛感,而該處並無實際損傷。這是由於有病變的胸腹和盆腔臟器內損傷部位疼痛傳遞到脊神經,使同一節段的神經元興奮,使相應的體表支配區出現疼痛。其疼痛部位比較模糊,沒有明確壓痛點。如心絞痛引起的左肩部牽涉痛,膽囊炎、膽石症牽涉引起右肩痛。
  • 心理因素:精神(心理)性疾病可導致疼痛,但一般為周身多處疼痛,疼痛部位一般不侷限。

臨床表現

根據病因不同,區域性疼痛表現不同。

  • 創傷引起的肌肉、骨骼損傷一般表現為活動受限,活動後加重,靜息時稍減輕,表現為痠痛、跳痛、刺痛、撕裂樣痛等,如腰方肌扭傷後腰部疼痛、轉身困難。
  • 區域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多有區域性紅腫、發熱,表現為脹痛、跳痛、撕裂痛等,如痛風常常引起足踇趾內側區域性皮膚髮紅、腫脹,區域性感覺發熱,跳痛、脹痛、撕裂樣疼痛。
  • 神經病理性疼痛一般沿神經分佈、表現為燒灼樣、電擊樣、針刺樣、癢痛、麻痛、放射痛等。如腰椎脊神經後外側支卡壓(神經受到了周圍組織的壓迫)可導致臀部出現疼痛;胸部帶狀皰疹神經痛可出現沿神經分佈的電擊樣、燒灼樣疼痛。
  • 內臟疾病疼痛部位比較模糊,沒有明確壓痛點,多為鈍痛、絞痛、脹痛等。如輸尿管結石可表現為腰腹部絞痛。
  • 腫瘤引起的區域性疼痛可複合表現出炎性痛和神經痛的特徵。

自查工具/量表:

數字評分法(NRS)通過將疼痛程度用 0~10 這 11 個數字表示,0 表示無痛,10 表示最痛,疼痛隨數字的增加而疼痛程度增加或隨數字減少而疼痛程度減弱,被測者根據個人疼痛感受在其中一個數字做記號。

日常護理

  • 不要做超出能力範圍的重體力勞動和運動。
  • 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充分的睡眠,不要疲勞和熬夜。
  • 飲食均衡,戒菸戒酒,調節心態,放鬆心情。
  • 在生活中注意遇到身體異常不要“挺著”,要儘早到醫院就診,得到醫生的幫助。
  • 注意不要濫用止痛藥。止痛藥會掩蓋症狀,不利於疾病的診斷,會延誤一些潛在嚴重疾病的治療。
  • 定期進行體檢,做到疾病早發現、早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